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榆林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成绩斐然

榆林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成绩斐然

时间: 2008-06-26 00:00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 安,处于陕甘宁蒙晋5省区交界接壤地带。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总人口333.7万,其中农业人口287.6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人均19.6亩。地貌大体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古长城斜贯东西涉700多公里,黄河沿东界南下涉400多公里。境内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最大的红碱淖湖面积67平方公里。市情主要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今靖边统万城建都,称大厦国。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历史上,曾涌现出赫连勃勃、宇文恺、李继迁、杨继业 、折可行、韩世忠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 厦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以及李自成行宫,秦始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墓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4年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 党组织,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该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全市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有2万多人。三是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尤其是煤、气、油、盐等能源矿产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煤炭预测储量2714亿吨,探明1406亿吨,是世界八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此外,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也具有重要开采价值。水资源比较丰富,并与矿产资源分布相一致。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榆林 建设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将成为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 四是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 高原过渡地带,水土流失面积达369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47%。建国后,国家 先后把榆林列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重点流域治理区,12个县区都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 点县,11个县区被列为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县。几十年来,榆林人民坚持“南治土、北治 沙”的方针,大搞植树造林种草,创造出许多治土治沙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九十年代,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国 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1.4亿 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由“八五”的38∶28∶34变化为15∶55∶30,财政收入达到19.8亿元。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羊子、红枣、洋芋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壮大。产值达到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0.3亿元。非农行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八五”末的44%提高到60%。正常年景,全市粮食产量都在100万吨以上。正在成为陕西省第二粮仓和畜牧业基地。二是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以煤炭、油气、电力、化工、轻纺、建材等行业为主的体系。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截至目前,国家和地方已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建成了一批以大柳塔煤矿为代表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和以靖边为中心的多条输气管线,实现了向北京、天津、西安、银川等地供气,正在建设向上海供气。建成了两个年产10万吨甲醇的天然气化工厂和一个年加工原油150万吨的炼 油厂,建成了8万吨真空制盐厂。全市现已形成年产6000万吨原煤、38亿立方米天然气、300 万吨原油、20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和60万千瓦电力装机,成为国家重要的煤炭、天然气和甲醇生产基地。
  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九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93亿元,年均增长1 9.7%,2002年达到75亿元。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公路方面,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000公里,其中等级以上公路达到53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190公里,正在建设和近年来将开工建 设的高等级公路800余公里,在未来几年内,榆林高等级公路将超过1000公里,成为全省高等级公路里程最长的市。铁路方面,已建成铁路里程447.9公里。包头至神木、神木至河北 黄骅港、神木至延安三条铁路先后建成投运,形成外运能力6000万吨,神木至山西朔州复线 正在建设,内蒙古准旗至神木铁路、青岛至银川铁路榆林段即将开工,形成“一纵两横”铁 路主骨架;航空方面,每日航班通往西安、包头,正在筹建大型机场;通信达到国内领先水 平,西呼、青银两条国家干线光缆在榆林交汇,是陕西第二大通信枢纽;电力供应充足,11 0千伏主网架覆盖全市,330千伏输变电线路纵贯南北;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 水、通广播电视,多数村开通程控电话。
  全市政府系统推行了承诺制、公示制、举报监督制和评议制四项制度,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取 得明显成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2亿元,增长5.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8,下降2.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9.6,下降0.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9.6亿元,增长1.7%。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4972户,新增私营企业659户,其他企业570户。精心筛选包装宣传一批优势项目,广泛开展内引外联,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34万美元,内资9.3亿元;外资出口创汇总值3801万美元,增长6.8%。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全市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榆阳、神木、府谷、靖 边四个县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1%。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初步实现,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三为主”,文化艺术、广播电视 、体育事业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1328元,农村绝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