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五”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纲要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五”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纲要的通知

时间: 2008-06-26 00:00

  陕政发[2001]69号 2001年12月21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十五”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执行。
  陕西省“十五”工业经济结构 调整规划纲要
  “十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陕西在新世纪抓住入世和 西部大 开发历史机遇,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转折时期。为了实现这个转折,“十五”期间必须 加速陕西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关中、陕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陕北能源重化工 基地建设,全面构筑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新兴产业框架,为把陕西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奠定基础 。  一、陕西工业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陕西工业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以电子、机械、军 工、纺织、医药、石化、能源、食品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结构,以国有经济为主体、集体企业 、“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九五”以来,陕西工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96年到200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 增长10.5%,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约高1.6个百分点。2000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549.6亿 元,占全省GDP的33%,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仍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工业结构调整步 伐加快,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高科技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电子信息、重大装备、能源化工、 医药、食品、有色金属等行业取得了较快增长,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非国有工 业以高于国有工业两倍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全省工业形成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产品 ,如高压输变电设备、民用飞机、工程机械、钛材、钼产品、彩管、偏转线圈、程控交换机 、真空开关等,在全省工业经济中起着支撑和带动作用。  陕西工业“九五”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总量偏小,基础和实力较 弱,发展速度较慢,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 距。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例仅为1.28%。分析其原因,除了观念落后 、改革滞后和工业投资不足等因素外,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 构不合理。国有工业布局分散、战线过长、比重过大,非国有工业规模小、主体弱、投资少, 企业活力不足。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多,大而强、小而专的企业 少,企业竞争力不强。三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优势产业产品的支柱 作用不明显,有些传统产业如冶金、纺织等出现了衰退。  “十五”期间要实现我省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从根本上解决 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改革滞后等主要问题,从战略上调整我省工业结构。 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调整促发展,创新带发展”,“有进有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原则,以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 步为动力,以存量资产流动重组和增量投入为途径,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 突破口,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为重点,对全省工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2、调整思路。 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规模经济,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 集中,把电子、重大装备、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有色等6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做强做大 ,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工程、空间技术6个高新技术产业做精做强 ,积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采取有效措 施,关停并转“五小企业”,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改制改组、破产并购,加快国有经济 从一般性竞争领域中有序退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实现 全省工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使陕西成为工业布局合理、结构特色鲜明、竞 争力强的西部经济强省。  (二)调整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 益综合指数保持在90%以上。  2、结构调整目标。 今后5-10年全省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是: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产业结构集中化、企 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经济规模集约化、产品结构高档化、市场结构外向化、区域工业经济结 构协调化、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产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电 子、重大装备、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有色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到2005年力争 将陕西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国防军工与重大装备、能源化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和 有色金属材料工业基地。  ——产品结构调整:“十五”期间,着重发展70个重点名牌产品,使重点名牌产品产值在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到50%以上;做强做大支线飞机、汽车、输变电设备等10 个名牌产品,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到2005年,努力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 团,5个年销售收入50-100亿元左右的大型企业集团,10个年销售收入10-50亿元的企业集团。 在现有60户优势企业的基础上,培植100户能够支撑陕西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国有及国有控 股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中小 企业放开搞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  ——所有制结构调整:到2005年,非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3、企业技术进步目标。  “十五”期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争取达到1000亿元,其中工业基建投资250亿元、 技改投资6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0亿元;建立和完善1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 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产学研联合体,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重点 实施六大支柱产业升级改造工程,使其工艺技术和装备总体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先进水 平,行业龙头企业达到同期国际水平,关键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设备和主要生产线设备接近国 际先进水平;开发6000项新产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1吨标准煤, 水耗下降到15立方米,水的复用率达到90%,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要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4、对外开放与国际经贸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全省工业企业利用外资8.5亿美元,积极争取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和沿海企 业集团来陕投资。扩大对外贸易,工业品出口7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0%。  三、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改组国有企业,优化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十五”期间,要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优化所有制结构、培育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3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 (一)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遵循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全省国有工业涉及的各个行业,要按照其固有的功能和 竞争力排位,分三类进行调整:  第一类:战略性经济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工业、印钞业;涉及国家重大 经济利益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烟草加工业;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的公益性行业,主要有食盐 加工业与经营、电力、供热、自来水、天然气生产与供应业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等环保行业。 这类行业国有资本应保持控制地位,国家应注入一定资金,用于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技 术装备水平;加强非主营业务的剥离改制,军工企业要军民品分离。个别行业可有选择地出售 、转让部分国有股份,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二类:资产量大、产业关联度高、提供消费品或生产资料中间产品的行业。包括电子 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炭采选业、有色金属矿 采选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纺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 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冶金业、 建材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于这类行业的企业,国有资 本要分阶段有序退出,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或转让国有股权,鼓励国内外资金进入,不断降低国 有股比重,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同时,加大行业整合力度,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第三类:无明显竞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包括服装及其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 、羽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 品业,金属制品业,其他矿采选业,其他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文教体 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 复制业。对这类行业的企业要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破产、兼并、联合、拍卖等 多种形式,促使国有资本尽快大部或全部退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 组,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国有 企业,以及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 、小火电等,实施破产关闭。  (二)加速培育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   “十五”期间,围绕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以 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企业改制、改造和资产 重组步伐,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抓好咸阳偏转、秦岭水泥、西安汉斯、 宝光、秦川机床、东盛科技、数码测绘等60户优势企业和彩虹、西飞、长庆、省电力、有色 、长河等40户企业集团,建立新型的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配套关系,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 改组与发展,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益和较强区域带动作用的企业集团,提升全省经济总量 ,促进全省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在企业集团的培育和组建上,要按照扶优扶强、政企分开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区别情 况,分类推进。 第一类:组建实业型的企业集团。以天王兴业、建设机械、黄工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 势企业作为母公司,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此类集团寓资 本经营于生产经营之中,以资本经营促进生产经营。  第二类:设立控股集团和资产经营公司。设立重型汽车、机床工具、医药、建材、轻工 、纺织等一批控股集团和资产经营公司,采取资产并购、资产划转、授权经营和委托管理等 方式,通过加大行业资产的整合力度,促进行业或地区资产的整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三类:引资嫁接改造老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长航、陕汽齿、陕印机等已进 入国内优势企业集团的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产权转让或嫁接改 造加快进入国内外优势企业集团,引进资金、技术、管理,拓宽发展空间,迅速成长壮大。  第四类:建立新型合作联盟。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原则,在信息产业、生物制药、 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新型合作联盟,通过共同研究 开发,共用品牌,联合开拓市场,建立长期供货或协作关系等方式,形成各种类型的战略联盟, 逐步发展成新型企业集团。  (三)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 “十五”期间,要坚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中小企业并举的方针,以“优化环境、 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健 康、快速发展。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100—200户具有较 好成长性、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小巨人”、“小伙伴”,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专业化分工、 大中小匹配的关联产业群体和企业规模结构。一是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环 境。要将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拓展到中型企业改革和大而全企业的分离辅助、分 块改制;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企业市场准入领域,简化市场准入审批程序;支持鼓励个体私营 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促进资本结构优化。二是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 资问题。加快建立省、市两级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中小高新 技术企业通过股改、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三是维护权益,加强监管。要制 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发展行业协会、工商联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依法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依法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自律机制,促进中小企 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做强做大六大支柱产业   “十五”期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要坚持优胜劣汰、扶优扶强原则,在重点发展70个名牌 产品,使其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的基础上,做强做优支线飞机、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 备、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及节水灌溉设备、制冷压缩机、彩色显像显示器件、生物制药、数 字家电、通信设备等10个名牌产品,使其成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拳头”产品;做强 做大电子、重大装备、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食品、医药6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其成为 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建材、纺织、轻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使其得到较快发展。六大支柱产业 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是:  (一)电子   电子工业的发展,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革命为契机,依托现有骨干企业,技 术引进和自我发展相结合,以电子元器件、通信、数字化家电和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四大类产 品为主导方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十五”末,电子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  1、新型元器件产品:发展系列化显示器、显像管、显示屏产品,偏转线圈、偏转磁芯、 厚膜电路、液晶显示与硅晶材料、高压真空开关管等元器件产品,专用集成电路产品和光电 器件、敏感元件、片式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产品。  2、通信产品:重点开发GSM/CDMA无线通信系统、M30移动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系统 、光电转换设备和卫星通信设备、雷达导航设备等产品。  3、数字化家电:超能电器、多媒体电视、高清晰度数字化电视、数字相机、汽车音响设 备及三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光纤网)合一的电视机顶盒产品等。  4、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笔记本电脑、显示器、钛磁光盘、刻录机、板卡、大容量高速图 形工作站、专用工业控制模板及编程控制器等产品。  (二)重大装备  充分发挥我省机械装备工业的基础优势,选择有发展优势的军民用飞机、输变电设备、 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机床工具、制冷压缩机等六大类产品为重点,走国产化和规模化 路子,发展成陕西的重要支柱产品。同时抓好工业自动化仪表、新型纺织机械、石油化工机 械等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产品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我省机械装备工业的整体实力。到“十 五”末,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  1、飞机制造:在改进“运七”、“运八”飞机的基础上,抓紧开发研制、生产新一代支 线客机,形成年产40-50架支线客机的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开发生产市场需要的多种专用微型 飞机和机载设备;进一步扩大飞机转包生产;用5-10年时间把西安建成中国最大的民用飞机制 造和航空零部件生产基地。  2、输变电设备:重点发展50万伏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以及以光纤光缆为主 的电工电器产品,实现以产顶进,把西安建成全国最大的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  3、工程机械:重点发展以大吨位液压挖掘机、滑模式水泥摊铺机、大型沥青混凝土搅拌 设备和装载设备为代表的系列产品。  4、汽车工业:军民两用重型汽车、豪华大客车、大客车底盘、零部件及专用汽车、微型 汽车。  5、机床工具:主要发展以数控磨床、电火花成型机床为代表的精密数控机床系列和以精 密复杂刀具、精密功能部件为主体的工具和功能部件产品,研制开发柔性生产线成套设备、 汽车工业及其它产业专用机床等,扩大市场占有率。  6、制冷压缩机:重点发展转子式、涡旋式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车用空调压缩机、 制冷电机及空调变频模糊控制器等配套件,加快制冷产品及配套件基地建设。  (三)能源化工  “十五”期间,在保持能源生产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要加大一次能源的转化和深加工力 度,继续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力争在煤化工和重化工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实现能源资源 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尽快使能源化工产业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使陕北成为全国能源重 化工基地。“十五”末,能源化工实现工业总销售收入600亿元。 1、能源(煤电油气)。  煤
  以建设大规模、现代化优质环保煤基地、煤液化基地和西电东送商品 电基地为目标 ,继续扩大神府、榆林、黄陵矿区规模,高起点、新机制、大规模地建设榆神矿区,到“十五 ”末,神府、榆神矿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吨。同时,限制关中老矿高硫煤的产量,取缔 小矿井建设。  电
  争取开工建设神府矿区大容量、超临界、高自动化的坑口电厂,实施西 电东送;加快 户县电厂60万千瓦技改和汉江梯级水电开发,大力发展陕南水电。“十五”末,全省总装机容 量达到1000万千瓦。  油
  加强石油资源勘探,积极利用注水等采油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保持原 油稳定开采, “十五”末,原油产量和加工量争取达到600万吨。同时,利用陕北煤、气、水、电资源的综 合优势,力争国家煤转油液化主体项目定点榆神建设。  气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增加陕北天然气生产能力,到2005年,天然气开 采量达到50亿立方米。  2、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  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企业、科研机械,以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气化 工、精细化工三大类产品领域为重点。石油化工关小保大,发展深加工产品;煤化工和天然气 化工要以化肥、大甲醇及后加工产品醋酸等为重点,力争有较大突破;精细化工要发展专业化 程度高、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化肥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增加高浓度优质氮、磷肥 产量,压缩小磷肥和小氮肥。  (四)食品  以国际国内消费需求变化为导向,重点改造果品加工、卷烟、酒类及饮料、乳品、方便 食品等具有陕西特色的名优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质量档次和市 场竞争力。到“十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依托陕西苹果面积680万亩和人均产量居全国第一的规模优势,加快优质酥梨、猕猴桃、 红枣产区优势,提高果品加工处理能力,实现果业产业化。发展气调储藏和冷藏,扩大鲜果储 藏量;改组改造一批浓缩果汁生产企业,形成经济规模,扩大出口能力;推广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开发冻干果片、果粉以及低糖、无硫果脯蜜饯、果浆、果冻等系列产品,提高果品加工深度 。  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建设陕南优质烟叶基地。加快卷烟生产结构调整步伐,使生产要素向 骨干企业集中,增强金丝猴、好猫、公主等名优卷烟的竞争力,提高名优卷烟的知名度和市场 占有率。  发展以西凤酒、太白酒为代表的白酒系列产品。巩固和提高宝鸡啤酒、汉斯啤酒的市场 占有率。  发展新型方便主食、方便肉食、方便菜肴、冷冻食品和旅游系列食品。大力建设无污染 、无公害绿色食品及保健功能食品基地,重点开发红枣、魔芋、绞股兰、茶叶等具有陕西地 方特色的能带动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农产品。  (五)医药  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传统中药开发与化学合成药、生物 制药开发并重,逐步建立起具有自主创新机制的医药体系,加速中、西药和生物制药的品种多 样化、生产现代化、经营规模化,力争使陕西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产品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医药强省。 重点发展红霉素系列产品、新特西药、中成药、生物剂,到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6 亿元。  (六)有色金属  发展钼、钛、铅锌、电解铝和金银五大支柱产品,建设钼业生产、钛材生产、核工业专 用锆及铪材生产、贵金属生产和有色金属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研究等五大开发生产基地,促 进矿产品、初级冶炼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带动全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到 “十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利税10亿元,出口创汇2.2亿美元。  五、依托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依托关中高新技术开发带,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突破口,加快高新技术产业 化步伐,力争使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工程、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产 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35%以上,占 全省GDP比重达到12%左右。  信息技术主要发展软件产品。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和制成软件,加快研制、生产CAD/CAM/C APP/CIMS软件、工业过程控制和数字智能型产品软件、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信息服务软件、 金融财税软件、教育娱乐及多媒体软件、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软件、数据加工定制软件 、中文软件等八大类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等工具软件、数据库管理系 统软件、中文信息处理系统软件、网络通信软件等四类支撑软件的开发进程。  生物工程
  以研制肝癌单抗放射免疫治疗剂碘(I)、高效价抗角蛋白自身抗 体注射液等 国家一类新药为重点,发哇巴因多克隆抗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蛋白等生物制品 和基因芯片、诊断芯片等生物芯片,“十五”末初步建成国家生物芯片生产基地,促进生物工 程产业以20%以上速度逐年递增。  新材料
  重点发展和促进电子、光电子材料(特别是硅基半导体材料、液晶 显示材料)的 技术开发和规模生产。大力开发具有保温、隔热、装饰等多功能的玻璃深加工产品。着手建 立层状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树脂复合材料先进陶瓷等新材料产业。“十五”末初步 建成西部新材料开发和生产基地。  新能源
  重点开发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煤转油等新产品,加快太阳能热 水器、地热 采暖装置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开发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太阳光电系统 、以及沼气工程等生物能技术。  环保工程
  重点发展无磷洗涤剂、氟里昂替代物HFC-134a、天然气汽车、 电除尘设备、 燃油燃气锅炉、降解树脂、等离子脱硫装置、大棚蔬菜无农药无污染病虫害防治仪、新型墙 体材料等环保产品。  空间技术
  重点开发小卫星、卫星通讯、导航与定位技术、卫星信息传输 及综合应用系 统,进一步发展防雹增雨火箭、火箭人工降雨、飞机人工降雨、工农业节水设备等高新技术 和产品。  (二)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依托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全 省主要工业企业新产品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率达到30-50%,年经济增长率提高5-10%;产品 平均设计制造周期缩短30%,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1/2-1/3,生产周期缩短20-50%;管理工作效 率提高1倍;库存压缩20%。 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任务:  1、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建设,提高软件产出率。力争到“十五”末,把西安软件园初步建 成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和国家软件工程中心,集软件科研开发、产业化、电子出版、产品推广 、培训、测试、销售和信息服务为一体,使之成为我国西部的“软硅谷”,使软件特别是应用 软件产出率名列全国前茅,并争取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 2、加强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范围,形成专业化的特色服务。把公用信息 网建成覆盖全省的数据通信网、数字移动通信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多媒体网;采用波分复 用(WDM)等大容量传输技术,把广播电视网建成光缆传输主干线、专干线和支线网,开展数字 音频、数据广播业务,建成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业务网、党政信息网;在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 采用IP宽带网,将全省出口总带宽增加到600兆以上,扩充升级公共网络平台,提高信息交换处 理能力,发展联结一批局域网和园区网,保证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相互联通。在服务体系上重 点抓好应用服务平台、数字网络化设计制造应用服务中心、评估认证及标准化技术服务中心 三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3、以关中为中心,结合重点行业和企业,广泛深入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重 点对各种高耗能窑炉及高耗能电机进行全面改造;对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普遍推广使用计算 机辅助设计,在数控机床上普遍实现CAD/CAM,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加快CAD/CAE/CAM/PDM集 成应用;对各类机床逐步实现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对连续生产企业普遍实现生产过程计算机 控制;在大中型企业中普遍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MIS),在工商企业建立内部网络的基础 上,加快与金融网、城市公用信息网的连接步伐,努力实现商务电子化。 4、围绕应用推广,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抓好对制造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共性关键技术的开 发和转化。主要有:产品创新设计与优化技术,包括重点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的工业设计,支持 产品创新设计;支持复杂产品地区协作开发的异地协同设计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应用使能技术 ,包括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技术,数据标准及交换技术;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如快速原 型技术,网络化数控加工配套技术等;先进制造模式与管理技术,如协同产品商务技术,ERP,敏 捷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积极培育发展从事信息服务的各类企业和组织,大力发展信息提 供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和接入服务,推动网上服务业发展,争取使我省企业上网率名列全 国前茅。  六、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全省工业协调发展城镇化是推进工业化和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是实现工业化 和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十五”期间,要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发展关中,加快发展 陕南、陕北的“一体两翼”方针,把城镇化与工业化及区域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坚持“以 线串点,以点带面”,优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强化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加快关中 高新技术开发带、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南“汉江工业走廊”建设速度,促进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  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经过今后5到10年的努力,使我省城镇建设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 城、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到200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5%。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 城镇体系。全省新设9个城市和4个市辖区,城市数达到22个,小城镇数量控制在1020个内;把 宝鸡、咸阳建成大城市,安康、榆林、延安发展成中等城市。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6%, 非农劳动力比重达到50%;吸纳农村人口250万。 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
  1、重点建设好关中陇海沿线城镇带。该带要以西安为中心,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具 有较高水平的城市边缘带,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电子 、重大装备、航天航空、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医药为代表的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纺织、轻 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使关中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大装备生产基地。在该带内,根 据城市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行政、经济、社会关系和历史渊源,将形成既相互交叉、联系, 又相对独立的3个城市群:关中中部将按西安大都市圈来发展建设,关中西部和东部将分别形 成以宝鸡市和渭南市为中心的城市群。  2、加强陕南汉江沿岸城镇建设。要在加强汉中、安康和商州市建设的同时,集中建设好 汉江沿岸主要城镇,形成陕南城镇带,建设好“汉江工业走廊”。该带东段,以安康市为中心, 以县城和县域重点城镇建设为主,以发展食品、医药、丝纺、电力、旅游产品为主,形成陕南 东部城镇群。该带西段,将以汉中市为中心,将先后撤县设南郑、勉县、城固、洋州、略阳等 市辖区或小城市,以发展生物制药、绿色食品、丝绸、有色金属、黄金等特色产业,继续发展 航空、机械、水电、建材工业,形成陕南西部城镇群。  3、加快陕北西包铁路沿线城镇建设。以榆林、延安为中心,强化西包铁路沿线城镇带、 经济带的作用。陕北南部,“十五”期间将设黄陵、洛川两个小城市,主要沿西包铁路西延段 ,以延安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主,形成城镇带。陕北北部,今后将新设神木、靖边、绥德、府 谷等小城市。要以榆林市为核心,神木和靖边市为二级工业中心,绥德市为文化、教育、通信 中心,加强城镇群建设。陕北城镇群建设布局要坚持生态原则,按照“田园城镇”模式,结合 工矿区的布点,采取小规模城镇“多点布局”方式。要通过加强城镇综合建设的方式,围绕资 源开发,加强区域交通、通信、引供水工程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综合配套,积极实施国家能 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  (二)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制订、落实激励政策措施,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投资环境的优劣对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全省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把改善投 资环境作为加快工业结构与调整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建立符合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法 规体系、综合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努力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 资环境。  1、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继续发展工业品批发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 快建立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逐步建立和完善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为乡镇企业开 辟直接融资的渠道。培育与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试点。加快中 介服务市场建设,发展和规范中介组织。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健全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的法 规,打击逃废债务、不履行合同等违约行为。严肃查处价格欺诈、价格联盟、低价倾销和生 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  2、制定结构优化政策。一是要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基金,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结构调 整、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外贸出口和企业扭亏脱困的扶持力度。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 改善乡镇企业的信贷状况。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的社 会保险措施,切实保障下岗、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同时,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完善 再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资产变现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妥善安置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 。三是实行财政税费支持,对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新增财力按适当比例用于增补企业的国家 资本金,企业实施改制、兼并、划转、破产及调整隶属关系过程中属于政府部门的收费,除工 本费外一律免收,中介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向西部地区 倾斜的各项政策。  3、深化工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工业经济管理部门与直接管理的企业 脱钩,实现政企分开。加快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改变当前国有企业多头管理 ,条块分割,不利于国有资本退出与资产流动重组的状况,进一步改革完善各级政府国有资产 经营管理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运作,确保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使其成为资产重组 和结构调整的主体。着力做好规划实施、经济调节、市场规范、环境改善、政策引导和企业 服务工作。改进和加强行业管理,把工作重点转到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政策实施、技术标准 贯彻、经济信息传导上来,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大力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决整治“三乱”,减轻企业负 担。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工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政府依法行政、企 业依法经营。  4、加强企业经营者和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选拔、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并逐步制度化 、规范化。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 的经营业绩挂钩,搞好股份期权、年薪制等分配方式的试点;建立科技人才有为机制,为技术 人员创造好的科研条件和发展空间;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科技人员的收入要与其创造的效 益直接挂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研究开发成果特别是形成产业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成果给予重奖,包括给预期权、股权等;加强市场营销队伍建设,建立营销激励 机制,调动营销人员创造性工作的潜能;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等级和 技术水平。(2002年1月10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