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全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全省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省政府办公厅督查室
时间: 2014-04-03 08:46

  2013年9月下旬,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等部门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全省各地,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体系环节为重点,以摸清现状、掌握底数、找准根源、研探对策为主要内容,实地考察了10市本级及其21个县(区)政务大厅(政务服务中心)和38个乡镇(街道)、3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省政务服务机构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状况
  从全省政务服务体系分级层面来看,10市1区本级行政服务机构中西安、宝鸡、咸阳、延安、榆林、汉中、渭南、杨凌8个市(区)已建成运行,安康、商洛市尚待建设,铜川市已建成还未正式运行;县(区)级政务服务机构建成率约75%,已建成运行的有80个县(区), 其余尚未建设或建成未运行;绝大多数乡镇(街道)、半数以上村(社区)都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室)。目前,以政务大厅为载体的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工作在硬件上得以逐步提升,内容上不断充实完善,运行上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全省政务服务机构建设呈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主要特点及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全省政务服务体系布局已初步成型。各地都能出台相关意见措施,制定工作方案,从资源和政策层面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行给予有力保障和支持。西安、宝鸡、铜川、延安、榆林市围绕“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等目标要求,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列入重点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安康、商洛市将强化政务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咸阳市、汉中市、杨凌区注重强化领导责任、优化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指导、集中攻坚,合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目前,政务服务工作已植入到市县乡村四级,为广大群众在养老、医疗等事项上提供了就近便捷的服务。
  (二)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拓展和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政务服务效率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各地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服务方式,努力解决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西安等市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和重大项目专人代办服务,有效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延安市、铜川市、汉中市积极开发网上审批软件,初步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预审。此外,县(区)也能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出各自的特色做法。西安市莲湖区政务服务中心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实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并推出节假日预约服务等11种特色服务,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紫阳县采取上门服务和中心承办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推行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全省政务服务逐渐实现了“三个拓展”(对象上向所有群众服务拓展,内容上向全方位公共服务拓展,政务公开上向多维度信息拓展)。已建成运行的服务大厅(服务中心)均实现了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岗位职责、服务收费的全面公开。
  (三)注重建章立制、理顺关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管理运行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各地围绕统一管理、优化流程、效能监察、廉政风险防控等重点内容,严格规范政务服务机构的运行和管理。截至目前,绝大部分市县级政务服务机构已建立起包括机构管理、场地管理、项目管理等多领域的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群,逐步进入政务服务规范化管理运行轨道。以责任管理制度群为例,多地先后建立了首席代表制、AB岗工作制、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制、投诉受理制等多项制度,工作人员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有效提高了窗口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部分市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发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一些市县还安排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入驻,开展网上效能监察,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要素和过程监控。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平衡。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各市之间相差迥异,同级政务服务机构之间建设进程不一,办公场地、硬件设施、机构关系、运行效率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以县级层面为例,一方面,政务服务起步较早的县(区),已具备较为成型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全省还有25%的县(区)尚未建设或运行政务服务机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受资金、场地等条件所限,同时也受领导理念、发展思路等制约和影响。
  (二)要素功能整合还不够到位。管理机构不统一,存在交叉管理,难以形成统筹合力;入驻服务项目未作底限规范,以县(区)级政务服务机构为例,调研统计的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数量中,少的只有70余项,多的近300项;政务服务机构上下衔接不到位,省、市、县各级政务服务机构职能权限、比重、配置不够合理,政务服务范围、效率与层级职能不匹配,一些县乡(镇)村(社区)服务衔接不够,存在服务盲区。
  (三)与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不相协调。除少数市县进行了政务服务电子化的积极探索外,大部分县、乡的政务服务还停留在简单聚合状态,未能很好地实现精减机构、降低行政成本的初衷,也未能实现行政审批服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全过程监管,难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四、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借鉴外省市经验,高起点抓好全省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涉及领导理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确立开放性、前瞻性、系统性思维,高起点筹划,多角度定位,高标准推进。省上可统一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单位人员到个别先进省市考察学习,取长补短,吸纳融合,立足省情,统一标准,整体规划,全面升级改造我省政务服务体系。
  (二)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体系整体效能。针对行政审批权限越来越多集中到市县两级、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越来越多聚集到基层政务服务机构的趋势特点,可从全省宏观层面确定省级精简、市县加强、镇村改革的发展思路,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政府转变职能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相呼应,做到前瞻定位、合理布局、资源集统、持久发展。 
   (三)制定全省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制定全省性相关意见和办法,对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统一规范。在清理整合的基础上继续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发展的活力;对涉及民生等进驻项目作出底限性规范和要求;完善并推行高效便捷的运行模式,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对同一个行政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实行联合办理或并联审批;对涉及企业和单位的重大项目,试行专人代办服务;对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乡(镇)、村(社区)服务中心,推行领导带班、便民服务免费代办、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制度。 
  (四)整合强化政务服务体系运行的监管手段。把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细化考核评估标准,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过程监察。
  (五)进一步抓好政务服务资源集中整合。鉴于当前政务服务体系集中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在顶层设计尚未明晰的情况下,从严控制部门自建各类服务机构,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