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聚全民之力 建秀美山川

聚全民之力 建秀美山川

时间: 2008-06-26 00:00
  中共白河县委 白河县人民政府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北麓。境内山高坡陡,耕地薄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县委、县政府将实行退耕还林,建设秀美山川作为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通过三年的扎实工作,全县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已初见成效。1999年以来,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51万亩,荒山造林509万亩。
  全面宣传发动,牢固树立机遇意识 
  在江总书记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令以来,我县即通过各种会议、宣传车 、黑板报、广播电视、永久性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组织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专项扶持政策,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突出生态效益,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搞好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以实现“山绿水清人富”和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设计 
  在搞好宣传发动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山川秀美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 组成县山川秀美办公室,负责全县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部署和具体实施工作。
  1999年上半年,我们立足县情实际,认真贯彻中省有关政策要求,对全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制定了“十年规划目标”和“五年实施方案”。即从1999年到2008年,用10年时间,将全县23万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前5年实施13万亩。在进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同时,全面搞好荒山造林、封禁治理、幼林抚育等配套工作,使全县的生态环境5年内得到基本好转,10年内得到根本性转变,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配套服务 
  我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建设秀美山川的过程中,注重全县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搞好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同时,利用好田好地大力发展姜烟桑三大主导产业,在耕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农民收入、财政收入的较大增长。并且,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县配套发展林果和畜牧后续主导产业。使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得到了有效统一,进一步促进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
  我们将育苗基地建设和全程优质服务,作为全县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从2001年起,全县年育各类苗木1600余亩,基本上做到了自育自栽,既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苗木质量。同时,全县统一抽调县乡技术干部,从退耕还林的规划设计、科学管理到粮钱兑现,都实行了切实有效的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全县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加大科技投入,广泛运用营养袋育苗、保湿剂、生根粉等现代造林保障措施,成效明显。
  严格检查考核,确保工程质量 
  县上对于规划设计到位的退耕还林任务,作为乡镇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验收,实行量化考核评比,将考核结果与乡镇领导的年度考核、升降去留挂钩,与乡镇的财政拨款挂钩。对县林特局的技术干部,以乡镇为单位分片技术承包,实行全程技术负责,对于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与干部的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奖惩兑现挂钩。对于已经实施到位的退耕地块,由乡镇政府与退耕农户全面签订管护合同,凡因管理不到位造成苗木损失的,限期补植,并负责赔偿有关损失。为加强会战期间的检查监督工作,县委、县政府抽调组织、人事、纪检、县委政府“两办”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五人督查组”,巡回各地进行检查督战,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及时兑现奖补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明确,我们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验收兑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目前,全县凡验收合格的退耕还林地块,都按标准兑现了苗木款、补助粮和管护费。全县群众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没有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的村组,纷纷派出代表到县乡各级争取退耕还林任务,并明确保证一定保质保量完成好退耕还林任务。
  随着全县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思想上、行动上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发展多种经营,克服片面地从事粮食生产。因此,我们将以进一步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为依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农民收入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加大退耕还林的实施力度,到2005年完成山川秀美工程建设2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3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以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使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基本好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