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陕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陕政发〔2009〕15号
时间: 2009-05-04 16:30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依照执行。

2009年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组织下达和实施。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二月九日     



陕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要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投资持续增长,以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着力扩大内需,以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以加快资源转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开展节能减排攻坚带动循环经济起步,以强化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创新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以上,增长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00亿元,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700亿元,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20亿元,增长2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0亿美元,增长19.5%;财政总收入达到1270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5%和3%。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千方百计扩大内需

1.加大投资力度。省级基本建设投资增加到30亿元,主要用于国家项目配套、重要公共设施工程、优势产业技术升级贷款贴息等。力争国家安排我省预算内资金规模有较大幅度提高,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企业技术进步和改造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争取更多信贷投放,配合各金融机构使新增贷款超过1000亿元,信贷发放规模增长20%以上。构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力争更多企业特别是陕北、陕南的企业上市。通过IPO、定向增发等方式融集资金,扩大债券发行规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工具融资,使债券规模达到300亿元。推进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设立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促进我省创业投资发展。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公司,大力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2.努力扩大消费。切实增加居民收入,全面落实中央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各项政策,提高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补贴的标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增加农产品储备数量。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组织落实好“家电下乡”,促进农村消费。鼓励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健身旅游、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等,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加强食品和药品使用安全监管,营造安全、规范、有序、和谐的市场环境。扩大住房消费,加大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省建设或收购廉租住房280万平方米、5.6万套,对13.9万户申请租金补贴的城镇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将廉租房住房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到低收入无住房困难家庭。投资64.74亿元,建成经济适用房597万平方米,竣工235万平方米。

3.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切实安排好中央灾后重建资金和省专项资金,严格按照重建规划和各项目规划,及时研究解决重建中出现的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重建步伐,确保三年规划两年完成目标的实现。继续把解决受灾群众住房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完成异地整村迁建和整村就地重建。加快启动第二批学校、医院、福利院重建项目,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抓好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力、钢铁、有色等产业化项目,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

4.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加强对煤电油气运的动态协调。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和外送通道建设,做好电力产供协调,保证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需要。抓好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监测,逐步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价格监测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维护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引导市场粮价适度上涨。搞好化肥、农药等重点大宗农资的储备、供应和调运,满足农业生产急需,保证市场供应。

第二,推动重点建设项目实施

1.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安排省级重大建设项目319个,估算总投资1.25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50个,年度投资1110亿元。包括西安至平凉铁路、西宝高速公路扩建、西安地铁、宝鸡至德阳500千伏输变电外送工程等38个基础设施项目,年度投资412亿元;电源建设、煤炭产能、油气扩产、深度转化等42个能源化工项目,年度投资421亿元;金堆城钼加工、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陕鼓大型透平装置等44个装备制造和高技术项目,年度投资116亿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饮水安全等13个社会事业及民生项目,年度投资47亿元;西安西郊热电厂“上大压小”、陕化节能减排技改、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等11个节能环保项目,年度投资107亿元。新开工项目45个,年度投资233亿元。包括西宝、西汉蓉铁路客运专线,延安机场迁建,西安浐灞世博园、百县工业园等。年内建成郑西客运专线、安康至武汉铁路复线,宝鸡至牛背、西安咸阳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咸阳多晶硅等30个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02公里,铁路里程469公里,发电装机180万千瓦,煤炭产能3000万吨,油气产能200万吨。

2.加速推进重大前期项目。按年投资额尽快过万亿的目标谋划推动重大前期项目,完善总投资5万亿元的强省富民“十大工程”,突出抓好一批上千亿、过百亿的“旗舰式”项目。今年安排省重大前期项目169个,总投资6680亿元。包括引汉济渭调水主体工程、关中城际铁路、榆绥高速公路、西安地铁一号线咸阳段、西安半导体产业园、大飞机专项、中国西安影视城、曲江文化园等。

3.完善保障条件。将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从100个左右扩大到300个以上,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从不足1000个扩大到3000个。积极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在项目审核、资金筹措、环境评估和土地审批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效整治建设秩序。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保证重大建设项目接替有序。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加强良种统繁统供体系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粮食产业工程的扶持,完善补贴制度。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用,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强化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和粮食主产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旱作农业、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等重大项目。

2.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收入倍增、百万亩设施蔬菜、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等七大工程,着力推动粮、果、畜、菜等产业规模化生产。实施果业名牌战略,支持果畜沼结合的生态果园建设,发展有机果品,苹果面积争取达到850万亩,增长6%,产量达到780万吨,增长4%。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肉类总产达到115万吨,增长9.5%;禽蛋产量47万吨,增长2.2%;奶类总产量198万吨,增长4.2%。继续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实施,注重做好巩固提高、扩面增容等工作。加强对返乡农民就业、创业的培训和指导,拓展返乡农民就业渠道和农产品销售渠道,保证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建成咸阳引石过渭供水项目,加快引汉济渭试验段、王圪堵水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亭口水库、西安辋川水库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延川黄河引水、宝鸡石头河引水工程。积极推进榆神工业区引用岩溶水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加快宝鸡峡等11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强中小灌区改造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解决200万人的饮水安全,新建户用沼气池17.8万口,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8万公里。投资10亿元,启动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32个县级质检站,完成全省50%的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加大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贯彻落实国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并提出我省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关中装备制造企业与陕北能化企业对接,大力开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继续支持西电集团、陕汽集团、陕鼓集团等整合省内相关企业,创建陕汽、法士特等大型企业集团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尽力争取国家专项,用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出口企业、先进技术及设备引进、技术创新体系、集群企业配套体系建设等项目,下大力气引进一批高端技术和关键设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10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2.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推进西安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园区步伐。着力搞好四大体系建设,即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超导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家创新平台建设;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4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创新平台建设;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0大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软件与服务外包、集成电路、生物产业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继续推进“13115”科技创新工程,用好国家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专项。打造半导体照明、半导体功率器件、太阳能光伏三条产业链,开工建设半导体产业园区,推进西电公司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高纯硅材料加工基地以及宝石石油连续管和套管、宝钛核电镐管、西船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争取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升新兴产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3.切实抓好能源化工的深度转化。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地建设和陕南水电开发为重点,以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实施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生产,引导高载能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及装备,实施资源的深度勘探、开发利用的深度转化、产业链条的深度延伸。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布局建设煤电铝一体化、硅材料研发制备加工一体化、兰碳原材料选取提炼应用一体化等项目。加快长庆“八大工程”建设,稳定油气产量增长,切实有效地抓好煤炭、电力、油气、化工等领域的51个重大项目,特别是具有引领意义的神化陶氏煤化工、兖矿煤液化、延长100万吨乙烯项目,确保在今年上半年第八次基地建设会上再有一批大型项目开工。

4.加快发展服务业。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突出交通物流、文化和旅游三个领域,强化金融、会展、创意、服务外包四大产业,巩固提高传统服务区,扶持壮大新兴服务业,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促其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陈仓物流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做好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前期工作,认真抓好西瑞、西粮、西部欣桥、白水苹果、大明宫建材、大件运输以及黄马甲等330个总投资610亿元的物流重点项目。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中地区,加速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审批并进入实施。加快关中城市群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实质性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宝鸡新材料工业基地等功能,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陕南地区,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增加投入,搞好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汉中大型数控机床基地、万锭纺纱扩建,安康30万吨生物柴油、阳晨20万吨饲料加工,商洛大西沟铁矿开发、西部鑫兴钼业深加工等项目。

陕北地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特殊政策,配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围绕资源的深度转化,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搞好资源枯竭地区的企业转型和沉陷区的治理,推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制定全省县域工业化发展规划,建立县域工业发展指标体系。实施“百千万中小企业发展

工程”,支持县域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加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第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一是抓重点。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做好50个重点节能工程项目的跟踪监管,进一步抓好200户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确保完成130万吨的节能量。推进火电机组以大代小,支持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和安全技术改造,推行焦化行业清洁生产,大力推进电石、铁合金矿热电炉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

二是优产能。按照国家颁布的行业准入条件,对高耗能行业投资进行审核,从源头上杜绝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建立监督机制,对实行准入管理企业的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进行检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火电、水泥、焦化等行业新增生产能力与淘汰落后能力结合,新上项目相应落实等比例淘汰任务。全年电力行业关停小火电机组20万千瓦,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91万吨,焦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589万吨。力争实现节能17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4万吨。

三是促循环。组建陕西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研究院,推进榆林市、中钢西安重机公司和西安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总公司三个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以及国家首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完成省级4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10个试点企业的实施方案,创建国家级汉中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一批示范企业,推进商洛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圈和延长石油靖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链条的实施。推广应用高亮度LED新型照明产品以及地源热泵等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和产品。

四是重整治。捆绑使用国家投资、环保专项和财政奖励资金,推动企业运用节能设备。加快推进渭河流域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争取规划建设的40个污水处理厂和28个垃圾填埋场年内基本建成,2010年正常运转,实现渭河干流消灭劣五类水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展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国家汉丹江水库上游保护区范围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大对汉、丹江水环境保护、秦岭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平方公里。

五是调结构。启动“气化陕西”工程,规划总投资59亿元,共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1200公里,建立压缩天然气加气站7座,其中今年建成输气管道154公里,加气站3个及相应设施,气化17个县区,争取到2012年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县以上城市和10%的重点镇全面气化,1300多万人及50%以上的出租汽车变传统燃料为天然气的替代。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今年完成14个县建设任务,切实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开工建设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加快推进风力发电场建设,创造条件做好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履行气候应对职能,更多争取发达国家购买排放权指标,适时开展省内及周边省份节能指标的有价交易。

第六,大力推进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1.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中小学装备条件改善等项目,切实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着力抓好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精品专业建设,组织实施高校“211”工程三期。

计划研究生招生2.54万人,普通高校招生24万人,其中本科11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1.5%。

2.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抓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抓紧编制并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加强重点中医医院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3.发展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继续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抓好抢救性文物保护、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改善红色旅游景点、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任务。

4.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措施,继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深入实施“零就业家庭”援助行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疏通渠道,搞好服务。

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指导农民工选择就业和自主创业,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万人。

5.健全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尚未参保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妥善处理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中涉及的职工安置问题。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体系、人才交流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在改革方面,要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周年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全省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进一步加快改革进程。一是国企改革,深化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的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国有资本调整和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民营企业给予优先支持。二是扩权强县改革,将15个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扩大到30个,进一步完善落实试点相关政策,加大对试点县的具体扶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探索省直管县体制。三是综合配套改革,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市县开展省级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抓好神木等县的省级城乡统筹试点,努力争取我省部分区域或行业、基地进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范围。四是财税体制改革,研究推进我省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注意做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相关配套和后续工作。搞好资源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五是农村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展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管理、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体制等各项改革。

在开放方面,加大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鼓励和扶持企业“走出去”,适度进行境外重点矿产资源、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家加快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和东西部共建产业园政策的机遇,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组织好大型招商活动,认真包装、筛选招商引资项目,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的类型和数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和质量。力争全年利用外资1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


附件:陕西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