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时间: 2008-06-26 00:00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西部大开发工作,今年3月份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为了更好地把我省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根据国发〔2004〕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继续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继续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在5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在200亿斤以上。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地膜覆盖、复合肥料、生物农药等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收购市场,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认真做好土地管理工作。贯彻有保有压的原则,既要坚持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又要落实国务院明确允许的用地政策,缓解一些地方合理、急需用地的压力。继续大力开展以小型水利工程和淤地坝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努力增加耕地面积。
  发挥我省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方针,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一批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中心和市场流通等项目的建设,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开拓农民增收空间。鼓励农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做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办好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二、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以统筹实现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生态优先,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认真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平原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要认真搞好“五个结合”,即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和舍饲圈养等配套保护措施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各项任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按规定及时足额兑现,切实解决好农民增收和长远生计问题,保证退得下、还得上、能巩固、能致富,决不能毁林复耕。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重视退耕还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和基本农田保护,切实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力度,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地区,积极发展沼气、节柴灶、薪炭林等;对生态环境脆弱、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短期内难以脱贫的人口实行扶贫移民;努力发展畜牧业、草产业等生态建设后续产业;严格执行封山禁牧令,大面积推广舍饲养畜。
  要抓好国家亮点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渭河流域和汉江、丹江上游综合治理,加强秦岭生态功能区“两河一山”环保工程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要从规划入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积极落实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任务,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污水、垃圾、大气等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矿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清理整顿“五小”企业,严格控制水泥、钢铁等新上项目,防止对环境承载造成新的压力。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项目。
  三、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事关西部大开发全局。要从战略高度着眼,注重科学布局。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成熟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确保工程质量。重大工程要干一项,成一项。
  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抓好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以“米”字型公路主骨架为核心,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和二级公路的改造,力争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提前建成。继续抓好县际公路和村村通公路等项目建设。铁路重点围绕“两纵五横四个枢纽”加快干线网建设。机场建设在完成西安咸阳机场扩建的同时,加快其他机场的迁建和改造。
  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行节水技术和节水措施,加强各类节水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水利工程。有效防治水污染,促进污水资源化,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和检测。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禁止在缺水地区上高耗水项目。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
  加大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强电源及电网工程建设。加强城市交通、供电、供气、给排水、环保、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吸纳功能,改善城镇环境。继续推进以宽带传输和交换为主体的“数字陕西”和西安信息港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积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是增强我省自我发展能力、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大计。从我省资源、人才优势以及已有的基础出发,把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业、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化工业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关中高新技术产业、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现代中药、渭北绿色果品四大基地建设作为壮大优势产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点。在项目布局、市场体系建设、信贷投入、利用外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
  关中“一线两带”建设,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两个重点。实施电子信息、软件研发及软件出口、生物制药、飞机制造、高技术示范等五项产业化工程。支持4个国家级开发区、示范区进行“二次创业”,推进17个星火密集区和国家星火产业示范县建设。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为载体,提高生产要素和产业的聚集度,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中心城市发展。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支持、产品配套、产业联动,辐射带动陕南、陕北发展。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围绕“三个转化”,重点打造四大产业链:一是煤电载能工业产业链,规划建设煤电一体化和载能产品项目;二是煤制油产业链,积极推进煤液化项目;三是煤盐化工产业链,重点抓好煤制甲醇及甲醇制丙烯、制烯烃类项目;四是油气化工产业链,大力推进油气化工重点项目建设。为了适应资源开发和转化的需要,要加快陕北路网建设,绿化美化环境,搞好水源配套,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使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示范区,成为全省发展快、活力强的经济增长极。
  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要重点抓好绞股蓝、柴胡、黄姜等7个种植基地GAP认证,推动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支持制药企业扩能达产,完成GMP认证。加快陕南中药研发平台、营销网络、生物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陕南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形成一批龙头制药企业。同时,开创陕南“药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绿色产业发展新局面。
  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建设,要着力提高优果率、转化率和出口率。抓住国家把渭北地区确定为中国苹果优势产区和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机遇,高标准建设渭北绿色果品基地。以提高果品质量为核心,实施生产标准化,推进果品绿色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推进果业产业化;积极打造知名品牌,加快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促进果业市场化;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果业现代化。把陕西苹果做成国内外的驰名品牌,使渭北成为全国最大最强的绿色果品基地。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主动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与自主研发技术密集的高端装备相结合,强化零部件、元器件等制造业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相结合。选择重型汽车及零部件、民用飞机、高压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机床工具和专用机械等6个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确保国防科技工业“高新工程”的顺利实施。充分运用国家产业政策,扩大全方位开放,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特别要面向世界500强,引入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提升我省装配制造业水平。加快改革,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我省制造业整体合力,增强对外合作的内在动力和吸引力。设立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解决高级技工短缺问题。各级、各部门都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使我省的装备制造业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重振雄风。
  旅游业发展,要理顺管理体制,抓好旅游市场整顿,改善旅游环境。加大对重点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宣传推广力度,巩固传统旅游市场,开拓东南亚、港澳台和国内的一些新兴市场。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抓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塑造旅游精品。加强与周边省份的特色区域联合开发,造就新景观,开辟新线路,形成新热点。
  畜牧业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疾病防治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和畜产品加工及防治体系,使畜牧业、乳品产业和草业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扶持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
  五、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和发挥我省科技实力,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军民之间、产学研之间的界限,加快建立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实用技术,促进高效农业发展。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发区和地方经济的结合,研制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和产品。
  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扎实推进“普九”攻坚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各级财政都要设立“普九”专款,把农村教育作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抓紧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要结合“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对农村贫困学生的扶持。继续提高高中招生能力,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突出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巩固和提高高等教育,依法规范民办教育。
  要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快建立疫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重点支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加强公共食品卫生,农药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下决心解决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物问题。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搞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扩大“少生快富”工程试点。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影视业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强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建设,加快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等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文化设施等建设。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增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加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鼓励、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要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准入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参股、兼并和重组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依法规范行政和执法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从政府诚信入手,探索投资环境与职务、岗位挂钩的办法。制定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要继续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权力与利益分离机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禁止巧立名目收取费用。严肃查处影响经济秩序,违规违约行为,打击经济领域内违法犯罪活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下决心严惩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和重点环保城市为目标,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改变城镇脏、乱、差的状况,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要努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使投资环境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新机制,提高实效,依托优势产业、重点地带、重点工程,大胆采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投资基金、股权转让、收购兼并、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利用外资。扩大各类开发区的管理权限,使开发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逐步放宽保险、旅游、运输等服务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条件。更多地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地区总部、管理运营中心和物流采购中心。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要利用独特的品牌优势,加快招商步伐,争取尽早成为我省新的外资密集、内外结合、辐射力强的开放经济增长带。要更多地采取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专题招商和以商引商等方式,使招商引资经常化、专业化、市场化。
  要认真研究国家出口退税政策重大调整带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外贸出口。充分发挥西安出口加工区的窗口作用,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承包工程和输出劳务。更多更好地利用双边、多边国际组织的无偿援助。进一步扩大东西合作,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东西互动。
  七、拓宽资金渠道,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国债和西部开发专项资金以及其他专项建设资金,支持我省西部大开发工作。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参与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抓住国家政策性银行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的机遇,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做好银企联合的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各金融机构采取的银团贷款、混合贷款、委托理财、融资租赁、股权信托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继续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连保贷款,支持有生产能力、守信用的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提早动手,深入研究,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扩大企业债券、企业股票发行规模和产业投资基金在我省试点。支持以股权投资方式吸引外资。积极争取利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赠款及国外优惠贷款用于西部大开发。
  八、有效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切实落实人才政策,努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善于爱才、识才、容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合理流动、激励和保障等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我省急需的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等专门人才和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高效农业、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人才和一批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继续实施“三五人才工程”,大力培养选拔中青年人才,支持中青年人才担任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负责人。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干部下基层锻炼,做好东、西部干部交流工作,更多地选派处级以上干部到东部地区、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挂职锻炼。全面推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稳步推行知名专家、教授年薪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推动人才柔性流动,积极引进国内外智力和人才。建立引进人才基金,鼓励、资助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及出国培训。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来陕创业,或与我省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以就业和再就业为导向,加强各类适用人才和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陕南、陕北引进高层次人才。陕南、陕北从省内其他地方引进高层次人才,享受同省外、国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同等待遇。
  九、切实加强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力度
  加强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西部大开发工作力度,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西部大开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西部大开发工作。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放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改进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要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坚持按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做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工作。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机构,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沟通,健全西部大开发工作机制,搞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都应建立健全西部开发组织机构,确定专门人员抓好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