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知识问答库
互动知识回答
为什么是土壤普查,而不是耕地普查?
一方面,在耕地领域,我国耕地数量较为清晰,有18亿亩红线,也有每年的播种面积等数据。但质量如何?需要摸清底数。还有后备耕地资源的多少,目前还没有底,比如盐碱地有多少可利用的空间,能作为农用地的潜力有多大等,在未来的普查中,都可以做到心里有底,这对未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林地、草地等领域的土壤状况也需要掌握,这和我们国家很多大的战略有关,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第三次土壤普查,在未来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已40年,“二普”及现有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耕地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守住耕地质量红线,提升耕地质量,需要摸清耕地土壤质量状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实施土壤的“全面体检”。在未来,这一“体检”将会在很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推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治理,推动水土资源节约、化肥农药等投入品高效利用,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都离不开土壤肥力与健康指标数据作支撑。再如,落实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科学界定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区域,杜绝非优势区盲目发展,需要翔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还有农业经营由小农户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变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土壤养分和障碍指标数据作支撑。此外,数字农业建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促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同样需要土壤大数据作支撑。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七块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个是黑土地,目前主要的问题是退化问题,表现为黑土层变浅,有机质含量下降。未来必须要进行更好的保护,要增加有机物料的投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第二个是北方旱地,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耕层变浅,这和北方机械化程度高、大量旋耕有关。另一个是干旱,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第三个是南方红黄壤,主要问题是酸化,近20年中,有些地方的酸化面积增加了35%,产量降低了20%。同时,南方红黄壤在某些点位还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第四个是南方低产水稻土,主要有黄泥田、潜育化水稻土、反酸田/酸性田、冷泥田等,都需要改良。第五个是盐碱地,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问题也很重要,哪些可以作为农用,普查可以给出很好的参考,同时,作为农用的盐碱地也有区别,轻型的,可以种植一些耐盐作物品种,中度盐碱地,可以通过种植耐盐经济作物的方式加以利用。第六个是设施菜地,设施菜地的问题社会关注的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有土壤盐碱化、酸化、重金属污染、连作障碍等多种问题。未来需要通过轮作换茬、增加有机肥投入、合理施肥等方式,对设施菜地进行保护、改良和持续化的利用。第七个是未利用耕地,比如滩涂、复垦的矿山、荒地等,这些土地是否有农用的可能,开发的空间有多大,土壤普查也都可以提供参考。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用年限一般为多少?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农田各项工程设施按设计标准建成后,在常规维护条件下能够正常发挥效益的最低年限。各项工程设施使用年限应符合相关专业标准规定,整体工程使用年限一般不低于15年。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验收的原则?
项目竣工验收按照“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由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单位组织开展,并对验收结果负责。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的程序是什么?
1.县级初步验收。   2.申请竣工验收。   3.开展竣工验收。   4.出具验收意见。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高标准项目竣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内容或项目调整变更批复内容的完成情况。   2.各级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到位情况。   3.资金使用规范情况,包括项目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入账手续及支出凭证完整性等。   4.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法人责任履行、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管理、监理工作和档案管理等。   5.项目建设情况,包括现场查验工程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耕地质量、农机作业通行条件等,并对监理、四方验收、初步验收等相关材料进行核查。   6.项目区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满意程度。   7.项目信息备案、地块空间坐标上图入库等情况。   8.其他需要验收的内容。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规划引导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数量、质量并重原则、绿色生态原则、多元参与原则、建管并重原则。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