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朱静芝副省长要求 明确目标 理清思路开创我省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朱静芝副省长要求 明确目标 理清思路开创我省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时间: 2008-06-26 00:00


  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是各级各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观念有了转变,更加重视职业教育;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从2001年的14.2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22.8万人,增长了60.6%;
  三是骨干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已建成58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40个省级骨干专业,100所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四是“一网两工程”为“三农”服务工作和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是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很好。发展职业教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机制是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努力将我省职业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明确发展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从今年开始,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力争到2007年底,基本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重点建设70所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60个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万人次。二、理清工作思路。
  今后三年,省教育厅要根据“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要求,按照投入和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在建设好一所普通高中的同时,重点建设好一所职业教育中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力争建立起民办职业教育的骨干体系,加大投入,采取措施,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重点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召开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提高高中阶段的入学率,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大体相当。
  二是积极做好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要继续实施强县富民工程和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的形成。着力抓好“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渭北技工”、“秦巴茶艺”等五大劳务品牌的打造工作。按照“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劳务输出的档次,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大中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有序转移。三、抓好四个创新。
  第一,指导思想创新。
  我省职业教育和培训,应当完成三个转变:
  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努力实现教育和岗位的“零距离”。
  三要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第二,办学机制创新。
  一是要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公办职业学校重组和整合,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引进民办运行机制,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合作,形成多元的办学格局。
  二是要支持行业企业办学和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对民办职业学校给予与公办职业学校同等的待遇,促进公办、民办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三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
  第三,办学模式创新。
  一要扩大职业学校在合作办学、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与安排、教师聘任、教材选用等方面的自主权,提高其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
  二要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三要实行开放式办学。要在全省选择一批职业院校建立高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的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四要整合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第四,工作创新。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工作措施,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一要求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要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二要求精,对技术要不断挖掘,精益求精。三要求新,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以适应产业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