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把府神地区打造成我省产值过千亿元的镁业基地
来源: 办公室   日期: 2013-12-30 16:25:09

把府神地区打造成我省产值过千亿元的镁业基地

 

省委、省政府:

金属镁及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轻质结构材料。地壳中的镁元素占到2.35%,资源可谓取之不尽。我省的镁产业主要集中在榆林市的府谷和神木(以下简称为府神)。这一地区在实施“三个转化”战略中,以节能减排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最近五六年中,凭着独特的资源和成本优势,镁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产量已居全国第一,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国际镁业界评价:“世界镁业在中国,中国镁业在府神”。在这种新形势下,紧紧抓住全球产业分工转移和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得机遇,以府神为重点打造我省产值过千亿元的镁业基地,是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现将我们组织专家对此问题进行调研的情况和有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镁及镁合金国内国际市场广阔需求量巨大

镁及镁合金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高强度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优、比刚度高、阻尼减振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成型机加工性能佳、无毒易回收等诸多优点,用途广泛,前景广阔。在3C产品(计算机类Computer、通讯类Communication、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 Product)、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建筑装饰、手持工具、医疗康复器械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近20年来,全球金属镁的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着10%的增长,而且随着技术的突破大有加速趋势。在全球镁合金的应用中,汽车行业使用量约占70%3C 行业约占20%,剩余10%主要用于军工及其他领域。全球镁合金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对产品轻量化及环保要求的日益迫切和镁合金性能的不断改善。如镁在商用飞机、战斗机和航天器上的应用,使机身整体每减少1重量,节省燃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别为300美元、3000美元和3万美元。另据国际镁业协会(TMA)测算,汽车所用燃料的60%消耗于汽车自重,汽车自重减10%,耗油将减少8-10%,其燃油效率可提高5.5%,如果每辆汽车能使用70公斤镁,CO2的年排放量就能减少30%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汽车镁合金零部件使用的年增长率为20%,而北美为35%,欧洲达60%。由于镁产量的大幅增长,材料价格下降,更加速了其在运输工具上的使用。预计到2020年镁合金汽车使用量将超过100kg/辆,届时全球镁合金在汽车产业中消费量将高达每年500万吨。我国的汽车年产量已达1800万辆,汽车保有量近1亿辆。如果有1500万辆汽车使用50公斤以上镁合金材料,可降低油耗3%,每年可节约50亿元以上。一旦镁合金汽车轮毂的使用在技术上形成突破,镁在汽车上的应用可节省油耗10%以上,每年则可节约167亿元以上。

二、建设府神镁基地是推动能源基地转化升级的重大选择

我国镁产量自1998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2010年全国原镁产量65.38万吨,占全球80万吨的81.73%,同比增长30.3%,其中国内消费23.2万吨,同比增长了34.9%。镁已经成为我国继铜、铝、铅、锌之后的第五大优势有色金属。我国的镁产业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宁夏和青海等地。我省目前共有金属镁生产企业47家,其中府神就占了44家(另外榆阳区、渭南、商洛各1家)。全省金属镁产能、产量分别达到51万吨(其中府神占48万吨)、26.84万吨(其中府神占24.84万吨),分别占全国比例为36.69%41.05%2011年我省原镁产量已超过山西,居全国第一。

府神地区镁业的快速发展,是陕北能源基地实施深度转化的结果,是积极探索兰炭生产形成的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优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的结果。据国家批准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府神的兰炭规模将达到3000万吨,每年可产生360亿立方米的荒煤气。按60万吨兰炭配套25万吨金属镁产能计算,即可配套金属镁产能100万吨-250万吨,即使按60%投产,也可使我省的金属镁产量达到60万吨-150万吨。若再延长镁产业链条,加大镁合金及其制品生产,其产业将会做得更大。

建设府神镁产业基地是推进榆林能源基地资源深度转化,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优化发展的重大选择。府神现有的镁生产企业均已达到国家工信部最新发布的行业准入标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是形成“煤-电-金属镁-兰炭-硅铁-还原罐-镁合金-煤焦油-免烧砖-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已经走上了园区一体化布局、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

建设府神金属镁基地具备许多良好条件。府神现有的金属镁企业,都是利用兰炭生产过程中的多余煤气,用皮江法工艺生产原镁。荒煤气都不计入成本,这就使原镁的生产成本每吨降低约3000元。同时,府神的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630多亿吨优质肥气煤,对用皮江法生产金属镁条件优越。若按联产与综合利用的思路配套建设坑口电站和自备硅铁厂,还能更好地控制电价和占原镁成本70%的硅铁成本。另外,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白云石多是利用运煤回程空车从山西、内蒙运回的,运输成本低,且可有效控制。比一般炼镁企业可节约总成本约4000元,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府神镁业企业绝大多数都利用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改造或建设蓄热式金属镁还原炉和精炼(合金)炉,这种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综合能耗低于国家标准《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7-2008)的先进值(5.6吨标准煤)。部分企业还获得了中央财政节能奖励资金。另外,我省一批科研院所长期致力于金属镁及镁合金技术研发,能为基地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如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陕西省硅镁产业节能与多联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功研发出了“多热源-内热式-电热法”炼镁新技术与新装备,目前已进入了工业化示范阶段,能大大提高镁冶炼的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对高端镁合金也有大量的科研应用成果。

目前,府谷和神木都各自成立了镁业集团,产业整合正在加速,两个10万吨级镁合金材料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由民营资本投资的陕西省镁业集团前不久已宣告成立,对推动全省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府神地区民间资本雄厚,投资镁及镁合金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将为基地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另外,由神木镁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全球最专业的镁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神府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中心已建成运行,极有利于镁产品交易。

三、府神地区镁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集中度亟待提高。现有的金属镁生产企业基本都是民营的,大多采用与兰炭配套生产。主体分散,集中度低,产能亟待有效整合,潜力亟待加大发掘,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规模效应。

2.炼镁工艺亟待改进。我省现在的镁生产企业,采用的还是皮江法生产工艺,能耗相对较高,生产流程急需进行多方面改造,炼镁工艺技术也亟待创新。只有下功夫改善炼镁环节的生产环境,提升清洁、环保、减排效能,才能真正使金属镁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3.镁产业链亟需延伸。镁合金制品的精深加工,特别是性能优异的稀土镁合金等高端产品生产,是镁产业链中增值最大的环节,也是突破现有消费量上限,打开镁产业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所在。目前,府神90%以上是以生产、销售原镁为主的,镁合金生产企业寥寥无几。今后,急需在镁合金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才能使镁产业做大做强。

4.镁品牌亟需新的设计。府神金属镁已经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产业,迫切需要用世界眼光做好这一产业的品牌设计。要从全球产业分工的大环境着眼,既要抓紧规划建设全省镁合金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形成合力,提高影响力。又要抓紧谋划府神镁产品品牌的设计,创建享誉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品牌,增强我省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打造府神镁业基地的几点建议

1.围绕三个重点搞好规划。建议由省工信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尽快编制我省镁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突出三个重点:第一,明确发展目标。2015年,基地金属镁产量达到80万吨,镁合金深加工产品达到30万吨,镁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整体工艺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到2020年,基地金属镁产量达到120万吨,镁合金深加工产品力争达到70万吨,镁业综合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整体工艺水平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第二,创新发展路径。既要实现“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循环发展”的目标,又要拓展镁业发展形态,推广先进的竖炉竖窑等炼镁新技术,加大镁合金产品研发力度,适应市场需求,延长镁产业链,增强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第三,进行科学布局。依托府神现有产业基础,以府谷、神木两个镁业集团为龙头,打造榆林金属镁冶炼和镁合金压铸件基地;依托关中高端制造业发达优势,在西咸新区规划建设20万吨左右的镁合金深加工生产基地;依托西安科教和人才优势,推动企业与院校联合建立镁合金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确保在10年内,使我省这一优势特色产业超过千亿元规模。

2.重点发展六种镁合金。①镁铝合金。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合金品种,市场成熟,使用量大,容易形成产业规模。我省有铜川25万吨电解铝产能,又有府谷待批的50万吨电解铝项目,可以大力开发镁铝合金及其下游产品。也可添加其它金属元素,积极开发成本低、性能好的镁铝合金新产品。②镁锌合金。利用省有色集团在商洛和汉中40万吨锌冶炼产能,可以开发镁锌合金,并向下游延伸,着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各类板材、型材、异型材、管材等镁锌合金产品。③镁钼合金。钼是我省特色优势金属品种,利用其“合金之母”的优良特性和省内产业技术优势,加强与省有色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科研生产单位合作,加快镁钼合金的技术突破,力争在国际国内形成无法复制的竞争力。④稀土镁合金。这是金属镁产业向高端、前沿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国内稀土镁合金板材、型材价格每吨最少也要6万多元,是金属镁售价的3倍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⑤镁钛合金。我省钛材研发、生产及深加工实力全国第一。利用这一优势,加快镁钛合金的研发与产业化,既是当务之急,也是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一着,应当下功夫,抢先一步,占领制高点。⑥镁锂合金。目前,在美国一公斤镁锂合金售价2000美元以上,而国内研发、生产的镁锂合金价格仅是其5%,竞争优势明显。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已经在镁锂合金生产方面取得突破,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镁锂合金也已被列入《陕西省新材料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支持方向。如果能对镁锂合金材料再进行产品深加工,又可以使产品价格再提高一倍以上,前景不可估量。

3.成立省级镁业企业集团。抓紧组建省级混合所有制的镁业集团公司,并着力将其打造成引领我省镁合金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龙头。可借鉴陕煤集团通过增资扩股,成功重组北元化工、富油公司等民营企业,实现大型国企与优秀民企优势互补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并推动府神金属镁行业的兼并重组。省级镁业集团应承担全省镁产业相关优势要素的统筹,负责建立关中镁合金产业开发园区,组织镁合金产品的集中研发,提升我省镁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集约管理水平。

4.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建议省科技厅牵头,将镁及镁合金的公共技术研发,作为我省新材料产业技术攻关的重要内容,在全省重大技术专项中予以支持。攻关的重点是第一,攻克皮江法炼镁的机械化出渣与清洁化生产难题。建议尽快总结推广西安科技大学研发的“多热源-内热式-电热法”炼镁新技术,抓紧进行工业化示范生产,以提高炼镁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第二,加大镁合金应用研发。推动府神成立镁产业战略联盟,强化与陕汽、比亚迪、法士特、西安车辆厂等交通运输装备生产企业等的战略合作,协同研发生产车用镁合金零部件;依托省内航空、航天及军工产业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研发生产军用镁合金配套产品;依托陕西科教优势,积极研发高铁、LED灯架、3C应用等精密镁合金制品;充分利用我省有色金属资源和科研优势,跟踪世界前沿,力争在稀土镁合金方面有所突破(如:Mg-La,Mg-Ce,Mg-La-Ce合金),进一步提升陕西资源综合效益。第三,加强现有镁科研机构。组织成立陕西省镁及镁合金工业技术研究院;组织金属镁企业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安建大等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建立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积极将其申报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加大财政引导资金投入力度。建议省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从资源转让收入中列出1.5亿元作为我省镁及镁合金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连续支持5年。建议榆林市财政每年支持1亿元。重点支持镁及镁合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镁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镁业工艺技术改造创新等。

6.加强镁业人才建设。建议把镁及镁合金高端人才的引进,列入我省实施的国家“千人计划”和我省“百人计划”,有目标地从全球遴选引进一批科技与管理领军人才,强化我省镁及镁合金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对现有的镁产业相关人员加强在岗培训,组织西安交大、西安科技大学、西工大、西安建大等开设镁合金技术与管理提升专项辅导班,并增设镁及镁合金相关专业。

 

课题组顾问:李焕政

课题组组长:苗金祥

课题组副组长:郭加水  高新民

课 题 成 员:贺永德  张贵孝  李雄梧  郭卫东

宋亚朝  王海燕   

        笔:苗金祥  王海燕

 

 

 

 

                        二○一二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