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省长胡和平要求
全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省长胡和平要求全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时间: 2016-07-01 16:3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两次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这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李克强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非常重视,他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要义,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

一、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从发展全局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一是要与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下大气力完善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等设施,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二是要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围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推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模式;依托“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三是要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依托乡村自然生态和山水脉络,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突出特色,打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景。四是要与传承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乡村文明作为中华文明史的主体、村庄作为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作为软实力的资源优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是要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脱贫搬迁和其他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及产业扶贫、交通扶贫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偏、远、小、散村庄的贫困群众相对集中居住。六是要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制度、金融体制、林业和水利等方面的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每个行政村都要有垃圾收集点,每个乡镇都要有垃圾转运站或填埋场,每个县都要有处理设施;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每个村庄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明确收运和处理设施管理维护责任主体,制定农村垃圾治理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在年底前集中开展陈年垃圾清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路边、河边、坑塘沟渠等地方堆弃的生活垃圾。二是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县城和镇周边村庄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体系,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广政府与企业合作,全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区建设。三是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重点建设、分步实施”原则,推进以双翁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完整下水道冲水式为重点的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基本消除旱厕。四是加大农村绿化美化建设力度,以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为主要形式,重点突出村庄道路、河道、庭院、房前屋后绿化,兼顾村庄绿化及村庄四周林带建设,整治、美化村庄建筑立面,协调村庄建筑风格,体现地方特色;推广“微田园”建设,引导农民利用前庭后院和空闲地,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田园;对历史文化遗存较多的传统村落,不能大拆大建;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村庄,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五是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强化农膜、规模养殖和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一轮电网升级改造、道路畅通、危房改造等工作,着力解决农村电压不达标不通动力电、具备条件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农房抗震改造等问题,切实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全部完成现有58.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三、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上下联动,建立健全“省指导、市推进、县落实、乡镇抓、村实施”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和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和业务指导,密切配合,统筹协调;各市要按照《关于加快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见》,明确本区域内推动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县要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二是坚持科学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围绕镇村改革进一步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加快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编制,强化规划法规效力;积极发挥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县的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由点到面,梯次推进。三是突出群众主体,坚持“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原则,科学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四是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健全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探索建立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通报制度,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