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陕咨字[2013]25号 签发人:杨永茂
省委、省政府: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从榆林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决定在榆林建立低电价区域,这一决策将对榆林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加深入有效地落实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就进一步推进榆林低电价区域建设,降低载能产业生产成本,突破当前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瓶颈,提高区域内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榆林打造经济升级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经认真分析、反复论证和权衡利弊,提出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设想,建议在榆林建立“自发自用、自求平衡、互为备用、互保安全”(以下简称“两自两互”)的地方电力运行体系,以进一步推进低电价区域建设,加快榆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榆林工业转型升级、资源深度转化,基础性产品的地位作用更显突出和重要
近年来,榆林市紧紧抓住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历史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化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工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了以油气、煤炭、电力、化工为主导的能化产业体系,其产值已经占到整个工业的90%以上。同时,在全市基本形成和正在形成“原煤-兰炭-硅铁-金属镁-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品”、“原煤-兰炭-煤焦油-芳烃和成品油”、“原煤-甲醇-三烯三苯”、“原煤-甲醇-醋酸及下游产品”、“原煤-煤制油”、“煤电-原盐-聚氯乙烯-新型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在这些产业链条中,以兰炭、电石、硅铁、金属镁、甲醇、聚氯乙烯等为代表的一批基础性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在一次资源转化与发展镁合金材料、清洁能源、化工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化学制品,延伸产业链中居于既基础又重要的位置,不可取代。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企业整合,改进了基础性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逐步改变了过去规模小、污染大、工艺落后的状况,基本走上了规模化、清洁化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良性发展之路。例如,兰炭产业在经历了土法炼焦、改良炼焦、上大关小、利用粉煤、发展转炉、整合提升六个发展阶段,新的多联产技术改变了过去小兰炭企业产业链条短、不能连续生产、资源浪费严重、抗风险能力小的问题,产品由单一的焦粉、焦油和焦炉煤气,形成电石、铁合金、化肥、清洁燃料油、芳烃、金属镁等兰炭下游产业集群,兰炭产业已成为榆林承接原煤生产和煤化工及载能工业、转化原煤最多的化工产业,其产能已占到全国的60%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目前,兰炭产业正在围绕提高焦油收率和转向充分利用粉煤,通过粉煤干馏和粉焦连续气化,再利用焦炉气和合成气进行化学合成或发电,打造产业升级版。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陕西工业经济升级版的总体要求,榆林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依托一次性能源开发的优势,加快延伸能源化工产业链条,坚持推进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化工产品向高端化工合成材料及其制品转化,坚持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培育发展精细化工、高端化工合成材料,最终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环境污染减少、经济效益提高三者的有效统一。在实现上述目标和延伸产业链中,稳步推进资源深度转化,高度重视以焦油收率最大化为前提,加大粉煤干馏和粉焦连续气化力度,着力支持合成气、焦炉气向大型甲醇、天然气、聚甲氧基二甲醚(DMM3—8)、甲醇制三烯三苯、高清洁高辛烷值成品油、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新一代合成橡胶和高性能化纤方向发展,将是今后榆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重点。而榆林远离消费市场,只有发挥好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基础性产品比较优势,持续向产业前沿高端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推进榆林能源化工产业走上一条健康和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兰炭、电石、铁合金、甲醇、聚氯乙烯、金属镁等基础性产品虽然已基本实现规模化、循环化和清洁化生产,但发展仍受到诸多因素制约,除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短,技术有待升级,企业融资困难外,用电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性产品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导致基础性产品在区域内缺乏核心竞争力。
据榆林市工信局调查统计,基础性产品用电成本约占企业生产总成本的40%-70%。(见表1)
表1:部分基础性产品每吨生产成本和用电成本一览表
基础性 产品名称 |
完全成本 (元) |
用电量 (度) |
用电成本(元) (0.502元/度) |
占完全成 本的比例 |
电石 |
3050 |
3300 |
1656.6 |
54% |
硅铁 |
6400 |
8400 |
4216.8 |
66% |
硅钙 |
10000 |
10500 |
5271 |
53% |
聚氯乙烯 |
6500 |
7762 |
3897 |
60% |
另外,榆林地方电网上网电价和载能企业用电价格均高于内蒙古和宁夏。(见表2)
表2:榆林、内蒙古、宁夏上网电价和载能企业用电价格比较表
地区名称 |
上网电价 (元/千瓦时) |
与榆林地方电网上网电价0.3622元/千瓦时比较 |
载能企业用电价格 (元/千瓦时) |
与榆林载能企业用电价格(平均)0.502元/千瓦时比较 |
内蒙古 |
0.3109 |
低5.13分 |
0.459 |
低4.3分 |
宁夏 |
0.288 |
低7.42分 |
0.451 |
低5.1分 |
从地区电价比较可以看出,榆林电网目前电价水平无论是上网电价或销售电价均高于周边内蒙古和宁夏地区4-7分钱,由此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使得榆林的基础性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有的产品甚至销售与成本价格倒挂,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严重影响着榆林基础性产品的生产,影响着资源深度转化和工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兰炭产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焦炉气发电装置大多数处于停产状态。
二、榆林在建立低电价区域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省政府非常重视在榆林建立低电价区域,已多次研究降低用电成本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已启动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酝酿大用户网前直供方案,给予基础性产品生产企业用电奖励等,对基础性产品用电价格过高起到了缓解作用,对当前降低基础性产品用电成本非常有利。但在具体实施当中,遇到一些不易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从长远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性产品生产企业用电成本高的问题。省政府针对当前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现状,根据国家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有关规定,适度调整了榆林火电上网电价,决定从
二是大用户网前直供电推行难。大用户直购电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合理价格机制的形成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保证下游高载能行业电力用户中的先进产能从国家政策中受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从2004年开始试点,至今已10年时间,仍未全面推开,还在试点之中。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涉及多个环节以及多方利益,关键在于无法绕开电网直接供电,因此,短期内难以全面推进。另外,国家规定,未经国家电监会和国家发改委审定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进行直供试点。我省目前正在制定方案,估计近期难以得到批准。
三是企业自备电厂上网难。为保障用电安全,企业自备电厂发电后必须与国家电网或地方电网联接,把电网电源作为备用和安全电源。但是,自备电厂上网,一方面是门槛高,特别是在电网处于主导垄断地位的情况下,自备电厂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手续繁多,电网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其上网。另一方面,自备电厂上网要承受较高的上网费用,企业自发自用时要向电网缴纳较高的备用容量管理费,当富余电力卖给电网时,电网又将价格压得较低,自备电厂要遭遇电网设置的“价格瓶颈”。
四是榆林电网电压等级低、容量小,陕西电网趸售榆林电网的电价高。榆林绝大多数基础性产品生产企业是榆林电网的用户。而榆林电网容量小,110千伏电压是其主网架,电压等级也低,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和大电源火电机组入网条件。其接入的电源主要为地方小火电,超过3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不能接入。另外,陕西电网供榆林电网的电价为0.4316元/千瓦时,2012年6月份后新接入的电价为0.4739元,在榆林电网购电价格中居最高,分别高出地方火电9.67分、山西6.02分、蒙西9.89分、宁夏14.49分。
三、建立“两自两互”的地方电力运行体系,是推进低电价区域建设的一条重要路径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从榆林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两自两互”的地方电力运行体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榆林自身优势,推进低电价区域建设,也是降低基础性产品生产企业用电成本的最有效手段。
建立“两自两互”的地方电力运行体系,是我们在榆林调研中总结归纳的。具体讲,就是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气、废料、废渣发电,或拥有煤炭资源的大型能化企业建立的自备发电机组,与地方电网相联接,企业发电首先供给本企业生产使用。当企业发电过多自己使用不完时,将余量售给地方电网。当企业发电不够自身使用时,则由地方电网供给。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同时又有地方电网作为备用,确保了企业的用电需求和用电安全。企业多余电量输入电网,增加了地方电网的容量和供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方电网的保障压力,使双方互惠互利。
在榆林建立“两自两互”的地方电力运行体系,具有四大优势:
(一)拥有相对独立的地方电网系统。我省电网系统由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两家组成,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具有地方电网的省份之一。榆林国网主要负责西电东送。榆林地方电网较为健全且相对独立,以110千伏电压为主网架、地方电源为支撑、外部电源为补给,北起府谷,经神木、榆林南至绥德、清涧,东起榆林,经横山、靖边西至定边,形成覆盖全市的“人字形”双回路主力网架,按照就近接入的原则分七块分别与国家电网、山西电网、宁夏电网、内蒙电网相接,各供电区既独立运行,又紧密联系。
截至2012年底,榆林地电网电源容量457万千瓦,其中地方电厂290.4万千瓦(公用火电138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125万千瓦,水电1.4万千瓦,风电26万千瓦;地方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6464小时;水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897小时;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206小时,全网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927小时),外网电力197万千瓦(山西网22万,宁夏网30万千瓦,蒙西网80万千瓦,国家电网65万千瓦)。购电量149亿千瓦时,购本地电厂91亿千瓦时,占61%,购国家电网20亿千瓦时,占14%,购外省网38亿千瓦时,占25%。
(二)拥有一批企业自备电厂。近几年来,为实现规模生产、循环生产和清洁生产,一批能化企业充分利用能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气、尾气发电,建立了一批发电机组。一些拥有煤炭资源的能化大企业,包括兖州煤业、中盐、延长石油、陕煤化、陕西有色等也建立了自备电厂,形成煤电化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统计,榆林已有和在建此类自备发电机组企业26户,发电机组61座,预计装机容量将达382.6万千瓦,并入省地电网的实际发电能力125万千瓦,其中利用余热、废气、尾气发电机组45个,企业自用电价比较低,是榆林电网载能企业销售电价(平均)0.502元/千瓦时的一半左右,即0.251元/千瓦时(用后余量平均上网电价0.304元/千瓦时)。(见表3)
表3:部分基础性产品用企业自备电每吨用电成本下降比例
基础性 产品名称 |
完全成本 (元) |
用电量 (度) |
企业自备发电 可节省成本(元) (0.251元/度) |
下降比例 |
电石 |
3050 |
3300 |
828.3 |
27.20% |
硅铁 |
6400 |
8400 |
2108.4 |
33% |
硅钙 |
10000 |
10500 |
2635 |
26.50% |
聚氯乙烯 |
6500 |
7762 |
1948 |
30% |
从以上企业自备电厂的能力和电价成本可以看出,榆林企业自备电厂预计的装机容量远远大于实际发电能力,具备联网调控的能力,而由企业自备电厂降低电价的方法最直接、产生的效益最明显,且不触及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压线。有效盘活和发挥好园区与企业自备电厂资源将是建立低电价区的重要支撑。
(三)拥有对榆林电网电价的定价权。按现行体制,国家电网价格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管理决定,电价的调整是国家说了算。地方电网价格则由省级主管部门(省发改委)管理决定。省地电公司所属榆林电网,是相对独立于国家电网的地方配电网,其电网价格由省发改委决定。这就为建立“两自两互”地方电力运行体系,建立低电价区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针对榆林电源及负荷结构的特殊性,省政府多次对榆林电网电价进行测算、调整,上网电价、销售电价尽管高于邻省,但都比国家电网低,有力地支持了榆林基础性产品的发展。
(四)拥有“两自两互”合作的初步实践。近几年来,榆林地方电网和自备发电企业根据各自的需求,在相互合作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在解决企业自备电厂接入问题上,省地电公司克服自身困难,优化升级电网,在现有110千伏电网无法满足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接入条件下,积极推进220千伏变电站建设,接纳区内自备发电厂就地上网,有效解决企业发电上网和电源保障问题,实现基础性产品生产企业、自备电厂和地方电网的良性互动。自备电厂企业借地电的网、用自备电厂的电,降低产品成本,保障用电安全,提高企业竞争力。
总之,建立“两自两互”地方电力运行体系,是针对榆林的资源和产业实际,充分发挥我们所具有的优势,对政府在榆林建立低电价区域所采取措施的有机补充,可操控、易实施。
四、措施和建议
(一)盘活现有电力资源,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能化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新电源点。鼓励支持现有自备电厂企业充分发挥现有机组的效能,与榆林电网建立“两自两互”合作关系。对具备条件的企业,鼓励其按照循环发展、废弃物充分利用、清洁生产的要求,充分利用废弃物发电,建立自备电厂。鼓励支持工业园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区内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建设自备电厂,通过煤电化一体化优势互补、工业装备相互关联、工艺技术集成创新,使园区内企业和现有装置之间的产出物、排放物互为原料,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废气废料废渣大幅回收利用、资源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现有兰炭企业充分使用粉煤、粉焦连续气化、焦油收率最大化和焦炉气、合成气发电为前提,全方位推进兰炭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打造兰炭产业升级版。
(二)加快地方电网建设,提升电网等级。榆林地方电网尽管比较完善,但要承接大量的企业自备电厂,容量尚显不足,急需扩容和提升电压等级。最近,国家已将33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下放地方审批(《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为我省地方电网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按照地方电力公司规划,地方电力公司将加快推进5条220千伏线路和5个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在榆林初步形成220千伏供电网架,以解决载能工业集中的榆神工业园区、府谷区域、定靖区域等更大容量的自备电厂接入及较大规模的大工业负荷发展用电需求,同时实行大用户网前直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为此,建议省政府支持省地方电力公司220千伏电网建设,责成省发改委加快对省地电公司在榆林建220千伏电网项目的审批。
(三)制定建立“两自两互”地方电力运行体系的实施方案。充分运用好我省拥有的四大优势,支持在榆林建立“两自两互”地方电力运行体系。责成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两自两互”运行体系的建立。充分运用我省对榆林电网电力价格的定价权,科学确定电价,控制好电网利润,合理调整和划分三方利益分配关系,尽量向企业倾斜。形成发电企业、电网和用电企业利益共同体。发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建设“两自两互”地方电力运行体系的积极性,促其早日建成。
(四)积极促进国家电网和陕西地电的合作。陕西国电330千伏电网与榆林地电110千伏电网分属两家管理,分别调度,电力电量交换不畅,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建议省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商国家电监会,加强两家企业的合作,将陕西电网趸售榆林地方电网电价调至合理价位,实现共赢。
(五)积极争取将陕西列为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示范省。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和先行行业。目前国家加大了电力体制的改革力度。陕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电力工业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就我省电力行业的现状而言,具有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先行一步的条件。在发电方面,我们有国家队、省队、市队,还有一群企业队。在输配电方面,我们既有国家电网,又有地方电网,具备打破电力行业垄断局面的条件。因此,建议省政府紧紧抓住机遇,按照“厂网分离、输配分离、大厂直供、余电上网”的原则,争取先行先试,努力将我省列为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示范省。
课题顾问:吴登昌
课题组长:田 力
课题组成员:段克明 殷曰勤 武 斌 郭天翔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