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旬邑经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旬邑经验”

时间: 2015-06-03 08:49

张贵孝 李永红 张娟娟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省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创新,也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模式,更是城乡一体发展的着力点。最近几年,我省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旬邑县的探索成效最为显著,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一、旬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
  旬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政策引导、村民自筹等推动方式,形成了旧村改造型、产业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大村兼并型、依托城镇型等六种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相继建成了郑家镇王家社区等一批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
  (一)彻底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破解了“有新房、无新村、散乱差”的困局。如今走进旬邑农村社区,一排排新建的农民住房,美观宜居;一条条街道笔直宽阔,整洁美观,过去脏乱差的柴堆、粪堆、垃圾堆再也不见踪影。农民搬进城镇和社区生活,既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现代文明,又能就近发展生产。
  (二)推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推动了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很多在县城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群众在社区内也可以享受。近年来,全县新建镇、社区中心幼儿园15所,全县中小学校舍实现了平(楼)房化;建成18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100%,大病救助最高限额提高到40万元。低保救济、医疗卫生、图书教育、幼儿入托等基本公共服务,农业技术咨询、市场营销信息、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生产性服务,购物超市、文体活动等生活服务应有尽有。
  (三)提升了城乡文明一体化水平。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农民群众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在社区内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带来的美好新生活。通过开展农业科技讲座和培训,建设农家书屋、社区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平台创建文明旬邑活动,既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明需要,又使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四)形成了新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和方式。
  旬邑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使社区已经成为城乡管理和服务对接的桥梁。在社区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两委会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使产业规划、技术指导、资金落实、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有了充分保障,促进了农村社区经济长足发展;通过社区服务资源的整合、服务功能的提升,使社区服务群众的功能得到彰显和释放,有效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旬邑县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做法
  (一)抓好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谋划。一是科学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旬邑按照“小村向大村集中、大村向中心村靠拢、中心村向社区转化、社区向镇区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社区数量、布局和建设用地规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服务半径3—5公里、人口规模3000—5000人的标准,计划用5—8年时间,在全县14个镇区建成新型农村社区45个左右、传统民俗文化村7个,辐射带动全县187个行政村,逐步实现居住集中化、设施配套化、环境生态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二是统筹建设基础设施。旬邑把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与群众住宅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县财政年列支专项资金100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建设社区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按照社区标准建造住房,将“一代人建三次房”改变为“三代人建一次房”。三是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建筑面积800—10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文化健身广场。在已建成的社区内,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警务室、便民超市、卫生厕所、垃圾中转站、污水集中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使社区村民能够享受到便捷、实惠、高效的服务。
  (二)加快新型农村社区的产业发展。一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依托社区所在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把社区聚合区建设与产业园区统筹考虑,加快建设产业园区, 培育特色经济,逐步实现农民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和就地就近城镇化。二是发挥经济组织的示范效应。推行协会、社区和支部联结模式,以农村专业协会为平台,把具有共同经济利益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利益相连的实体。张洪镇中街社区通过组建“金星果业协会”,在苹果生产上大力推广“四项”关键技术,精细包装,着力打造“旬宝”品牌,从而带动村内农户50户,人均增收2000元。三是民办企业带动。鼓励社区中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科技知识的居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特长,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富裕。湫坡头镇椒村社区居民田小军创办的 华美花艺制品厂,年产值380万元,社区居民(包括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职工年收入12000元。
  (三)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的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坚持把社区建设成文明有序、服务完善、安居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着力通过新型农村社区设立的五个服务站,重点抓好医疗卫生、养老托幼、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干群关系。以前老百姓办事必须到镇上找有关部门审批,有时还要到县里跑几个来回。农村社区建立后,农民不出社区就能办成事。这种做法,有效解决了政府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和当前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薄弱的问题。二是发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推行镇干部、大学生村官坐班制和社区干部轮班制,确保群众到了社区就能找到管事的人,方便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良好服务。三是构建社区长效运行机制。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农村社区工作的主线,规范行为作为重点,创新方式作为关键,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效能。在已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做到了制度成册,公示上墙;建立了县镇村(社区)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卫生室推行参合群众医疗费用报销“直通车”制度,确保群众安心就医,放心看病。
  (四)搞好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创新。在实践中,旬邑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创新。一是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在王家社区成立社区党总支,下辖王家村、郑家村、李家村和郑家镇老干部等四个支部,通过党总支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既发挥了各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又搭建了各个行政村之间的工作平台,在农村社区化服务、社区化建设、社区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协调、监督、保障作用,促进了社区的有序管理和服务。二是创新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权力、责任、义务、经费同步下放到社区。三是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平安建设。完善各项治安防范措施,推进消防、车管、物管、危管、网管、外管“社区六进”工作,使平安社区建设得到了普遍加强和落实。
  (五)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旬邑按照《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试行)》,建设王家社区、西头中心社区等样本社区。随着这些样本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必将带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资源集合,走出一条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
  三、旬邑县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旬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按照“便于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镇区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布局等因素,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同时注意统筹公共交通、商业网点、医疗卫生、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的设置布局,以软、硬件建设吸引群众主动聚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使各项工作稳妥有序地进行。旬邑的做法启示我们:科学规划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必须以县(区)为单位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并坚持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相衔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应充分发扬民主,突出地方特色,将新型农村社区与当地社会习俗、社会风情有机融合起来。
  (二)坚持产业支撑,发挥优势。旬邑深知“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所以他们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农民致富放在首位,逐步实现农民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和就地就近城镇化。旬邑的做法启示我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以产业化为引领,以现代化为方向,以特色化为优势,培育具有比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才能有效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
  (三)坚持服务优先,公平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服务行为和手段,涉及义务教育、劳动就业等诸多领域。旬邑十分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改善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增加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品供给,使农民享受到与县城居民同等的服务,农民在社区生活和在县城生活没有较大区别,能产生同等的幸福感和舒适感。旬邑的实践启示我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重视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只有让全县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保等方面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才会有质的飞跃。这既是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体现,也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落实。
  (四)坚持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土地怎么管”等一系列难题。旬邑在不突破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大力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满足社区建设和产业园区用地需求。一系列突破性的改革创新,解决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许多难题。旬邑的做法启示我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突出以制度创新来破解瓶颈,改革创新才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活力之源。只有创新思想理念、革新体制机制、敢于探索发展,才能破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许多难题。
  (五)坚持固本强基,凝聚力量。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旬邑紧密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际,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区组织,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构建设置科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服务型农村社区组织体系,抓好社区事务管理,开展各类活动,服务社区发展。旬邑的经验充分表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发挥组织效能,凝聚各方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把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张贵孝:陕西省行政学院副院长 李永红:陕西省行政学院副教授 张娟娟:陕西省行政学院讲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