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2023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榆林市市长 张胜利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报告>设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榆林市市长 张胜利

时间: 2023-05-09 08:25 来源: 榆林市政府办公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榆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一难两难多难”“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一些必将载入榆林史册的大事。令人倍感振奋的是,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学思践悟中更加深刻领悟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成功召开市第五次党代会,在不断对标对表中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思路和路径,共同绘制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榆林图景。令人倍感自豪的是,我们坚持时代化、国际化、特色化,圆满举办省十七运会,开闭幕式亮点纷呈,赛事活动安全顺畅,产生金牌958枚,为三秦人民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向全省乃至全国展示了新时代榆林人民的热情、质朴、豪迈,兑现了“给榆林一个机会、还省运一个奇迹”的庄严承诺。令人倍感难忘的是,我们市县一体、干群齐心,连续打赢神木、靖边、定边、横山等地疫情防控阻击战,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处置中心城区疫情,最大限度守护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我们多渠道加大药品采购力度,为18万困难群众免费发放健康包,向一线医务人员、快递物流从业人员发放补贴补助,全力平峰、错峰、压峰,平稳度过了感染高峰期、重症高峰期、救治高峰期。令人倍感欣慰的是,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打好保主体、扩投资等一系列“组合拳”,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把握经济的相对确定性、相对稳定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亿元、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出台稳经济45条、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1条等一揽子措施,新增减税降费146.7亿元,按季兑现助企纾困、招商引资等市级奖补资金8.5亿元。推动煤油气电化协同发力,全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5.8亿吨、1108万吨、220亿方,发电量1488亿度,圆满完成国家能源保供任务。坚持“四个一批”和联审联批项目推进机制,11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66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24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坚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由资格预审改为资格后审,破除民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隐性壁垒。多措并举促消费,投放1亿元消费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

(二)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能化产业加快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迈进,总投资800亿元的神信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陕煤180万吨乙二醇、国能5万吨PGA、延长50万吨煤基乙醇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加快创建,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建成投运;秦创原榆林“副中心”投用,中科秦创原上郡能源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增长90%以上。围绕八大主攻方向和19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出台产业类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氢能运营平台公司挂牌投运,远景风机制造一期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944.4亿元、增长12%。

(三)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动态帮扶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7034户17883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抢抓机遇实施人工增雨,增加有效降水2亿吨,新建旱作节水农田48万亩,粮食总产252.5万吨,粮食产量增幅居全省第一。坚持“种养加务”多措并举,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2%。坚持规划引领,自下而上完成4个省级、24个市级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组织204户企业一对一包抓薄弱村,赵家峁村入选集体经济发展全国典型案例,全国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研讨班和全省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榆林召开。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建成20个生态振兴示范村。下大气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年向南六县及横山、定边、靖边下达市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3.1亿元,是2021年的1.3倍,重点支持南六县改善民生、疫情防控、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

(四)下茬立势开展城市更新。以举办省十七运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全力加快中心城区强功能、补短板、提品质。大力实施10大类43个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四馆两中心”、西沙7万吨水厂、东城墙外生态公园等一批公用事业项目,改造老旧小区96个。以敢啃硬骨头的勇气破解城市建设老大难问题,全面推开榆林古城保护开发和文化路西棚改,建成开放凌霄广场,顺利打通兴中路、新三路、肤施南路等断头路,坚决拆除一批遗留多年的违法建筑。以抓铁有痕的韧劲,全面实施城市标准化管理,从新建路入手,一条街一条街地过,实施“千人上街”行动,深入推进城市净化、绿化、美化,更新改造城区道路隔离护栏,把城市按照客厅来打造,实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五)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出行难、建设标准化社区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兑现;坚持“四个一批”稳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8万人;提高村干部、乡村教师、村医、社区和公益岗位等基层一线人员补贴;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高考一本上线率达38.5%,创二十年来最好成绩;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城镇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为10.8万户困难群众提供平价煤、送上米面油。坚定实施防止二次沙化和国土绿化五年行动,重启飞播造林,严查非法毁林,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10万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标,优良天数达到320天,PM2.5平均浓度值全省第一,16个国控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六)全力以赴防范风险。紧盯生产、生态、汛情、舆情、社会等17个重点领域风险,定期研判、分类施策,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抽调5万多人以“过筛子”方式开展煤矿、危化、消防等14个领域安全大核查,核查问题隐患26.5万个、整改24.7万个,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一体推进中办督查、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黄河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整治“明盘”,下势推进兰炭、金属镁行业提升改造。慎终如始抓好防汛工作,凡降雨必调度,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天气,实现全市平安度汛。全面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街面巡防“三见警”,推行“五级五长”社区末端精细化治理,社会治安满意率9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年来,在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不懈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国务院大督查等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市级公用经费压减15%。完善市政府科学高效务实运行二十一条措施,强化工作闭环管理和督查问效,政府系统运行效率和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退役军人事务、审计、统计、人防、供销、地震、气象、公积金、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社会各界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的智慧力量,挥洒着全市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榆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中省驻榆企业、广大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国内外客商,向所有关心支持榆林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传统产业升级不快,新兴产业支撑不强, 转型步伐迟缓;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营商环境不优,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尚未全面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能力作风仍需锤炼提升。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一条一条解决好,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开放型经济,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更好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综合研判,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也有许多有利因素。所谓不确定性:一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俄乌战争局势难明,地缘政治动荡复杂,榆林作为资源型城市,与国际政治经济紧密关联,对世界能源价格高度敏感,国际能源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造成能源行业与上游产业波动起伏。二是疫情冲击的不确定性,虽然我们已平稳度过本轮疫情流行期,但根据疫情周期性规律,不排除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传播风险,一旦疫情出现反弹,必然会冲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三是区域竞争的不确定性,随着国内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兴起,各地千帆竞发、争相发展,项目竞争、人才竞争、市场竞争、要素竞争,给我们的追赶超越也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所谓有利因素:一是随着国际国内能源趋紧,榆林作为成长期资源型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二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全国经济全面复苏回升,产业链下游必然带动上游能源化工产品需求增长;三是随着近几年中省对榆林支持力度的加大和榆林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重大项目发力见效、资金优势不断显现,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榆林的发展既面临压力,但更多是机遇,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大窗口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机遇,踏实笃定,蹄疾步稳,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工作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时刻对标对表,确保榆林各项事业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全力保障好国家能源安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决防止二次沙化,寸步不让整治“明盘”,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上下一心、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始终牢记“稳就是进、稳才能进”,稳住经济发展政策,不轻易调整各类已经成熟、收效良好的政策,为企业和市场吃下“定心丸”;稳住经济发展势头,巩固稳中向好基本态势,坚决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稳住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不为追求量而忽视质,也不为注重质而放弃量。稳稳当当,不抢跑、不抢头彩、不急功近利,扎扎实实办好榆林的事。

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从灵魂深处确立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信和行动自觉,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符合的就多干、快干、干好,不符合的就坚决不干,坚决不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老路,坚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老路,坚决不走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速的老路,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榆林实践。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切实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强化互联网思维,摒弃“一俊遮百丑”的旧观念,干一件事就要想到另一件事,做上一个环节就要想到下一个环节,统筹发展和生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稳定,按经济规律、生态规律、社会规律办事,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风险有效管控、社会大局稳定。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一)聚力提质增量,实现经济稳中向好

稳住工业经济。着力增煤、稳油、扩气、强电、优化工,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责任。开工建设海则滩等3处煤矿,加快大海则等7处煤矿建设,推动香水河等4处煤矿竣工,力争榆树湾等5处煤矿核增产能2700万吨,加大油气井勘探开发与采收力度,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全年煤炭产量突破6亿吨,原油、天然气、发电量分别达到1100万吨、240亿方、1600亿度。

稳住民营经济。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坚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400万元以下政府采购工程向中小企业预留,支持民企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建设。多措并举助企纾困,出台保市场主体若干措施,打好“降、免、退、缓”组合拳,按季兑现各类奖补资金,选派干部驻企帮扶停产半停产企业,选聘9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民企工作。下势破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统筹40亿元财政性资金和10亿元住房公积金存款,向扶持实体经济突出的金融机构移存倾斜;建立担保容错机制,加大政府性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担保力度;建立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联络员制度,实现银企信息和资源共享。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在东南沿海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培训基地,分批培训民营企业家,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激活消费市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消费旺季和节庆节点开展主题营销促销活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办好清爽榆林、冰雪塞北等旅游活动。继续发放电子消费券,将使用范围扩大至文化旅游、羊毛绒产品、农机具等领域,尽快释放消费活力。积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立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电商平台。进一步丰富消费业态,大力培育养老、育幼、家政、运动等服务消费,夯实“能消费”的基础、营造“愿消费”的场景。

壮大县域经济。持续做大总量,推动榆神府转型发展、定靖横突破发展、南六县绿色发展,年内榆阳、神木、府谷GDP分别达到1800亿、2500亿、1000亿左右,定边、靖边、横山GDP分别达到450亿、600亿、400亿,用两年左右时间推动绥德GDP跨上150亿元台阶,米脂、佳县、清涧、子洲GDP跨上100亿元台阶,吴堡GDP跨上50亿元台阶。全面优化布局,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上下苦功夫,坚持产业联动带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领域补短补弱三条途径,努力缩小南北差距。榆阳、横山、榆林高新区和科创新城重点发展城市经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和氢能产业;神木、府谷和榆林经开区重点发展高端化工、装备制造、镁铝下游和节能环保产业;定边、靖边重点发展油气综合利用、新能源和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安靖飞地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南六县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业及农产品、中药材深加工产业。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既要靠外力帮扶,也要靠内生动力;既要强化市级统筹,更要夯实县域主体责任;既要发挥政府作用,更要按市场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办事,不生搬硬套,不拔苗助长。

促进转型发展。紧盯八大主攻方向和19条重点产业链,在转型发展上下苦功夫。聚焦四个重点:一是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按照“4个3”发展思路,全链条、终端化布局现代煤化工项目,积极推进陕煤二期、国能煤炭综合利用转化等9个重大项目前期,开工建设中煤二期、国能20万吨PGA等10个项目,建成投运金泰氯碱高性能树脂、榆能40万吨乙二醇等7个项目,加快能化产业向下游延伸,着力打造通用工程塑料、煤基特种燃料等产业集群,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二是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围绕矿山、新能源、化工、氢能、镁铝下游等配套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加快上海创力煤机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三峡光伏装备、隆基光伏组件等项目;每年投入3亿元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氢能制备储运和燃料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组建镁合金研究院,加快镁铝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打造铝镁合金制造基地。三是全力打造羊毛轻纺工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设立2亿元产业扶持资金,建好榆阳轻纺产业园,开工建设榆林羊毛绒产品交易中心、通海绒业生产基地,举办羊毛绒工服展演,引导市内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本地服装产品;加强与北京服装学院、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设羊毛绒产品研发中心,改进工艺、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扩大“榆林羊绒”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设立10亿元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和基金,做大做强市级文旅平台公司,市县联动构建“一核三带”大文旅格局,实施榆林古城“一街一带三片四园”保护开发,渐次推开沿黄河、长城、转战陕北三条旅游带,加快建设杨家沟红色文化产业园,推进白云山5A级景区创建,推动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推进非遗文化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开展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常态化巡演《歌从陕北来》,设立非遗学院和非遗展示馆,承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二)聚力深化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必须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抓手,不断提升软实力、发展生产力、涵养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打造“办事不求人”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全流程在线审批,强化审批数据共享,坚决破除“体外循环”“隐性审批”,全面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开展星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创建活动,推进便民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社区便民中心下沉,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清单事项100%网上可办、居民个人高频事项90%可网办或就近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跑一次”是上限、“零跑腿”是常态。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能交给市场的坚决交给市场,推动办事由“找市长”向“找市场”转变。依法平等保护好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开展无偿“法治体检”,实现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全覆盖;规范各类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推开行业信用建设年活动,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保持在全国前50位。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优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流程,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年内开放榆林航空口岸,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

打通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难点。完善重点项目前期协同推进机制和要素保障清单制度,加快土地、林地报批,将土地组件时限和审查上报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市县两级林地审查上报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内。制定发布全市统一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推行“容缺+承诺制”审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办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90天”。加强招投标全过程监管,常态化开展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推广本地分散评标。压缩财政评审时限,重大项目不超30个工作日,200万元以下的服务类项目不再纳入财政评审范围。提升企业获得电力能力,小微企业全过程办电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以内。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治“科长现象”。

打造最佳招商引资洼地。坚持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用市场、资源、资金、政策和应用场景优势换产业项目。研究出台原料保障、土地供应、市场支撑等招商政策配套实施细则,简化流程、刚性兑付。全面提升产业园区综合承载力,完成园区合规性整改和省级化工园区认定,不断提升园区水、电、气等要素服务保障水平。开展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双包一解”活动,全面组建产业园区帮办代办小分队,“一对一”做好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年内各县市区至少招引落地1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承担招商任务的市级部门至少招引落地1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榆林高新区、榆林经开区至少招引落地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用接续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

(三)聚力强农兴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守住底线任务。持续实施动态监测帮扶,针对风险类型、发展需求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紧盯“六类人群”,做到纳入及时、帮扶精准、风险消除。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确保脱贫户、监测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大病集中救治率、“四类慢病”患者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力抓好搬迁群众监测帮扶、就业帮扶、安置点帮扶产业园区建设和安置社区治理,确保能融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分别向佳县、清涧、子洲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市级衔接资金,优先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

推动五大振兴。推动产业振兴。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实施漫改滴、种业振兴、人工降雨等“五位一体”旱作节水农田60万亩,全年粮播面积稳定在1092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246万吨左右;聚焦“4+X”产业,全力打造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4条百亿级,小杂粮、中药材、肉牛、生猪、红枣5条十亿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把农民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家家有增收渠道、户户有致富门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广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积极探索“一户一田、一组一田、一村一田”三种途径,助力三产融合。推动人才振兴。开展乡村振兴专技人才队伍全员轮训,实施订单式、个性化、精准化技能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深入实施国家优师计划,对长期在乡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推动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创建文化示范村,精心打造“文化墙”,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生态振兴。推广高西沟模式,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引导鼓励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打造生态振兴示范村20个、森林村庄100个。推动组织振兴。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落实激励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措施,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开展优秀驻村干部评选,打造一支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的驻村队伍。

建设和美乡村。完成151个巩固提升示范村、85个新启动创建示范村规划编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往村覆盖、向户延伸,用三年时间实施1600公里农村破损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年内实施通自然村硬化道路900公里,完成10万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575户。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抓好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新建卫生厕所3.28万座,完成9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打造53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大力推进脏乱差整治,实现村头巷尾、房前屋后、路上路下干净整洁。全面启动乡村振兴“个十百”示范创建工程,建设示范镇35个、示范村236个,抓实企业帮扶乡村振兴薄弱村工作,全力推进郝家桥、高西沟、杨家沟和赤牛坬村建设乡村振兴楷模,探索“产业+”“文化+”“生态+”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四)聚力提升能级,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持续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区域交运中心。扎实推进“交通大干年”,建设高铁、机场、高速、普铁“2346”跨省综合立体式交通网络,年内开工建设延榆鄂高铁,积极推动太绥高铁开工建设;正式投运榆阳机场北指廊工程,开工建设府谷、定边民用机场;年内开工建设神瓦铁路,协调推动孤银铁路进入实质性阶段,建成靖神铁路孟红支线;全力推动龙庙高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大锦高速、榆林南绕城高速。常态化开行榆西欧班列,充分发挥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靖边现代综合物流园的集散辐射作用,加快榆林国际综合物流园、榆林经开区保税物流园、神木西站物流园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出台培育引进金融机构奖励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集聚,年内引进或新设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3—4家;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信托管理、创投基金等新业态,逐步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全牌照、全业态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榆林金融中心功能,建立金融超市,建成区域资本市场投融资对接和路演服务平台;活跃金融市场,支持榆林农商行做大做强,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年内陕能股份、德林荣泽上市。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提高消费品质,设立1亿元商业品牌引进专项资金,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高端酒店进驻榆林;打造特色商圈,升级改造二街、夫子庙等商业基础设施,建成运营国贸城市中心、悦乐新天地、时光天街等现代商业综合体,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聚集人气、带动消费,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建立市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市场化运维机制,每季度举办一次国家级、国际级赛事,办好陕西省首届冰雪运动会,以品牌赛事提升消费吸引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充分发挥科创新城大平台作用,实质性启用秦创原榆林“主中心”,全面运行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推动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获批,推进国家化工减碳技术创新中心、CCUS评价中心落地榆林,年内培育引进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9个;深入实施高素质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建立更具吸引力的薪酬体系,加强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用三年时间培育引进100名科技领军人才、500名现代服务业人才、5000名产业实用人才、5000名优秀青年人才;深入实施“三项改革”,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问题;深化校地企合作、政产研融合,积极遴选创新性科技成果入驻中试基地,加速“两链”融合。

坚持在推进城市更新上下苦功夫。加快棚户区改造。上半年完成2603户文化路西棚户区拆迁,建成通车文化南路,完成滨水西岸、崇文雅苑等棚改尾留工作。新启动7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旧片区群众生活便利度。打通城市断头路。拓宽打通白龙路西延、富康二路等断头路和人民路等瓶颈路,新开工建设科创一路与富康路连接段、肤施路东延段,畅通城市“微循环”。推进标准化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广新建路标准化管理经验,推开常乐路、上郡路标准化改造,打造榆林大道严管一条街;持之以恒开展“千人上街”行动,深化城市环境脏乱差整治,中心城区空中线缆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部入地,以“零容忍”的态度确保违法建筑“零增长”。提升城市品质。实施老城区供水加压、科创新城供水工程等市政项目,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完善巷道消防设施,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持续开展城市净化、绿化、美化,统筹实施规模造绿、小区添绿、沿河植绿、道路补绿,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街心公园,努力让出门入园、推窗见绿的诗意生活成为常态。

加快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神木、靖边、绥德为副中心,长城沿线城镇轴、无定河沿线城镇轴为支撑的“一核三副、两轴多点”高质量城镇发展格局。支持县市区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和债券,实施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根据人口规模、交通区位及产业布局科学确定重点镇,以奖代补支持国家级特色小镇和省级示范镇、重点镇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特色小镇,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重点镇、中心村梯次转移。

建设数字城市。完善数字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着力加快数据互通互享,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达到80%、数据归集率达到90%。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化项目建设,年内开工建设智慧交管项目,建成榆林数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实质性运行煤油气和危化企业信息化监管等平台,榆林高新区、榆林经开区建成运营安环体系,打造现代城市和园区管理的“中枢大脑”。按照“居民即用户、城市即平台”理念,开展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拓展打造智慧养老、智慧医院、智慧商圈等应用场景,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惠民服务体系。

(五)聚力共建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力度,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返乡创业园,激发想创业、敢创新、能创造的市场就业活力。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选聘一批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强就业帮扶和职业技能培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以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持续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完成校建项目77个,新增学位7000个以上。“请进来”“走出去”双措并举提升教育水平,再引进一批优质教育品牌落户榆林,发挥北师大榆林学校和北师大教师轮训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启动“卓越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科学实施学校考核,精准落实乡村教师和骨干教师岗位补助,稳定基层教师队伍。全面启动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支持办好百年校庆活动;规划建设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扎实推进卫生事业。深入推进医疗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深刻总结三年防疫的经验和不足,调研出台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村医队伍、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医疗卫生发展“1+4”政策体系。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集中力量将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打造为高水平龙头医院,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市三院主体工程,年内建成市中医医院。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制度、去行政化改革,促进公立医院发展提质增效。

织牢社会保障网络。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年内建成69个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和一批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全民参保精准扩面,启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时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加大孤儿、残疾人、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加强妇女儿童、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和权益保护。开工建设市军人光荣院、社会福利院。

各位代表,今年市政府将办好以下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开展过敏性鼻炎防治;基本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建设一批老年食堂;增加普快列车停靠站点;提升改造农村道路;打通一批中心城区断头路;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加温情、群众更感温暖!

(六)聚力绿色低碳,全面加强生态保护

抓好问题整改。不折不扣完成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及黄河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期销号清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存量项目开展技改,增量项目从严审查。守牢“五条底线”,开展兰炭金属镁行业“一企一策”整改升级三年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明盘”整治,实现彻底清零。抓好森林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遏制新增违法毁林。出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开工建设5个以上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

防止二次沙化。深入推进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持续在生态保护上下苦功夫,东线重点开展沿黄绿化造林和红枣林保护,西线重点推进白于山区生态环境自然恢复和“林果草农光牧”立体式治理,南线重点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北线重点防止毛乌素沙地二次沙化,中心城区建设100公里城市绿环。实施“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开展“人工+飞播”造林,完成营造林132万亩。

实施全域治水。坚持“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持续抓好定边、靖边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巩固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果,全面排查黄河支流入河排污口,加快黄河干流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及各县城雨污分流改造,确保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5%以上。开工建设王圪堵水库至靖边引水工程、蒋家窑则水库,建成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加快东线引黄工程建设,构建“榆林水网”。

打好蓝天保卫战。巩固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创建成果,力争年内府谷县空气质量达标。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扎实做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下决心抓好散煤治理,年底前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市建成区实现散煤清零。持续开展裸露土地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100%”,有效管控扬尘污染。

(七)聚力筑牢底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防范疫情传播风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疫情监测,因应形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举措。持续加强全人群免疫接种,特别是60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统筹加强分级诊疗,突出抓好农村地区、患基础性疾病群体、老人儿童的防控工作,科学研判制定学校复课方案,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范安全生产风险。加大安全投入,安排市本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5亿元。坚持“月推进、月挂牌、季交叉、季考核”机制,严格落实“月必查”、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和煤矿安全生产“9+10”等制度,全力推进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消防、储煤场等领域隐患整改清零,4月份全面启动新一轮大核查。完成煤矿大面积悬顶整治,推行大中型煤矿分类托管60万吨以下煤矿。理顺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彻底整治客运市场秩序。深入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全员安全培训和安全宣传“六进”活动,分县区、分片区建立培训基地,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办规上企业各类骨干人员培训班,推行安全生产培训证制度。落实与应急管理部专家团队合作事项,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全面推广“五级五长”治理模式,实行“三见警”街面常态化巡防,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领导干部坐班接访、干部主动下访,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建立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心理失衡、关系失和、精神失常“五失”人员库,做好动态服务管理,防范极端事件发生。坚持供给、需求、监管三端发力稳房价,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稳妥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和非法集资风险。强化互联网思维,防范网络舆情风险。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六进”活动,纵深推进平安榆林建设,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大兴学习之风。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干中学、学中干,做有学识、有见识、有胆识的新时代榆林干部。坚持不学习不决策、不调研不决策、不吃透不决策,确保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勇于担当作为。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坚决杜绝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做“老好人”“太平官”,勤于向急难愁盼问题较真,勇于向历史遗留问题攻坚,不将矛盾上交、难题后拖。涵养严实作风,用心用力把阻碍发展、影响民生的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好。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依法统计,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提升行政效能。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对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要雷厉风行、紧抓快办。深入落实政府科学高效务实运行二十一条措施,健全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制落实工作机制,大力改进文风会风,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慕虚荣,一切工作拿结果说话、用实绩交卷。

恪守清廉底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项规定,严以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监督和约束,使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严控支出,用政府的“勤俭务实”换取群众的“岁月静好”。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奇迹,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榆林答卷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