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2020年杨凌示范区工作报告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报告>设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杨凌示范区工作报告

时间: 2020-06-05 09:30 来源: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示范区党工委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聚焦上合农业基地建设和国务院《批复》落实,实施“五个突破”,狠抓“十大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实现生产总值增长6.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5%,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奋斗是最美的姿态。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我们勠力同心、抢抓机遇,着力建设高水平上合农业基地。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陕西设立上合农业基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上合农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制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高水平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实训基地,高规格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系列活动,高质量开展援外农业技术培训,示范区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跨上新台阶。

——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打造“三区三高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省委省政府下发支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给予杨凌极大支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制定出台了打造示范区升级版行动计划,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源聚集、品牌引领、开放改革上实现了新突破。

——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着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多举措、大力度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债务率降幅达50%以上,解除红色预警。深入实施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组织推动科技服务团结对帮扶深度贫困县等工作,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杨凌力量”。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清洁等级,地表、地下水质全面达标,优良天数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我们并力齐心、攻坚克难,着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全面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省率先开展无黑无恶创建工作,受到中央督导组和省委充分肯定。群众监督、部门联动、打早打小等五项长效机制协同发力,公众安全感指数创近十年新高。平安杨凌、法治杨凌、文明杨凌建设迈出新步伐。

——我们竭力虔心、共襄盛举,着力提升农高会国际化水平。上合组织秘书长和23位外国政府部级官员莅临展会,美国、日本、以色列等58个国家的科教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展参会,杨凌示范区全球推介大会首次举办,农高会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展会国际交流合作开启新局面。

一年来,我们还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示范推广成果显著。坚持区校融合发展,全力支持西农大“双一流”大学和杨职院“双高”建设,“区校一体、融合发展”局面巩固加强。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区R&D占GDP比重达到3.27%,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新增两院院士1人,杨职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5万人次,新建示范推广基地26个,年示范推广效益225亿元。着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杨凌科创中心正式运营,陕西西瑞、凯瑞生物、航创基金等64家科研团队、风投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入驻,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1.81亿元,政研企协同发展初见成效。

(二)突出抓好产业核心,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现代种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年种子交易总额突破6亿元,占到全省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一。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园(一期)建成投用,115个农产品通过绿色、有机认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验收,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批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杨陵区入选住建部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县区。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70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三)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出台稳增长稳投资系列措施,建立“三个周报清单”,动态监测工业运行,精准实施“一企一策”,规上工业产值增长8.4%。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全年开工重点项目126个,农高会D馆、交通旅游枢纽等32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增速位居全省第二。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先正达、华为、农信互联等一批科技型企业集聚杨凌,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58.47亿元。

(四)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坚持共同缔造理念的乡建模式在全国推广。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位居全省第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878户,同比增长10.02%。金融改革持续深化,农业生物资产抵押贷款在全国率先推出。自贸区“以标准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被评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五)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福祉持续增进。大力发展基础教育,陕师大杨凌实验中学、恒大小学等4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720个,高考一本上线率位居全省前列。加快推进健康杨凌建设,持续深化综合医改,推动示范区医院与省内22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成功举办,网球中心建设等“十四运”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渭河湿地公园二期建成开放。全面完成惠民实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启动实施,清洁能源取暖城区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示范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加强组织领导,迅速作出响应,健全防控机制,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示范区党工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共建部委和厅局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示范区上下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示范区管委会,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科教工作者、企业家、公安民警以及关心支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杨凌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自我发展空间受限;履行国家使命能力有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示范区推进上合农业基地建设和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关键一年。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对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提出巨大考验。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勇担使命,尽锐出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更大步伐。

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五项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深入实施打造示范区升级版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9.7%左右。

三、2020年重点工作

(一)勇担当,全面推进上合农业基地建设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完善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模式,推动在杨凌建立上合农业合作发展定期会晤机制。争取成立国家层面基地建设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加快推进基地挂牌。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开展上合农业基地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农产品物流园;建成农业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主体工程,启动建设农业技术交流服务云平台,实施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科技创新园项目,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园区10个;组建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上合组织国家农业高校、相关研究院所,成立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农业合作交流研究,形成“一基地多园区、一中心多平台、一院多所”的运行体系。

广泛开展交流活动。加强援外培训工作,统筹国内国外、线上线下需求,建设完善远程培训教育模式,高质量完成农业培训500人次。持续办好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精心策划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科技论坛等国际活动。推动设立上合组织农业产业基金,为涉农对外贸易、产能合作提供金融服务。

(二)促融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区校一体、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树立科研也是产业的思想,支持西农大“双一流”建设。推动创建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省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金刚石切割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科技研发高地。实施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以上。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创中心作用,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争取中国科学院、农科院在杨凌设立转移转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推动不少于10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强化科技示范推广。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参与“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广联合体,加快建设延安飞地园区核心区。建立农业科技大数据平台,探索形成“互联网+”农业推广新模式,持续推进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在全国建成示范推广基地350个以上。发挥区内两所大学科教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全年培训4.5万人次。

(三)树样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引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大力实施种业引领、产业提升示范、国际合作交流、农科成果孵化、经营方式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等工程,全力建设城南路智慧农业、产业路精品苗木、孟杨路设施果蔬、杨扶路高科农业、小湋河休闲农业等产业带,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样板。以工业标准化厂房模式,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孵化器,促进农业创新创业。抢抓新基建机遇,统筹区内资源,探索数字土壤、数字植保等数字化农业发展路径,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注入数字力量。全年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42个以上,推广新技术50项以上,果蔬绿色认证率达到80%以上。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不断深化“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持续巩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果。全面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建成农村“三园”200座,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积极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全省农业农村集成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使用权出租流转,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实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工程,开展“一村一企、一镇一站、一行业一协会”试点,探索形成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经营的“杨凌模式”。

(四)强支撑,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抓项目促投资。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以赴抓开工、抓进度、抓竣工,实施好197个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完成计划投资136.4亿元。重点推进绿地双创基地、公共卫生中心等十大新开工项目建设,统筹抓好综合物流园、西片区路网等续建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海斯夫产业园、富春物联供应链运营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借助外智外脑,全面提高项目策划水平,精心包装策划优质项目200个以上。

抓招商增后劲。坚持大招商、招大商,聚焦世界五百强企业和知名央企、国企,主动叩门招商,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实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聚焦国家产业布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围绕示范区八大产业及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链条招商,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抢抓新基建机遇,围绕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招商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灵活招商,抢占新基建投资“风口”。

抓工业稳增长。不断优化存量,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深入实施“一企一策”,稳定现有重点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大力实施嘉禾药业植物提取物扩能、美畅金刚石线锯产能提升等十大技改项目,促进企业充分释放产能。做强平台载体,加快农产品加工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有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扩大增量,着力推进步长制药、东科制药(新基地)等十大投产项目,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瞪羚企业10户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

抓消费调结构。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计划,扎实推进传统商贸业提升改造,加快万达商业综合体建设,健全自贸片区、渭河湿地公园等区域商业功能,完善社区便民消费设施,全年社零消费增长1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年新增A级旅游景区3个,实施文旅融合项目3个以上。依托铁路货运站、综合物流园等载体,推进涉农电商集群发展,打造全国涉农电商产业示范基地。

抓改革优环境。深入实施“3631”方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作好“放”的文章,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不断提高“管”的水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抽查常态化。努力强化“服”的能力,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整治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健全政务服务评价制度,打造杨凌营商环境“金名片”。

(五)激活力,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发展枢纽经济,主动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加快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实施G344杨凌过境段公路工程,加速杨凌与毗邻县区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发展门户经济,加快推进陕西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冷链仓储基地、铁路货运口岸建设,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2.5亿元以上。发展流动经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杨凌国际集装箱堆场及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商贸物流集散地。发展展会产业,精心办好第27届杨凌农高会。

持续深化自贸片区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设,争取设立杨凌肉类食品进境口岸,不断完善自贸片区功能。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力争在农业领域和涉外投资贸易方面形成更多创新案例,争取提出更多涉农领域有关创新政策,促进外资外贸企业入区发展,全年引进企业20家以上,投资规模60亿元以上。

(六)强基础,精心打造宜居杨凌

坚持规划超前引领。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市政管网基础设施、综合交通布局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老城区、渭惠路等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修订自贸片区、工业园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实抓好村庄规划编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空间规划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政路网联通工程,打通徐福巷、东湾路等6条断头路,建成自贸东路、滨河西路等市政道路。加快推进供气供热管网建设,新改建一批城市公共停车场。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和3个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管并行机制,推动水电路信全面升级,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打造宜居生活空间。探索建立“留白”“增绿”机制,实施城市“补绿”工程,扩展群众绿色生活空间。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高水平打造一批城市景观小品,提升公共空间文化品位。建成10个群众身边的休闲运动场所,扩展健康生活空间。深入推进智慧杨凌建设,加快5G通讯设施布设,深化“互联网+”应用服务,促进城市服务智能化。

(七)补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全力化解债务存量,不断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实现PM10、PM2.5、臭氧浓度“三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水环境质量“两提升”。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动态监测管理低收入户,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面巩固脱贫成效;不断完善科技助力脱贫机制,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杨凌力量”。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教育供给结构,积极引进国内高水平办学主体建校办学,启动建设杨凌高新四小、高新三幼,加快衡水中学和交大康桥小学建设,新增学位3000个以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断强化社会保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稳就业21条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和引进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城市小区“养老驿站”建设,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全面落实低保优抚等政策,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好惠民十件实事,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健全完善调解机制。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纵深推进无黑无恶创建,深入开展行业乱象治理。健全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积极做好“食安城市”复审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持续抓好重点领域排查整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八)筑防线,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加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确保防控力量不减、机构不变、队伍不散,做好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守好“五扇门”,把牢“六道关”,织密防控网。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长效机制,抓重点,查弱项、补短板,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守护好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健康杨凌行动,持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九)提效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政治过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省委和示范区党工委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管委会工作全过程。

强化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好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持续开展“政务公开+”活动,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心关切。

提升能力素质。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提升政治本领;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实践锻炼,增强履职能力;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准找实引领示范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全面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素质。

持续转变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肃纠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茬整治慵懒散慢虚等问题,教育引导干部树立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立足岗位务实干,对标一流争先进。聚焦目标、突出重点,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和韧劲,狠抓工作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用政府过“紧日子”换群众过“好日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