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王寿森副省长要求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寿森副省长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 2008-06-26 00: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一定要全面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努力实现我省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认真做好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规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就难以科学、有序地作好实施工作。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乡都要重视这项工作。

第一,科学、客观。各地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既要认真汲取历史的教训,又要汲取城市规划经验,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贯穿于编制的全过程,使规划既有前瞻性,又有当前具体操作的可行性。

第二,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要求,结合各自的职能,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制定本部门的专业、行业规划,明确具体任务,落实具体措施。

第三,长远与当前相结合。规划对2020年的目标任务要有总体要求,近期任务要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有的重要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有分年实施要求。 

二、推进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努力保障粮食安全。要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两大骨干作物。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对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不懈地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发展特色产业,继续抓好果业、畜牧业两大特色产业,着力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快形成“一村(乡)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要把扶持龙头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南人均1亩、关中人均1.5亩、陕北人均2-3亩”的目标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基本农田和小型水利建设。

二是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优先解决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小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三是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实现乡通油路、村通公路、村道硬化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电网、信息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农业信息服务。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一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的转变。

二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要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稳定农村较低生育水平。

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要加强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完善体制保障

一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能动摇。

二要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抓好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基层政权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要加快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住房困难等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总量。 

六、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大对“三农”支持投入力度,已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一是各级财政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二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连续稳定增长的机制和制度,保证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的法定增长。

三是健全和完善财政资金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机制,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管理。

四是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机制,努力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的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