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做大做强新组建的陕西能源集团的几点建议
省政府:
最近,省政府高瞻远瞩,将省投资集团和省煤田地质集团合并,组建成新的陕西能源集团(简称陕能集团),使之成为我省又一个大型国有能源开发主体。如何将新组建的陕能集团做大做强?围绕这一命题,省决咨委近期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陕能集团的发展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具有较强的发展实力。陕能集团自组建以来,加快了由传统能源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由投资经济向实业经济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2011年年底,集团总资产达403.67亿元,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102.45亿元),实现利润17.18亿元。原煤产能达1000多万吨,电力权益装机容量(包括控股参股)达344.4万千瓦,盐化工产品聚氯乙烯与烧碱产能均达11万吨,合计营业额近45亿元,盈利12.4亿元;金融方面,西部信托信托资产规模达238亿元,西部证券证券交易量达4826亿元,合计盈利3.8亿元;房地产酒店方面,也取得了较好业绩。集团整体发展基础良好。
(二)拥有实力雄厚的地质勘探队伍。陕能集团重组后,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勘探队伍。这支队伍找矿经验丰富,人才配伍齐全,技术手段先进,资质等级较高。陕北榆林煤田就是他们首先发现并探明的。自组建以来,已开展煤炭资源勘查项目106个、完成地勘基金项目5个、钻探进尺115万米,探明煤碳资源量69亿吨。
(三)具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陕能集团组建以来,已抓紧建设了一批能源重点项目。煤炭方面,正加快建设永陇矿区园子沟煤矿和丈八煤矿及榆神矿区小壕兔一、二号煤矿,结合电源点规划和整合,积极推进榆横矿区赵石畔煤矿和澄合矿区义合煤矿项目。电力方面,主要确保完成清水川煤电一体化二期工程、麟游低热值煤发电厂项目和渭河电厂扩建工程项目,抓紧推进小壕兔煤电一体化电厂一期工程和商洛电厂一期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使控股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以上。与此同时,以西部证券和西部信托两大金融企业为支撑,推动产业资本的发展,走以产业为中心的产融结合道路。目前两大金融企业努力实现稳健发展、创新发展,使金融总资产达到350亿元。为集团下一步有效实施实业、金融双轮驱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能集团的不足之处是:(1)煤炭资源储量不足。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目标,集团“十二五”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年,煤源储量配置应为100亿吨,但目前仅落实33.9亿吨,差距较大。(2)主导产业优势尚未形成。作为主业的能源产业电力装机容量规模偏小,现有权益电力装机容量344.4万千瓦,仅占全省统调机组装机容量(2542万KW)的13.5%。煤炭产能过低,集团现有煤炭产能1000多万吨,仅占全省煤炭产能的2.4%。(3)科技创新力量不强。集团至今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研发投入比为2.61%,尚未达到省上要求的3%以上,更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5%以上的规定。
二、做大做强陕能集团的目标、思路和重点
(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特煤勘,做大煤炭,做强煤电,创新煤化,并以能源为主业,适度多元发展。实现勘探、实业、金融“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目标。
(二)创新发展思路。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以“十二五“前三年为主,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型发展。力争到2013年煤炭产能达到1800万吨,控股电力装机达到260万千瓦,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上缴税费26亿元。第二步,加快发展谋求突破。以“十二五”后两年为期,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快新型煤矿建设速度,扩大电力装机容量,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力争到2015年煤炭产能达到5000万吨,控股电力装机达到400万千瓦,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实现利润50亿元,上缴税费56亿元。第三步,跨越发展增强实力。以“十三五”时期为主,实现跨越发展。到2020年,实现煤炭产能1亿吨以上,控股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有长足发展,新型化工有较大提升,适度多元化产业有良好提高,金融板块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利润100亿元以上,上缴税费100亿元以上,迈进全国能源行业前20强、全国500强前一百强行列。
(三)发展重点。着力打造六大产业板块:(1)地勘板块。充分发挥地勘实力优势,按照“勘探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些、谋划一批”的思路,力争到2015年勘查新发现煤炭资源量30—50亿吨,力争在煤层气水平井勘探技术及煤矿井下抽采有创新性的突破,并开展煤层气评价与探采试验。到“十三五”末勘查新发现煤炭资源量20—30亿吨,地面煤层气及煤矿井下瓦斯年抽采量力争达到5—10亿立方米,页岩气有1-2个区块达到商业性开发,使地勘板块成为集团发展的开路先锋。(2)煤炭板块。按照“立足省内、拓展省外、参与国际”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力争省内开工建设七大矿井,省外开工建设1-2个大型煤矿,海外开工建设两对大型煤矿,煤炭产能新增4000万吨/年以上,累计产能达到5000万吨/年以上,原煤回采率达到70%。到“十三五”末,再规划开发建设以中鸡为主的九大煤矿,形成产能1亿吨/年以上,原煤回采率达到80%,全面达到省定发展目标。(3)电力板块。按照国家能源战略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外输电源基地建设。以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和商洛为重点,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末,控股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积极发展“绿色煤电”,根据城市和大型矿区需要,配套建设煤矸石、煤泥、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构建煤电联营、热电联产、环保清洁的绿色开发通道,力争新建煤矸石发电、热电联产装机容量150万千瓦以上;大力发展清洁再生能源,以“流域、梯级、综合、有序”为原则,积极推进水电开发,重点放在陕南水系和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上,力争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同时,对集团参股电厂,通过协商方式,力争变参股为控股,增大电力装机容量。对地方小水电站通过兼并重组,整合提升水电实力。力争到2020年控股电力总装机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形成应有实力。(4)新能源板块。按照“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举”的发展思路,在“三气”开发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既要在天然气、煤层气勘探上发力,又要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上创新,为全省全国页岩气开发利用作出应有贡献。还要积极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领域进军,着力加大风电、太阳能电、生物质能电开发建设力度,力争201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逐步形成一定实力。(5)新型化工板块。遵循国家“珍惜资源、深度转化”要求,深入推进“三个转化”。着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包括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醇醚酮醛和煤制高端新型合成材料。根据榆林煤炭含油率高的特点,采取榆林版制油技术,在榆林矿区建一大型兰炭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实施多联产,焦油加氢制燃料油和化工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吃干榨尽、节能减排。力争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左右。同时,大力发展盐化工。依托集团金泰氯碱现有盐化工基础,进行二期扩建,使PVC、烧碱分别扩能至40万吨和30万吨,并新增12万吨精细盐化工产品,使年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进入行业前三强。(6)金融板块。充分利用集团产融结合的优势,打造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运作双平台,形成多层次的融资体系。要发挥西部证券和西部信托协同优势,实施资本运作,积极整合集团内部优质资产上市,力争“十二五”期间为集团项目资本金及建设融资120亿元,努力实现利润总额110亿元,“十三五”期间再翻一番,为集团做大做强发挥重要资金支撑作用。
三、做大做强陕能集团的主要措施
(一)配足煤源储备。煤源储备不足,是制约陕能集团长远发展的主要问题。按省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需要拥有煤源储备200亿-260亿吨以上,目前缺口较大。建议省政府加大对陕能集团煤炭资源配置力度。已经确定划给的小壕兔和中鸡、中鸡南约110亿吨煤炭资源应尽快落实以确保其煤炭资源储备有足够保证。以陕能集团为主建设的麟北矿区园子沟和丈八煤矿中,永陇矿区麟北区规划至今还未批准,建议省政府抓紧批准总体规划,使该煤矿加快建设。陕能集团对榆神矿区小壕兔勘查区的开发已于今年四月开展了该矿区一、二号煤矿开发的前期可研工作,规划产能分别为800万吨和600万吨,请省政府尽快明确其为开发主体,并加快勘查区的规划与审批。同时,支持陕能集团控股开发榆神矿区孟家湾西、尔林滩、郑家梁和活鸡兔西煤炭资源。
(二)抓紧落实地勘改革的有关政策。建议省政府暂保留事业性省煤田地质局牌子,以便和国家有关部门、省外有关单位顺畅联系,争取国家有关方面的经费和业务支持;尽快落实地勘改革时离退休人员的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加快落实允诺的“勘查开发一体化”政策,凡符合省政府煤炭开发总体规划条件的,应全力支持陕能集团自主开发省地质基金煤勘项目和风险煤勘项目,以增强其发展能力。
(三)支持参与外输电源工程建设。请省政府支持陕能集团参与“西电东输、北电南送”的电源基地建设。重点是:支持府谷清水川煤电一体化二期2x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发电工程建设;支持榆林小壕兔煤电一体化4x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发电工程建设;支持榆横赵石畔煤电一体化2x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发电工程建设;支持中鸡煤电一体化4x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发电工程建设。这些重点电力工程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其中80%以上将成为外送电源。
(四)支持新型重大化工项目建设。建议省政府发挥陕能集团在资源深度转化上的主力军作用,着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适时上一批新的兰炭综合利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类大型多联产化工项目,引领我省煤化工向高端化发展转移。紧紧依托集团金泰氯碱形成的盐化工开发优势,批给必需的盐矿资源,加快三期扩建或新点建设,尽早形成具有优势的盐化工产业。
(五)加快组建科技研发机构。支持陕能集团加快建立健全以集团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符合集团发展要求的科研机构、科研机制和创新队伍。按照“聚焦主业,瞄准前沿,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的原则,对陕能集团的地质勘查开发新技术、矿山建设与矿井安全技术、复杂地质条件下矿区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新型发电与煤化技术等,在省重大科技专项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
(六)支持到省外国外勘探开发资源。建议省政府为陕能集团“走出去”创造条件。为其牵线搭桥,强化省际合作,力争在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展煤炭、“三气”资源勘查开发。同时,积极支持其以澳大利亚项目为突破口,拓展海外市场,为集团做大做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七)加大人才和资金的支持。陕能集团目前紧缺实业型人才,特别是能源开发型综合人才,除自身要加强招聘和培训外,建议省上帮助选调一批急需的实业骨干人才,以解决其人才队伍暂不适应的问题。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建议省政府在缴纳探矿权价款方面,按其成立时评估的价款处置或实行适当的减、缓、免,把应转增为地勘企业国拨资金的园子沟、丈八两个矿权价款(应缴纳17.3亿元)的相应部分返还给陕能集团;对其应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可给予五年期限的作为国有资本金投入,以支持其加快发展。
课题组顾问:李焕政
课题组组长:苗金祥
课题组副组长:高新民 李智学 贺永德 张贵孝
课题组成员:贠文贤 郭卫东 邓新田 李 靖
王海燕 李 浴
二○一二年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