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省钢铁产业优化升级
来源: 办公室   日期: 2013-12-30 15:54:03

陕咨字[2010]13

 

加快推进我省钢铁产业优化升级

 

省政府:

当前,全国钢铁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加快、技术改造加强、产业升级加速。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何推进全省钢铁产业优化升级,是我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省决咨委组织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认真考察和深入调研,现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国钢铁产业进入加速调整优化升级的新阶段

2009年,我国粗钢产能超过7亿吨,表观消费量只有5.3亿吨,产能严重过剩。钢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确保钢铁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及时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随即各省市出台了落实规划的实施方案,全国钢铁产业进入了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国务院明令要求在2011年前,将全部淘汰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和30吨以下的转炉或电炉(不含特钢电炉)。近两年来,各省市均加大了淘汰力度,强化产品结构升级,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并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我省钢铁产业急需优化升级

2009年,我省钢铁工业产值399.2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4.8%,生铁产量512万吨,粗钢523万吨,钢材887万吨;在全国64户重点钢铁企业中,我省龙钢居第32位,略钢居第63位。从总体上看,我省钢铁产业“小、散、差”问题严重。全省冶炼及压延企业101家,一半以上工艺落后、污染严重、模式粗放,给当地资源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近几年来,我省钢铁行业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先后淘汰落后炼铁、炼钢能力229万吨和113万吨,今年还要继续淘汰69万吨落后炼铁产能。经过调整,“关小上大”,以龙钢为代表,产能有了很大提高,粗钢今年可达450万吨,明年将达700万吨,并且相继开发了400MPa高强度建筑钢筋,占全部建筑钢材的40%左右,全部被水电工程所用,还开发了中小型H型钢、管材钢以及优质棒材钢等多种产品。技术改造也有了加强,以龙钢、汉钢为核心,新上了一批128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120吨转炉、400平方米和265平方米烧结机、八机八流连铸机等项目,装备水平有了提升。但总体上,产品结构还比较单一,大多数仍是普通建筑钢材,优特钢材品种较少,钢铁企业的利润率远低于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平均水平。设备仍很落后,龙钢、汉钢、略钢三家钢铁企业共有高炉12座,平均容积486立方米,转炉7座,平均炉容56吨,与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高炉容积800立方米、转炉平均炉容85吨的装备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我省探明铁矿资源储量近6亿吨,远景预测储量可达10亿吨以上。但品位低、分布散、开发乱。不少矿主急功近利,抢肥弃瘦,滥采乱挖,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相当严重。也急需下功夫整治。

市场销售规律表明,钢铁产品最佳的供货半径为600公里。以西安为中心的这一半径内,没有外省大型钢铁企业竞争,省内钢铁企业区位竞争优势明显。加之拥有一定的铁矿资源和辅助资源,交通运输条件又大有改善,只要抓紧调整结构,优化升级,我省钢铁产业是会做大做强的。

三、推进我省钢铁企业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

1、压缩初级产品,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优特钢品种。要把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压缩初级钢材产品比重,积极发展适销对路的优特钢品种,全面提升质量。要大力实施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高性能优特钢、合金钢和短缺产品,重视发展钢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形成高、特、专、精、深为主导的产品结构。其中高强度建筑钢、抗震钢、H型钢系列产品达到全部建筑钢材的80%以上。无缝管产品、中高档棒材产品、中高档中厚板与薄板产品等用优特钢至少达到500万吨以上,全力满足省内油田、汽车、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

2、明确主攻方向,确定优化升级重点。第一,大力发展高强度建筑用钢。加快淘汰二级钢筋,形成高强度钢筋系列产品,强制使用400Mpa及以上钢筋、抗震钢筋,到2011年比例达到60%以上,2015年比例达到85%以上。形成配套的H型钢系列产品,建成H型钢配送中心,以适应钢结构建筑发展需求。第二,着力发展优质棒线材钢。优质钢线材产品,以高碳钢(硬线)、合金钢、钢帘线用钢、合金铆螺钢、合金弹簧钢、轴承钢为主,以满足高档金属制品对原材料的需求。中高档优质钢棒材产品,以适应汽车、装备制造业需求。第三,重点发展优质管材钢。主要开发中高档无缝钢管产品,着力增加高附加值的油井管、输油气管、锅炉管、结构管、化工管、高压气瓶管等品种,以满足省内油气田开发、能源化工建设需求。第四,适度发展中厚板与薄板钢。中高档中厚专用板产品,主要以管线板、高压锅炉板、高压容器板和高强度工程机械板为主。中高档薄板系列产品,主要以中高档汽车板、家电板、管线板、高档建筑板及电机制造、轻工五金、机械制造等行业用板为主,以适应省内装备制造、工程机械、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需求。第五,积极研发新型钢材。如新型800Mpa级碳锰细晶复相钢、高强度高变形性能输送石油天然气用X120级管线钢、低成本高性能耐候钢、特种中高碳与合金钢以及以双金属复合材为主的精密合金冷轧带钢等高端钢材品种,以代替进口。

3、加速技改步伐,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要从“关小上大”入手,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坚决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等落后产能,全面推进装备大型化。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炼铁产能和120吨及以上转炉炼钢产能,2011年要达到全省产能的70%2015年达到90%2020年全部实现大型化、现代化。要把技改和研发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技改工作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进一步强化产学研三结合。以技改促提高,以研发求创新,以新品求发展,全面提高我省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技改研发的着力点要放在提高品质、节能降耗、开发新品和发展循环经济上。

4、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动铁矿资源整合。要从全省资源与产业统筹的角度出发,按照钢铁产业发展规律,对全省产能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一中心”,“三基地”的布局。“一中心”就是以西安为主的研发和销售中心。“三基地”就是韩城精品钢铁生产基地、汉中专用钢铁生产基地和商洛新的现代轧材与铁矿原料生产基地。

5、坚持节能降耗,实现国家规定的环保目标。到2011年,省内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控制在620千克标准煤以下,吨钢耗用新水4吨以下,用水重复利用率96%以上,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0千克,吨钢SO2排放量1.8千克以下,二次能源与冶金渣实现百分之百回收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四、加快我省钢铁产业优化升级的保障措施

1、抓紧制定我省钢铁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规划。建议省政府责成省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以我省钢铁产业整合为契机,认真总结我省钢铁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入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抓紧研究制定我省钢铁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规划,并与全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相衔接。规划要明确我省钢铁产业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细化各项发展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升级途径与支持政策,作为推进我省钢铁产业优化升级的权威性指导文件。

2、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加快组建省钢铁集团。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是钢铁产业调结构、促升级的首要环节。建议省政府强力推进省钢铁集团组建工作。形成一个产供销、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的省级钢铁集团,并将其打造成与延长石油、陕西煤化、陕西有色一样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形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主体。

3、优化资源整合配置,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建议尽快研究出台我省铁矿资源整合办法,要象整合石油、煤炭资源那样,整合铁矿资源。要提高铁矿资源开发的准入门槛,提高铁矿开采的装备工艺标准、安全环保要求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彻底改变当前铁矿资源开发中的“小、散、乱、差”问题。大力支持省内重点钢铁企业以兼并、控股、收购等市场方式,整合其他矿权。省地质勘探资金要向铁矿资源勘探倾斜,支持地勘企业加大铁矿勘探工作力度,引导钢铁企业加大铁矿资源勘探投入,主动提高资源勘探程度,不断为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资源储备。鼓励有实力的钢铁企业积极到省外、国外进行铁矿资源合作开发。

4、加大技改和研发支持力度,推动钢铁产业加快升级转型。建议近三年全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向钢铁产业倾斜,支持重点钢铁企业加快技改和创新步伐,推广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加快自动化信息化建设。省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要加大对钢铁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重点是支持针对我省低品位铁矿的高难度采选技术研发;支持开发瞄准前沿技术和市场急需、适销对路的关键产品;支持企业自主开发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支持企业积极推广400Mpa及以上高强度钢筋、抗震钢筋的生产、应用和节材技术等。要引导并支持新组建的省钢铁集团,联合省内有关院所,成立陕西钢铁技术研究院,全面提升我省钢铁产业技术研发能力。

5、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产销有效衔接。建议省政府责成省住建厅负责,会同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技术监督局等部门,抓紧研究出台我省落实国家扩大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等建筑物钢结构使用比例的有关规定,积极修改提高我省建筑物、重点工程、建筑物基础工程等用钢标准及设计标准。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提高钢材贸易商准入门槛,培育大型钢铁经销商,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鼓励支持与钢铁相关的现代服务型企业发展,促进钢铁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

建议省政府责成省工信厅和商务厅等部门负责,研究建立我省骨干钢铁企业省内钢铁直供的办法,并主持省钢铁集团与延长、煤化、有色、西电、高速、建工、陕汽等用钢大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产销衔接。支持在省内大中城市建立钢材配送中心,健全运输、配送及售后服务等服务体系,为省内上下游企业建立直供渠道。鼓励并支持省内用户首选使用省产钢材。钢铁企业要向省内用户推行“品种优先、服务优质、价格从优、结算灵活”的金牌服务,促进上下游产业联合互动、有效衔接。

6、推动重点行业结成战略联盟,提高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要发挥我省煤、电、焦、有色金属等资源富集优势,大力提升全省产业的综合效益。积极推动建立钢铁与煤、电、焦综合配套的一体化发展体制。支持钢铁产业与有色金属材料产业联动发展。鼓励有色集团和省钢铁集团合作开发新型复合金属材料产品,合力培育我省新材料产业。建议选择符合条件的骨干钢铁企业,如龙钢首先进行直供电试点,并逐步扩大到全省高载能行业,进一步提升“三个转化”战略在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和钢铁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7、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优化升级的良好环境。积极整合省级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性资金,加大对钢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省产业集群发展资金,要加大对重点钢铁产业集群的扶持。积极引导钢铁企业用足用好兼并重组、技术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省市政府要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钢铁行业优势重点企业和项目,争取银行贷款倾斜支持。鼓励和帮助骨干钢铁企业通过债券和票据融资。加强对重点钢铁企业股改服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尽快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优化发展。

8、采取得力措施,帮助骨干企业解决基础设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省内骨干钢企在发展中均遇到了基础设施制约的一些困难,如韩城龙钢集团紧靠西禹高速,但至今没有高速路进出口,绕道上高速,增加成本,不利安全,影响发展;龙钢发展因土地受限,吨钢占地面积仅0.45平方米,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吨钢1-1.6平方米要求,急需扩大发展空间;汉中钢铁发展受铁路运输所限,影响较大。建议省上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协调解决西禹高速给龙钢开口、十天高速给汉钢和略钢预留开口问题,尽快开工建设陕沪高速与包茂高速连接线,切实解决大西沟铁矿开口连接线的交通运输问题。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