[2014]37号 发挥我省创意设计技术力量强的突出优势 争取申报西安为世界“设计之都”的建议
来源: 办公室   日期: 2014-12-29 15:31:17

 

(课题研究报告)

陕咨字[2014]37      

发挥我省创意设计技术力量强的突出优势  争取申报西安为世界“设计之都”的建议

 

省委、省政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推行“创意城市网络”建设,对科技力量雄厚、创意设计贡献突出的城市授予“设计之都”称号,致力于发挥全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设计之都”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世界上设计研究产业高度聚集类城市的积极响应,德国柏林、法国圣埃蒂恩、韩国首尔、奥地利格拉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加拿大蒙特利尔、日本名古屋、神户相继获此称号,我国深圳、上海和北京市也获此冠名。进入“设计之都”行列的城市不仅得到巨大的国际声誉,使其设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实力举世公认,而且也大大加快了当地设计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进程,带动了所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我省科技力量十分雄厚,绝大多数设计创新单位集中在西安,一些重要设计领域已处于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逐步成为发展主流,不失时机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西安为世界“设计之都”,有利于发挥我省设计力量强的突出优势,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提升“陕西设计”、“陕西创造”的国际影响力,为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提供强大支撑。

一、申报西安为世界“设计之都”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

从进入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看,规模化的设计产业、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独具设计特色的城市形象、举办国际设计活动的经验,是它们成功申报的主要条件。据此全面审视我省西安,已经基本具备了申报世界“设计之都”的客观基础和独特优势。

(一)设计产业规模和水平处在全国前位,一些重要领域引领全国乃至世界发展潮流

西安都市圈设计产业主要是依靠自主研发技术优势成长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各类设计机构已达1061家、设计企业3.81万家,年营业收入2000多亿元(如加上总承包的下游部分营业收入总额达6000多亿元),产业规模和总体实力已位居全国前列,并呈现出门类齐全和加快增长的态势,尤其在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建筑工程设计、能源化工设计领域已具有显明的特色优势。

工业设计领域

西安从事工业设计的研究院所已有900多家、企业1300多家,2013年营业收入420多亿元。在西安的工业设计领域,汇集了代表中国当今工业发展水平的航天动力设计、大飞机设计、船舶设计、重型装备设计、超导和钛合金等新材料设计、精密加工设计、超深钻机设计、通信智能设计、集成电路和软件设计等尖端设计门类,拥有西安飞机设计研究院、航天四院、航天六院和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一批中外知名设计机构,高水平的设计成果大量涌现,嫦娥奔月、大运升空、预警机系列装备、北斗导航、高铁成网等都凝结着“陕西设计”的智慧。西安重型机械研究院坚持原创性创新,创造了200多项“中国第一”,2013年该院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电集团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2位。

文化创意设计领域

西安都市圈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依托丰富的科教与文化资源,正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仅西高新文化创意设计企业就已达2000多家,2013年营业总收入600多亿元,增速达40%以上,其中原创动漫设计、数字出版设计、网络视频设计、网络游戏设计等重点领域的企业已有780多家。近年来基于手机等新媒体的数字内容和数字娱乐开发设计出现“井喷”式发展,形成特色化发展的诸多亮点。随着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出现了数字出版设计龙头企业西安乾坤翰林、数字娱乐设计龙头企业西安新浪游戏。两大基地已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公司落户西安。

交通设施设计领域

在该领域,设计企业已达710余家,国家设计大师19名。其中,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原冻土工程、地铁、桥梁、隧道等设计方面,西安已居于国际领先水平。2013年西安交通设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已达360多亿元。交通设施设计领域突出的优势是集聚了一批走在世界前列的设计领军企业,如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完成的勘察设计量,已占全国10万公里运营铁路的三分之一,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其中青藏铁路、包兰铁路治沙工程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西安地铁二号线作为亚洲唯一代表获得2014年度“FIDIC全球杰出工程”大奖。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西安高新区创办了占地1000亩的设计产业园区。依托世界领先的设计技术,交通设施设计率先融入全球产业链。西安公路、铁路等大院大所纷纷在海外开拓市场,有的海外业务收入已占全部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建筑设计领域

西安从事建筑设计的院所和企业已有3000多家,2013年营业收入也达310多亿元。该领域荟萃了城市规划设计、旅游景区设计、园林环境设计、商业中心设计、居民小区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和规划咨询、概念设计等设计门类,拥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设计大师,在体现中国汉唐盛世建筑设计风格上处于行业引领位置。壮丽典雅的曲江南湖、大唐芙蓉园、大明宫遗址园区、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西市等唐风唐韵建筑景观已成为世界旅游景区热点,正在建设的“四海唐人街”、“西城往事”等大型旅游商业景区,将历史文化基因符号融汇在建筑设计之中,为世界游客旅游休闲和市民生活环境改善提供新的示范样板。

能源化工设计领域

西安都市圈能源化工设计院所、企业已达220多家,2013年营业收入近200亿元。能源化工设计伴随我国能源化工十年“黄金岁月”,迅速成长为实力雄厚的产业,在大型煤矿设计、油气田开发项目设计、油气管道工程设计、化工设计、煤电设计、水电设计、新能源设计方面优势突出,特别是形成了一批拥有世界一流设计技术的领军企业。如电建西北勘测设计院、中煤西安设计公司、华陆科技等企业就曾创造了世界设计史上多项第一,荣获国家设计金奖10项。这些央企直属院所完成设计的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已居全国之首,其中青海格尔木光伏电站为世界规模最大,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为世界首例。

(二)科教资源优势突出,设计人才实力雄厚

陕西科教资源位居全国前列,主要集中在西安都市圈。其中: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10万人,“两院”院士62人,居全国第4位;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居全国第5位;聚集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批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院校,“985”、“211”高校数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2013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52项,居全国第4位;技术合同交易超过500亿元,居全国第5位。西安设计人才实力雄厚,汇集了一批世界级设计大师和国内设计行业领军人才,国家级设计大师27名,居全国第5位;设计人员储备充足,在45所设有设计专业的高校和设计机构中,每年毕业生人数1.5万名。丰富的科教资源,优秀的设计人才队伍,奠定了西安创意设计产业的深厚基础。

(三)城市形象的突出特点是灿烂历史文明与恢宏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在世界城市设计发展史上独具风格

西安古称长安,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50多年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伟大“丝绸之路”的起点,气势磅礴的古都设计形态长期被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奉为都城设计建设的模板。目前,西安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城市之一,集中了周、秦、汉、唐时期的中华文化,荟萃了西安城墙、大小雁塔、钟鼓楼等大量世界级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在民间工艺、传统医学、民俗文化、书画艺术、音乐戏曲、文学创作等方面传承创新,独具特色。按照保护与分享、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理念,我省在西安建起了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群和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代表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遗址群,使人类历史文化设计符号与现代设计艺术完美结合。同时,建设了一大批挺拔俊朗的现代商业设施和以博物馆、电视塔、体育场、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会展中心等为代表且具有显明时代特色的大型文化设施,形成了现代西安的全新景观。古城西安历史名胜与现代建筑和谐辉映,古典艺术与时尚设计自然契合。这种延续千年、古今交融的独特设计,构造出西安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形象,已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典范价值。

(四)设计展会和活动逐年增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不断搭建各种国际活动平台,各种国际会议、国际展览持续举行,每年已达280多个。以设计为内容的各种展会逐年增多。西安还成功举办了以园艺和建筑设计为特色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参会的国内外游客曾高达1572万人次。今年举办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和首届丝绸之路电影节,进一步扩大了西安文化旅游景区和遗址设计的国际影响力。3D打印作为大众设计率先兴起,吸引越来越多的小微设计企业聚集,设计越来越深入地走向普通民众。随着创新环境的不断提升,三星、英特尔、美光、应用材料、中兴等50多家跨国企业在西安设立研发设计中心,已持续带动陕西设计产业深更快地融入到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创新设计潮流之中。

总之,我省西安申报世界“设计之都”的主要条件是充足的,通过积极努力能够做到“实至名归”。

二、建设西安世界“设计之都”对陕西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陕西经济实力虽然处在全国中等发展水平,但西安的科教、人才、研发设计力量则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与科技创新分不开的,特别是研发设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先导作用,不仅对陕西而且也对全国各行业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发挥陕西设计技术优势,积极申报西安为世界“设计之都”,按照“设计之都”标准,进一步支持加快我省和西安的设计产业发展,集中建设若干设计产业聚集区,加快省内外和国内外设计产业合作,对建设国家创新型示范省、打造经济升级版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标志,扩大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是我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大举措。申报并建设西安世界“设计之都”,不仅将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新的时代内涵,而且还将增加西安的国际品牌元素。设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也是丝绸之路再度崛起繁荣的强大动力。通过建设西安“设计之都”,促进陕西更多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交通设计、电力设计、矿山设计、化工设计、高端制造业产品设计、文化旅游与创意设计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引擎作用,既能吸引世界更多的目光聚焦丝绸之路新起点,又能提升陕西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二是有利于推动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引领创新驱动。研发设计具有知识密集性、产业关联性特征,处在全球价值链核心环节和主要增值点、盈利点上,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我省是国家确定的创新型试点省份,肩负着为全国提供创新驱动发展示范的重任。申报并建设西安世界“设计之都”,可以为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一个契机和工作抓手,围绕全省重点创新领域,发挥设计创新的引领作用,推进设计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以设计创新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设计创新带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培育创新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三是有利于吸引国内外设计资源向陕西聚集,把设计产业做大做强。申报并建设西安世界“设计之都”,既为现有设计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提供有效支持,又能产生“磁石”效应。根据“申都”成功城市的经验,一旦进入“申都”程序,必须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加大对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投入,在设计产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世界著名设计企业、设计事务所在西安设立合资企业和分支机构,进一步加快设计人才培养和公共设计服务体系建设。我省要通过西安“申都”,进一步改善设计产业发展环境,形成“倒逼机制”,推动设计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全面提升,与国际标准接轨,吸引更多国内外设计组织、设计人才、设计企业、设计交易机构等设计资源向陕西聚集,促进设计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四是有利于促进我省企业更大规模地“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近年来,我省以交通、能源化工为主的设计企业依靠即时集成国际设计创新成果的优势,依托国际领先的设计技术,以工程总承包形式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初步实现了由技术服务到战略合作的转变。中铁一院、中交一院、华陆科技等央企在陕设计单位,十多年来通过国际合作,承担了全球许多国家的交通和能源化工重大项目设计,积累了丰富的境外项目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经验。申报和建设西安世界“设计之都”,将塑造我省在世界上的设计品牌,为设计企业更大规模“走出去”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一方面有利于搭建我省与联合国机构和各类国际设计行业组织的合作平台,推动设计企业深度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提高我省设计企业在每一个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设计中即时集成全球重大设计创新成果的能力,全面提升我省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从内部激发大型设计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商、系统服务提供商和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积极性,将更多的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设备安装、项目运营维护等产业环节纳入设计服务体系,形成工程设计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以“陕西设计”为先导,带动“陕西工程”、“陕西装备”走向世界,提高“陕西设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五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我省传统产业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和产能过剩的制约,依靠要素资源大量投入拉动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产业转型升级已是当务之急。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现代产业链、价值链的前沿高端,具有重构整合传统产业、引领经济发展方向、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明显优势,是通过服务业加速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先导力量,同时设计产业所具有的绿色环保、智力密集和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代表着产业进化的方向。申报并建设西安世界“设计之都”,将会引发全社会支持聚焦设计产业,推动设计产业跨越发展,提升设计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使其上升为主导产业,为引领城市经济向高品质发展作出贡献;同时,通过以设计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充分发挥设计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领制造服务化潮流,带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升级,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陕西经济在提质增效基础上进入新的发展轨道。

三、几点建议

根据北京、上海的实践,从启动申报世界“设计之都”程序到成功冠名,大体经历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期间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推进工作,以实现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申都”工作有序进行

申报并建设世界“设计之都”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凝聚共识,省市合作,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建议省政府确定一位领导同志牵头,建立“申都”会议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省市统筹;由西安市政府建立“申报设计之都工作机制”和具体承办机构,尽早启动“申都”程序。学习借鉴深圳、上海、北京成功“申都”经验,从我省实际出发,研究确定“申都”工作推进机制、确立“申都”目标、制定“申都”工作方案与“申都”时间表;细化责任分工,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研究“申都”推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检查政策措施的落实,力争在三年之内申报成功。

(二)进一步加快设计产业发展,为“申都”打好产业基础

抓住建设创新型试点省的机遇,把设计产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龙头产业,加大支持力度,使其成为陕西经济的新引擎。建议省政府研究出台推进设计产业加快发展的决定,制订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总体战略、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路线图,推动设计产业快速发展,为“申都”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建设创新设计产业园区,促进设计产业聚集发展

设计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是“申都”成功城市的共同特征。建议在“申都”过程中加强统筹规划,依托西高新、经开区、西咸新区、生态区、航天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建设一批以工业设计、交通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电力设计、矿山设计、能源化工设计、文化创意、新媒体等为主的设计产业园区,引导现有的设计机构向园区聚集,同时吸引国内外其他著名设计机构前来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发展专业化创意设计园区和设计事务所高度聚集的专业化特色街区,吸引中小型创意设计机构、设计企业创业发展,形成一批功能特色鲜明的设计产业基地;结合城市街区改造和老工业厂房改造,建设一批设计示范街区和创意设计小区,形成新的城市空间形象符号。建立和完善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设计公共资源共享,在更大范围向社会提供公共设计服务。

(四)推进人才战略,构建陕西设计大师评选机制

设计产业的核心资源是高质量的设计人才。针对创意设计产业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设计人才评价机制,加大培育、引进力度。建立高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在龙头设计企业和设计园区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建立省级设计大师资格评定机制,鼓励人才“冒尖”。开展设计人物年度评选,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领军人才。采用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海内外设计人才,对进入国家“千人计划”、外国专家“千人计划”的设计人才给予特殊资助安排。切实解决高端人才住房、工资待遇、子女入学等生活问题,为在陕工作的各类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

(五)加强宣传与推广,提升西安设计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西安都市圈虽然设计企业众多,特色优势明显,但由于宣传推介不够,国内外对西安设计产业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制约了设计企业走出西部、跨出国门。建议以“申都”为契机,大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扩大“陕西设计”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普及度。一是每年举办“西安设计国际活动周”,开展年度设计奖项评选、设计成果展览和设计市场交易,普及设计理念,推广精品设计,促进多种形式的国际设计交流合作。二是借两年一次的“欧亚论坛”举办“欧亚设计合作论坛”专场,促进欧亚各国的设计合作,吸引更多世界著名设计企业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与省内设计企业在全球开展合作设计和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三是策划推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设计奖”,通过举办设计大赛扩大奖项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打造世界级大奖。四是引导和推动电视、报纸、杂志及网络媒体加强对陕西设计产业的宣传,尤其是大力宣传对设计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设计机构、设计企业和设计领军人物,全面提升陕西设计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课题组顾问:崔林涛

课题组组长:刘西建

课题组副组长:马雨桑

课题组成员:李东升  王海燕  冯宗宪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