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陕西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

陕西省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05-09-27 00:00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省在宏观调控中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自觉服从和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结合陕西实际,集中开展了“三清理”、“六加强”工作,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8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创1989年以来增速新高。


  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认真贯彻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组织上万名干部深入农村宣传落实政策,采取减免农业税、粮食生产直补、地膜玉米补贴、农机补贴等四项措施,扭转了粮食生产多年徘徊的局面,总产达到1160.4万吨,增长19.8%。水果种植面积1183万亩,产量735.6万吨,其中苹果种植面积618.1万亩,产量550万吨,出口创汇1.43亿美元,成为我省最具特色的知名农产品。战胜禽流感疫情,畜牧业生产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奶类总产增长17.2%。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619亿元,增长13.6%。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9.8%。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煤炭、运输、资金紧缺状况,促进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70.7亿元,增长22.9%。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和冶金分别增长31.1%、38.6%和57.8%,高于工业平均增长水平。64种主要产品中,增速在20%以上的有28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31.7亿元,增长4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24.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3.9亿元,增长20.7%。农业、水利、交通、能源、装备制造、环境保护等行业投资增长迅速,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6.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7.5%。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全线贯通,一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顺利建成,新增公路27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5.2万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与铁道部签署了主要项目协议,铁路建设全面展开,西安至合肥铁路顺利建成。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治理水土流失556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786.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28.3万亩。渭河水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成绩,宝鸡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验收,渭河污染治理、铜川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取得重要成果。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省属“三个一批”75户试点企业改制重组进展明显,40户基本实现改制目标。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取得新进展,改制面已达90.5%。引进战略投资者参股控股大中型企业,一批骨干企业完成重组,5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民营经济在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中获得新的发展。财政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农村信用社和行政体制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完成36.4亿美元,增长30.9%,其中出口24亿美元,增长38.2%;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增长13%。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东西部贸洽会和第十一届杨凌农高会,赴香港等地招商引资活动成效显著。旅游业增势强劲,接待境外旅游者80万人次,国内游客4150万人次,总收入214.9亿元,增长34.3%。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基本平稳。积极培植财源,抓好增收节支。全省财政总收入415.5亿元,增长2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4.8亿元,增长21.2%;财政支出510.2亿元,增长17.1%。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资金得到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支出有较大幅度增长。积极促进银企合作,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380.3亿元,增长17.1%;各项贷款余额3829.6亿元,增长11.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25.4万人,再就业10.3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93元,增长10.1%。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人均负担由109元降至40元。农村劳务输出达到338万人,增长48.2%。在政策、价格、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7元,增长11.4%,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扶贫开发力度加大,40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61.7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加大,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有所好转。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加快。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3.5%。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发展。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得到改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奥运一金一银一铜和残奥两金的好成绩。


  司法、税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质量监督、价格管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测绘、气象、地矿、地震、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2004年,我们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这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陕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省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信贷资金短缺,铁路运力不足,部分地区财力紧张,物价涨势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特别是11月28日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教训是极其沉痛和深刻的。目前矿井注水灭火和事故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此外,还应该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相对滞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得到消除;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很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比较薄弱,一些部门和单位纪律松弛,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扎实地加以解决。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我们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我省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缓慢增长,但不稳定和不可预见因素仍然存在。我国经济正处在上升阶段,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全国各地的发展势头强劲,东部省市更加繁荣,中部地区正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西部省份加快开发,呈现出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紧紧抓住并切实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力争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的部署,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这个兴陕富民的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继续贯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农业稳省、科教兴省、工业强省、人才强省和项目带动战略,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取得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


  确定这样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指导性的,可以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各市、县(区)政府应当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当地的发展预期目标。为了实现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自觉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一个机遇。陕西现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够,加快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继续做好“三清理”、“六加强”工作,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沿海资本,构建新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之策。要更加重视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工业支柱产业。更加重视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关中“一线两带”要提升产业高度,增强辐射能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要深度开发,加速建设;陕南要围绕开发水资源和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崛起。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鼓励和支持企业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努力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要切实解决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着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将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为改革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贯彻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措施,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今年起,全省免征农业税,因免征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省财政安排转移支付予以补助。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继续对粮食主产县种粮农民、小麦良种、春播地膜玉米和部分农机具实行补贴,对良种奶牛繁育实行补助。设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对群众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材料费予以补助。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依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关中突出搞好灌区节水改造的田间配套,陕北突出建设淤地坝、坡改梯和植树种草,陕南突出抓好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工程、大群体”。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等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继续抓好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新的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农民科技培训,造就有文化、有技能、懂法制的新型农民。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粮食生产坚持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路子,力争种植面积达到5100万亩、总产达到1100万吨,努力实现粮食产销平衡。果业发展围绕提高质量和扩大市场,抓好苹果四项关键技术推广,搞好绿色果品产地认定和出口基地认证。畜牧业发展以奶业为突破口,以扩大规模、增强防疫、提高质量为重点,搞好良种引进、繁育和推广,推行舍饲养殖、规模养殖和标准饲养,努力做大做强,力争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占比达到30%。加快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中药材、蔬菜、茶叶、烟叶、桑蚕、棉花、小杂粮、特色养殖等区域性特色产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引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示范区建设,实行农产品标准化包装,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


  巩固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做好退耕还林确权发证工作,把管护责任落实到户。统筹考虑生态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培育后续产业,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依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做好森林资源调查和分类经营区划界定。妥善安置林区富余职工,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两个目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抓好乡镇企业、劳务输出和扶贫开发工作。乡镇企业要面向市场,服务农业,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治理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搞好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强化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全年输出农村劳动力340万人。整合扶贫资源,建立资金捆绑使用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新启动10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特困群众10万人,解决4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使60万低收入人口脱贫。


  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宏观调控的长期战略任务。要以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通过技术进步、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结构优、资源省、质量高、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抓住国家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掀起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开工建设西安至郑州全国首条铁路客运快速通道、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太原至中卫、西安至安康、安康至武汉、安康至重庆铁路复线,加快推进西延铁路扩能改造建设进度,做好西安至平凉铁路、西安至神木铁路复线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铁路支线建设前期工作。年内建成禹门口至阎良高速公路,加快户县至勉县、黄陵至延安等6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商州至陕豫界、柞水至安康和咸阳至陕甘界高速公路。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改造扩建工程,做好榆林、延安、汉中机场建设和前期准备工作。大力抓好骨干水源建设工程,年内建成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加快李家梁、涧峪、黄石滩、卡房水库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和采兔沟水库,加快王圪堵水库、亭口水库、南沟门水库、榆林引黄调水等工程的前期工作。能源化工基地重点建设神木锦界电厂、府谷清水川电厂、黄陵二号矿井、榆树湾煤矿等项目;加快彬长煤电一体化、榆林煤电铝一体化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建设铜川电厂,力争韩城二电厂、户县电厂技改项目实现双投产。做好宝鸡二电厂二期、蒲城电厂三期的前期工作。继续抓好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


  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握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加强规划指导,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重点发展航空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机床工具、专用设备制造等优势领域,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组织实施重大装备技术创新项目。启动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民用飞机。加快陕重汽扩建、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陕汽齿汽车零部件生产、彩虹高清晰度大屏幕显像管、西开股份超高压开关设备、西岳公司集成电路生产线、陕鼓集团大型轴流风机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抓住国家对军工企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的机遇,制定扶持政策,支持军工企业实施“高新工程”,鼓励军工技术向民品转移扩散,加快形成军民品结合型产业新格局。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以产品为链接,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和产品在企业和区域的集聚,形成一批由核心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配套、分工协作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通过技术指导、创业孵化和基地示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省财政对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今年服务业领域将进一步放开。这是我们统筹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繁荣的极好机会。要加快发展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拉动作用。加强对旅游业的规划指导,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社会资本开发经营旅游景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开辟优质服务的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红色旅游区建设。力争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9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46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40亿元。利用国家批准西安外资银行今年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利时机,积极吸引境外金融机构来陕设立分支机构和股份制银行。加强银企之间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解决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尽快制定并出台全省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整合物流存量资源,引进培植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规划筹建西安国际物流中心和西安国际港务区,加快建设西安集装箱中心站和新丰镇铁路编组站。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培育住房、汽车、通讯、旅游、文化等消费热点,激励和开拓新的消费增长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培育农村新型消费市场。


  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在工业化进程中,适时加快城镇化建设,坚持城乡联动和城镇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产业集聚、相互依存、功能互补、快捷便达的区域城镇体系。加强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功能布局,规范土地配置,保持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在修编关中五市一区规划的同时,抓紧制定关中城镇体系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协调好市际之间的关系,提升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和综合竞争力。西安市要充分发挥科技、教育、金融、物流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要注重形成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小城镇建设要以产业聚集带动发展,走集约化之路。建立多元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主体,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改善城镇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城镇户籍、住房等制度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城镇集聚。


  加快四大基地建设,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构筑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关中“一线两带”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努力构建技术高地和产业高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继续坚持“三个转化”,打造“四大产业链”,采取综合措施节约水资源,加快推进一批产能项目和加工转化项目的有效实施。陕南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抓紧开发水电、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畜、茶、蚕、果等绿色产业。渭北绿色果品基地要着力提高优果率、转化率和出口率,巩固和扩大陕西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


  五、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深化各项改革,加快推进机制转变和体制创新,逐步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石油、煤炭、电力、交通、旅游等企业集团的改革改制步伐,尽快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


  基本完成省属“三个一批”75户企业的改制重组,试点把竞争性领域的省属企业下放所在市管理。继续抓好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企业的各项工作。依法规范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严格进行资产评估,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妥善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并经职代会通过,运用市场机制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制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健全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出台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积极推进集体企业改革。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消除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切实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在注册、经营、投融资、税费、土地使用、对外贸易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依法维护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市场选择,扶持一批重点民营企业。


  支持更多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使用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国际金融组织和政府双边贷款。培育和规范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自律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向低耗能、低污染和高附加值的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其规范经营,遵守安全法规和环保标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为核心,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


  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不再审批,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实行核准制,其余实行备案制。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教文卫等领域的薄弱环节。进一步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和法人约束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完善招标投标制,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凡是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都要首先考虑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社会投资均可进入。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参与政府规划的项目建设。


  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严格预算约束,努力消化历年陈欠和债务。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步骤地逐一纳入预算管理。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理顺财政分配关系,按税种、按比例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充分调动市县政府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建立上下互动的收入增长机制,加大对困难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三奖一补”政策,努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实行税收属地化、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结构调整重点领域、社会事业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改革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式,推进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招标和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六、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提高开放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开放格局。


  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切实把招商引资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紧密结合起来。招商引资要由政策优惠为主向提高环境综合竞争力为主转变,由注重引进资本向引资、引智并重转变,努力提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力争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10%以上。积极鼓励境内外企业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吸引境内外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和高层人才,吸引国际各类研发机构到我省落户。加强全省投资促进机构建设,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和涉外机构的窗口作用。积极探索各种灵活、便捷、高效的招商方式,注重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办好东西部贸洽会和杨凌农高会,做好″陕港合作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


  促进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继续推动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和出口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和加强贸易促进体系建设,扩大市县外贸出口份额。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与科技含量,增加机电产品、纺织品、医药原料、农产品、应用软件以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发挥地缘优势,培育新的出口商品增长点。深度开发港澳台市场,重点拓展欧、美、日、韩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中亚五国以及东盟、中东、拉美、非洲市场。完善出口退税和贸易融资机制,强化部门协调服务,共建出口“绿色通道”。做好入世后过渡期的各项工作,研究境外贸易壁垒、非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应对措施,建立适应国际公平贸易制度的调查协调机制和损害预警机制,妥善处理贸易纠纷和摩擦,维护出口企业合法权益。做好进口贸易,积极引进技改设备、市场需求的原材料和消费品。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亿美元。


  积极“走出去”拓展新空间。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承揽工程、开发资源和占领市场,带动原材料、设备、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鼓励有竞争优势的轻工纺织、家用电器、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等行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境外新兴市场转移,实施跨国经营。


  努力扩大省际经济技术协作。关中“一线两带”要发挥优势,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毗邻省市的经济协作。陕北要加大与周边地区和沿海省份的资金、技术合作,开拓市场,推进能化重大项目建设,早日形成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陕南要利用资源优势,加强与毗邻省份在产业、商贸、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互利互惠,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下大气力改善投资环境。创建优美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落实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抓投资环境的责任,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依据国际通行规则,营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制定“诚信陕西”规划,完善一厅式办公和“六公开”服务。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继续整顿农资、建筑市场,坚决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完善外商投诉协调处理机制,依法及时处理外商投诉案件,坚决查处侵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切实解决外商子女就学、文化娱乐、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大气质量,改善交通堵塞、噪声污染和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人居环境,使投资环境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解决好与人民利益相关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省市县三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去年基础上提高0.5到1个百分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抓好“两基”攻坚工作,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确保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6%。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大学要努力办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巩固我省高教强省地位。依法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保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发展壮大民营科技企业。


  加强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依托科研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重要基地,培养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级专家。实施海外人才积聚工程,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专门人才。建立人才竞争选拔机制,公开招聘企业高级研发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着力培养技术工人。做好农村各类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大力开发农村乡土人才。完善人才市场,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投入,改善服务,提高质量,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学艺术创作,规范活跃文化市场,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积极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搞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培育影视、发行、出版、报业、演出业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文物、民间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做好文史研究和档案工作。


  推进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成疾控中心建设项目收尾工作,加快95个传染病院(区)和10个急救中心建设,巩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新增8个县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逐步建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趋势。重视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项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活动,引导城乡居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搞好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注重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对就业再就业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再就业。落实小额贷款、费用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再就业政策,健全和完善再就业服务制度。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从今年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工作,今年基本解决历史遗留下岗职工问题。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在继续提高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参保水平的同时,提高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制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积极开展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确保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依法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增加职工收入。规范分配制度,调节分配收入,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善公务员的待遇。关心城乡特困群体,完善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的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抓好开发式扶贫,认真做好农村受灾地区税收减免和群众生产生活救济工作。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大力开展创建“安全陕西”活动,落实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努力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搞好城市社区建设,做好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继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集中开展打击抢劫抢夺、入室盗窃和赌博的专项治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认真吸取陈家山煤矿“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血的教训,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大安全生产的技术装备投入,消除各类重大安全隐患。要特别强化对煤炭、交通、易燃易爆等行业的安全监管,加强高瓦斯煤矿的瓦斯综合治理,加快瓦斯防治和利用技术研究,坚决控制超能力生产,打击非法生产行为,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从政策、法律、教育、宣传等环节入手,增强全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和环境监管,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研究和试点工作,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发展节水型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搞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早规划发展接续产业。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推进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活动,西安、咸阳、延安等市要加快创建步伐,其他各市要努力跟上。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启动汉江和丹江上游水资源保护、渭河及其支流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加强石油、煤炭等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坚决关闭小造纸、小水泥企业,搞好区域和行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着手制定秦岭保护纲要,加快秦岭植物园建设。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


  按照省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机构。改善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做法,改变主要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着力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地进行事业单位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实施依法行政纲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原则,约束行政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要求,加强行政立法工作。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扩大综合执法试点。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坚决纠正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和决策评估;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社会公示和听证,真心听取群众意见。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扩大和规范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自觉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地进行整改。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要求,抓住选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组织开展公务员的大学习、大培训活动,增强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强在实际工作中对干部的锻炼和考验,提高各级公务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完善公务员的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和氛围。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的原则,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认真解决好农村征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教育收费、民工工资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禁超标购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事务性应酬,加快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执行警示训诫防线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全省人民正意气风发,谱写着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辉煌篇章。我们对三秦大地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理想充满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