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将彬长旬建成我省第二个能源化工基地
省委、省政府:
彬县、长武县、旬邑县(以下简称彬长旬地区)是我省又一个煤炭资源富集区。截至2011年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10亿吨,保有储量104.6亿吨,居全省第二位,同时还有石油、天然气分布面积约300平方公里。2005年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煤炭基地之一,2011年原煤产量4300万吨,位居全省第二位,年均增长37%;煤炭资源的“三个转化”正在逐步推进,水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最近,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建议将彬长旬建成我省第二个能源化工基地,使之成为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成为我省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现将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
一、将彬长旬建成我省第二个能源化工基地的必要性
我省的能源优势除榆林地区之外,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彬长旬地区,将这一地区建成我省第二个能源化工基地,将会对我省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带动效应:(1)强力拉动关中经济带的发展。带动关中西部交通、水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批以轻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2)为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拉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3)为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增添持续发展动力。彬长旬基地地处关中地区,与榆林基地比较,水源、土地、环境、交通、科技、人才、市场等多种条件都更加优越,它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全省工业发展布局,为强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4)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新的保障。2020年前将彬长旬建成我省第二个能源化工基地,预计总投资约650亿元,年产值可达2200亿元,年利税430亿元,对于确保全省年生产总值增长13%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保障作用。
二、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高标准,推进规模化开发。彬长旬基地的开发建设,要借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吸取其教训。按照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的目标要求,以煤为主,煤、气、油等多种资源协同配伍,循环链接,实现煤的能量和元素开发利用最大化。从开发建设伊始,就要严禁小规模、低水平、遍地开花的乱挖滥采。要按照“园区化、高端化、大型化、特色化”的要求,合理布局产业,优化结构升级。要严格开发标准,规范开发行为,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建设一批国家级现代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示范项目,为我省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子。
(二)坚持引进大企业,推进集群化发展。彬长旬基地建设,要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大园区承载、集群化组团布局”的开发模式。要按照“化工产业高端化、电源建设大型化、载能工业特色化”的标准谋划项目。原则上不再发展单一资源,单一产品的化工项目和电力项目。达不到相应资质和实力的单位,一律不允许进入基地。
(三)坚持综合开发,实施资源开发与深加工并举。彬长旬煤矿区为高瓦斯矿区,一般吨煤含煤层气6-8立方米,高者达10立方米以上。彬长旬地区煤炭保有储量104.6亿吨,煤层气潜力的经济价值达585.76亿元。开发煤层气可以化害为利,使煤矿安全得到根本改善,又可得到大量的清洁能源,还可以有效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彬长旬基地建设一开始就要采用高新技术,坚持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深度转化率。今后,原则上不再批准单一采煤、煤电和低层次的煤化工项目,特别是单一甲醇项目。对已建、在建的单一煤电和煤化工项目,要通过技术改造,达到能量和元素转化利用最大化的转型发展新要求。
(四)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彬长旬基地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大型整装煤田完整有序开发。近几年来,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水源、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瓶颈制约矛盾日趋显现。为确保2020年前将彬长旬建成我省第二个能源化工基地,必须进一步抓紧抓好水源、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标准上适度超前,以确保基地长期发展的需要。
(五)坚持生态优先,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彬长旬地区属于渭北沟壑台塬区,人口相对密集,是我省重要的农、畜、果业产地,但属旱原少雨,生态脆弱。因此,基地建设必须一开始就明确树立确保生态的开发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六)坚持城乡统筹,实现矿、地和谐发展。建设彬长旬基地,应着眼带动渭北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推进区域内能源化工产业、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并以能源化工产业为龙头,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民生质量改善,居民收入提高,幸福指数提升。
三、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重点
(一)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煤炭矿井。重点建设彬县、长武、旬邑三个矿区。建设3个千万吨级和1个3000万吨级煤炭企业。着力提高煤炭回采率,使其达到70%以上;到2015年原煤产量达到6000万吨,2020年原煤产量达到9000万吨,为电力、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同时,扩大煤炭洗选能力,洗选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力争到2020年均达到80%以上。降低煤的灰分、硫分,推进煤炭分质利用,围绕能量和元素利用最大化,促进煤的分级转化和延伸产品链,提高转化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二)改建扩建现有的煤电电厂。(1)在原有电厂前端支持发展煤干馏装置和气化装置,利用焦炉煤气和化工循环尾气发电,改燃煤锅炉为燃气锅炉;(2)建设煤泥和煤矸石发电厂及热电联产;(3)采用新技术配套建设电厂烟气脱硫和脱硝装置,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降低PM2.5,改善大气环境,同时回收利用硫、氮资源,副产硫铵和硝铵产品,降低电厂脱硫、脱硝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对电厂炉渣提取有价元素之后实现建材化利用,建设绿色无尾渣矿山。
(三)发展以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1)发展煤制甲醇经DMTO过程生产烯烃及其下游精细化工产品;(2)发展煤热解提取焦油及其深加工生产芳烃和成品油等能化产品;(3)发展国家支持的煤、油、电、化一体化多联产,从总体上提高煤炭综合转化利用效率。
(四)异地改建扩建咸阳周围的石化企业。使现代煤化工和现代石油化工集聚融合发展,建设咸阳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园。建议省、市政府商中石油,争取将中石油长庆咸阳炼油厂迁建至咸阳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并由原500万吨/年改扩到1000万吨/年,同时配套建设80万吨/年大型石油乙烯项目,使炼油化工与煤化工紧密结合,实现园区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争取2020年前建成投资650亿元,年产值达1200亿元的规模,年利税280亿元。直接增加就业岗位3000个,间接就业岗位9000个。建成国家级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五)集中建设特大型综合性煤化工项目。将现在长武在建的60万吨甲醇、已批准的陕煤化集团彬县新民塬拟建的180万吨甲醇、旬东矿区规划的500万吨煤热解及180万吨甲醇和咸阳神华已投产的60万吨甲醇,合计480万吨甲醇,全部输送到咸阳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园区,集中建设80万吨烯烃(DMTO),80万吨丙烯(MTP),100万吨芳烃(TMTA)和各100万吨的聚酯、聚氨酯及其深加工的化学制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力争到2020年,形成上下游总计年转化煤炭5000万吨,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年利税150亿元。形成继神华陶氏之后,在关中地区建设的又一个特大型综合性煤化工项目。
四、对建设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的几点建议
(一)抓紧制订《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2012-2020年发展规划》。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省工信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住建厅、省安监局、咸阳市政府等单位参加,在2009年11月咸阳市政府编制的《咸阳市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和今年5月编制的《关中(阡东)现代能化产业园总体规划》基础上,抓紧制订《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2012-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发展绿色化工、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石化产业”的要求,使煤化工与油化工紧密结合,实现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群化;规划要认真处理好基地建设与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关系;制订支持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优惠政策;严格各类能源化工项目的准入条件。
(二)大力推进能源基地“三个转化”战略。着力提高煤炭转化率,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动能源资源的深度加工。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及其下游深加工产业,构建从烯烃、芳烃、醇、酮、醚、醛、酚等基本化工原料,再到塑料、橡胶、化纤等终端化工产品的全产业链,实现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精细化工产品加工转变。要按照煤的一次转化布局在矿区附近,二次、三次深度转化集中在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园的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节能、减排、节水、高效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
(三)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错位发展。要站在统筹全省能源资源的高度,系统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有色金属等资源协同配伍条件,优化产业布局的设计,力求彬长旬地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最优化、深度化、循环化、以达到效益最大化。要统筹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和渭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布局,使其各展其长,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彬长旬基地要注意发展热电联供、余热发电、污水处理、废物利用,节约投资和成本。要依托能源化工产品链的特点,将上、中、下游关联度高的企业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关联企业之间的产品、辅料等无障碍流动互供,最大程度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基地用水需要。建议彬长旬基地采取以下措施解决缺水问题。(1)加快建设亭口、柏岭寺、红岩河等骨干水源工程,解决彬长旬基地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宝鸡峡干渠的水引至泔河一库、二库进行调节,解决咸阳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对水资源的需求。(2)推广废水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力争2020年前,城镇、农村污水处理回用率分别达到80%和30%,农灌节水率提高30%,矿井水回用率达到70%以上。(3)加快“引汉济渭”和东庄水库工程建设进度,从根本上解决彬长旬基地水资源的保障问题。
(五)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绿色能源化工基地。彬长旬基地建设,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路子。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采煤、洗选、干馏、气化、分离、合成和燃气发电等资源深度转化利用的工艺技术,为能源化工基地提供技术支撑。要强化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推进煤炭洗选和煤矸石、矿井瓦斯的综合开发利用,对新建火电机组及煤转化项目同步安装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脱碳、脱汞设施。新建能源化工项目,绿化率要达到20%以上,并纳入项目竣工验收清单。要把节能、减排、节水、节地的技术指标作为新建项目的刚性准入条件。并依法查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六)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发挥中省大型企业集团的引领作用,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中省和国际有强大实力的企业集团到彬长旬基地投资。建议借鉴山西、内蒙、新疆等省区经验,积极申请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并将重大技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及重大技术改造等纳入基金支持范围,解决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问题。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和省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彬长旬基地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担保体系和基地建设融资平台,提升金融业支持彬长旬基地发展的力度。
(七)实施特殊政策,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企业采取技术入股、特殊津贴、奖励住房等办法招聘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在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产品营销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同时,支持基地、园区、重点项目,与国内外、省内外煤化工、石油化工类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依靠技术创新推动基地加快转型发展。
课题组顾问:田 源
课题组组长:陈志勤
课题组副组长:贺永德 史 鉴
课题组成员:张兴先 郭卫东 张廉杰 张仲良
冉新权 李 博 王海燕 谈俊琪
黄文选 雷瑞德 鲁向平 杨光明
二○一二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