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应对入世挑战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应对入世挑战推进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南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 2008-06-26 00:00

                           王 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当前,加快调整农业结 构,既是 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农业应对入世挑战,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县农业结构调整进展情况及主要特点  南郑是农业大县,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 步确立 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县农产品总量大大增加并出现结构性过剩,农业实际收入却有所 下降,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的矛盾非常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从1998年开始,我们紧扣农 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进行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种植业内部结构 、农产品品种及品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截至2001年底,全县茶园发展到5万亩,烤烟2 14万亩,水果16万亩,蔬菜5万亩,花卉2600亩,袋料栽培食用菌300万袋,中药材15万 亩,优质水稻108万亩,油菜204万亩,肉类总产量23万吨,禽蛋3200吨,鲜奶300吨 ,多种经营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58%。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特色基地建设快 速发展。全县每年小麦种植面积下调20%,油菜扩种13%左右,新发展茶园、水果年均在1000 亩以上,烤烟面积稳定在2万亩,优质粮油、茶叶、烤烟、蚕桑、 畜牧等6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水果、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经济林等6大后续产业有较 大增长。 二是品质、品种结构向优质化迈进。 2001年,全县种植高档优质稻占种植总面积的394%,种植“双低”油菜108万亩,占油 菜总面积的529%;引进茶叶、粮油新品种69个, 推广小麦、玉米种子包衣12万公斤,水稻抛秧65万亩, 种植地膜玉米等55万亩;新建蔬菜日光温室和 大棚面积达3700亩。三是订单农业和观光农业初见成效。全县落实优质稻、玉米 、芸豆等订单农业品种126万亩,新发展以楠竹园等为代表的观光农业种植园 面积达400亩。四是龙头加工企业稳步发展。以县农场精米加工厂、黄官黄酒厂、江南油脂 厂 为依托的粮油加工企业达86户,以新集魔芋精粉厂等为主的果蔬加工企业 发展到12户,以汉烟二厂、县茶叶有限公司为重点的烟茶产销链条基本形 成。五是畜禽、畜牧养殖大户快速兴起,辐射带动引导 作用日益显现,正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亮点”。
  二、农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紧迫问题  南郑农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农民对结构调整是“几分渴 望几分 忧”,既有加快调整、尽快致富的期盼之情,又有害怕失败、背上债务的后顾之忧。从目前 的状况看,有三种现象已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和重视。
  一是调整主体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作为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然而,现实中不少农民往往不是主动参与者,而是被动执 行者。政府和干部包办代替,以行政手段甚至强迫命令要求农民统一种植某一品种,达到规 定面积。主要表现为四种倾向:其一,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不顾农民意愿,提出不切合 实际的口号和目标,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其二,贪大求洋,搞形象工程。一味强调规模,在 调整中搞一刀切,不顾市场需求,片面上规模、上数量,动辄“千亩菜”、“千亩果”。其 三,一知半解,盲目跟风。个别乡镇对结构调整缺乏科学规划和论证,一年一个新花样,不 是围绕市场调,而是跟着“感觉”走。其四,一厢情愿,行政命令。大多数乡镇在结构调整 中考虑增加财政收入多,考虑农民增收少,乡镇“热”,农民“冷”。这些行为实际上 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二是服务主体缺位。在结构调整中,农民迫切需要有效的指导和服务。然而,一些乡镇恰恰 在这方面工作不到位,仅满足于号召农民“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 ”,“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但“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最赚钱”,农民不知道。致使 许多农民只能凭感觉,别人种啥我种啥,往往是“别人种啥啥赚钱,自己种啥啥亏本”。其 结果是直接影响农民利益,阻碍结构调整,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三是化解风险的能力差。首先是组织化程度低,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市场风险。南郑绝大多数 农户还处于单打独斗的境地,“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和小型分散的经营形式普遍存在,农产 品卖难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化解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其次是结构调整中缺乏科技的强 力支持。我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近年来一直徘徊在30%左右,尤其是大多数农民科技意识 不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吸收、转化能力差,科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先导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第三是规避自然风险的能力差。南郑地形地貌多样,易发生各 类自然灾害,农民普遍缺乏发展避灾农业的意识和措施。
  三、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措施
  目前,南郑农业结构调整已进入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让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少 担风险、多得实惠、实现增收,对我们县乡两级政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把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定位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各级政府 在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中,要真正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遵循 市场导向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优质产品和产业,提高农产品 质量。同时,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与储运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 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农民增收。
  第二,加强结构调整规划指导。必须把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转向抓好规划、搞好指导服务 上来。一是要科学规划主导产业,确立现阶段调整的大方向。我县在结构调整中已发展和形 成6大主导产业和6大后续产业,要积极引导乡镇和广大农民继续发展壮大。二是要在 主导产业中培育精品名牌。当前,重点是引导农民解决茶叶、水果等产业质 量、档次偏低,名牌产品缺乏的问题。三是要加强组织、信息、科技和政策引导 ,鼓励农民围绕市场调结构,促进调整跟着市场转。
  第三,抓住结构调整重点。2001年,南郑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占农业纯收入的72%,畜牧 业纯收入占农业纯收入的27%,林业和渔业纯收入占到1%左右。加入世贸组织后 , 我县农民靠种植业提升收入的空间非常狭小,而畜牧、花卉、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则有很大的 增收优势和潜力。城郊乡镇应当结合“汉中一江两岸”建设,大力发展蔬菜、反季节水果、花 卉等城郊农业;平川乡镇要把粮油品种调优;山区、丘陵乡镇重点发展茶叶、烤烟、食用菌 、中药材和畜牧业。力争通过二至三年的时间,把我县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 重由现在30%提高到50%。
  第四,完善结构调整动力机制。一是要政策启动。 政府要给予政策保障和必要的资金扶持,促进土地向大户转移,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 升主导产 业的规模效益。对农业特产税确定合理税赋,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二是 要大户带动。首先要抓好种植、养殖业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发展一批种养 业大户,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使结构调整既积极稳妥,又扎实有效。三是要部 门联动。凡是涉及到农业结构调整的,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协调联动,从各个环节上 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要外力推动。依托我县优势农产品原料,积极吸引有 实力的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盘活农业和 农村各种存量资产。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农业优良品种、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管理模式, 改造传统产业,使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有一个大的突破。(作者系南郑县常务副县长)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