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8号 关于推进“丝绸之路博览园”项目建设的建议
来源: 课题报告   日期: 2014-08-21 11:06:43

陕咨字[2013]28                    签发人:杨永茂

 

 

关于推进“丝绸之路博览园”

项目建设的建议

 

省委、省政府:

为了充分发挥西安地处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等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先机,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创性的提出了打造“丝绸之路博览园”的项目设想(项目策划书附后)。我们咨询委进行了调研,听取了集团公司对该项目的介绍。据了解这个项目的构想,得到了国家贸促会的重视和支持,国家贸促会专门设立了大唐西市文化发展中心,配备了6名公务员,负责协调对接国内外政府、经贸、文化资源,策划文化、招商和会展活动,支持作为国际商会副会长吕建中同志及集团企业把这个项目做好。我们认为丝绸之路博览园项目有前瞻眼光、有创新思路、有战略前景、有实施条件,应当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明确指导和大力支持,及时推进该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项目实施意义

 大唐西市集团所提出的“丝绸之路博览园”项目设想,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建设“丝路国际博览会”永久会址,搭建全景式展示丝路沿线各国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演艺、特色旅游、特色餐饮、特色商品的万国文化博览城的方式,打造出符合历史传统、符合时代潮流、符合以西安为重点的陕西省情、符合民众需求的一种主题性、复合式、国际化、创新型的城市板块、园区和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抢抓国家战略新机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的国际格局中,陕西要争取成为正永书记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起点和桥头堡地位”;有利于整合文化资源新优势,提升陕西文化产业在全国和全球范围的影响力;有利于搭建国际交流新平台,加速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此项目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有效的支持,及早予以正式立项并列为省级重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项目。

二、整合项目相关资源

我省有关丝路文化的资源十分丰富。自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省内外不少地区、部门、企业已经分别提出了各自的一些项目设想。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议省政府加强主导、统筹协调,对现有的相关项目设想进行比较筛选和提升整合,进一步明确规划的方向和建设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大唐西市集团所提出的这一起点高、立意新、影响大、可行性强的项目设想,应给予必要倾斜和重点支持。

三、创新项目运作模式

大唐西市集团作为西安本土民营企业的典范和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民营文化企业之一,多年来成功的探索实践了“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企业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运作模式和“以文促商、以商养文”的良性循环模式。就“丝绸之路博览园”的项目建设而言,依然应当继续坚持和不断创新这一运作模式。大唐西市集团多年来所积累和形成的既往成功经验的优势、运作模式创新的优势、高端平台资源的优势、丝路国际交往的优势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均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推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前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的“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此类项目的运作模式。特别是在如何正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全面实施企业的主体地位方面,有所探索、有所创新。

四、完善项目建设规划

大唐西市集团目前所提出的“丝绸之路博览园”项目设想中,已经初步制定了建设一大主题会址(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永久会址)、一大网络平台(网上丝路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已正式注册)、三大功能分区(丝路主题展示区、丝路万国博览区、丝路人文生态区)、实现四大目标(西安丝路新起点地标、陕西新名片、中国新焦点、世界新品牌)等规划纲目,其中新意颇多、亮点频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规划的审核与指导,给予企业主体以具体指点帮助,使项目建设规划制定的更加科学、完善、优化、可行。

五、确定项目落地选址

经大唐西市集团与有关各方商议遴选,已初步设想将此项目的选址定在西咸新区昆明湖畔,占地规模约为30005000亩。除了项目需求、城市容量等因素之外,这个选址无疑将有利于新型城市板块模式的形成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相应完善;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有利于新区的人口聚集和扩大就业,从而从整体上推进大西安的全面加速发展。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和西安市、西咸新区有关方面,加强对“丝绸之路博览园”项目策划、立项、建设的指导,加强主动沟通,及早确定该项目的落地选址。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省政协办公厅

西安市委、市政府,西咸新区管委会

省贸促会、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文物局

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各专家组正副组长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           2013年12月10印发

                                                                 共印200

附:

 

大唐西市丝绸之路博览园初步策划

 

一、项目缘起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亚欧各国的通商之路,是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之路。它横穿亚欧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并通过分道南下印度洋,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信息空间。并将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紧密的连接起来,并丰富了各自的内容,推动了各自的创新和发展。

丝绸之路创造了人类辉煌的历史文明,也兴衰相继,历尽沧桑,成为历史的陈迹。但两千多年的岁月流逝并没有完全抹去古代丝路的文明印记,遗迹中仍存在着丰富的“生命基因”。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交流时期,文化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人类的交往也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拓展,以跨时空的实践方式,实现了经济交往、文化交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国际化的浪潮下,正突破其国界或民族的局限,走向世界。各国家、民族间也正探索、寻求不同的跨国文化交流、融合模式,实现互通、互信、互利、互荣。

丝绸之路作为最具民心想通的文化遗产,无论是辐射力、影响力、文化感染力、国际认知度,都可谓是无与伦比的国际交流通道,正等待时代的召唤,重新焕发活力。

今年9月,习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体现了国家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化视野。

复兴丝绸之路是丝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各国的夙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中亚在发展东西方贸易、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亚国家十分看重自己地处丝绸之路中段这一优越的区位优势,希望借助复兴丝绸之路来发展本国经济,纷纷把复兴丝绸之路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近期对波罗的海及中亚各国的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反映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发展经贸文化关系的强烈愿望。

西安是中国的原点,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为中国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有着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无论从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实现中国东西部平衡发展的角度,还是有效承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带来的国内发展新机遇的角度,西安必将承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全新的历史使命。努力把西安建成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成最具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已成为西安发展愿景。

大唐西市集团作为陕西西安本土民营企业的典范和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民营文化企业之一,投资承建的大唐西市项目是国内唯一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项目,是隋唐丝绸之路起点,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驰名商标。

为适应国际文化发展趋势,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创建陕西文化新格局,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升西咸区位影响力,大唐西市集团公司结合企业文化资源,整合丝路文化资源,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打造全国首座以“丝绸之路文化”和“丝绸之路商贸”为主题的国际商贸文化创意博览园,即“丝绸之路博览园”

大唐西市集团拥有丰富的丝路资源,先进的企业发展理念,高端的文化资源,国内无与伦比的文化产业化运作模式,有责任、有自信、有勇气、有愿望、有特性去打造影响世界的“丝绸之路博览园”项目,主要体现在:

(一)大唐西市打造“丝绸之路博览园”的必要性

1、高端的资源优势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门成立“大唐西市文化发展中心”,并配备6位专业公务员为大唐西市发展做“三对接二策划”服务,即对接国内外政府资源、对接国内外商业资源、对接国内外文化资源;策划大小文化商贸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策划招商方案并组织实施。

大唐西市集团吕建中董事长荣任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负责丝路沿线国家文化商贸及国内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高级顾问、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博物馆合作体常务副主席、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会长,利于整合各种资源。

  2、运作模式优势

大唐西市集团以“传承文化、续写历史”为己任,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共同发展,通过专业团队十余年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成功创新出了“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企业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运作模式和“以文促商、以商养文”的良性循环模式,为丝绸之路博览园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二)大唐西市打造“丝绸之路博览园”的可行性

1、产业资源优势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荣获国家二级博物馆称号的民营博物馆;是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唐西市博物馆已与13家阿拉伯国家和丝绸之路20余国家博物馆签定姊妹馆协议,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丝路国家和我国的友谊和信任,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大唐西市国际古玩城,是目前国内建设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齐备、服务设施最先进、文化环境最浓厚的国际化专业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是国内唯一以隋唐西市遗址为依托、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盛唐百业为形式、仿古建筑为载体的国际化体验式文化街区。浓缩了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泰国、柬埔寨、哈萨克斯坦、伊朗、土耳其、意大利等丝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建筑、雕塑、景观、演艺、商品、餐饮等。并完成了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泰国、柬埔寨、哈萨克斯坦、伊朗等丝路沿线国家主要招商工作,聚集了丝路资源。

2、文化资源优势

大唐西市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博览园”。大唐西市已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城市以及美术馆、画廊等文化艺术机构,建立了广泛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每年进行频繁地文化商贸交流与合作。

3、创新模式优势

2010年至今,为推动丝绸之路文化复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大唐西市承办了“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完成中国、哈萨克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尼泊尔、印度等8个国家采风考察,“彩绘丝路”作品展先后作为中国与土耳其建交40周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九次会晤,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中国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建交20周年的主要文化活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北京和乌鲁木齐、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成功举办,成为政府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创新之举。

2013112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区申办工作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隋唐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成功申办陶艺展区展览,这是建国以来,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一次由民营文化企业成功申办,开创了我国美术界的历史先河,创新了中国陶艺文化发展全新模式。

4、网络资源优势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领导和支持下,大唐西市集团依托丝绸之路文化商贸资源,打造“网上丝路跨境电子商务网站”,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两线齐头并进、相互协同的全新发展模式,搭建丝绸之路文化商贸发展的全新平台,激发丝绸之路博览园的活力,大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项目宗旨

全面整合陕西丰富丝路遗产资源,深度挖掘丝路国家文化资源,打造丝路博览会永久会址,搭建全景式展示丝路文化博览园,构建新型城市发展新格局,创建现代城市发展新品牌,开拓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新路径,开创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新模式。

三、项目内容

1、为顺应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打造以丝绸之路文化、商贸为主题的国际商贸文化创意博览园;

2、为提高陕西文化国际影响力,打造最全面展示丝路文化的国际化新型文化特区;

 3、为推进西安国家化大都市建设,打造丝路沿线国家博览馆和各国代表处,聚集国际资源;

4、为完善西咸发展新格局,打造以丝路主题广场、丝路主题公园为载体,以“园林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园林”为理念的新型城市文化板块区,提高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项目策划

(一)选址、规模

选址:昆明湖畔

规模:30005000

(二)总体构思

两大理念:丝路古韵 国际新城

四大新目标:西咸新地标  陕西新名片 中国新焦点 世界新品牌

一大主题会址:丝绸之路博览会永久会址

一大网络平台:网上丝路跨境电子商务网站

一大主题演艺: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艺术巡演

三大功能分区:丝绸之路主题博物馆区

8座丝路主题博物馆)

                  丝绸之路国家博览馆区

20万平米,40余座国家博览馆、

丝路各国代表处)

                  丝绸之路人文生态区

(国际购物城、2座五星级国际酒店、国际公寓、国际商务区、文化主题广场、文化主题公园、人文生态居所)

一大演艺中心:印象·西咸

两大演艺品牌:周礼文化·宗周乐舞

丝路风情·歌舞之韵

六大特色:特色文化  特色餐饮  特色建筑

特色演艺  特色旅游  特色商品

(三)功能分区

1、丝绸之路主题博物馆区

1)古丝绸·织锦绣博物馆

丝绸是中国最早的特色商品之一。丝绸事业的发展为世界纺织在蚕桑、缥、织、印染、织机、艺术设计等诸多方面开创了高水平的技术,提供了不同品种的模本,成为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之一。

古丝绸·织锦绣博物馆将以丝绸藏品为核心,在已发掘出土和文献记载中的丝绸纺织工具的基础上,着重还原不同历史时代丝绸的纺织、处理、印染等过程,让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古代丝绸纺织技术、印染技术、织刺技术以及丝绸文化的发展历程。

2)当代丝路文化艺术品博物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支持)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支持下,筹建国内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当代丝路文化艺术品博物馆,集中收集、陈列、展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反映当代丝绸之路文化的艺术品。

通过举办各类艺术品展示和创作活动,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当代艺术家和艺术团队,参与当代丝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来,从而为丝绸之路当代复兴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代丝路文化艺术品的专题性博物馆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树立起当代丝路精神的理念,有效的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融合与发展,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新的贡献。

3)“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博物馆

为推动丝绸之路文化复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大唐西市承办了“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自2010年以来,大唐西市组织了近百名国内最著名的画家,先后完成中国、哈萨克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尼泊尔、印度等8个国家采风考察,并创作完成近200幅丝绸之路题材作品,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化名人、古代沧桑建筑、现代城市风韵、奇特自然风貌、多彩人文风情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古韵风貌和现代风采。

大唐西市建造的“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博物馆,将永久保存、展示这次活动的珍贵文化成果以及当代最著名美术家丝绸之路题材作品,展现当代中国同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搭建了新时代的友谊桥梁和交流平台,将为丝路沿线人民友谊的薪火相传做出积极贡献。

4)丝绸之路陶瓷博物馆(依托全国美展陶艺展资源)

陶瓷是丝绸之路重要物质载体和文化符号。陶瓷制品是最受丝路沿线国家喜爱的商品之一,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及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31127,大唐西市成功申办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展区展览”。这是建国以来,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一次由民营文化企业成功申办,开创了我国美术界的历史先河,创新了中国陶艺文化发展全新模式。

大唐西市将通过此次国家最高级别是陶艺活动,培养储备大量陶艺资源、聚集大批艺术大师,筹建丝绸之路陶瓷博物馆,展现当下中国陶艺发展的新成就,展示中华陶瓷文化在丝绸之路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5)丝绸之路井里汶沉船博物馆

井里汶沉船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知名沉船,在印尼爪哇井里汶岛发现。沉船文物近50万件,其中完整器155685件。文物包括中国的五代秘色瓷、越窑和定窑瓷、各类铜镜,泰国陶器、细陶军持、细陶油灯,马来西亚锡锭、鱼形锡条,印度及斯里兰卡红蓝宝石、回教念珠,埃及法帝密皇室水晶器、世界上最古老的成套象棋,伊朗、叙利亚琉璃,印尼金饰、铜器,阿拉伯金刀,东非水晶原石等,涉及十个国家和地区、三种宗教,国际一级文物达上百件。

井里汶沉船文物归属打捞公司及印尼政府。2012年底,打捞公司所属文物已转出印尼,进入新加坡保税仓库,已拥有所有完备的法律手续。

为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丝路文化,大唐西市正斥巨资购买代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井里汶号”沉船文物,并以此为基础建造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暨井里汶沉船博物馆。运用高科技手段向世人全面展示中国南宋末年至五代初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使陆上丝绸之路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丝绸之路文化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同时沉船文物将对海上丝路的历史研究及中国陶瓷史研究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6)丝绸之路古钱币博物馆

丝绸之路古钱币不仅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也承载着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信息。丝路古钱币在东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大唐西市依托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古钱币,建造丝绸之路古钱币博物馆,运用现代博物馆的理念,保存、研究、展览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古钱币,全面展现出这些货币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能够让我们开阔视野,同时更加了解古丝绸之路的文化。

建成后的丝绸之路古钱币博物馆,将会是中国乃至世界博物馆中,收藏丝路钱币数量最大、种类最多、艺术性最强的专题型博物馆。

7)丝绸之路墓志博物馆

大唐西市是全国最大的民营墓志收藏机构之一,所收藏的历代石碑、墓志、志盖等近千件,分属于西魏、北周、隋、唐五代以及宋、金、元、明、清等朝,涵盖了1400年的历史。

墓志和其他文物一样,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字材料,向我们传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和时代风尚,提供了许多从其他渠道无法得到的信息。墓志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充分的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响,是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直观反映。

在当下这个时代,大唐西市筹建丝绸之路墓志博物馆,将新出土和新发现的墓志及时收藏和保存下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陈列、展示、解读,使广大群众认识和了解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更是具有保护和抢救的意义。

8)丝绸之路玉石珠宝博物馆

玉石是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玉石之路”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亚于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玉石之路发展历程中,西亚、南亚、欧洲、非洲的珠宝也传入中国,与中国玉石交相辉映。

大唐西市依托企业资源,筹建丝绸之路玉石珠宝博物馆,集中展示来自丝绸之路沿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珍奇名贵玉石、珠宝,并介绍中国历史悠久的玉石生产加工雕刻技艺,呈现古老玉石之路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诠释了温润、丰富、神奇的玉文化内涵。

建成后的丝绸之路玉石珠宝博物馆是一个集玉石珠宝文化普及、标本展览和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是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玉石珠宝发展史的重要窗口。将对中国和丝绸之路国家之间在玉石珠宝方面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于西咸地区作为西部玉石珠宝贸易中心的市场地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丝绸之路国家博览馆区

1座丝绸之路博览会综合展馆,1大演艺中心,40余座国家博览馆、丝路各国代表处)

丝绸之路国家博览馆区是以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理优势为依托,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为主题,极具异域风情的民族建筑展馆为载体的大型体验式丝绸之路文化商旅区。

丝绸之路博览馆区将囊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资源,整合陕西省已有的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提炼主题文化元素,以丝绸之路贸易博览会永久会址和印象·西咸演艺中心为核心,40余座丝路沿线国家展览馆为支撑,丝路各国代表处为指导,丝路各国文化艺术巡演为方式,以商旅服务设施为配套,打造中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人文气息的丝路沿线国家博览馆区,再现汉唐时期长安“客如云来”的盛况。

丝绸之路博览馆区集中丝路沿线40余个国家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商品、饮食、服饰、演艺、建筑等,使人们漫步在博览馆区内,亲身体验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和文化风貌,穿越于数千年之间,沉浸在丝路文化中。

丝绸之路博览馆区将每周举办一次“丝路沿线国家文化周”,每天进行丝路各国文化艺术巡游表演,不断展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风情和时代风貌,从而促进中国与丝路沿线各国之间良好的信任和友谊,推动各国间的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产生十分积极的引导作用。

3、丝绸之路人文板块区

(国际购物城,2座五星级国际酒店,国际公寓,国际商务区,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人文生态居所)

大唐西市将依托丝绸之路主题博物馆区和国家博览馆区,以丝路主题广场、丝路主题公园为载体,以“园林中有城市,城市中有园林”为理念,建设丝绸之路新型城市文化板块区。从而为丝路沿线国家相关企业、组织和机构入驻园区打造最舒适优美,最具文化品质的生态环境,使园区成为综合性商贸、文化、休闲、娱乐、生活平台。

打造1座大型国际购物城,2座五星级国际酒店。

建设高端的国际商务区,建造最具丝路文化风格的国际公寓。

建造以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文化广场。

建造以丝绸之路文化名人、人文风情、沧桑建筑等为题材的主题雕塑公园。

建造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人文生态居所以及生活配套设施。

(四)网上丝路跨境电子商务网站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领导和支持下,依托大唐西市集团丝绸之路文化商贸资源,结合丝绸之路博览园实体项目,打造“网上丝路跨境电子商务网站”,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两线齐头并进、相互协同的全新发展模式,搭建丝绸之路文化商贸发展的全新平台,激发丝绸之路博览园的活力。

“网上丝路跨境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申领第三方支付牌照,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体系,全面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商品和特色商品提供海关、交通运输、出入境检验检疫、金融、咨询、翻译等一站式服务的,有效降低丝路沿线国家企业贸易成本的超大型B2B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大力促进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随着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国家间、地区间重要的竞争领域,大唐西市集团利用相关资源打造“网上丝路跨境电子商务网站”,有利于培育陕西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有利于发展丝路特色商品贸易和文化商品贸易,有利于提升陕西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步伐,进而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五)投资周期

一年成规模,三年成景点,五年成地标。

(六)社会回报

预计丝绸之路博览园全部建成后将提供4万个就业岗位,每年税收68亿元

五、项目战略价值

1、有利于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契机,占得历史发展先机,构建陕西文化全新格局,再现西安文明古都风貌,铸就西咸时代朝阳产业。

2、有利于全面、有效的整合陕西丝路人文资源、历史遗迹资源、现代展会资源,打造陕西最具有国际化和号召力的博览园品牌,聚焦世界眼光,成就国际视野。进而不断将陕西独具特色文化推向世界,提升陕西文化产业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为陕西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3、有利于构建西安国际化交流新平台,展现西安世界四大文明古都风貌,打造西安经济文化发展新引擎,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加快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

    4、有利于西咸公共服务体系、区域文明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西咸经济外向度,助推西咸新区全面发展。

5、有利于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文化发展精神,开创民营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创建国家朝阳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园,进而带动城市就业,减轻政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