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杨官寨遗址建成黄帝文化的核心展示区
省委、省政府:
位于西安市泾河工业园区姬家乡杨官寨村的黄帝文化遗址,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将公布)。它的发现,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国际著名考古学家、美国总统文化顾问
一、杨官寨遗址是黄帝故都和中华文明源头的实物,它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
杨官寨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了长达8年的考古调查与科学发掘工作,发现仰韶时期完整的大型环壕、房址、灰坑、陶窑等各类重要文化遗存。经初步整理,各类出土可复原的文化遗物多达7000余件。现已确认,杨官寨遗址面积达80余万平方米,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庙底沟文化的罕见聚落遗址,经14c测定,其年代在5000-6000年前。当年十大考古发现评定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指出“杨官寨遗址环壕内聚落的面积就有24万多平方米,明显是一个中心聚落……所以它在聚落演变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心聚落事实上就是都邑或都城。黄帝部族播化进程中产生的庙底沟文化,在50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就呈现出“大一统”的主流文化态势。杨官寨遗址作为庙底沟文化的中心聚落,实质上就是黄帝时代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即黄帝时代的故都。
目前,考古学界明确提出,黄帝时代最重要的文化遗存有三处。一是辽西牛河梁神庙遗址;二是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三是西安杨官寨遗址。牛河梁女神庙显示的是女权社会,与黄帝时代社会发展形态不符,因而,不能视为黄帝故都;灵宝西坡虽发现两座大型房屋遗迹,但缺少完善的环壕,也不能视为黄帝故都;西安杨官寨已发现周长1945米的大型环壕遗址,是五六千年前远古先民精心规划、迄今所见国内规模最大的建设工程,其作为黄帝时代的中心聚落,应为黄帝故都,是黄帝文化核心区。
杨官寨遗址发现的人面器、彩陶、祖形器等,属于高等级的礼仪和宗教寄托物;此前,当地已发现有代表文明要素的冶金技术萌芽和文字刻符;杨官寨遗址的陶窑群,表明当时已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工和财产的私有观念。这些实物例证,雄辩地证明了陕西是中华文明的策源地。这为国家科技部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角度看,杨官寨遗址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大于和高于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遗迹。美国总统文化顾问
杨官寨遗址作为黄帝故都将产生重大的文化影响力,它为国务院在关天经济区提出的建设“华夏始祖文化园区”提供了核心性的文物支撑,为增进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同时也为海内外华裔人士祭祖认宗提供了最理想的场所。
二、当前杨官寨遗址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自杨官寨遗址2008年被定为中国十大考古之首和2011年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我省已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加以保护:省、市、县各级文物管理部门根据省政府的指示,已对破坏和有损遗址的建设工程进行了严肃治理,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已经暂停。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就杨官寨遗址保护和建设单位出让金及经济补偿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解决途径。陕西省文物局组织西安市文物局、省考古研究院、高陵县文管会等单位已就杨官寨遗址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但是,由于泾河工业区的建设,使杨官寨遗址保护面临严峻局面。目前,虽然大项目建设已经暂停,但小规模的破坏一直还在延续,当地居民不断在遗址周边建设民居蚕食遗址范围,企业随机进行的工程建设对遗址造成新的破坏。现在,陕西北方石化制造有限公司又开始在杨官寨遗址上建设厂房。这些都对遗址保护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国家已决定加强对大遗址的保护和展示,要建设西安、洛阳、荆州、成都、曲阜5个文化片区。这为我们加紧保护杨官寨遗址提出了更为迫切的任务。当前杨官寨遗址保护利用方面亟待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制定杨官寨遗址保护规划。规划是指导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本依据。编制杨官寨遗址保护规划部署已2年有余,所需经费也拨付到位,但保护规划至今没有出台,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保护范围和核心区域、保护的技术标准等问题还没有通过规划加以确定,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开展保护利用工作缺乏规划依据,造成保护利用工作长期不能有效开展。
(二)解决相关企业停建迁建的经济损失补偿。尽管省政府已就经济补偿问题召开了会议,做出了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没有给遗址范围已征地单位进行土地置换,省政府的决定没有落实到位,一些企业经济损失至今未得到补偿。
(三)落实大遗址保护的“四有”规定。国家文物局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确规定必须“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护机构。但是,杨官寨遗址的文物管理机构至今尚未成立,保护管理工作尚未落实。
(四)加强对杨官寨遗址的综合研究和宣传。杨官寨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卓著,但围绕杨官寨遗址开展的研究成果不多。宣传工作也作的很不够,与河南省同类遗址的宣传工作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三、加快杨官寨遗址保护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保护利用的总体思路。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通过超前的设计理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世界一流的黄帝文化博物馆;重点建设遗址保护展示区、考古体验区、教学科研区、观赏植被分划区“四大板块”,把杨官寨遗址建设成为我省华夏始祖文化园区和黄帝文化展示的核心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地。
(二)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科学保护。制定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与综合研究计划,准确评价它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注重展示它的原真性,体现它的整体性和可读性,防止对遗址的破坏和损伤。第二,关注人文生态。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挖掘和扩充文化内涵,科学展示遗址的活化性。增强遗址景观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第三,杨官寨遗址的保护利用要发挥教育、科研、道德、伦理和文脉传承等作用。引导不同利益主体协调行动,推进环境资源公共化、保护利用运作市场化、部门管理专业化及经济社会效益大众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保护利用的具体构想。着力建设以下四大板块:
第一,遗址保护展示板块:该板块要力求实现展示与保护相结合、遗迹本体展示与景观展示相结合、单体遗迹展示与整体格局展示相结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相结合、观众参观与参与相结合。遗址博物馆要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杨官寨遗址出土的各类文化遗物、遗迹复原模型以及遗址承载的黄帝文化。主要展示方式如下表。
专栏一杨官寨遗址保护主要展示方式
序号 |
展示方式 |
展 示 内 容 |
1 |
露天原状 展示 |
对杨官寨遗址各类地面夯土遗迹,在实施遗迹本体技术加固及周边环境整治后,采用特制玻璃等轻型建筑予以覆盖,展示部分遗址原貌。 |
2 |
复原展示 |
对经过考古发掘、布局形式和结构类型基本清楚的遗迹部分,在覆盖保护后,按照考古发现的遗迹布局形制、地理地层关系,仿照遗迹时代的建筑材料、构筑模式、技术手段,进行基址复原展示。 |
3 |
标识展示 |
对考古勘探、发掘的部分地下遗迹进行覆盖保护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浅根系植被或卵石等非植被材料,标识展示遗迹的平面布局和分布范围。 |
4 |
场馆展示 |
对已经考古发掘、遗迹保存状况较好、考古研究价值较高、观赏特性较好、可陈列的部分遗迹,修建遗迹保护展示厅,进行原状保护和展示。遗迹保护展示厅内还可陈列展示本区域出土的各类文物,以及一些遗迹的复原模型。在一些重要的发掘现场设置移动考古展示厅,为考古工作者创造理想的室内工作环境,给参观者提供近距离触摸黄帝时代文明的机会。 |
5 |
数字虚拟 展示 |
利用成熟的声光电技术模拟显示黄帝时代遗迹及生产、生活、战争、祭祀活动场面。虚拟展示的地点可以在场馆内部,也可以通过创作表演形式,在室外形成旅游固定节目,打造杨官寨遗址特色品牌项目。 |
第二,考古体验板块:在回填区,选择设计考古体验区,作为普及考古知识的场所,吸引公众手持考古工具,亲手拨开层层泥土,揭开史前尘封,使杨官寨遗址遗迹不再远离百姓生活,实现黄帝文化的生动传承。
第三,教学科研板块:在考古发掘区有选择地设置历史、考古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区,提供现场科研教学场所。面向世界和全国开展史前文明研究、黄帝文化研究、现代考古科技交流等活动;同时为大专院校提供教学实习基地,将教学生动化,以实际案例解读杨官寨遗址文化内涵。
第四,观赏植被分划板块:以保护展示遗迹本体及景观环境为基本原则,选择分区元素(绿化位置、程度和植物品种),促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协调,改善遗迹本体保存环境、遗址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
(四)有步骤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规划设计阶段(2012.10---2013.09),在制定遗址保护规划的基础上,举办海内外广泛参与的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保护利用概念设计竞赛,为杨官寨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第二阶段:遗址建设阶段(2013.10-2018.12),做好村民拆迁安置工作、解决遗址范围内需要搬迁企业的土地置换和补偿问题,完成“四大板块”建设、优化周边环境。第三阶段:完善提升阶段(2019.01-2020.12),通过进一步完善交通、医疗、宣传、教育、纪念品销售等配套设施建设和形象提升,最终将杨官寨遗址建设成为我省华夏始祖文化园区与我国黄帝文化展示的核心区。
(五)保护利用效益分析。第一,社会效益,体现在三个层面。为世界进一步了解五千年中华灿烂文明打开了新的窗口;为我省华夏始祖文化园区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增加了新的助力。第二,生态效益,通过有效的植被恢复、水系的引导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杨官寨遗址的优化、美化、亮化、绿化,成为西安北部的“绿肺”。第三,经济效益,通过杨官寨遗址公园建设,展示源远流长的黄帝文化,吸引国内外旅游者,有助于把西安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四、建议省政府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尽快编制杨官寨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委托有资质的规划单位,进行充分论证,高起点编制杨官寨遗址保护利用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遗址所处的区域、环境和自身特点。同时,借鉴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强化核心区域保护,明确周边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分区、开发强度、道路布局、建筑格调、市政安排等遗址背景环境的控制性要求, 确立杨官寨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杨官寨遗址主要规划确定后,渭北工业区和西安新的市中心规划均应作进一步调整,以突现杨官寨遗址作为渭北工业区“绿肺”和西安市中心地标文化建筑物的地位和功能。
(二)抓紧解决杨官寨遗址有关的土地置换和资金补偿问题。杨官寨遗址保护区涉及的企业搬迁用地置换指标一直没有解决,致使遗址保护工作停滞不前。建议省政府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帮助西安市尽快解决搬迁企业用地置换指标和保护区用地指标。同时,尽快解决长庆集团和陕西万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经济补偿问题。
(三)尽快组建杨官寨遗址文物保护利用机构。成立由西安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的杨官寨遗址保护改造领导小组,借鉴大明宫遗址保护利用的成功经验,全面实施杨官寨遗址保护利用工程,负责周边区域征地拆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土地管理和遗址公园建设。同时设立西安市杨官寨遗址文物管理所,落实文物管理的“四有”标准。建立群众巡查联保网络,遏制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的犯罪活动;严禁在遗址保护区内,兴建与遗址保护无关的各项工程,禁止非法挖沙、取土、建民房等有损于遗址保护的活动。
课 题 指 导:田 源 邓 理
课题学术顾问:石兴邦 赵 荣
课 题 组 长:冯家臻 杨勇先
特 聘 专 家:刘云辉 王炜林 张天恩 赵丛苍
胡义成 李骊明 朱士光 苏 宇
雎励军
课题组成员:孙兴华 李艳花 王丽红 张 伟
周亚杰 李 浴
执 笔:冯家臻 孙兴华 李艳花 王丽红
二○一二年十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