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做好2016年
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做好2016年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 2016-07-01 15:36

陕政办发〔2016〕33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国资委制订的《关于做好2016年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4月23日

 

关于做好2016年
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的指导意见

省国资委

  为进一步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相关部署和政策措施,努力实现我省国有企业效益稳定增长,现就做好2016年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抓落实,用好用活宏观政策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扎实抓好监管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制订和落实,分季度、分行业、分企业明确目标,细化完善措施。各企业要组建提质增效工作领导小组,董事长要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筹推进提质增效工作。在效益水平不低于上年的基础上,制订更加积极的增长目标,以高目标统领提质增效工作,研究提出有力管用的具体措施,制订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形成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认真抓好政策落地。积极对接国家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互联网+ ”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主动跟进消费品供给、降本增效、制造业升级等三项专项行动,用心用力挖掘国家和我省制定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政策的“含金量”,加强解读宣传,注重政策落地,破解瓶颈制约,确保不截留、不走样,真正发挥好政策应有的效益。
  (三)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坚持经济运行月度分析和季度运行推进会议制度,对主要经济指标异常变动及时研究和落实应对措施。深化经营在线管理,持续抓好重点产品监测库、行业情况统计库、风险预警系统库,加强对支柱行业、重点企业、主要产品市场情况的分析监测,精准研判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寻找新的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钢铁、汽车、机床工具、电子等产品产销平衡点,强化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抓销售,千方百计开拓市场
  (四)抓好重点产品销售。紧密跟踪市场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努力保持营业收入稳定增长。支持企业依托丝博会暨西洽会、跨采会、工业博览会、投资洽谈会等经贸活动平台和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渠道,精耕细作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市场,以销稳产、以销促产,确保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支持企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五)积极改善产品供给。鼓励企业盯准市场需求升级,大力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加快品质提升和供给创新,推动产品向精深、终端、品牌转变,以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企业品牌塑造和维护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围绕“互联网+”发展新型业态,推动互联网与制造、能源、农业、商贸、物流、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广陕鼓服务模式,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引导服务企业围绕消费新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加大地产品牌推广力度,培育发展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医养结合等消费业态。文化企业要紧紧抓住全省扶持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契机和社会资本联手开发多元化文化产品、打造旅游精品景区与线路,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等文化品牌,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型支撑点。
  (六)深化企业战略合作。大力推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原材料、主导产品和服务之间协同合作,推动企业之间实现购销合作,加强供需对接,打造“共享竞合”新模式,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省国资委今年将继续组织监管企业与中央企业、市区县企业、非公企业之间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推进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建筑施工、农业物流、金融证券、特色服务等优势行业提高产品(服务)配套率。支持企业优势装备产品参与国家和我省重点工程建设,扩大省内产品配套和对外销售。
  (七)有序推进国际化经营。鼓励、引导国有企业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在推进能源、资源合作,以及建筑、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扩大产业投资,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支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建材水泥、现代农业等领域优势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陕货”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开拓境外市场、尤其是中亚市场,拓展“海外陕西”发展空间。优化海外市场布局,积极参与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努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抓项目,夯实企业增长根基
  (八)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指导企业加大对符合国家战略,以及关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创新投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好投资带动作用;对看得准、能够迅速见效的投资项目,加快启动投资程序,提高决策效率,推动早立项、早开工、早受益;对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推动组织实施。省属企业要加快推进陕西延长石油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陕西有色电子及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陕西金龙新能源客车、西安银桥30万吨低温液态奶及褐色原料生产线等产业项目建设,切实抓好黄陵至延安、宝鸡至坪坎、平利至镇坪高速以及关中城际铁路、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基础设施项目,努力启动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市县属企业也要根据本级政府安排和企业实际情况,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加强项目跟踪落实,着力提高新一轮“央企进陕”项目以及丝博会暨西洽会、农高会、陕粤港招商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大力推进已开工建设项目进度,争取早日达产达效。
  (九)努力增加有效投资。充分利用当前低成本建设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资源禀赋、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需求,抓紧谋划和实施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探索开展项目绩效后评价工作,遵循效益优先原则,以资本回报水平定项目,优先安排效益回报高的项目,严格控制在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能过剩行业和资不抵债企业进行投资,严控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举债投资,确保投资安全。
  四、抓管理,努力提升企业效益
  (十)纵深推进对标考核和精细化管理。鼓励集团公司纵深推进对标考核工作,实现对所属企业全覆盖。重点突破一批管理短板和技术短板,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效能。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强化管理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切实防范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资金链条风险、法律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特别是非银行类金融平台公司要坚决控制信用风险,加大境外资产投资检查力度,推动企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省国资委将在今年适时召开“品牌、品质、品种”管理推进会、企业降本增效经验现场会,继续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帮助企业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十一)明确成本压控重点。开展“成本管控、效益否决”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实现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控,积极对标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健全完善成本管控责任制度和目标考核机制,确保成本费用增幅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幅、管理费用增幅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增幅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规范集团机关编制管理等工作,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项目,确保人工成本增长与经济效益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督促企业明确应收账款年度压降目标,加大陈欠清理工作力度,加强客户信用管理,严控新增应收账款规模;加快处置无效库存,对不适销、不对路、价格下行趋势明显的产品,加快清仓利库;进一步提高集中采购比例,加快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资源利用向高效、清洁、安全转变,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围绕“收入、利润双增长”目标严格执行预算,坚决做到以收定支和无预算不支付。
  (十二)认真做好资金管理。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多措并举降低财务费用,确保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对负债率高、负债规模大的企业采取专门管控措施,指导企业规范投资、担保、借款等行为,防范或有风险,确保资金链安全。充分发挥企业产业发展母基金及其他基金、投融资公司、担保公司等作用,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中小发展基金、创业引导基金和先进制造业基金项目。鼓励有条件集团公司建立财务公司,力争省属企业今年再设立1户财务公司。严禁开展各种形式无正常商业实质的融资性业务,堵塞资金管理漏洞,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五、抓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十三)落实好今年重点改革任务。突出抓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企业股份制改革、企业上市、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重点改革任务,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改组或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规范董事会建设、董事会选聘职业经理人、国资委委派总会计师等重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改革成效转化为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继续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辅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探索建立改革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激发企业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激发动力、增强活力。
  (十四)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做好分产业、分区域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高效领域、产业链中高端和产品中高端集聚,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效率。加快推进企业战略性、行业性兼并重组,减少重复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增进产业协同和优势叠加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结合本地优势资源,依托优势企业开展专业化重组,以股权为纽带,培育细分市场龙头企业。今年,省上将出台省属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各企业要加强研究,及时制订落实方案,积极有序推进。
  (十五)加快内部资源整合。扎实推进企业内部业务结构调整与优化,积极主动剥离重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促进国有资本向符合国有资本发展方向和企业战略定位、价值创造能力高的存量资产聚集,使资产规模与价值创造能力相匹配;要聚焦企业发展战略,适时进行企业内部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重组,积极做好集团内部文化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内部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要加强集团公司总部建设,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压缩管理层级,增强集团管控能力。
  (十六)坚决打好去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攻坚战。集团公司要清查所属企业过剩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情况并制订处置工作方案,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资金,依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通过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路径,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高污染企业、产能过剩领域无竞争力企业,妥善安置分流人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煤炭行业重点开发陕北和彬长煤矿,逐步关停渭北老矿区。石油行业按照产销平衡点生产,不再盲目扩大生产。钢铁行业重在减量提质增效,以资本为纽带,实施改制重组,完善产业链。有色、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优势企业,要创造条件“走出去”。
  六、抓创新,加快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
  (十七)积极打造“双创”平台。加快创新孵化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抓紧探索设立投资基金,实现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复制推广西北有色研究院、西安光机所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支持企业采用延长模式兼并重组科研院所,加快培育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主体,打造一批院所引领型的创新产业集群和孵化基地,在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机制创新,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大力推进“双创”工作,支持企业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广泛开展众包、众筹、众创、众服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积极布局高端芯片制造、3D打印、机器人、石墨烯等我省重点支持高端领域,全力推进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应用,力争在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2016年省属工业类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达到15%以上,完成研发投入100亿元、研究开发30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建10个研发平台、建设10大科技示范工程,力争全年新产品产值增幅超过10%。
  (十八)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大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力度,支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中高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依托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3D打印、机器人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一体化产业基地和千亿规模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航空及航空服务业和卫星应用产业聚集区。支持能源化工企业利用技术储备,在加快现有转化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加快建设延长石油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等转化项目,确保能源工业恢复性增长。扶持有色冶金企业积极发展高端、专用产品,提高附加值。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壮大优势水利、环保企业,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七、抓帮扶,健全完善保障机制
  (十九)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的挂钩联动,将提质增效工作成效纳入企业领导班子和企业负责人综合考评。对贡献突出的企业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广泛调动广大企业负责人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对不作为、不担当的企业负责人,加大督导、问责、惩戒、调整力度。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将提质增效工作纳入党组织工作安排,做好宣传、示范和带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十)强化责任督导落实。认真落实各级领导提质增效联系点和处室(部门)配合服务制度,对监管企业(权属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帮助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帮助企业稳产促销保市场。强化领导约谈和业务问询制度,在抓好总量调控的同时,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对盈利大户和亏损大户进行重点监测和督导,指导监管企业(权属企业)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引导盈利基础好的企业多作贡献,帮助困难企业及时遏制下滑趋势。
  (二十一)紧扣问题精准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清理面向企业的不合理收费,解决部分企业资本金不足、不到位问题,做好重点项目规划审批、建设用地等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帮助石油、煤炭、有色、冶金、建材等行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坚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