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省长娄勤俭要求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省长娄勤俭要求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时间: 2013-12-17 16:2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既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任务;既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陕西文化资源具有至高性、完整性、丰富性特点,近五年文化产业基本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占全省GDP的比重去年已达到3.5%,正处在最好最快的发展阶段。然而也有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压力,从内部看,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从3.5%增到5%,静态只有1.5个百分点,但我省其他优势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占比持续提升对增速的要求就更高;从外部看,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列全国19位,加之国外文化产品特别是进口大片的冲击,开拓和占领文化市场的难度很大。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优势就是机遇,差距就是动力,只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客观认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自我加压,扎实工作,才能把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一、要把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市场是企业生存成长的环境。拥有一大批产权清晰、经营灵活、竞争能力较强、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有机统一的企业,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巩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果,加快推进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正确把握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保护;要注重以市场理念发展公益性文化项目,通过兴建公益性文化设施来提升人气和品位,再以周边商业开发拉动消费,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建设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园区,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要积极培育和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建设文化企业集团;要从产品市场和交易平台、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要素市场和中介机构等方面,全面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和产权、版权等市场,积极建立文化经纪、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中介机构。

二、要把产业融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当前,我省产业融合有三个重点,一是要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积极策划精品线路,大力开发品牌产品,着力打造高端旅游景点,深度展示旅游景点的文化底蕴,努力将我省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发挥到极致,推动文化与旅游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共同发展;二是要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顺应云计算兴起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把科技进步贯穿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运用现代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信息消费、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双轮驱动;三是要实现文化与金融融合,针对文化产业最有价值资产多为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和贷款难相对突出的问题,加快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文化投融资体系,形成文化与金融的全方位有效对接。

三、要把项目带动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早在两年前建设文化强省“八大工程”时就已明确,这次又重点围绕打造支柱产业作了进一步细化,其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抓好“四个一批”。一是加快建设以曲江文化产业园区和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和基地、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和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为重点的旅游目的地、以黄河壶口为重点的自然山水风景区、以31个文化旅游名镇为重点的民俗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二是无论国有民营,不管规模大小,只要能够发挥带动示范效应,省上都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大力扶持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三是稳步增加财政投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填补重要文化设施空白,精心打造一批彰显陕西文化特色和时代风貌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四是围绕“五个一”等一系列创作工程,以《大秦帝国》在央视一套播出为契机,健全文化产品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做大做强文学陕军、陕西戏剧、长安黄土画派等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

四、要把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是创新发展思维,按照文化产业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产品又具有“供给创造需求”的独特规律,努力拓展壮大文化产业视野。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微观运行机制要求,着力完善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继续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加快形成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文化宏观管理体系,全面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创新保障措施,优先保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用地,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在一定期限内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建立担保补贴、保险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四是创新评价考核办法,切实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