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2号 关于加快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建议
来源: 办公室   日期: 2014-12-29 15:25:31

 

(课题研究报告)

陕咨字[2014]32     

关于加快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建议

   

省委、省政府:

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就供销社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如何结合我省实际推进供销社改革,使其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综合平台?为此,我们组织课题组,历时一个多月,深入省供销社各直属公司和咸阳、宝鸡、泾阳、岐山等基层社进行调研,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路。现将我们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省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全省供销社系统现有10个市级供销社,102个县级供销社,1093个基层供销社,900个独立核算企业。经营网点遍布城乡,总数超过20000个。全系统现有职工113414人,其中,在岗4.44万人,下岗分流3.5万人,离退休2.69万人。
  省供销社直属企事业单位13个,其中,直属公司9个,由省供销社控股或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2个;全日制中专和技工学校3所。
  2013年全系统商品购进总额482.39亿元,销售总额537.57亿元,总利润1.1亿元。

()省供销社近年改革发展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省供销社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供销总社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进行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探索实践,在服务三农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以“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建设为抓手,推进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全系统现有专业合作社1311个,入社农民12.7万户,其中260个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供销总社“千社千品”工程,27个专业合作社入选“示范专业合作社”。发展示范基地312.6万亩,产值达45.1亿元。

 二是以建设城乡大流通为重点,积极搭建服务三农的综合平台。供销社参股,在西安等区域中心城市超市建立名优农特产展销平台,提供各地名优农产品33大类500多个品种。建立陕西蔬菜直通车营销平台,在西安设立73个网点,125个销售终端,4个平价超市,46辆直通车;西安以外7个县级供销社拥有直通车13辆。城乡农资供应网点超过两万个,供销系统农资供应在农村仍保持着信誉和市场,有的市占到市场份额的70%以上。

 三是以全程服务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现代商业模式。岐山县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包装网上销售,在城镇建立区域农资产品集散调剂中心和区域服务中心;泾阳县建设综合性生态园,特别是泾渭伏茶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茶销售和茶文化、茶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榆林市建立集科技信息服务、庄稼医院、测土施肥等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商洛市实行“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服务。同时,省供销社还开办了陕西农林卫视的《农村大市场》专栏。这些,都为供销社的综合改革提供了亮点。

 四是以股份制改造和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深化供销社现代企业制度的综合改革。201310月成立陕西省供销企业集团,完成了下属6个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现拥有省果品公司的“大秦岭·黄土地”果品、省棉麻公司的“少华山”芦花鸡、陕西苍山茶业的“泾渭伏茶”、商南县的“双山”茶、蓝田县冯家村禽业专业合作社的“王顺山”等6个品牌。与此同时,网络建设上也有所推进。建立了陕西隆顺和日用品直营、加盟销售网店;着手对陕西农资化肥的经营服务网络进行布局;开展了陕西供销储运贸易的“一县一品,百县百品”农特产品销售网络建设;建立了陕西九洲再生资源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二)我省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供销社系统尽管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由于自身包袱沉重,改革步履艰难,困难重重:

    其一,队伍七零八落,思想观念陈旧。调查中许多干部反映,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许多地方简单地一包了之、一卖了之,其结果是单位解散,职工下岗,基层供销社形成“人散、线断、网破”的局面。全系统在岗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27.5%而留下的那一部分,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于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固有模式,基本上属于“守住摊子、惨淡经营”的状况,许多的是靠吃地皮、收房租维持生计,员工的收入明显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其二,省属各专业公司偏离主业,丧失竞争优势。省供销社所属专业公司,在传统的专业领域有其特有的优势和良好的信誉度,曾拥有辉煌的主渠道地位。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由于机制不活,逐渐丧失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和竞争力。形成了“啥能来钱就搞啥,拾到篮篮都是菜。”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一些公司主要靠租售社有资产为生。如:省供销储运公司,车队解散,丢弃原有的物流运输和仓储业务,目前主要靠地产和经营一家加气站维持;省果品公司主要靠出租社有房产维持,另开辟了规模较小的4家农产品超市和馒头加工业务;省棉麻公司除与新疆棉花产地开展业务合作,成立了“新疆君泽集团”外,另开展了核桃种植、芦花鸡养殖、农家乐等与主业不相关的业务,“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其三,企业包袱沉重,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一是不良资产、债务问题。截止20146月报表显示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80.37%包括政策性亏损、利息滚动等因素,全系统历史欠债78亿元,其中政策性亏损7.2亿元,仅省棉麻公司一家企业政策性债务就达1.3亿元。二是职工社保、医保欠账问题。供销社系统45岁以上职工占从业人员总数42.3%,由于职工社保缴纳严重不足(基层单位则根本无力缴纳),已经影响到职工的正常退休,应当享受的养老、医保都没有着落。三是流动资金短缺,长期的债务问题困扰企业,资信受到影响,使得企业融资困难,缺乏发展动力。对于供销社综合改革,普遍感到无从下手,没有信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总的印象:我省供销社系统目前的处境比较艰难,其所有制形式使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角色显得十分尴尬,近年来的发展虽有亮点,但总体上是在艰难中生存。要使供销社系统重新充满活力,在服务“三农”中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供销系统综合改革是唯一出路。

    二、推进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

    习总书记就供销社综合改革先后作出重要指示。在今年55日听取全国供销总社工作汇报时,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供销社是各级政府主导的、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阵地。要求供销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积极构建适应市场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适应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此后,在全国供销社成立60周年的重要批示中,习总书记又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对供销社的功能定位、改革目标,作了明确规定,是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按照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若干意见,专家组与省供销社进行了充分讨论,就我省供销社改革形成以下思路:

我省供销社改革总体思路是:按照“政府主导、合作经济、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加强经济联合为抓手,实施政府推进,政策扶持,构筑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和综合平台,建立健全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作用。

我省供销社改革的具体目标是: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以各级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集团)为组合的上下贯通、高效运作的新型为农服务网络及综合平台;推动农村现代流通和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重构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现代流通网络并使之基本成型;努力使各级供销合作社成为区域、领域中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渠道。

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创新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实施为农服务的“总体组织改造提升工程”为抓手,按照一体化发展思路和合作制原则,建立上下贯通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首先,是要明确省供销社总部与下属基层社的责权职能定位,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维护供销社基层组织的完整性。其次是,依托县、市、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基层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基础上,自下而上组建县以上各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会,与县、市、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明确其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形成全省上下贯通、联结紧密、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第三,通过结构调整、资本运作、项目带动、品牌建设、科学管理等手段,把新组建的陕西供销总社集团,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贸易、实业、信息、服务、储运、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涉农产业集团。第四,省属八大公司回归主业,建立专业化的运行机制。按照习总书记“供销合作社应切实承担起专业合作联合社的职能”的要求,充分发挥省直属八大专业公司的人才及资源优势,建立服务农村经济主渠道的实体经济组织。第五,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社有经济的紧密度。打破层级、区域和国有、集体、民营所有制限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纵向、横向联合与同业整合,通过供销企业集团和各级社有企业互相参股、控股,吸纳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市县供销社企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供销企业集团,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联合发展,增强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整体实力。

(二)创新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紧密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经营性和公益性相结合原则,加快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第一,政府主导,建立区域农产品经营服务综合平台。通过新建、扩建、改造等方式建设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交易综合平台。借鉴岐山县区域农资产品集散调剂中心和区域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建议由财政出资扶持,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依托供销企业集团,在关中、陕南及陕北新建或改造3个集仓储运输、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电子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拓宽我省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将各地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交给供销社统一管理。第二,结合基层社改造,通过供销合作社自办、职工回村领办、与村委会联办、吸收社会能人合办等多种形式,在乡镇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在行政村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第三,鼓励和引导县级社、基层社和农资企业,依托综合服务社的农资店设立庄稼医院,开展农资销售、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农技指导、农机服务、农产品换购农资、废旧物资回收、通信及水电费用代收等综合服务,把综合服务社(中心)办成农村的消费购物中心、农产品收购销售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第四,面向市场,发展壮大行业协会。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棉花、茶叶、果品、食用菌、蜂产品、烟花爆竹和再生资源等行业的传统业务经营优势,大力构建多层级,上下贯通的协会组织体系,积极承接政府委托及职能转变后由市场调节的事项。

(三)创新经营体系和网络建设。第一,根据全省城乡建设规划,对骨干农产品市场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或配送中心;提升完善产地初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实行超市化经营,完善配送功能。第二,加快电子商务营销网络建设,按照公益性质、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原则,建立省供销总社互联网服务平台,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电子交易网络服务中心,推动农资、农产品、工业品和再生资源等传统供销流通网络的升级改造;构建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支撑、基层为骨干的一体化运营的现代化连锁经营服务组织体系,解决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第三,加快推进“一县一品、百县百品”“蔬菜直通车”、农产品超市网络建设,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超市、居民社区紧密连结,开展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实现“双向流通”。第四,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思路,依托各级供销社有实力的企业,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加快县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镇、村日用消费品标准化连锁超市、便民店,实行商品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第五,探索以供销合作社主导并控股参股,以农民合作社为基础,吸纳供销社社有企业、行业协会等参与,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积极稳妥发展“资金互助会”。依托供销企业集团,组建陕西供销投资公司或财务公司,开展融资、担保等业务。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和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提供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

(四)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建立健全规范化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管控体系。第一,摆脱行政化思维,树立市场观念,按照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的职能要求,创新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组合。在服务“三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农民在优质服务中增强对供销社的归属感。第二,规范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权责关系,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总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领导干部提名、选举制度;规范联社重大事项报批报备和决策程序。强化对本级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和经济活动的监督。第三,创新社有资产管理机制。在省、市、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供销集团公司(资本运营公司),推进系统上下社有企业产权联结和业务联合,优化层级分工,形成产权明晰、责权明确、上下贯通、分级所有的资本运营管理新体系,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省供销合作总社经营网络与中国供销集团对接,在更高层次上拓展发展空间。第四,以供销集团为依托,建设农副产品网络信息中心、农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管理,逐步形成农副产品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三、推进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几点建议

按照习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指示精神,就政府主导,推进我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一)解决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切实将供销社综合改革拿到政府手中,给与足够重视。我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牵扯11.3万供销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数千万农民的生产生活,在这样一个大范围内推进改革,单靠供销社自身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政府主导,强力推动。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明确中央关于供销社改革的总基调是发展性的改革,而不是终结性的改革;是政府主导的改革,而不是供销社一家单打独斗的改革;是搞活农村大流通的改革,而不是供销社自身封闭式的改革,必须从思想上破除畏难情绪,破除旁观者、大撒手的心态,破除一般性说说的做法,真正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拿到政府手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实际的支持。

(二)尽快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牵扯面大,政策性强,建议省委、省政府就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专题讨论一次,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以指导推进我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健康进行。

(三)抓好改革试点,推广典型经验。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面上推开的思路,建议抓紧制定出台我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对遴选确定先期开展改革试点的一市九县供销社,省上要组织精干力量,做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随时总结试点经验,指导面上的改革。

(四)明确供销社的职能任务。总书记提出将供销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在建设农村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大流通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供销社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的职能任务和主导地位。并比照省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办法,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建设初始的35年内,由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个亿的资金给以扶持。

(五)强化政策支持。我省供销社系统历史债务量大,包袱沉重,需要付出必要的改革成本加以推动。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解决供销社的实际困难。对于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经营性财务挂账、金融债务和土地权属问题,建议按照国务院的相关政策规定和陕政发[2010]53号文件精神抓紧解决。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按照“分类解决”的原则,采取省、市、县政府以及企业主管部门按比例分担给予资金补助的办法抓紧解决。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在改制和资产整合重组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以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其余部分可以采取作价入股、授权经营等有偿使用的办法处置。各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按照实体性经济法人准予工商注册登记。允许财政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供销合作社持有、管护,并转化为供销合作社资本。

(六)搞好多部门的支持配合。供销社综合改革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需要省、市多个部门的支持配合。建议农业厅、商务厅和省供销社共同抓好农村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商务流通建设,搭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建设厅和城建部门在供销社惠农超市建设规划上给与具体支持;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农业厅、商务厅、中小企业局等省级相关部门,在对支农产业项目的扶持资金中,一并考虑供销社服务三农项目。抓住国家支持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的历史机遇,多途径、多渠道建立服务农村的金融平台。鼓励陕国投、陕西信托、陕西地区的商业银行、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支持陕西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同时,组建成立政策性“农业合作保险公司”。由省财政和供销社共同出资建立陕西省农村合作保险公司,加强与大型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探索农业保险合作、联合保险与再保险业务,有效分散农业自然风险。

 

课题顾问:吴登昌

课题组长:冯钧平

课题组成员:强文祥  陈四长  孙文琳  文贤

            刘省平  冯秀玲

 

 

 

 

二○一四年十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