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关于加快陕南茶叶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关于加快陕南茶叶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时间: 2008-06-26 00:00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会同省农业厅、省林业厅拟定的《关于加快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落实工作。
  
                  关于加快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省供销合作总社省农业厅省林业厅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现就加快陕南茶叶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陕南茶叶产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茶叶是重要的饮品,茶产业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发展陕南茶叶产业,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省茶叶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一是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加。至2003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到76.3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795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13.6%。二是茶叶加工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普遍提高。茶叶主产县区基本都有自己的品牌,全省名优茶机制率达到60%以上,名优茶叶开发初具规模。三是茶叶生产、加工、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茶叶生产已成为陕南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我省茶叶品种老化、标准化茶园面积小,单产低;品牌杂乱、市场知名度不高,开拓难度大;茶叶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低,很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陕南具有许多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地处秦巴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水、热、光、土壤条件良好,适应茶树生长。所产茶叶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发展名优茶叶的生产优势。陕南茶叶以“香高、味浓、耐冲泡、无污染、富锌硒”等优良品质,在全省以及西北地区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色健康饮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市场对茶叶特别是优质茶叶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发展陕西茶叶产业尚有广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导,搞好规划布局,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开拓市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建设茶叶生产、加工、研发和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实现茶叶种植基地化、规范化,加工企业现代化,生产标准化和销售品牌化,提高陕西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推动陕南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目标任务是,到2006年底,全省茶园发展到90万亩,产量11000吨,其中名优茶占20%以上;到2010年底,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110万亩,产量16500吨,其中名优茶占30%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工作中应该把握基本原则,一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茶叶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对茶叶种植、加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充分发挥资源、品牌、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二是要注重技术创新,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与先进工艺提高茶叶的品质;拓展茶叶新用途,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和茶叶产品附加值。三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施品牌战略,拓展茶叶市场。四是要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无公害茶叶标准》和《茶饮料标准》,加快认证步伐,提高茶叶“绿色化”水平。五是要创新体制和管理机制,坚持开放式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科研+基地”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整合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要素,促进茶叶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三、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政策,编制2004年、2010年陕西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省级规划到县,市级规划到乡,县级规划到村。茶叶产业规划要结合各地实际,合理调整茶叶生产布局,适度向西乡、南郑、勉县、城固、宁强、镇巴、紫阳、平利、汉滨、汉阴、岚皋、商南等12个茶叶主产县优势区集中。其中,紫阳、平利、西乡、南郑、勉县、宁强、商南等7个茶叶生产重点县要向生产条件好的乡、村集中,形成若干个茶叶专业乡、专业村。
  (二)优选茶叶品种,加快老茶园改造。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把茶叶品种选定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课题公开招标或组织人员调研的方式,结合我省多年来茶叶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遴选出陕南茶区的主栽品种,重点给予扶持。要结合茶园不同立地条件,制定出能覆盖大部分茶区的茶叶栽培技术要点或技术规范,指导茶农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优良无性系品种,扩大无性系茶园面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三)加快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基地县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茶园要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乡、村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之路。加强试验示范园建设,每个茶叶基地要建立1—2个试验示范园,辐射和带动整个基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四)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茶叶生产基地,在相对集中的茶园附近建立茶叶粗加工厂,加快茶叶加工基地建设。配合茶叶粗加工布局,建立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茶叶精加厂,粗细加工配套,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增加茶叶产品附加值。
  (五)抓好茶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协调以工代赈、扶贫开发以及其他能与茶叶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资金,重点解决茶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创造条件。
  (六)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茶农的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茶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引导茶区的县、乡、村组建茶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物资供应、储藏、加工、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逐步发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七)加强质量管理和科技投入,提高茶叶品质和科技转化率。茶区各级政府、茶叶企业和茶农,要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茶叶市场的不同需求。一是制定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加强茶叶保鲜、储藏、包装技术和茶产品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采取技术引进与自行研究相结合,特别是加强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健全各级茶叶技术推广组织,加强先进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生产者的素质;四是鼓励茶叶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加快生产设备的更新,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八)实施名牌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对我省茶叶传统名优品牌,要按照《商标法》有关规定,统一商标注册,鼓励跨企业、跨区域有偿使用名优品牌,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形成1—2个在国内外市场有知名度的品牌。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名优产品市场宣传,提高我省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积极培育和发展茶叶龙头企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鼓励茶叶企业通过改制、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带动茶叶产业发展。
  
  四、加强领导,搞好服务,推进茶叶产业发展为了加强对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服务,省上成立由省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协调小组,研究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组建陕南茶叶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为陕南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陕南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当前区域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推进发展。省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增强服务,促进发展。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级财政设立100万元的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优质示范茶园和种苗基地建设,茶叶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茶叶生产技术的集成配套和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等。陕南各有关市、县、区也要根据财力状况,建立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省农业厅、扶贫开发办、林业厅、水保局等部门要将农业生产、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与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相结合,在计划安排、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陕南茶叶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茶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茶业协会是连结茶农、茶叶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茶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协调、服务等职能,增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各地茶叶协会要积极为各会员提供信息、咨询、技术、经营、培训、法律等服务,帮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共同推动我省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