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我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来源: 办公室   日期: 2013-12-30 15:54:43

陕咨字[2010]14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

我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省委、省政府:

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金融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重点对“十二五”期间加快我省金融业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 当前我省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2009年,我省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按国际经验,这表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按照全省规划,在下一个五年中我省将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区金融的总量、结构和市场的深度及广度,往往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近几年来,我省在深化金融改革、建设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20094年,银行各项存款累计增加7511亿元,各项贷款累计增加4595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5年增加额的2.01倍和2.15倍。其中2009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924.9亿元,各项贷款较上年增长34.44%,多年来首次超过存款增速5.2个百分点,高于经济增速20.84个百分点。截至20104月末,全省新增上市公司7家,累计融资370亿元,较“十五”融资14亿元增长26倍。20052009年全省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7.8%,其中2009年收入259.6亿元,是2005年的2.67倍。保险赔付4年累计197亿元,其中2009年支出61.06亿元,是2005年的3.05倍。

但是,我省金融业发展中还存在几个突出问题,需要下功夫加以解决,以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地方金融业十分薄弱。我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省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17.31%19.74%,均不足20%,比重庆市分别低6.566.76个百分点。我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仅为5.96%(银监会要求达8%以上),拨备覆盖率为59.09%,(银监会要求达150%),而不良贷款率则高达13%(当前银监部门一般要求在2%以下)。2009年末,全省短期贷款项下农业贷款余额,仅占贷款总额的7.15%,比2005年末还下降了1.7个百分点。

2、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过小。目前我省直接融资规模和上市公司数量仅占全国同期总量的1.8%2009年全省上市公司总收入只占全省GDP6.7%(主要是大型骨干企业少),在西部12省市中排在最后一位。8家上市公司亏损,1/3上市公司不具备再融资资格,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濒临退市边缘。

3、金融机构存贷比偏低2009年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比整体为66.9%(含各总行直贷),我省为59.75%,比全国低7.2个百分点。原因是:①居民投资渠道窄,储蓄成为主渠道。许多省市居民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之比为30%多点,我省平均却高达50%以上;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纳资金的能力不足;③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不良贷款率偏高,小型企业和“三农”的“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问题并存。

4、金融生态环境不佳。2008年在全国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经济总量不及我省的天津市排名第五位,我省排名第十八位,列西部重庆、内蒙古之后。在信贷资产质量评价中,我省被列为C级末位。

5、建设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行动迟缓。重庆、成都、西安都宣布要建成西部金融中心。目前重庆已引进外资银行8家(西安只有2家),成都金融业的多项指标已处于西部第一,金融业前台、后台、总部三位一体的空间布局已逐步形成。而西安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议论了10多年,至今没有一个完整规划。西安市商业银行更名西安银行,实现跨区经营,择机上市的问题,说了四五年,至今还未启动。现在连一些实力较小的外省市商业银行都已进驻西安,而西安市商业银行还没有迈开步伐。

二、“十二五”期间我省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省金融业的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理好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两种功能,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立健全全省五大金融体系:1)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2)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3)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4)严控风险的金融监管体系;(5)功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使我省金融业竞争力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

(二)金融产业发展达到三个目标:(12015年银行业各项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32000亿和21000亿元左右,增速比全省生产总值增速高3-4个百分点。(22015年全省在国内外新上市的大型骨干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3050家,通过股票、票据、债券、基金等方式,直接融资规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32015年全省保费收入达到600亿元左右,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三)金融机构发展达到三个目标:(1)组建并做强做大3-5家地方金融机构并力争择机上市;(2)重点引进20家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入陕,其中外资银行5-8家;(3)使具备条件的乡镇至少有1-2家金融机构网点,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

(四)金融监管达到三个目标:1)金融机构拨备复盖率达到150%;(2)存贷比达到65%75%;(3)不良资产率力争控制在1.5%以下。

(五)金融生态环境达到三个目标:(1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由目前全国排名第18位进到前10位;(2)信贷资产质量评价等级由C级进入A级;(3)“金融生态环境县”达到15个左右。

三、实现金融业发展目标的九点对策

1、建立金融业与产业结构调整振兴的对接平台,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振兴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保证及时提供资金支持。对产品有销路、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探索设立省市创新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支持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项目对融资的需求。

2、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打造地方法人骨干金融机构。以资本为扭带,进一步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把原属政府财政出资的现有金融机构的股权集中起来,建立省属金融控股公司。由省金融控股公司行使出资人权责,统一谋划,控股参股银行、证券、保险等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采取内联外引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方金融企业改组。将西安市商业银行更名为西安银行,实现跨区域发展。以省农信联社为龙头,设立重点为“三农”服务的秦农银行。通过增资扩股,做大西部证券、开源证券、中邮证券和期货公司,以及陕国投、西部信托、西安信托、永安保险、华夏保险。支持延长集团、煤业集团、陕重汽等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

3、加快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覆盖面广的农村金融体系。市、县要在农信社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半数以上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争取各商业银行的支持,在多数乡镇成立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组建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积极探索利用土地经营权、林权等方式进行融资,最大限度地盘活当地资源价值。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等适合当地的多种贷款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确保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

4、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职能部门间联合培育上市资源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排出名单,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后备上市公司的培育工作。大力推动延长石油、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大型企业集团尽早上市。同时,精心筛选20家左右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力争在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重组,引导优势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进一步做强做大;对经营业绩差、缺乏增长潜力的上市公司,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整合重组,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市场信誉好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加强与期货交易所的协调沟通,推进我省优势产品上市。鼓励具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内外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拓展新的业务,提高行业竞争力。支持多种形式股权投资基金在我省落户,引导和带动产业投资与创业投资企业加快发展。

5、大力拓宽保险覆盖面,争取保险资金来我省投资。积极开拓“三农”保险业务,扩大奶牛、生猪、苹果、大枣等政策性保险试点,尽快研究解决农村政策性保险超过赔付上限的问题。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小麦、玉米和油料保险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小额保险,建立“银保互动”机制,扩大设施蔬菜“银保富”试点范围。要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供补充养老保险服务。按照新医改要求,积极提供经办服务,开展补充医疗保险。要继续发展企财险、工程险、责任险、科技险和与住房、汽车消费相关的保险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重点为经济结构调整、高新产业发展、对外贸易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服务。要积极开展我省与各保险总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吸引保险机构作为战略合作者参与我省优势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的上市融资工作。支持省内企业发行符合保险资金投资需要的长期债券产品,吸引保险资金进行投资。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计划等,吸引保险资金参与我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6、扎实有力地推进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着力抓好以下六件事:第一,做强做大一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发展,促进金融机构更深层次的产权制度改革,优先培育2-3家地方金融企业,走上“改制、更名、引资、上市”和跨区域发展道路。第二,支持证券业提高资本实力。使上市公司数量、直接融资规模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走在西部前列。第三,优化城市金融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西安三大金融聚集区:以老城区为主的金融总部机构聚集区;以高新区为中心的金融监管机构聚集区;以浐灞金融商务区为中心的新兴金融机构聚集区。第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到西安落户。争取地区总部或后台服务系统进驻西安,推进中外资本、省内外资本融合发展。第五,引进和培养一批金融高端人才。加大人才资本投入,提供优惠条件,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实现引进、留住、用活。第六,成立“西部金融发展研究院”。建议依托西安交大组建“西部金融发展研究院”,组织一批专家深入持续地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配合政府,分步有效地推进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7、全方位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推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制度,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市、县(区)政府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评价各市县金融生态环境状况。严格实施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对信用好的企业和个人,在项目审批、工商年检、信贷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对失信企业和个人要公开曝光,分别不同情况给予必要惩处。优化金融法制环境,切实维护金融合法权益。坚决制裁金融领域里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各种逃废悬空金融债务行为,提高追讨债务的诉讼效率。积极发展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担保、评估评级、保险经纪和公估公司等中介机构,完善中介机构业务监测体系,引导中介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提供中介服务。

8、建立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第一,给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所得税、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农业贷款比照享受农信社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二,各级财政要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第三,对新设或迁入的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后台服务中心和新设的市级金融机构,由所在市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鼓励政策。第四,对金融机构引进高级管理人才而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等费用,可据实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引进金融管理人才的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第五,对金融机构收回、处置抵债房产,需要缴纳的费用按现行标准减半收取。第六,清理过去对贷款抵押担保、评估、登记等涉贷收费项目,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重新核定收费标准和收费内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和重复收费。

9、改进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省政府与人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和各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机制及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涉及金融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各市县应明确一个部门具体负责对金融业的服务协调工作,已成立金融办公室的应尽快理顺工作机制,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要及时处置金融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严格规范政府的融资行为和担保行为,严禁超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的过度举债和担保。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金融工作的考评力度,对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企业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一○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