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情况概览
来源: 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1-09-29 08:55
2020年,陕西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领先全国,排名全国第七位。
2020年,全省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32.33亿元,比上年增加47.76亿元,增长8.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1]之比)为2.42%,比上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02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53.22万元,比上年增加2.53万元,比全国高6.62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省基础研究经费4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应用研究经费1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5.5%;试验发展经费481.02亿元,增长8.6%。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6.3%、17.6%和76.1%。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3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费支出268.40亿元,增长11.5%;政府属科研机构经费支出235.32亿元,增长8.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61.64亿元,比上年下降2.1%。企业、政府属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2.5%、37.2%和9.7%。企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比2018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0亿元有7个市,比上年增加1个,分别为西安(506.06亿元)、宝鸡(29.78亿元)、汉中(22.32亿元)、咸阳(20.16亿元)、延安(17.59亿元)、渭南(13.98亿元)、榆林(10.42亿元),7个市共支出620.30亿元,占全省的98.1%。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仅有西安市。(分地区情况详见附表1和表2)。
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02.38亿元,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为3.0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68.84亿元,投入强度为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07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2亿元的行业大类有20个,这20个行业的经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为97.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超过5亿元且投入强度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大类有10个(分行业情况详见附表3)。
附表1 2020年全省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地 区 | R&D经费(亿元) | R&D经费投入强度(%) |
全 省 | 632.33 | 2.42 |
西安市 | 506.06 | 5.05 |
铜川市 | 1.86 | 0.49 |
宝鸡市 | 29.78 | 1.31 |
咸阳市 | 20.16 | 0.91 |
渭南市 | 13.98 | 0.75 |
延安市 | 17.59 | 1.10 |
汉中市 | 22.32 | 1.40 |
榆林市 | 10.42 | 0.25 |
安康市 | 6.06 | 0.56 |
商洛市 | 0.95 | 0.13 |
杨凌示范区 | 3.16 | 2.09 |
附表2 2020年全省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地 区 | 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R&D经费投入强度(%) |
全 省 | 268.40 | 1.09 |
西安市 | 157.05 | 1.82 |
铜川市 | 1.76 | 0.60 |
宝鸡市 | 28.36 | 1.10 |
咸阳市 | 14.50 | 0.62 |
渭南市 | 13.07 | 0.72 |
延安市 | 15.84 | 0.86 |
汉中市 | 21.72 | 1.64 |
榆林市 | 9.78 | 0.27 |
安康市 | 5.11 | 0.44 |
商洛市 | 0.76 | 0.09 |
杨凌示范区 | 0.44 | 0.30 |
注:产业部门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附表3 2020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
行业 | R&D经费(亿元) | R&D经费投入强度(%) |
合计 | 268.40 | 1.09 |
采矿业 | 16.44 | 0.40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7.31 | 0.27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5.89 | 0.81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0.03 | 0.03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0.18 | 0.09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04 | 0.03 |
开采专业及辅助活动 | 2.98 | 1.46 |
制造业 | 247.96 | 1.35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13 | 0.19 |
食品制造业 | 1.78 | 0.39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42 | 0.26 |
烟草制品业 | 0.11 | 0.05 |
纺织业 | 0.27 | 0.12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0.20 | 0.28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0.08 | 0.34 |
家具制造业 | 0.07 | 0.20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0.18 | 0.21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1.17 | 0.76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0.13 | 0.33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14.94 | 0.73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2.81 | 1.10 |
医药制造业 | 8.20 | 1.29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17 | 0.69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3.22 | 1.29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1.03 | 0.77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7.11 | 0.69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3.23 | 1.07 |
金属制品业 | 5.20 | 1.29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9.87 | 1.87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5.08 | 2.45 |
汽车制造业 | 28.68 | 1.45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43.31 | 4.52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3.64 | 1.17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45.64 | 2.94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7.41 | 4.70 |
其他制造业 | 0.47 | 2.64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0.29 | 0.24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0.11 | 0.24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01 | 0.18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3.60 | 0.21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34 | 0.08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0.07 | 0.14 |
注:本表中工业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标准划分,因四舍五入
原因,分组加总不等于合计,下同。
[[1]]2020年陕西和各市(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据。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报告期为实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而实际发生的全部经费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种类型。国际上通常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基础研究指一种不预设任何特定应用或使用目的的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为获得(已发生)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新知识。
应用研究指为获取新知识,达到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而开展的初始性研究。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的可能用途,或确定实现特定和预定目标的新方法。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科学研究、实际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知识,开发新的产品、工艺或改进现有产品、工艺而进行的系统性研究。
2.统计范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有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具体包括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以及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企事业单位。
3.调查方法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调查方法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一级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采用全面调查取得,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推算取得,其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采用重点调查以及使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推算等方法取得。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