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省长娄勤俭要求
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省长娄勤俭要求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时间: 2015-04-02 15:47

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长足发展,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自然灾害多发的不利局面,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一连丰和农民收入十一连快,为全省发展增添了底气。同时也要看到,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比较效益降低与农产品多样化消费需求增多并存,农业发展面临“双重挤压”与农业农村投资价值凸现并存,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大与结构调整倒逼作用强化并存,现代农业后继乏人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机会增多并存,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与国家实施片区攻坚、精准扶贫带来的新机遇并存等。由此可见,新常态下“三农”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既要有敢于直面挑战的勇气,也要有把握机遇的智慧,更要有求真务实的干劲,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主动权。

一、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全面推进。从我省实际看,稳定粮食生产是基础,规模化经营是方向,科技创新驱动是保障。一是夯实责任,确保粮食安全。要按照“碗里要装自己粮”的要求,切实做到坚守耕地红线、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把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示范,发挥园区带动作用。要依托品种、技术、服务等优势,吸引更多农户和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输出、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培育更多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和覆盖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生产要素组合叠加、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要抓住农产品质量认证、商标注册、市场展销和建立追溯体系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优势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把园区打造成生态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对品牌塑造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创新,提升科技支撑效能。既要抓住种业研发这个核心,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规划,积极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联盟,加强转基因产品的技术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等工作;也要抓住技术推广这个关键,全面落实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加快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还要抓住生态环保这个根本,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节水节肥节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尽快研发一批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的先进适用技术。

二、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我们要按照李克强总理从“单项突进”向“综合发展”迈进、从“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迈进、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的指示,用系统化思维把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向更高层次。一是把村庄合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科学编制规划,更加注重村庄形态设计,加强历史遗迹、特色景观和民俗文化的村庄保护,合理安排好村庄、耕地、林草地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别要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要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把移民搬迁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按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加强协调配合,在规划上相互衔接、在资金上集中使用、在项目上共同推进,加快改善贫困地区面貌。三是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以水电路网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建设,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加强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沿黄河湿地、沿汉江湿地及陕北红碱淖湖泊等湿地的保护力度,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地绿、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美丽村庄,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我国改革最先从农村起步,新常态下破解“三农”难题仍然要全面深化改革,特别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一是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做到责任落实到位、经费安排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全面推进确权登记工作,早日让农民拿上承包地的“户口本”、吃上“定心丸”。二是围绕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坚持政府主导、为农服务、非盈利性的宗旨,明确法人地位和交易品种,规范交易行为,切实发挥市场的信息传递、价格发现、交易中介等功能,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让农村资产活起来。三是围绕投入稳增长,在确保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提高整体效益,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争取更多信贷资金进入“三农”领域;扩大农业保险范围,精心搭建承保机构和当地农业协会、合作组织的对接平台,创新“三农”资金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四是围绕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强化镇级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权限,优化机构设置,推广便民服务中心和干部代办制度,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深化乡镇体制改革。改革中,“五办三站”的基本模式不能突破,电信、电力、金融、邮政等公共服务机构不能撤,原有的教育、医疗等机构财政供给渠道不能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