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研究报告)
陕咨字[2014]36号
壮大地方金融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新动力
省委、省政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相对于国家金融,地方金融是我省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探索地方金融业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省决咨委组织专家组,对我省地方金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有针对性地对资源禀赋相似的四川、重庆和金融业发达的上海进行了专门考察,形成了进一步加快我省地方金融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方金融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省地方金融是从1951年陕西信合成立为标志开始起步的。上世纪80年代,随着陕国投、西部信托等公司的成立,我省地方金融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金融业发展,先后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促进地方金融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地方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租赁、期货、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多元化的地方金融格局(见附表)。2013年,地方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9620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7.83%。地方金融业的快速壮大,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补充作用。随着我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单靠中央金融难以完全满足。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尤其银行业机构的不断壮大,使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补充作用愈加明显。2013年,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吸收存款余额达到5721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78.61%;发放贷款余额达到3399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75.66%;地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到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21.66%。
2.在资金聚集放大方面发挥引导、杠杆和服务作用。地方金融由于出资方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具有决策自主、投向灵活的优势,可以将有效的资金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聚集放大。一是通过国资持股平台发挥引导作用。省金控集团发起设立了13支政府引导性股权投资基金,开创了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基金的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我省循环经济、现代能源、航空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业、节能环保产业、3D打印、新能源汽车和中小企业发展。二是通过信托、债券等新型金融手段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以西部信托和陕国投为例,西部信托目前净资产15亿元,通过信托管理资产规模达到536亿元,杠杆倍数为35.7;陕国投目前净资产为36.8亿元,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060亿元,杠杆倍数已达到28.8。两家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为我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2500多亿元。三是通过股权参股有关金融机构更好服务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我省地方金融机构在参控股各类金融产业、基金、交易所、融资性担保机构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和尝试。省金控集团联合西部证券等机构,积极参与组建服务金融市场建设的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就是一个范例。
3.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地方金融作为地方政府可以主导的金融资源,在支持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民生建设和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西部信托、陕国投、西投控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的经营战略,通过信托贷款、股权投资、小微企业发展基金、金融同业合作等模式,围绕我省高速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西咸新区、浐灞新区、渭北工业区、国际港务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2011年省财政、省有色集团共同出资20亿元成立了陕西移民搬迁公司,作为我省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融资平台,有力地支撑了我省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工程。以地方金融控股机构、产权交易机构、产业投资基金、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为代表的地方金融企业,通过近距离、低成本和更便捷的方式,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大量金融服务,已在国家金融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挥作用不显著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3年,仅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就吸纳就业33141人,已占当年我省银行业就业总人数的35.03%。目前,西部证券从业人员已达2142人。地方金融业发展在推动就业的同时,也在增加地方税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仅以西安银行为例,2013年就缴纳税金8.11 亿元,为增加西安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省地方金融还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我省地方金融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实现新的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还不适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实力偏弱,金融体系不够健全。长安银行、西部证券、永安财险、陕国投等11家地方金融企业(不包括陕西信合)股本总额只有158亿元,资产总额合计只有2923亿元,不及发达地区1家跨区经营银行(如浦发银行)或保险机构的资产规模。地方金融机构中除永安财险、陕国投等少数几家机构实现跨省发展之外,其余均未实现跨省经营。按照健全的金融体系要求,目前我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较少,准金融机构数量偏少,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刚起步,金融信息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民营银行、寿险公司和跨区经营的地方银行等领域依然处于空白,要素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发展慢。以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多层次私募基金体系还亟待引导和支持。
2.缺少支柱性金融平台,金融资源整体合力不强。这次考察的上海、成都和重庆,都有各具特色的支柱性金融平台,对本地金融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省几个上市地方金融企业和引导性金融集团,体量偏小,实力不强,整合金融资源的手段有限,使得我省地方金融资产仍然呈现散小弱状态。截至2013年末,我省两家地方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032.5亿元,仅占全省银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6.4%。企业债券全省虽累计发行33支,但由我省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的债券仅有1支。在保险领域,也只有财险公司,寿险服务尚为空白。
3.民间资本尚未有效发挥作用。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一半以上,有较为充裕的民间资本。如何使这些资本有效有序地投向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中急需发展的新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省上为整合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组织省内20多家大型民营企业,分别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7月,组建成立了陕西民东投资公司和陕西和谐投资公司。两家公司的成立,为民营资本投入转型升级主战场搭建了重要平台,但由于股本偏小、股权均等分散、高素质金融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目前其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另外,前些年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资本聚集的有效机制,民间资本大量涌入个别行业,一度出现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
4.对地方金融的监管职能分散协调乏力。一是目前我省对地方金融的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银行、证券、国有投资公司等国有地方金融机构业务监管以“一行三会”为主;党组织归属地方管理,干部主要由省市组织部和国资委管理;省金融办的主要职能则是督促省委、省政府有关财税和金融政策、决定、决议的部署落实。二是地方金融监管力量小。我省省级金融管理机构(省金融办)虽设立较早,但未独立设置且人员编制少,目前已是在编人数最少的省级金融管理机构之一。各市县金融办人员编制也很少,部分县区尚无金融管理机构。随着地方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多,社会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金融风险也随之呈现上升之势,在着力推动全省地方金融业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各级政府对地方金融的统筹协调能力也尤显重要。
三、把地方金融打造成我省经济升级版新动力的建议
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的新任务,对我省地方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提升地方金融对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使之成为推动我省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动力尤显重要和关键。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和地方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对全省金融业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
要切实解决我省地方金融监管分散和统筹协调区域内金融资源能力弱的问题。
1.通过规划引领实现我省地方金融业的科学发展。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制定我省地方金融业总体发展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明确我省地方金融业发展的思路、原则、目标、路径、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和区域布局等。依托已经建立和正在组建的省市一级金融控股平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有实力的金融企业,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整合金融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地方金融航母,完善我省地方金融体系,使各类金融资源能够有效集聚、互相支撑、互动发展。到“十三五”末,力争使地方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比重由现在的22%提升到40%以上,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2.进一步加强省委、省政府对地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整合全省金融资源,参照金融发达地区经验,建议成立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与省金融办合署办公。省金融工委成立后,由其负责指导全省金融系统党建工作;参与金融系统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负责各金融机构的班子建设;负责金融系统维护稳定工作;联系、协调和指导中央及外省在陕金融机构的党建工作等。
3.进一步发挥金融办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国发[2014]30号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充实人员编制,归并监管职能,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力量。省金融办要继续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的统一归口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活动的监管、评估、预警和处置工作,推动建立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和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努力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会同央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地区性金融稳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与中央驻陕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强对本地区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测分析和风险管理,提高金融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我省地方金融体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建立符合我省快速发展需要的金融体系。
1.创造条件设立更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根据我省实际和发展需求,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化工、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积极推动和指导设立科技银行、能源银行、文化产业银行、丝绸之路银行、投资银行和环保贷款公司等。围绕支持陕西汽车产业发展,支持设立汽车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持续支持在更大范围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争取国家支持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持续鼓励和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社区银行,以及主要为三农服务的村镇银行。
2.支持发展互联网金融。积极支持设立网络银行、P2P、网络保险、网络证券和网络基金等创新型网络金融机构,支持开展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众筹融资、电商金融等业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创投机构、产业投资基金深度合作,发起设立更多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
3.完善地方金融服务平台。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转型升级为前提,加快建设更多功能完备的区域要素交易平台。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相应的产权交易系统、股权交易系统、能源资源和产品交易系统、有色金属资源和产品交易系统、农村土地交易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等要素交易平台。鉴于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议应以省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运作,来加快推进我省各类要素交易平台建设。二是围绕多层次要素市场,积极吸引各类基金、合格投资机构、证券经纪商、中介服务机构,来陕发展和投资。大力培育和引进省内外高端金融人才,使我省金融服务平台越做越大,实力越来越强。
4.加快组建省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打造成为以股权管理为中心,以化解金融风险(包括不良资产经营)、提升资产价值、分享股权红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金融资产监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手段的综合性金融机构。通过组建省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管理省级国有金融资产,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能,获取国有资本的股权收益,负责国有金融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打造支柱性金融平台提高金融资源整体合力
进一步形成我省金融资源的合力,发挥协同优势,必须打造若干支柱性金融平台。
1.进一步发挥陕国投、西部证券等上市公司的金融平台作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有效运作,积极探索我省国有金融资本的经营与管理新模式,按照市场化原则将省辖金融资本、金融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和统一管理,充分撬动民间资本,实现地方金融资本的快速扩张和壮大。陕国投、西部证券是我省弥足珍贵的两家金融类上市公司,是我省最具潜力和市场化运作空间的骨干金融机构,应以此为依托和先导,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做大做强我省地方金融产业。可首先利用市场化手段,将省属产业集团持有的金融机构股权与陕国投、西部证券进行股权置换。其次,通过资本市场的定向增发、兼并收购、战略性重组等市场化运作,推动这两大金融平台的不断壮大。
2.进一步发挥省金控集团引导性金融平台作用。省金控集团是省委、省政府成立的以金融、非金融领域投融资为主的集团公司,要进一步发挥其引导性作用。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将今后每年预算支持产业和项目发展的省级财政资金,委托省金控集团,通过与主管部门协商成立若干产业发展基金进行股权管理,并通过基金在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中选择投资对象加以支持。探索利用省金控集团搞活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大量沉淀资金,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我省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建议省政府出台有关引导政策,在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和监管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可委托省金控集团集中管理“五险一金”等社会沉淀资金,并通过资本运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盘活存量资金。在加快设立跨区域商业银行、产业银行、投资银行,并购重组地方金融资源,参控股各类要素交易平台、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方面发挥省金控集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支持其做大做强。
3.继续发挥省属产业集团对地方金融的促进作用。我省地方金融机构的股权主要由延长集团、有色集团、省煤化集团、省能源集团、省高速集团等省属产业集团持有。这些产业集团一直重视对金融产业的投资和培育,积极出资控股或参股金融机构,为我省地方金融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能源集团前身是投资集团,本身就具备金融管理的资质和经验。我省地方金融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在专业化集中和规模化打造方面,促进省属产业集团在与陕国投、西部证券、西部信托的金融资源整合对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做大做强长安银行、西安银行,积极筹办好秦农银行。我省地方金融要发展壮大,除了依托以上金融平台,还要抓住长安银行、西安银行等具有一定实力和运营经验的省内银行,集中资源和力量,将其做大做强。积极支持筹备、组建、办好秦农银行和杨凌农业科技银行。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机遇,加快我省银行的跨区经营步伐,创造条件走出去,在开放中不断壮大我省地方金融实力和影响力。
(四)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民间资本是做大我省地方金融的特色优势和重要资源,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加强引导,打造平台,建立渠道,通过支持其向省内各大投融资机构和平台聚集使之有序有效发挥更大作用。
1.建立全产业链投资基金,拉动民间资本有效聚集。以创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为引领,吸引民间资本,打造投资母基金体系。发挥我省能源资源优势,建立资源-金融-科技联动机制,可设立200亿的产业投资母基金。以政府主导,发挥陕西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建议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天使投资母基金。发挥国家“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区位优势,还可设立100亿元“丝绸之路经济带”并购基金。通过增加和扩充基金投资,撬动民间资本,服务本地经济发展。
2.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鼓励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建议由省金融办牵头,协调集聚我省民营资本和民间金融资源,严格按照设立民营银行的条件和要求,统一目标和思路,集中力量争取国家批准设立我省首家民营银行。防止多个民营资本主体在不顾条件的情况下,盲目申请,浪费争取审批的时间和资源。可由省金融办商陕西银监局、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中小企业局,尽快研究提出加快发展地方民营银行的指导意见,为各类主体投资筹建民营银行提供指导。
3.进一步发挥现有民间投资集团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应引导和培育民间资本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和市场环境,同时逐步转变民营资本存在的急功近利、注重短线的惯性思维。针对和谐投资、民东投资等我省民间投资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进行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股权改造,进行差别化股权配置,支持形成大股东,积极引进高素质金融管理人才,帮助其步入规范和健康发展轨道。
课题组组长:蒲小川
课题组副组长:陈金友
课题组组成员:薛 健 陈红霞 周亚杰
关洪亮 高 薇
二○
附表:
表1:我省主要地方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表
类别 |
企业名称 |
注册
资本 |
注册地 |
资产总额(截止2013年12月末) |
主要股东 |
银行类 |
长安银行 |
31.8亿元
(2014年增资) |
西
安
市 |
1050.33
亿元 |
陕西煤化集团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
|||||
陕西有色集团 |
|||||
齐商银行 |
|||||
榆林市兴昌投资公司 |
|||||
东陵集团有限公司 |
|||||
西部信托有限公司 |
|||||
西安银行 |
30亿元
(2009年增资) |
西
安
市 |
1336.80
亿元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
|
加拿大丰业银行 |
|||||
西安市财政局 |
|||||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
|||||
证券类 |
西部证券 |
12亿元
(2012上市增资) |
西安市 |
111.35亿元 |
陕西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
西部信托有限公司 |
|||||
北京远大华创投资有限公司 |
|||||
开源证券 |
13亿元
(2012年增资) |
西安市 |
172.57亿元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包括全资子公司铜川矿物局) |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
佛山市顺德区诚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
佛山市顺德区德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
|||||
陕西省生产资金管理局 |
|||||
信托
类 |
陕国投 |
12.15亿元
(2012年增资) |
西安市 |
39.29亿元 |
陕西煤化集团 |
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 |
|||||
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
西部信托 |
6.2亿元 |
西
安
市 |
15.07亿元 |
陕西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
|
陕西省产业投资公司 |
|||||
重庆中侨置业有限公司 |
|||||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
|||||
长安信托
|
12.5888亿元
(2011年增资) |
西
安
市 |
40.02亿元 |
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
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
深圳市淳大投资有限公司 |
|||||
类别 |
企业名称 |
注册
资本 |
注册地 |
资产总额(截止2013年12月末) |
主要股东 |
保险类 |
永安财险 |
26.632
亿元 |
西
安
市 |
103.93亿元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杉业实业有限公司 |
|||||
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
|||||
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期货类 |
长安期货 |
2亿元
(2012年增资) |
西
安
市 |
3亿元
|
开源证券有限公司 |
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
黄陵矿业公司 |
|||||
佛山市顺德区德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
|||||
西部期货 |
1.5亿元
(2013年增资) |
西安市 |
6.08亿元(2013年6月) |
西部证券 |
|
财务公司 |
延长财务公司 |
10亿元 |
西安市 |
10亿元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
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
|||||
陕西延长中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陕西兴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
陕煤财务公司 |
10亿元 |
西安市 |
43.7亿元 |
||
|
金融控股集团 |
33.13亿元 |
西安市 |
88亿元 |
陕西省国资委 |
陕西省财政厅 |
注:陕西信合的数据资料暂未统计在内。
表2:我省主要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序号 |
名 称 |
成立
时间 |
注册资本 |
第一大股东 |
1 |
宝鸡岐山硕丰村镇银行 |
2008.11 |
2000万元
(2010年增资) |
长安银行 |
2 |
西安高陵阳光村镇银行 |
2010.6 |
1000万元 |
西安银行 |
3 |
陕西洛南阳光村镇银行 |
2008.12 |
5000万元 |
西安银行 |
4 |
陕西安塞农银村镇银行 |
2010.3 |
2000万元 |
中国农行 |
5 |
陕西安塞建信村镇银行 |
2010.7 |
3000万元 |
建设银行 |
6 |
陕西富平东亚村镇银行 |
2010.12 |
2000万元 |
东亚银行 |
7 |
韩城浦发村镇银行(渭南) |
2010.11 |
5000万元 |
浦发银行 |
8 |
榆阳民生村镇银行(榆林) |
2012.6 |
5000万元 |
民生银行 |
9 |
志丹民生村镇银行(延安) |
2012.6 |
1500万元 |
民生银行 |
10 |
合阳惠民村镇银行(渭南) |
2013.12 |
3000万元 |
吉林省九台农商行 |
资料来源:研究小组调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