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创新治水思路促进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新治水思路促进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 谭策吾
时间: 2008-06-26 00:00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也强调指出:“水利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又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水已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陕西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省份。一是总量严重不足。全省水资源总量仅为44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 1290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850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和42%。二是分布极为不均。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却占到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29%。特别是人口、经济密集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更为紧缺,人均和亩均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和1/6。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3.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3,每年流人黄河的土壤多达8亿吨,流人长江的达1亿吨,造成河道和水库淤积严重,全省水库的蓄水能力正在以每年2.5%的速度衰减。四是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省每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39亿吨,其中直接排人江河、库渠的达2.13亿吨。特别是渭河流经主要城市段面的水质绝大部分都是超五类,是目前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在干旱年份河水基本丧失了利用价值。 建国以来,为了解决水的问题,全省人民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累计投资200多亿元,建成20多万处水利工程,初步形成大、中、小、微结合,蓄、引、提、调并举的水利网络。但是,从总体上看,水利建设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省40多亿立方米的总库容,经过多年泥沙淤积,能够用于防洪的库容只有20多亿立方米,能够用于灌溉供水的库容只有 12多亿立方米。目前全省年供水能力为80多亿立方米,农业、工业和城乡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是110多亿立方米,缺水30亿立方米以上,占年供水能力的1/3多。这种现状带来的问题,一是农业灌溉保证率不高;二是城镇供水严重不足,直接制约着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进程;三是由于后续水源不足,将会影响我省一些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强省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解决水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水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治水思路 从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和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总体要求,陕西水利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治水思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下大气力解决水资源不足、洪涝灾害和水污染问题。 1、逐步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水利从单纯为农业服务向为经济社会全方位服务转变,树立“资源水利、城市水利、生态水利、社会水利”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从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向重视节约配置保护转变,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同步,加大节约保护力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全社会的高效节水“防污型”意识;三是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洪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四是从单纯依靠人工治理,向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依靠大自然修复相结合转变,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五是从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向多元化投入转变,广开资金渠道,建立水利良性发展机制。 2、着力构筑四大体系 一是建立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节约保护、高效利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产业体系,不断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需要。三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发展体系,逐步实行小型和经营性工程社会化、价格市场化、投人多元化,形成水利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四是建立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用现代化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武装水利,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我省南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差异很大,决定了水利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各不相同,因而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关中地区要紧紧围绕“一线两带”建设,以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为龙头,大力推进城市水利建设。积极兴建一批大型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引红济石”、“引乾济石”跨流域调水工程,尽快启动省内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陕南地区要坚持走“小工程、大群体”、水利水电并重的路子,大力发展塘窖集雨节灌工程和小水电建设,积极搞好以电代燃生态工程。陕北地区要重点抓好以淤地坝为主的坝系工程建设,以水保生态示范区等为重点的流域治理,同时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和能源重化工基地供水建设。 三、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水利跨越式发展 1、首先,要加快水利规划前期工作步伐 水利前期工作滞后一直是制约我省水利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前期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否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实现我省水利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持续不懈地抓好规划前期工作。要把规划前期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落实前期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责任,建立前期工作考核奖惩制度。要加大前期工作投入,充实前期工作力量,改善前期工作手段,不断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和水平。突出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流域规划、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步伐,按照“开工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为加快水利发展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同时要抢抓机遇,做好跑项目工作。各级水利部门不仅要抓项目,争项目,抢项目,而且要建立项目储备库,按照市场机制,宣传项目,包装项目,推介项目,力争“十五”期间我省水利投资能够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2、其次,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 一是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在建工程要抓投入、抓质量、抓进度,加快工程扫尾,力争早日建成。同时要围绕国家投人重点,力争新开工一批骨干工程,千方百计提高我省水的调蓄能力;二是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关中灌区改造、节水示范园区和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全面普及节水灌溉技术。三是防洪保安工程建设。要突出抓好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渭河中游、汉江干流、延河治理和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等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防汛抗洪减灾能力。四是城乡供水工程建设。要组织实施好“人饮解困工程”、“甘露工程”和“防氟改水项目”建设,力争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同时抓好县城供水改建、扩建和管网改造工程,不断提高供水保证率。五是水保生态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陕北水保生态示范区、淤地坝项目、水保国债项目、黄河水保生态工程、“长治”项目、世行黄土高原治理项目、农发水保项目等建设,抓紧水土流失治理。 3、要加大水利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一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争取国家投资和各级财政投入,保持水利投资稳步增加。二要利用市场机制扩大资金渠道,千方百计吸收利用外资,激活民间投资,将城镇供水、排污、水电等经营性项目和综合性水利工程中具有经济效益的部分,通过企业投资、股份制经营等方式,推进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三要大力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存量换增量,盘活水利资产,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办水利。四要运用实施水价改革、加大水资源费和水利发展基金征收力度等措施,多方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同时,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大检查审计力度,确保水利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4、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改革 重点抓好四项改革:一是搞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确定水管单位类别,明确水管单位性质,落实管理经费来源,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要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搞好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试点。二是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和完善基本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积极推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与监督,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巩固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成果,加快城镇供水水源建设和瞥网改造;尚未建立的,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理顺职能,逐步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三是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在水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要在稳定农业灌溉水价的同时,逐步调整工业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价格,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四是积极推进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要通过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制改造和用水者协会等方式,加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和灌区支斗渠改制,引导经营者投资维修工程,提高工程完好率和使用效率。同时,要按照新工程、新机制的要求,抓好“五自”工程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促进民办水利持续发展。 5、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进程 新《水法》是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根本大法。要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培训,进一步增强全民水患意识和依法治水意识。要加快新《水法》配套法规建设,加强水利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水事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依法维护水利设施安全。同时,要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水利科技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