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赵德全副省长要求加快推进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赵德全副省长要求加快推进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时间: 2008-06-26 00:00

  今年,我省面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各市县、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全省粮改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今年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加大改革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三老”问题,开创粮食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坚定信心,加快改革进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可逆转,不改没有出路,早改早主动,不改革不行,改革慢了也不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上的部署上来,提高对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搞好粮改工作的自觉性,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二是坚持创新,力求突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不创新粮改就无法取得突破,不创新就无法推动粮食产业的发展,不创新粮食工作就无法上台阶。要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发展粮食产业,就必须突破过去,突破陋规,突破自己。
  三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市县长负责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政府领导责任制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确保工作到位,责任落实。落实县级政府粮食工作责任制是保证圆满完成粮改任务的关键所在。各地要按照省上粮改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坚持分类指导,抓点带面。条件成熟的市,要抓紧完善措施,全面加快改革进度步伐。个别行动慢的市,要积极创造条件,选择一两个县先行一步,尽快实现突破,以带动全市的粮改工作。省粮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包县,市县粮改工作部门要包粮站、包企业,对典型问题要组织“会诊”。各级粮改办要集中精力,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一是完善总量平衡体系。建立中长期粮食供求总量平衡机制,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的配套措施,提高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抓紧15亿斤省级储备粮的入库工作,优化布局和品种结构,落实市级储备粮规模,确保省、市两级储备粮的安全可靠,保证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有保障。
  三是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要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非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粮食收购、销售和经营活动,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加快省粮食批发市场和西安、宝鸡、渭南、汉中、榆林五个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提升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源、活跃流通的积极作用。
  四是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市场行为,维护流通秩序,严禁任何形式的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努力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统一开放的粮食市场。
  五是完善社会粮食统计体系。重视和加强粮食统计队伍建设,强化统计职能,改善统计手段,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粮食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粮食统计调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对改善统计手段所需经费给予支持。
  六是完善市场运行和价格信息监测体系。加强对粮食市场运行和价格信息的监测预警预报,健全价格和信息采集点,完善信息搜集、反馈和发布网络,实时监测和分析粮食生产、需求、库存、价格、市场动态和突发事件,定时发布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
  七是完善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逐步建成以省粮油质量监督检验所为龙头,各市站和重点县站为支撑,骨干粮库、加工企业、批发市场质检机构为基础的粮食检验检测体系。 三、加强部门协作,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粮改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大,政策性强,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个部门相互联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因此,各级有关部门,特别是粮食、财政、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审计、工商、税务、农发行等部门要加强合作,积极参与粮改工作,主动给予支持和配合,对粮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予以协调解决,为深化粮改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财政部门要在落实财务挂账、落实分流人员补贴政策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对有些地方反映的企业资产置换要缴纳的税费问题,以及企业欠缴“三金”收取滞纳金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以促进人员分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坚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职工的承受程度,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不能贸然从事。
  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改革,严格执行政策,不能违法行事,不能蛮干。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改革政策,开展改革工作人员培训,把政策交给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政策要经过职工讨论,不能强压。要做好企业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做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要尽量创造条件,多就业,少失业,创办多种经营实体,帮助职工就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