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采取切实措施 加快秀美山川建设

采取切实措施 加快秀美山川建设

时间: 2008-06-26 00:00

                        吴世宏
  江总书记作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批示及朱总理提出“退田还林( 草),封山绿 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十六字调整方针后,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在认真分析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将全县经济工作的重心由 过去的“以农为主,以粮为本,全面发展”转变为“以林为主,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本,一业突破 ,带动全面”,以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1999年以来,全县退耕4266万亩, 完成治理面积4273平方公里,其中人工造林3288万亩,飞播造林804万亩,种草2068万亩 ;新修梯田125万亩,打坝174座、淤地3750亩,修筑环山道路6675公里。在实施山川 秀美工程当中,我们因地制宜,采取“四动”、“四结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全力加快工 程建设。  
  “四动”,即:
  1、行政推动。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伊始,我们加强行政领导,全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 广泛宣传,统一思想。通过召开各类会议, 利用宣传车、横幅、标语、电视、 专栏等多种形式对建设秀美山川的重大意义进行大力宣传,统一认识,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二是组建机构,明确职责。1999年10月,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总指挥,林业、水利、计划、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秀美山川建设指挥部,组建了退耕还林(草)工作办公室, 具体负责全县秀美山川建设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和以粮代赈政策兑现的落实。三是深入调 研,制定规划。我们组成由5名县委常委牵头的调研组,在分别对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 体承包、以粮代赈等多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对全县资源、土地类型、治理状况等情况进行实地勘查后, 制定出图文表齐全的秀美山川建设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山川秀美工程建设 的决定》、《关于封山禁牧的决定》等一系列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使全县山川秀美工程的建设 有章可循。四是解除“瓶颈”,苗木先行。1999年秋,县财政拿出100万元,调回苗木300多 万株、草籽100多吨,解决了当年所需;2000年以来,我们坚持“自繁、自育、自栽”的 原则,采取组培、干部合同、县乡骨干苗圃和社会力量参与四种育苗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 苗木不足的问题,近年全县共培育各类苗木168万亩。
  2、典型带动。建设秀美山川,解决认识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县刘马家圪塔村与 西安兴昌牧工商公司从1995年冬季开始合作,采取“以面粉换土地”的方式,对全村的土地进行 开发治理,取得了成效,成为全县以村为单位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我们以此为榜样 ,在全县确定50个同样的建设样板村,由50个县级部门、50名乡镇干部、50名农口技术干部包抓包建,到2001年底全部建成达标,完成治理面积279平方公里,其中造林176万亩,发展经济林园68万亩,种草8万亩,新修梯田7632亩,修筑环山路160条6465公里。同时,我们还在“两线(210国道、永延线)三点(县城、乡镇、村庄周围)”确定30个重点村,抽调 农口技术干部100名,开展技术承包,抓点示范,带动全面。
  3、政策调动。因地制宜,明确产权归属,调动社会力量。一是对已治理而未明 确产权的林草地,将产权归属到户,落实管护责任,巩固治理成果。二是对未 治理区域内治理任务较重的村组,实行以村为单位或联村会战大干,完成工程设施,并在明确产权归属后,分 户落实,确保林草的成活保存率;对治理任务较轻的村,先明确产权归属,后分户治理,加快治理步伐。三是在资金技术等方面 大力扶持,鼓励机关干部、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参与秀美山川建设。全县目前涌现出万亩 以上承包治理大户2个,千亩以上8个,百户以上215个。
  4、科技驱动。作为山区县,我们把秀美山川建设的立足点放在科技推广应用上。一是 引进新优品种。在林业、牧草及设施农业方面,引进梨枣、骏枣、冬枣等近200个品种。二 是推广新技术。特别是在育苗上,大力推广红枣组培育苗、大棚侧柏育苗等技术,提高苗木 繁育的科技含量。三是培育龙头产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先后兴建了永洲保健食品厂、无粘连 粉丝厂、马家河牛羊肉加工厂等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建成库容100吨的红枣保鲜贮藏 库,使特色产业占领了市场,提高了知名度。  
  “四结合”,即:
  1、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相结合。我们在秀美工程建设中针对农 业发展 的新趋势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需要,将棚栽、枣果、草畜业确定为富民强县的三大主导 产业,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调结构,兴特色,促开发。将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确定为: 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结构框架,即三分之一的农户搞大棚,三分之一的农户上枣果,三分 之一的农户养畜禽;产业区域总体布局是:南部红枣,北部畜草,棚栽遍布川道城郊。经过 几年努力,主导产业开发势头强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棚栽业,按照“建万座棚,富万户民”的目标,从1999年起,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设施配套、技术到位,一户一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大干快上,到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冬 暖式温棚4000座,春暖式拱棚3273个,其中温棚棚均产值7000元左右,年产值最高的达1.5万元;枣果业,本着“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原则,加快开发,其中在红枣产业的发展上,积极拓宽区域,突出规模,提高加工转化,几年来,共建成密植示范园34个6600亩 ,嫁接改良4000亩,将黄河之滨的延水关镇建成了全县的红枣生产专业乡镇;草畜业,是我 县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山川秀美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牢固树立“立草为业”的思想,加快 发展,目前,全县累计种草2068万亩,发展舍饲羊38万只,生猪存栏32万头,家禽16 6万只,牛15万头,兴办珍禽养殖场12个,引进布尔山羊、秦川牛等优良 畜禽15种,建成养殖示范村10个,示范户327户。
  2、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 我县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秀美山川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建设力度,1999年以来,全县累计新 修梯田125万亩,新建淤地坝174座、节水灌溉工程14处,在黄河沿岸的22个村建成抽黄灌 溉点62处、新增灌溉面积6600亩,新打水窖(窑)870个、水井2100眼,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条 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3、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与移民搬迁工作相结合。移民搬迁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 解决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据统计,我县有113个村组4160户1.67万人生存条件差 ,需要进行异地搬迁,1999年以来,我们结合秀美山川建设,已对22个村组577户2571人实 施移民搬迁,新建窑洞437孔、平房48间、购买窑洞47孔,搬迁户迁入新居后 安居乐业,原居住区域得到全面治理。
  4、山川秀美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为了正确处理好山川秀美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我 们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在遵循秀美山川建设有关 政策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农民近期和长远的增收项目,特别在棚栽、枣果、草畜三大增收产 业开发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除群众退耕还林(草)后“增收难”的后顾之忧 。通过对农业内部结构大幅度的调整,农民的经营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由过去的以农业为主转变 为以林牧业为主,1999年,全县农业收入9795万元、林业收入924万元、牧业收入2116万元 、副业收入5427万元,分别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5%、12%和29%;2001年全县农业收入5 966万元、林业收入1382万元、牧业收入1772万元、副业收入5968万元,分别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40%、9%、12%和39%。
  今后,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秀美山川建设步伐,力争早日实现全县山变绿、水变青、人变富的奋斗目标。
  (作者系延川县县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