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二○○一年陕西民政工作的八个亮点

二○○一年陕西民政工作的八个亮点

时间: 2008-06-26 00:00
任步学
  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过去的一年中,坚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陕西大发 展的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落实,求质量,团结一致,开拓创新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十五”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目标。特别是 以下8项重点工作,有的收到显著成效,有的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我省民政事业发展史上留 下闪光的亮点。   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初,省政府明确提出,省 、市、区各级民 政部门都要增设低保专管机构,县级和街道办事处也要配备专职人员,加强低保工作力 量。同时,明确规定市级财政拿出可用财力的2%,县级财政拿出1%,专项用于城市低保,不 足部分由省财政负责全盘兜底。进一步明确了“以市为主,专款专用,按人发放,季定月发 ,动态管理”的管理体制,全线设防,逐级把关,不留缺口,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至年底 ,全省已有367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占应保人数的627%,宝鸡、延安、杨陵等市、区已 实现应保尽保。   二、农村实物救灾制度日臻完善。 继续坚持钱粮搭配、一次安排、分段供应 的实物救灾制度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逐步建立起一套“民政开票,粮站发粮,财政结算,资金到市 ,责任到市”的规范操作机制。全年共下拨救灾资金14亿元,安排救灾粮8000多万公斤, 有300多万灾困群众得到不同程度的救济,基本实现了“人人无饥寒”,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  三、社会捐助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步开展经常性社 会捐助活动的要求,去年一年内在城市建立经常性捐赠站点61个,省委、省政府大院也分别设立了捐赠 点,省上领导带头捐款捐物。在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同时,10月份集中开展了“扶贫济困 送温暖”活动。全年共接收捐款190多万元,各类衣物124万件,有力地支援了灾区和贫困地 区群众,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四、城市社区建设成效喜人。 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城市社区建 设暂行办法》和 《陕西省城市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规划》两个规范性文件,把社区建设纳入全省“十五”计划 纲要,并将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西安市新城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建设 实验区”,其高起点、高标准的社区服务已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西安市碑林区、宝鸡 市渭滨区等省级试点单位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不 少成功的经验。边试点边推广,由点到面不断延伸,使社区建设逐步向纵深发展。到去年年 底,西安、宝鸡、咸阳、汉中等城市基本完成了社区整和,社区服务正在逐步向网络化、产 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  五、“星光计划”全面实施。 为了在全国率先启动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 适用、快捷、优 质服务的“星光计划”,省上从福利基金中拿出6400多万元,地市政府按1∶1配套,首批资 助的500多个项目顺利启动实施,涉及437个社区居委会和85个街道办事处。按照“统一建筑 设计,统一外形格调,统一名称标志,统一规模布局”的“四统一”原则,去年年底前多数项目 已建成投入使用,近10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  六、“陕西风采”福利彩票发行持续火暴。 社会福利彩票发行一改往年的低 迷态势,从年初 到年底持续火暴,特别是“陕西风采”电脑福利彩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沉着应对,积极促 销,投注机由起步时的不足1000个扩展到1800多个,年销售量突破5亿元,进入全国十强, 仅去年一年就为社会福利事业筹集资金156亿元。   七、并乡建镇工作进展迅速,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 要,从我省乡镇 数量多、人口少、规模小的实际出发,全省积极稳妥、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并乡建镇工作,撤 并后乡镇总数由2016个减少到1614个,减少比例达20%。乡镇的规模和布局更趋合理,辐射 带动功能增强,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支柱产业,加快了城镇化步伐,更好地促进了区域经 济的快速发展。   八、勘界工作顺利完成收尾任务。 按照国务院在2001年底全面完成勘界收尾任务的要 求,各级民政部 门抽调精兵强将,积极协调,及时审查批复,尽最大努力,用最快的速度迅速、稳妥地完成了勘界收尾任 务,受到民政部的表彰。全省共勘定省界8条计4918公里,地市界18条计3463公里,县(市、 区)界236条计1.33万公里,乡镇界5万多公里,埋设界桩2000余座,结束了我省有史以来行政 区域没有法定界线的历史,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省政府办公厅扶贫救灾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