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2023年杨凌示范区工作报告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报告>设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杨凌示范区工作报告

时间: 2023-04-07 15:17 来源: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让我们倍加振奋的是:在示范区成立25周年的历史节点,党工委立足“国家队”定位,纲举目张提出精准破解五大难题、合力开启五个新局的“1155”思路,绘就了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示范区在更高层面履行国家战略使命的能力显著增强。这一年,让我们倍受感动的是:在疫情面前,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志愿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彰显出逆向而行的坚毅勇敢,全区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展现出人民主体的磅礴力量,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这一年,让我们倍增信心的是:经济稳增长打赢漂亮“翻身仗”,生产总值和工业经济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经济步入全省第一方阵,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这一年,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就业形势向好,市场供需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各类风险挑战得到有效防范化解,平安杨凌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紧盯“三区三高地一基地”目标,围绕“1155”工作思路,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履行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全力推动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6.61亿元,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3.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达到4.6%和6.5%。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区校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一体发展展现新气象。区校印发了《关于深化区校融合发展的意见》及实施方案,制定了《校地深度融合发展标杆创建行动计划》,召开区校联席会议推动任务落实,固化融合发展机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旱区农业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协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科技推广和交流合作持续加强,资源要素统筹共享,联合申报的“西北旱地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获批,联合建立的秦创原全省农业板块合作机制和线上服务平台投用。还在示范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海外农业园区建设、区内“五联一抓”促进乡村振兴、未来农业研究院和杨凌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项目建设以及土地置换、疫情防控等方面相互支持、协同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区校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扎实落实种业振兴行动,现代种业发展提速增效。全面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和陕西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国家品种测试评价中心陕西分中心等“两基地一中心”启动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旱区油料作物研究院揭牌成立。先正达种业共创平台和育种技术中心二期正式启用,登海种业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康振生院士团队发现全球首个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开辟小麦生物育种新途径。品种选育再结硕果,127个植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登记),其中6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登记),“西农511”小麦、“秦优1618”油菜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导品种。荣华种业入选全国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鸿塬种业获批农作物种子进出口经营许可证,杨凌伟隆种业成为我省首家获批的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三)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创新效能实现整体提升。秦创原农业板块加快建设,6个产业创新中心带动效应显现,获批建设国际农业联合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平台等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9个,获批国家重点项目1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46项,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励18项。举办秦创原高价值发明专利大赛等路演对接活动128场次,植物品种权交易27项、技术合同认定87项、交易额同比增长29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7家企业入选陕西省瞪羚企业,1家入选潜在瞪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14家、增长58.3%。省农业科技金融服务试点落地杨凌,“政银担”风险补偿机制为20家科技企业融资授信9.2亿元。

(四)全力提升核心示范水平,示范推广效应持续扩大。实施杨凌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在省内外以及境外8个国际园区建成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基地34.2万亩。在区内实施特色现代农业示范“1123”工程,1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示范已全面开展,改造经济林果生产示范基地2272亩,7个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开工建设,3个畜牧育种创新及产业链提升养殖场实施改造,全域示范格局初步形成。持续优化基地建设布局,面向西北五省和黄淮麦区新建杨凌农科示范推广基地20个,示范推广面积1.1亿亩,推广效益283亿元。全年开展科技培训399场、4.6万余人次。成功举办第29届农高会,探索形成“展馆展、云上展、田间展”三位一体展览模式。

(五)持续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农业国际合作成绩闪亮。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基地《建设方案》印发,基地建设被明确写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和《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联合公报》,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高质量承办第十二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成功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合农博会和基地建设3周年系列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建成3个农业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面向上合组织及发展中国家实施援外培训、减贫专项培训等各类培训30期,40多个国家8000余人次参与。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正式揭牌。全国首个农业综保区封关运行,进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加快建设,自贸片区+综保区叠加优势持续释放,“双区”建设实现提质增效。自贸片区总结形成创新案例7项,其中《陕西自贸试验区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安全》在全国复制推广,《数字化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多元化农业保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2项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综保区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成投运,中国(陕西)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塔什干启用,亚美尼亚国家品牌馆入驻协议正式签署,农业贸易服务起步良好。

(六)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顶格落实国家和省上稳住经济大盘各项政策,制定实施30项稳经济促增长措施,兑现奖补资金4700万元,全年新增退税减税降费7.48亿元。深入开展“四项服务”、落实“四个机制”,不断加强重点企业“一对一”包抓帮扶,强化政策供给、促进产供销衔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梯队培育,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质效持续提升。美畅金刚石线被评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成立稳增长稳投资工作专班,实行“五个一”项目包抓机制和“周推进、月调度、季点评”推进机制,破解项目建设难点堵点,134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113.2%。综合保税区、综合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麦肯速度(一期)项目工程主体封顶、先正达育种中心高效建设并运营。坚持以改革提效能,年度事项办结率达到99.96%。狠抓招商引资,凯凯农业、优必选、登海种业、棚掌柜等一批涉农产业项目决策入区,全年省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3.62%,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0%。商业体系不断完善,万达广场建成运营,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全年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位列全省第三。

(七)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支持创新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17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8.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无一人一户返贫致贫。探索推行“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模式,示范区跻身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综合典型案例,3个村入选全省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教育经费投入和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持续加大,高新四小投入使用,高新三幼加快建设,全年新增学位1980个。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积极申报和争取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示范区医院自贸院区加快建设,与交大二附院合作步入实质阶段。惠民实事取得实效,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1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五胡路缓堵保畅新增300个停车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巩固提升,全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和PM10平均浓度稳步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创十年来最佳,杨凌处处展现出生活富足、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美丽画卷。

(八)科学精准高效处置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坚持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高效处置多起突发疫情,实现了动态清零。精准高效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强化重点机构和场所检查、重点人群排查、重点区域协查,加强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监管,提升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能力,规范高效有序推进疫苗接种,疫情防控处置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按照“乙类乙管”要求,及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加强医疗资源储备,改造完成方舱医院和亚定点收治医院,提升重症救治能力、急诊及发热门诊接诊能力、基层诊疗能力,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九)防治并举守牢安全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突出抓好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自建房等专项整治,持续加强校园安全监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66.7%。完善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体系,政府债务风险显著降低。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信访积案有效化解,信访事项群众满意率达到91.6%,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上升,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十)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通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系统安排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印发《实施方案》和宣讲方案,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在全区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运用“三项机制”使用干部、激励干部,21名高层次人才到示范区挂职。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立居民小区党支部63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扎实开展党工委第十四轮巡察和重点项目建设、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察,全面认领省委第三巡察指导督导组反馈问题,全力落实40项整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起、处分7人。深入开展“强作风、重突破、求实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纪律教育宣传月等活动,下茬立势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优良作风。着力推进清廉杨凌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全年处置问题线索216件,立案审查68件,党纪政务处分60人,有效发挥了震慑警示作用。

2022年,示范区财税、审计、民族、宗教、文体旅游、城建、工会、青少年、妇联等其他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们能够战胜诸多困难和挑战,稳中求进、难中求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各共建部委、共建厅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示范区驻区高校单位、企业和各方面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科教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企业家、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新闻工作者以及关心支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项目建设还不够有力,大抓项目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招商引资成效还不明显,营商环境仍需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突出成果还不多、转化率还不高;提振市场信心助企纾困的办法还不多;社会民生保障距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示范区深入贯彻省部共建第十次会议精神、加快建设“三区三高地一基地”的关键一年。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挑战增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是向好的,加之全国疫情已平稳转段,未来预期总体会更好。党中央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施扩大内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我省提出的加快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以及研究制定支持杨凌发展的相关意见,都为示范区带来了叠加机遇。相信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充分发挥“国家队”优势,为后疫情时代恢复性发展坚定投下“信心票”,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化危为机、抢占先机,就一定能够把示范区履行国家战略使命和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跑出双驱“加速度”。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省部共建第十次会议、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立足“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高地”和“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目标,精准破解“五大难题”,合力开启“五个新局”的“1155”思路,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聚力实现“六个新突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开创示范区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新增各类科技研发及转化平台5个,实现国内农业科技培训4.6万人次、国际农业科技培训1万人次,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推广效益突破300亿元。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推进区校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争取省级层面印发《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示范区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担使命、一体发展”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区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巩固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局面。强化区校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定期议事决策、磋商交流等职能,支持西农大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秦创原农业板块、各类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全力支持西农大“双一流”建设,争取布局建设更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未来农业研究院、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教育、出行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加快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积极推动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上升为全省战略性工作,加强与秦创原总平台的衔接,加快提出支持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和事项清单,凝聚建设秦创原农业板块强大合力。深化秦创原农业板块规划布局研究,细化实化空间发展规划,设立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基金,不断加强促进中心、运营公司、相关服务窗口建设,提升6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营水平。联合科研机构和企业组建一批省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引进一批专业孵化机构、投融资机构和高水平团队成果入区,孵化一批好项目、好企业,推动优秀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不断提升秦创原农业板块在全省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全年布局建设各类创新平台5个以上,培育科技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

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省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好陕西省作物育种、畜禽育种等“两链融合”重大专项。深入推进区校协同创新,围绕旱区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需求,在现代种业、土壤改良、农业节水、生物安全、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制定《旱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开展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成果。

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全面实施《陕西杨凌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暨旱区农业种业硅谷建设规划》,加快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组建后稷种业重点实验室、旱区种质资源库等种业创新平台,吸引聚集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围绕旱区主要农作物、特色畜禽等开展新品种选育。加快推进登海、良科等种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招引正大、大北农、隆平生物等知名种业企业入区发展。全年新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2家,通过国家审定小麦、玉米新品种10个以上,在区内外布局建设种业综合展示示范基地20个。

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全面实施“后稷人才工程”,组织开展战略科学家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引培“跃升计划”,大力吸引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鼓励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联盟,引导和鼓励企业承担或参与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加大优秀人才表彰力度,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浓厚氛围。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推进双创基地核心区大健康智慧云谷项目建设,搭建企业成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形成覆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方位的创业孵化培育体系,实现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共同发展壮大。办好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和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面向省内外广泛举办创业投资推介活动,常态化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等活动,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以上,孵化企业50家以上。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增强科技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持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全面建成高标准主要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名优新特标准化经济林果产业示范基地、设施蔬菜育种和生产示范基地,推动秦宝、秦川、本香3大养殖示范基地提质升级,不断增强核心示范带动能力。持续巩固“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产业发展项目。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常态化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打造10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加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高素质农民等培训力度。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深入推进全国现代乡村治理试点和平安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完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高效统筹政府、大学、企业等各类资源,巩固提升六种示范推广模式,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杨凌良种+绿色农化+农机农艺+订单农业”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点单式”农业科技服务。成立国家(杨凌)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组建国家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着力打造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全面深化与重点涉农企业的战略合作,以市场化方式整合资源要素,联合农民合作社等服务主体为小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打造“杨凌农科”全产业链推广服务品牌。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粮油主产区,布局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等区域建设80个集成应用型示范基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粮油主产区建设160个服务带动型示范基地。

扩大科技示范推广效应。协同区内两所大学与各市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和农业科技培训,联建10个新型特色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实施一批品种研发、标准化生产、深加工等产业链示范项目,努力打造区域科技示范推广新标杆。深入推进杨凌良种及种植模式示范推广“4455”计划提质扩面,建设18个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集成示范基地,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推广效益突破300亿元。丰富和完善新型农民培训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培训分中心,全年培训4.6万人次。

(三)链式布局推动集群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高质量产业链条。紧扣12条重点产业链,完善“创新中心+龙头企业+产业示范”模式,继续实行“链长制”和“五个一”工作模式,对“链主”项目“一链一策”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链主”企业“一企一策”强化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接产业链条、嵌入关键环节,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推产业做大做强。

推动高质量产业集群。聚焦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智能农业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农业科技服务等5个主导产业,全面实施产业扩能提质计划,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企业扩能、稳产、增效,推进涉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建设高质量产业园区。高标准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切实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园区商业、金融、法务、人才、知识产权等平台服务功能。健全以企业为主的园区投资开发运营机制,完善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持续推进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建设,启动实施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园建设。

(四)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抓好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认真落实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方案,聚焦交流培训示范功能定位,进一步做优机制、做强平台、做实项目、做大产业,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大力推进境内外实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精心办好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建强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国际联合实验室,拓展完善农业科技交流载体。稳步扩大对非人才交流、科技培训,促成务实合作项目,全速推进中非联合中心建设。策划组织各类双多边对外交流活动10场次以上,组织承办各类培训20期以上。

推进高层次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网络,持续深化与荷兰、以色列、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上合组织秘书处、非盟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拓展农业科技领域双多边合作成果。争取承办上合组织减贫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参与国家层面农业对外交流活动,参加农业技术和产品国际标准、规则制定,提升农业国际交流合作话语权。对标国际一流展会,高水平筹办第30届杨凌农高会,不断提高展会国际化水平。

持续推进农业国际产能合作。启动建设中巴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建成中乌农业科技产业园等境外园区,研究形成可持续发展、可复制分享的境外园区建设“杨凌模式”。用好杨凌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和乌兹别克斯坦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等经贸平台,持续在农业标准互认、消除技术壁垒等方面开展探索创新,畅通合作渠道,形成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发展保税加工、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5亿元。

加快自贸片区及综保区建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加快形成一批系统性集成性高的制度创新成果,积极服务示范区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完善自贸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实施杨凌综保区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国际陆港、综保区农产品保税加工产业园、保税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积极申建进口粮食、进境肉类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争取西北应急物资储备基地、高铁物流项目落户,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基础设施。着力抓好综保区建设运行,积极招引更多外向型企业入驻、更多优质项目入区,不断激发外向型经济活力。加快谋划推进二期项目建设,把综保区建成功能完备、配套齐全、通关便捷、政策优惠的对外开放平台。

(五)紧盯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推动经济增长实现量质齐升

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强化“五个一”和“周调度、月推进、季点评、半年观摩、全年考评”的领导包抓和专班推进工作机制,深化“红黑榜”结果评价运用,全力推动前期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新建项目快建设快入库、续建项目快竣工快投营。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制度,建立项目推进清单和要素保障清单,高质量提供要素保障。认真研究国家政策、产业布局和资金投向,加快谋划实施一批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引领作用强的高质量项目。

持续巩固工业强劲增长态势。实施产业倍增计划,继续强化政策供给和助企服务,出台促进工业投资等政策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为工业加快发展聚势蓄能。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引导企业向单项冠军迈进。接续落实留抵退税、稳岗稳产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原材料供应、用工、融资等问题。严控涉企收费,清理整治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行为。

力促消费市场持续稳步回升。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落实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和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智能穿戴产品消费,促进夜间购物、夜间餐饮发展,不断激活消费市场。深入实施消费提质计划,整体规划提升全区商贸基础,加快推进杨凌农林牧渔融合发展体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发挥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对品质消费的拉动作用,策划开展多层次节庆促销商贸活动,着力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

(六)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不断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营造宜商宜业良好发展环境。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重点补齐一批短板弱项,完善一批改革措施。全链条优化行政审批,全面实行清单管理,提升办事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深入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大力推行“交地即交证”,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和联合验收。不断提升监管服务创新水平,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大幅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细化完善营商环境建设考核、监督机制,形成多跨协同、系统推进的良好氛围。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引智成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营造全员关心招商、支持招商、参与招商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强化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深入开展强链延链补链招商行动和涉农央企“进杨凌”对接活动,努力招引一批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高的项目。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着力引进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培育集聚高层次人才600人以上。

(七)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稳步提升社会民生保障水平

有效推动充分就业。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提升工程,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落实就业帮扶、创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措施。紧盯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劳务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常态化办好“春风行动”等活动。扎实做好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制度,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加大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的救助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继续办好惠民实事,加快社会民生领域项目实施,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扎实保障基本民生。持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重点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全面建成公共卫生中心,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精心办好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全国网球青年团体锦标赛、自行车邀请赛等品牌赛事。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融入大西安都市圈,推动杨凌-武功-周至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八)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点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逐步消减存量、坚决遏制增量。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领域全链条监管,引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健康发展。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决落实“四个最严”,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开展危化品、交通、消防、建筑等行业领域系统治理,全面排查城镇燃气、商贸市场安全隐患,巩固自建房攻坚行动成果,统筹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水平,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和源头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向网络延伸,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社区治理平台,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九)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过硬作风能力奋进新征程

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捍卫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示范区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在党工委坚强领导下,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加强法治建设,提升行政治理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增强法治思维,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着力实现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落实、决策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自觉接受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作风建设,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扎实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坚持以党建引领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以实干检验作风建设,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聚焦示范区主责主业,制定内部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量化结果面前,用担当实干说话,以实绩实效作答。以改革激励作风建设,积极主动推进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明晰职能职责,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让老实的干部不吃亏,让流汗的干部不流泪,让躺平的干部躺不平,在全区上下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点燃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