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袁纯清省长强调努力加快我省信息化建设步伐

袁纯清省长强调努力加快我省信息化建设步伐

时间: 2009-01-15 17:37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席卷全球,从而向我们这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城镇化正在逐步推进的省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实现现代化,既要从省情出发,加速工业化进程,又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

一、突出重点,协调推进

一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为重点。要抓住大飞机专项落户陕西的机遇,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积极推广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占领这一行业的制高点,带动整个工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源化工业要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的信息化改造,降低产品的能耗和物耗,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控治理,促进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信息产业,要实行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信息设备制造与软件开发并举,特别要发挥我省的科技优势,依托西安高新区等园区,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实施信息入村工程,着力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在目前农村整体生产水平相对滞后的条件下,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是缩短农户与市场之间距离,减少市场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信息入村是“民生八大工程”的十个重点项目之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农村信息化摆在全省信息化建设的突出位置,以信息入村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农业信息内容,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信息发布、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等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三是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为契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各级政府是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理应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近年来,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信息化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政府网站内容陈旧,有的信息披露不及时,有的缺乏最基本的公众服务功能。今年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上网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条例》的要求,首先解决好政府信息上网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网上办事和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要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减少政府运行成本,强化社会对政府的监督,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率提高。

二、强化统筹,提高效能

一是整合传输资源。重点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划和要求,积极促成“三网融合”,各部门、各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尽量使用已有网络,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整合平台资源。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统一平台,各部门已建的业务系统,除有特殊要求外,都要逐步并入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农村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信息入村工程,还是党员远程教育,更要统筹兼顾。对企业的信息平台,也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逐步用统一平台联系起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整合产业资源。整合产业资源的实质是发展信息产业集群。省上已经决定全力打造电子通信设备、元器件产业集群和软件产业集群,我们要依托龙头企业,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产业资源加速聚集。这两大集群一个上硬件、一个搞软件,发展起来了,陕西的信息产业就会跃上一个新水平。四是整合服务资源。面向公共服务的网站特别是政府门户网,要打破行业界限,建立统分结合、以统为主的资源管理机制,以服务对象和服务事项为分类依据,统一编制资源目录并及时更新维护。对商业性网站,要引导其在不断拓展网上服务范围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快研究制订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积极推进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信息化的发展环境,逐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高度重视网络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规范传播秩序,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增强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尤其要加强对各级公务员和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信息化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要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重大项目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鼓励高等院校、重点企业和中介机构,面向市场培养实用性人才,为我省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