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发展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发展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时间: 2008-06-26 00:00
惠延德 (一)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由于地处偏僻,建设投资少,长期以来办学规模小、效益差。1996年,在校生不到1000人,校舍面积仅3.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面对这一现状,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正确分析和认识主客观条件,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坚持以培养“四有”建设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为陕西经济文化建设、特别是为榆林区域资源开发、经济振兴和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全校教职工反复讨论,制定了学校“九五”规划,提出以师范教育为主,应用学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四位一体、综合发展”的办学模式。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学校各项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设立新专业、改造旧专业。学校目前开设有10个师范专业、10多个非师范专业和大专班,在中文等6个专业举办“浮动学制”本科班,专业和大专班总数已达20多个。在积极发展新专业的同时,努力扩大招生规模,2000年招生1300多人,到2000年底,在校生总数达3000多人。成人教育从无到有,目前已有6个函授专业和4个脱产班,学员总数1000多人。 1999年,学校设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心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点,同时与教育部西北高师培训中心合作,开设了5个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进一步拓展了办学层次,扩大了社会影响。 加大教学投入。1996年,学校教学仪器总值只有79万元,现在已达505万元,教学投入的增长比例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受到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物理、化学、计算机三个基础实验室,在1999年全省高校实验室评估中,一次顺利达标;2000年又建成校园计算机网。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的思想,制定了教育科研规划,完善了校内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参加科研项目100多项,学报、校报相继获准公开发行。 深化内部管理改革。内部管理改革分层推进,逐步深入,效益显著。师生比、员生比由1996年的1∶5.8、1∶2.8分别提高到现在的1∶14和1∶7.5,学校事业经费由1996年的45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500多万元,办学效益稳步提高。 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校舍面积由1996年的3.2万平方米增加到8.24万平方米,在建面积5.7万平方米。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开展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办公区和教职工住宅区都安装了程控电话和校内电话,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0年,在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陕西省城乡设计规划研究院为我校校园建设作出了详细规划,目前正按规划分步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一所漂亮的新型大学将出现在塞上古城。 (二)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最深切的体会是: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在全校形成勇于改革的发展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意识、勤于学习的先锋意识和联系群众的公仆意识。 1996年7月,我来学校工作后,深感人心涣散,领导班子守摊子的思想严重,教职工精神面貌差,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不务正业,热心于搞“第二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遇到很大困难。 恰逢其时,全国高教改革和榆林大建设、大开发的新形势,给学校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尽快统一全校上下的思想,是摆在学校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学习讨论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班子成员统一了认识,大家一门心思求发展。我们摒弃了过去“等、靠、要”的做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千方百计多渠道引资筹资;主动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业人才,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大力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员结构;坚持和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克服建设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各级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科处级干部培训制度,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班,对广大师生进行政治理论、现代管理知识和科技知识教育,使大家对学校的前途充满信心。在各项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全校高职人员中党员占到85%,学科带头人中党员占92%,骨干教师中党员占87%,在获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课堂奖及科研成果单项奖的教师中,党员占到72%。通过学习,使大家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下、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校呈现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在领导班子建设中,我们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完善党代会和教代会制度,着力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制定了《榆林高专校级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的决定》,保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校长在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规范决策程序,理顺党政关系。党政班子团结实干,成为带领群众积极进行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我校所在的榆林市,地处东西结合部,有一定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地,急需各类高层次的建设人才,这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我们深感形势逼人,任重道远。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十五”和2015年的奋斗目标:到200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人,建成一所以师范为主,农科、工科协调发展的本科学院棗榆林学院;到2015年,在校生达到1万人以上,形成覆盖文、理、农、工、医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棗榆林大学,并逐步举办研究生教育。 蓝图绘就,新的创业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宏伟目标的鼓舞下,学校上下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决心为陕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者系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