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陕政发〔2003〕3号 2003年2月16日
时间: 2008-06-26 00:00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以印发,请依照执行。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起步之年,认真做好2003年的各项工作十分重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要求,2003年要积极探索经济工作的新思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抢抓发展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扩大对外开放,千方百计增加城乡人民收入,确保圆满完成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陕西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2年,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36亿元,比上年增长9.7%,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农业获得较好收成,产业化进程加快。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完成304亿元,同比增长4.2%。粮食总产量1005.6万吨,增长3%。其中优质专用小麦增产31万吨,增长60%。果品总产量515万吨,增长4.3%。果汁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浓缩果汁出口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和出口基地。畜牧业规范化标准养殖小区发展到80多个,奶业产业化发展迅速。预计肉类、禽蛋和奶类总产105.8万吨、46.4万吨和83万吨,分别增长9.9%、9.1%和19.6%;畜牧业产值达到126亿元,增长11%。设施农业蓬勃兴起,预计蔬菜总产达到660万吨,增长9.2%。双低油菜、药材、茶叶等多种经济作物均有较好收成。 工业增速和效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预计工业增加值完成691亿元,同比增长13.5%。优势产业成为带动工业快速增长和效益改善的主要力量,据测算,电子、医药、机械、能源、食品、有色、建材等行业实现增加值469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81.5亿元,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约80亿元,增长26%。 服务业领域不断扩大,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强。预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06亿元,同比增长9.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色旅游和假日旅游发展势头很好,预计全年接待境外游客收入3.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收入159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3%和12%。预计批零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40亿元,增长12%;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15亿元,增长14%;信息、文化、体育、教育、社区、科技等行业在内的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3%。 城市社区服务快速起步,各类服务项目达数百种,成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约4.5个百分点。全省89个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212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消费市场总体平稳。预计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30.9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增长5%。“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进一步得到落实,城市64万贫困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农村扶贫工作不断加强,落实扶贫开发资金18.7亿元、以工代赈资金3.7亿元和人畜饮水国债项目资金3.5亿元,完成移民搬迁10万人,安排建设扶贫综合示范村1000个。灾区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灾民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人均负担由109元降至66元。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培育和保护了扩大内需的潜力,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亿元,增长9.5%。外贸出口取得较好成绩,预计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3.6亿美元,增长22.3%。 各项社会事业在协调发展中全面繁荣。全省实现“普九”的县区累计达到90个。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成面积300多万平方米,高校扩招新建校舍面积100万平方米。一批高校新校区建设加快,西部大学城初具规模。广电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预计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0.9%和92.8%,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60万户。人口增长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1‰。 当前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步子还不快,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产品价格总体低迷,对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制约很大。二是社会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还不健全。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增长较缓、比重偏低,制约了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制约了增加财源的产业化项目的储备和建设。三是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显不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上年刚止跌回升的情况下,又下降1.2%;居民储蓄倾向明显增强,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上涨19%以上;农村市场仍然平淡,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城市6个百分点。四是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不高。经济往来缺乏诚信保障,引资环境还不理想,招商引资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外贸出口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五是社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全省有30多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18万人,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加之今年高校扩招毕业生增长40%,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的起步之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2240亿元,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0亿元,增长12.5%;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增长10%;外贸出口14.9亿美元,增长10%。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向优生区集中。搞好咸阳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渭南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关中优质专用小麦、陕北优质杂粮和陕南优质水稻,稳定总产,优化品种。 加快渭北50万亩加工专用苹果基地和300万亩出口苹果基地建设,扩大猕猴桃、酥梨、葡萄、红枣等果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优果率。实施高产奶牛快速扩繁工程,提高良种化水平,整合乳品加工企业,使关中奶业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实施退耕还草,在长城沿线、延安和渭北、陕南分别建设沙生牧草带、苜蓿草带和三叶草、黑麦草带,以草定牧,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设施饲养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做好绿色食品认证和促销工作。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油料、药材、茶叶、花卉等经济作物,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生产基地。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用工业经营理念发展农业,突出抓好果业、奶业、中药材产业化经营,争取各类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到3000多个,带动农户数量增加到100万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项目审批、财政贴息、招商引资、市场开拓等方面,帮助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户,全省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60亿元。 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定边供水、三原西郊水库和神木瑶镇水库,加快安康黄石滩、洋县卡房、渭南涧峪和榆林李家梁等水库建设,开工建设延安城市防洪和城区供水工程。继续抓好31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以节水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引乾济石工程,缓解关中城镇群发展的缺水矛盾。全面完成人饮解困国债项目和氟改水项目。充分用好以工代赈、县际公路建设资金,建设沿黄公路,带动黄河沿岸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利用山区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资金和扶贫开发资金,支持中药材、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促进陕南山区经济开发。 积极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依托杨凌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星火项目,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小区,带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继续抓好铜川、延安果树苗木繁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成延安、汉中、榆林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健全防汛信息系统。推行无公害标准,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200个以上。 壮大县域经济,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力争再有几个县跨入西部经济百强县行列,使经济大县GDP占全省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30%以上。抓紧建设县城和乡镇供水、县乡公路、县城电网改造等工程,积极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搞好眉县常兴、富平庄里等4个农村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争取今年再扩大4个示范镇。继续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二、发挥高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振兴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实力 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群。发挥关中强劲的科技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各类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辐射和带动全省工业快速发展。围绕陕北煤、气、油能源资源的转化利用,抓好能源重化工基地龙头项目的实质性启动。发挥陕南“绿色”优势,结合医药工业基础和现代生物技术,促进天然药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经过努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工业经济布局。 加强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以改善“一线两带”开发区创业投资环境为着力点,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和“二次创业”计划,扩展一批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最富活力的高技术产业成长区。重点实施彩虹集团彩色投影管、西安宏源虚拟演播室系统、西安信利集成化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等重大的信息产业化项目,培育软件出口基地,筹划建设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增强信息产业的支柱地位。抓紧实施西安力邦脂质体技术、西安嘉惠肾康注射液、延安常泰中药原料酸枣仁资源综合开发等重大医药产业化项目,促使生物制药产业有更大发展。积极推进高技术领域产业基地建设,做好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抓紧杨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西安新材料、光电子等产业基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振兴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发挥装备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优势,搞好直流输电国产化、重型汽车及配套零部件、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一批骨干项目的建设,扩大飞机及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规模,建设惠大丝束二期、骊山公司集成电路等军民结合项目,在关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企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步伐。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方针,推进汉江梯级开发的市场化运作,加快喜河水电站的建设进度,抓紧旬阳、蜀河和白河三个梯级水电站的前期准备。培育发展陕南现代中药产业链。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以乳制品、肉制品、果品深加工为重点,实施银桥公司13万吨液态奶、海升多品种果蔬汁等国家示范工程项目,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实施唐华集团多纤维服装面料等一批技改项目,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组织实施好铜川铝厂改造、钛及钛合金深加工、电脑缝纫机等36个重大技改项目,抓紧已列入国债贴息技改项目的建设步伐,确保完成技改投资155亿元。 盘活国有资产,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全省400多亿元的经营性国有净资产存量,分类引导、有序推进,加快国有企业嫁接、重组和改制步伐,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及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减持国有股,使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退出,取得存量盘活的实质性进展。大力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和引导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业。抓紧建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和黄帝陵二期整修等工程,进一步开发人文景观精品。继续完善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等基础设施,加大秦岭北麓和黄河沿岸自然景观的开发力度。抓好佛坪自然生态旅游区、张良庙—紫柏山、安康瀛湖、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和商南金丝大峡谷景区建设,积极开发陕南生态旅游景点。以东西汤峪、华清池、楼观台等景区为重点,合理开发秦岭北麓地热资源,形成以休闲、度假、保健为特色的旅游新热点。注重旅游市场促销,优化旅游环境,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延伸,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服务发展,提高旅游业对整个服务业的带动效应。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利用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国债专项资金的支持,建设西安农副产品、咸阳礼泉果品、陕南中药材等区域性批发交易中心,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亨通兽药、秦丰农资、秦川机床等一批物资配送连锁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建设西安西大街仿古商业街、西安达尔曼珠宝市场等项目,促进城市商业设施发展。落实好鼓励扩大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以西安出口加工区为依托,扩大加工出口贸易。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和规范信息服务业标准,鼓励网络服务商的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网络服务企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房地产发展用地,提高经济适用住房、学生公寓和小城镇住宅建设比重。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建设一批社区服务中心,增加和完善服务设施,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维修服务和社区便利店、快餐店等配套服务。促进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法律、代理、经纪、拍卖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加快金融、电信、旅游、商贸、房地产等服务领域开放步伐,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兴办服务业。积极推进福利型、事业型单位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搞好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体育、文化产业的规划引导,组建并办好陕西报业集团和出版发行集团,提高竞技表演、文艺演出及其他文化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形成投资的内在增长机制上有所突破。对符合国债投向的基础设施、退耕还林、高新技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检法司等领域,力争国债投入不低于去年水平。以国债资金引导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争取民间投资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45%。对一些已经建成并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资本市场化运作转化为新的建设资金。 对产业化项目,采取政府贴息、适当注入资本金等方式给予扶持。 加快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安排重点项目102个,计划投资241.7亿元,其中投产项目30个,投资56.3亿元;续建项目38个,投资123亿元;新开工项目34个,投资62.4亿元。抓紧构筑高等级干线公路主骨架,开工建设洋县至勉县、户县至洋县、西安至柞水、蓝田至商州、子洲至靖边至王圈梁、靖边至安塞等6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禹门口至阎良和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确保勉县至宁强、榆林至靖边、延安至安塞等5条高速公路年内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267公里,使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6公里,在建里程达到1356公里。进一步完善路网,重点建设关中环线和一批国债支持的县际公路,新开工建设安康至旬阳至白河二级公路,做好通县油路和贫困县公路国债项目收尾。继续抓紧建设西合铁路和宝兰复线,确保神朔线神木北至神池南段复线建成通车,力争开工建设西延铁路扩能改造和西安铁路枢纽工程,积极推进太原至中卫铁路和西安至平凉铁路的前期工作。抓紧西安咸阳机场扩建工程的竣工投产和延安机场改造,加快汉中、榆林机场迁建和壶口机场新建的前期准备,争取开工一个机场。力争建成西安南二环6座立交桥和西安高架快速路一期等重大市政交通设施项目,抓紧建设靖西天然气复线输气工程,缓解西安交通、用气紧张的矛盾。加快建设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继续建设一批基层公检法司项目。 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对列入“十五”计划建设的东庄水库、引汉济渭、柞水至安康高速公路、西安地铁I号线等55个重大前期项目,按照隶属关系,明确工作责任,跟踪落实。从比较优势出发,超前考虑市场需求,把重点放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上,谋划一批新的重大接续项目,充实项目储备库。建立健全抓项目的责任制,从项目准备、包装策划、资金落实到建设管理,进行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做好项目包装和市场推介,组团分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上门招商,增强针对性,提高履约率。跟踪研究国际国内相关产业和知名企业的投资动向,通过多种渠道尽快把一些好项目推介到各种投资者中去。充实丰富招商引资网站,为外商投资提供信息交换平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日常化。今年计划利用外资7.1亿美元,增长10.9%,其中直接吸收外资4.5亿美元,增长12.5%。切实提高全社会诚信度,加紧治理城市环境脏乱差、交通拥挤、行政审批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改善创业环境、人居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力争把我省建成西部最好的投资区域之一。 五、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扩大劳务输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力争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元。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有效激励机制,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整顿不合理收费,调节过高收入,切实解决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问题,力争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30元。 加强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工作。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切实做到不发生新的拖欠。积极稳妥地推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低保”资金,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通过免收学杂费、临时救济、提供廉租房以及动员社会力量扶贫济困,解决城市中困难家庭的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5万人、280万人和320万人。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重点,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加大移民搬迁和科技扶贫力度,确保完成1000个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任务,解决10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5万人的搬迁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用发展的办法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培育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支持中心城市发展各类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转制,开展多种经营,分流安置下岗富余人员。落实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费、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全面清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行政性收费。研究建立与不同就业形式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方式,减少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服务。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搞好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劳动就业培训工作,帮助困难群体增强就业能力。 六、大力推进社会进步,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等措施,支持贫困县实现“普九”目标。 以增强就业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优质高中建设项目,扩大高中教育规模。通过高等师范院校的定向招生,为农村高中尤其是贫困边远地区高中补充合格教师。实施西北大学等6所高校“211工惩”二期建设,加强规划、有序建设西部大学城,巩固高等教育优势。今年地方普通高校计划招生14万人,其中,本科招生5.4万人。 推动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面向基层,面向贫困地区,搞好贫困县医院、农民健康工程和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国有医疗机构经营权和产权制度,推进卫生资源向预防保健、社区卫生和农村流动。继续狠抓艺术精品创作,创造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新建改建一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活动站,普及县到乡村有线电视联网,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奥运争光”计划,提高重点体育竞技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进一步做好可持续发展工作。建设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加强对城镇流动人口、农村人口的管理,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安排退耕还林还草420万亩,造林合格面积11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城市天然气气化工程和集中供热工程。组织实施汉江、丹江流域和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抓好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 附件:陕西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表(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