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陕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陕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陕政办发〔2009〕29号
时间: 2009-05-22 09:04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省级部分部门的应急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在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全省范围内仍存在应急平台建设发展不均衡、应用功能建设不完善、信息资源与业务系统尚未有效整合等问题,与国务院提出的省、市、县应急平台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加快推进和进一步规范全省应急平台规划和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印发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陕西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文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要求,依靠信息技术和公共安全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统一高效的全省应急平台体系,为有效预防和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应急平台建设涉及到各设区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各单位要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级实施,形成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全省应急平台体系。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要充分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和部门现有业务系统,合理有效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新建应急平台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已建成的平台要依据标准通过技术改造或数据转换等方式实现全省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注重内容,讲究实效。要防止重建设、轻应用,既要重视应急平台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应用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做到高效、适用;既要立足应急响应,又要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应急平台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并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要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要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成果应用;要建立安全防护和容灾备份机制,保障应急平台安全平稳运行。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应急平台建设工作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既要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断提升应急平台技术应用水平。

二、主要建设目标及框架

(一)建设目标。

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围绕我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搭建以省级应急平台为枢纽,以各设区市应急平台(以下简称市级应急平台)和省级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应急平台(以下简称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以县级应急平台为端点,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全省应急平台体系,重点实现综合协调、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异地会商、辅助决策、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满足全省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建设框架。

1.省级应急平台。省级应急平台以应急指挥场所为物理载体,以移动应急平台为有效补充,以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为底层支撑,以信息接报发布系统为展现,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体系、市级应急平台体系以及部门应急平台体系的互联互通,向上接受国务院应急平台体系的指挥调度,向下指挥调度市级应急平台以及部门应急平台体系,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调度指挥、异地会商、辅助决策、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平时满足省政府值守应急需要,可实时接报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信息和现场图像,以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领导同志可以在省应急指挥大厅或移动应急平台召开会议,了解事发现场情况,进行异地会商,调用市、县级和部门应急平台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对事态发展进行仿真模拟和综合研判,实施指挥调度。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和资料等。

2.部门应急平台。应针对本行业或本领域突发事件信息预测预警、接报处理、跟踪反馈、应急处置、分析评估等工作需要,组织建设完善部门应急平台体系,重点实现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异地会商等功能,向省级应急平台提供所需的专业数据和实时图像信息,并与相关应急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3.市级应急平台。满足本市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与省级应急平台体系、县级应急平台体系以及设区市级部门应急平台体系的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异地会商和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取并提供上级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和资料。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探索应急平台向企业、街道乡镇、城市社区、学校和重点部位等基层应急管理单位延伸。

4.县级应急平台。县级应急平台按照市级应急平台建设规划,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指挥调度、现场图像采集、异地会商等功能,实现与省级应急平台、市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取现场图像信息并上报,提供上级应急平台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和资料等内容。

三、建设内容及要求

(一)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移动应急平台等四个部分。

1.基础支撑系统。

基础支撑系统由应急指挥场所、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安全支撑系统和存储备份系统构成。

(1)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大厅和值班室等应急指挥场所,各级政府的应急指挥大厅应建在政府办公厅(室)。应急指挥场所配备视频会议系统、图像接入系统,并与省级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和图像接入系统联通,配备音视频、显示系统和常用办公设备,满足值守应急、异地会商和决策指挥等需要。

(2)通信系统。包括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承载语音、视频、数据等信息。应急值守以有线通信系统作为基本通信手段,配备专用保密通信设备,以及电话调度、多路传真和数字录音等系统,确保省政府与各设区市、省级有关部门之间联络安全畅通。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卫星通信、数字集群、蜂窝移动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从突发事件现场到应急指挥系统间的信息传输。

(3)计算机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系统,配备专用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必要设备,利用国家公用通信资源,完善应急平台的通信网络要求,实现图像传输、视频会议和指挥调度等功能要求。

(4)视频会议系统。依托电子政务网络统一传输平台,利用现代视频会议先进技术,建立和完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为领导及时掌握突发事件实时情况,决策指挥提供服务。

(5)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依托电子政务网络,采用国家统一的应急平台数据交换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平台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各部分相关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6)安全支撑系统。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依托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采用专用加密设备等技术手段,严格用户权限控制,确保涉密信息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等安全。加强应急平台的供配电、空调、防火、防雷、防灾等保障措施,强化网络、机房等安全检测和防护。

(7)存储备份系统。各级应急平台建设时应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关键系统设备的容灾备份,实现关键数据的存储备份。

2.综合应用系统。

综合应用系统包括综合业务管理、风险隐患预测防控、预测预警、智能辅助方案、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应急评估、模拟演练等应用系统。

(1)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日常值班业务和应急业务管理。完成对突发事件信息的接报处理、汇总审核、接收续报、响应指示、协调调度、灾后汇总等应急值守业务管理。

(2)风险隐患预测防控系统。利用监测网络,掌握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以及重要防护目标等空间分布和运行状况信息,实现动态监测,分析风险隐患,实现数据图像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的叠加显示及本地区监测数据的接入与上报。

(3)预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发生后,各设区市和省级有关部门汇总分析相关信息,结合事件进展情况,对事件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并根据预案规定进行预警分级,供指挥决策时参考。

(4)智能辅助方案系统。根据应急预案,利用对突发事件的研判结果,结合应急组织体系、工作流程和保障力量,通过对相关法规、政策、安全技术要求及处理类似事件的案例等进行智能检索和分析,并咨询专家意见,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指导流程、辅助决策方案及其动态调整和优化。

(5)指挥调度系统。辅助应急指挥人员有效部署可调度的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资源,实现协调指挥、有序调度和有效监督。

(6)应急保障系统。实现对应急队伍、储备物资、救援装备、交通运输、通信保障、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保障。

(7)应急评估系统。自动记录事件的应对过程,根据评价指标,对应对过程和本地区的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8)模拟演练系统。对各类突发事件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事态,提出应对策略,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各个环节、各方联运、具体措施、资源调度等内容进行网络模拟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综合应用系统软件由国务院统一研发,省上进行二次研发。

3.数据库系统。

包括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事件信息、模型、预案、知识、案例和文档等数据。数据内容包括:

(1)基础信息。包括应急资源信息(应急指挥管理机构、应急人力、应急财力等)、重大危险源信息、重点防护目标(骨干管网、核设施、战略物资储备、重要场所等)、专题信息(人口统计信息、经济统计信息、地震地质信息、气象水文信息等)。

(2)基础地理信息。包括不同比例尺的矢量地图、航空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地名数据等。

(3)事件接报处置信息。专业部门事件接报信息,如标题、地点、事件、报送单位、报送人、联系方式等内容。

(4)模型数据。预测预警模型数据及预测结果数据。

(5)预案数据。专项应急预案与部门应急预案的文字及数字预案。

(6)知识数据。四类突发事件的知识库。

(7)案例数据。四类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

(8)文档数据。应急工作中所产生的有关文档,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基础数据库集中存储在统一平台;部门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由分布在各个应急部门的异构信息库群组成,由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和业务特点自行建设和信息维护,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共享目录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移动应急平台。

各设区市政府,省政府相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公用应急资源和特种应急保障车辆等交通工具,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和标准,建设移动应急平台,在实现现场不同通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与省级应急平台和其他相关应急平台的连接,供现场应急指挥和处置决策时使用。

(二)标准要求。

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统一的业务流程、术语标识和数据共享等标准化体系,遵循通信、网络、数据交换、信息安全等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新建应急平台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已建成的应急平台要通过技术转换等手段,实现全省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设区市政府、省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平台建设工作,切实增强应急平台体系规划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将建设和完善应急平台体系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各自应急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要成立本单位负责人牵头的应急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保障。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规范有序地开展应急平台体系规划建设工作。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主动承担本级应急平台建设和日常使用管理工作,应急平台维护由电子政务等有关部门负责。各设区市、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建设要加强与省应急办的沟通,建设完善方案要报省应急办备案,确保建设标准统一,实现全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二)保证建设资金。各级政府、省级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全省应急平台体系规划建设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切实加强应急平台建设立项审批和资金保障工作,确保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任务按期顺利完成。

(三)加快建设进度。各设区市、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全省应急平台体系规划建设实施工作。

2009年9月底前,完成省级应急平台的完善扩容工程,其中包括应急平台基础支持系统,应急指挥场所系统,省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完成综合应用系统及数据库需求调研,组织实施国务院应用系统对接和二次开发工作。

2009年初,全面启动市级、部门应急平台建设。重点实施市级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和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市级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年底前完成市级和部门应急平台重点功能建设。

2009年底前,完成省级、市级、部门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建设。

2010年,全面启动县级应急平台建设。

2010年底前,完成全省应急平台建设,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

(四)加强监督管理。省应急办作为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者,要加强对各设区市、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和交流建设经验。应急平台建成后,要做好安全测评、系统验收和人员培训工作,配备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理顺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安全保密、运行维护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运行维护,保障应急平台高效安全运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