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
我省少数民族事业科学发展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我省少数民族事业科学发展

时间: 2017-05-04 08:30

李 愿

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在这里,总书记鲜明提出贯彻的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政治层面看,新发展理念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指明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从理论层面看,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实践层面看,新发展理念适应了时代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从世界层面看,新发展理念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民族层面看,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我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有54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0多万,流动少数民族人口20多万。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省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全省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问题,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还需进一步巩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聚居地方落伍,这是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个承诺, 进一步巩固我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共享发展理念,按照“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到2020年实现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让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共建共享获得充分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切实构建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和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新格局,把“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到推动民族聚居地方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用新发展理念破解少数民族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开创我省民族工作新局面。

崇尚创新。创新是少数民族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我省少数民族工作的创新包括体制、机制、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基本理论和政策,将其与我省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技术方面,经过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省少数民族都有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处在落后状况,我省少数民族要努力创新补上这块短板。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要为少数民族人才的成长培育良好的环境,提高我省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到2020年,努力使我省3个民族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民族聚居地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实现标准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同时,我们还要创新民族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民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科学发展,使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示范单位建设。

注重协调。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建成不分地域、群体、层级和民族的全面小康,充分认识和把握“多民族”国情省情,一方面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族聚居地方的投入,加快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努力挖掘和发挥多样性在全省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面的特殊功能,利用“多民族”国情省情积极打造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有利因素,推动全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重点是协调民族关系、地域关系、城乡关系。一方面要坚持民族平等,尊重、维护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禁止任何民族歧视、侵犯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坚持民族团结,我省55个民族都是国家的财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备条件。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表彰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大力倡导正能量。我省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其中城镇少数民族人口占80%,主要分布在西安、安康、宝鸡、汉中等城市。农村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陕县江口回族镇、镇安县茅坪回族镇、西口回族镇以及其他201个民族村。城市和农村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差距,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大力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特别是民族村、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争取使农村少数民族群众人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平均水平,城市少数民族生活水平也要明显提高。

倡导绿色。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发现和挖掘在人与自然相处方面各民族文化积淀中独特而优秀的生态文化价值,使其与现代文明结合,成为针对性强并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提高各民族福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就绿色发展来说,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与我省生态环境关系十分重大,对生态保护和建设担负着重要责任,起着重大作用。各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要勇敢担当起这个责任,尽一切可能做好生态的维护和建设。同时,要坚决贯彻生态补偿政策,使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对生态维护和建设的贡献和付出得到适当的补偿。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已经利用良好的生态脱贫致富,这方面的潜力还很大,各民族和民族聚居地方要继续努力发掘。

厚植开放。开放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聚居地方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发挥好自己的区位、人文优势,既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特殊贡献,也实现自身新的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可与各地广泛互联互通,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建设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并随着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发展,对全省的繁荣发展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推进共享。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体现,各项民族政策的实施,使不同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的民族,都能够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要通过政策措施让共享更好地符合各民族实情,体现各民族特色,满足各民族的发展需要。搞好共享发展。一是各民族共享全面小康。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我省55个民族要一齐进入小康。而现实的情况是,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和共享小康的一块短板,补齐这块短板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二要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扶贫开发力度。建立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确保2020年前全省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对口支援民族村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到民族村镇依法开发经营荒山荒地、恢复林草植被等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力争再建3—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鼓励民族村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行以家庭为主的适度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业,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收入,“十三五”末使全省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超过当地平均水平。(作者系省民委副巡视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