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乘势前进开拓创新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而努力奋斗

乘势前进开拓创新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而努力奋斗

时间: 2008-06-26 00:00
2001年2月12日在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关于《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陕西省省长程安东
   各位代表: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已提交大会,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九五”任务胜利完成,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九五”期间,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使陕西出现了建国以来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新世纪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登上一个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000年达到1660.9亿元,比1995年增长53.7%。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治理,通货紧缩趋势得到有效抑制。2000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7.5亿元,加上上划中央两税,共计191亿元,是1995年的2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1%,1996年、1998年粮食生产相继创历史最高纪录,分别达到121.7亿公斤和130.3亿公斤。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苹果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出口量比“八五”增加37倍。畜牧、蔬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乡镇企业以年均17.9%的速度持续增长。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山川秀美工程全面展开,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草)406万亩。 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中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2000年达到549.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64.4%。技改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55.3亿元,其中工业技改完成288.2亿元。涌现出2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产业呈现出新的繁荣。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1%,比“八五”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旅游业在深化改革中打破多年徘徊,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2000年接待境外游客71万人次、外汇收入2.8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末增长60%和98.7%;接待国内游客3063.5万人次,收入127.3亿元,分别增长45.7%和202.4%。房地产、金融、证券、保险、中介、咨询、餐饮、社区服务等服务业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得到明显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0亿元,超过前三个五年计划的总和,形成了建国以来又一个建设高潮,兴办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未办的基础设施大项目。临渭、渭潼、宝鸡至牛背、西安至蓝田、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和阳安铁路改造、宝中铁路如期建成通车,西康铁路提前竣工,今年元月投入运营。新增高等级公路393公里、铁路550公里,分别比“八五”增加1.3倍和2.7倍。新开工的榆靖沙漠高速公路、西安至阎良、勉县至宁强、延安至安塞、西安至户县高速公路、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段、延安北至神木北铁路、西安至南京铁路西合段、宝兰铁路二线、咸阳机场扩建工程正在抓紧建设。蒲城电厂一期、榆靖天然气管道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天然气生产能力30亿立方米。关中五城市、杨凌和延安、榆林市部分城区实现城市气化。东雷抽黄续建等10个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建成,西安城市供水工程黑河金盆枢纽进展顺利,石头河向西安供水工程提前竣工,连续五年安全供水,宝鸡、铜川、延安供水工程也相继竣工,全省城乡缺水状况有所缓解,防洪抗旱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化通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建成了西安第二长途通信大楼、西安邮政重件中心、西安至合肥、西安至呼和浩特光缆工程,移动通信网已覆盖全省98%的县市。陕西省文体中心、西安城运村、杨凌会展中心、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等重大工程竣工落成,形成了一批增加城市综合载体功能、体现现代城市风采的标志性建筑。城镇化步伐加快,汉中、延安、渭南、榆林、安康撤地设市,城镇化率比“八五”末提高4.3个百分点。以“三通”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的目标。 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基本实现,2000年国有企业整体扭亏,一举改变了连续六年亏损的局面。21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其中80.4%的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五年组建企业集团51家,批准成立股份有限公司150家,有22家公司挂牌上市,直接融资110多亿元。贯彻两个《决定》取得显著成效,全省80%的国有小企业完成改制,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1.3%。财政、税收、投资、价格、计划和粮食流通等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加快。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在全国率先达到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劳动者正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成效显著,经济发展进一步转向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通过实施“四换”引资新举措,利用外资规模和领域迅速扩大。五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996户,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6.8亿美元,是“八五”的2.2倍;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出口额4.5亿美元,上缴税金43.8亿元;年均吸纳劳动力超过9万人,对扩张经营规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社会就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行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取得新成效。全省进出口总额跃上20亿美元新台阶。东西合作、西西联合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教育事业长足发展。20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涌现出大唐电信、西飞公司、咸阳彩虹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科技企业集团。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加速崛起,进区企业4000多家,五年累计技工贸总收入1293.2亿元,是“八五”的13.9倍。西安、杨凌、宝鸡等国家级开发区蓬勃发展,西安交大科技产业园、西安软件园等10个大学科技园和专业科技园相继诞生。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壮大,2000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45亿元,其中42户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亿元。 教育事业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全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区)由“八五”末的29个增加到81个,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通过国家验收,如期完成了“两基”达标任务。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对8所高等院校和4所科研院所进行重组,组建了新的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和全国第一所产学研结合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民办高校发展到37所。2000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9.5万人,比“八五”末增加1.3倍。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筒子楼改造大面积铺开,五年新增校舍410万平方米。 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接近小康水平。200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4元,比“八五”末增加18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0元,增加507元。城乡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比“八五”末净增2.3平方米和4.4平方米。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提前实现,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五七”扶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贫困地区人民世代期盼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在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以赴抗灾救灾,保证了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与生产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军民共建和双拥活动取得新的进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日益繁荣,科普活动广泛开展,“五个一工程”连续两届“满堂红”。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九届书市、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我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大型赛事中获得金牌48.5枚,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依法治省进程进一步加快。五年来提请省人大通过地方法规57件,发布行政规章37件。普遍实行了行政执法持证上岗,执法监督得到加强。省级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人员编制总体上减少一半,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大。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案件2.46万件,党纪政纪处分2.3万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049人,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建立并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和省级机关财务集中统一核算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实效。积极开展各种严打专项斗争和扫黄打非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司法、工商、质量监督、审计、统计、国土资源、环保、气象、地震、人防、外事侨务、涉台事务、地方志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凝结着全省人民的心血、智慧和力量。请允许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积极参加地方建设、维护稳定的人民解放军驻陕部队和武警官兵表示亲切的慰问!向鼎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比较脆弱,工业素质提升不快,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所有制结构还不够合理,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虽然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成为深化改革的难点所在。三是城乡人民收入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与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乡镇企业和城市中小企业发展不够,社会就业矛盾相当突出。四是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开放步子不够大。投资环境不尽人意,在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上,尽管实行了一厅式办公,但多头审批、办事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新世纪的伟大进军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认真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满怀信心地去创造陕西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以西部大开发总揽全局,努力完成“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综观新世纪的形势,我们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诸多机遇。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世界经济可望进入新一轮增长期。以信息和生物科技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孕育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当今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为我们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技术资源、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们更快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打开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新空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最近推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大、最现实的机遇。从省内环境看,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九五”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世纪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发展经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出现了人心思富、人心思进、人气上升的浓厚社会氛围。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势,面对东部加速实现现代化和西部兄弟省区力争后来居上的逼人态势,面对全省上下群情振奋的感人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乘势快上,在新世纪创造新业绩,赢得新进步,实现新跨越。 进入新世纪的五到十年,是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转折时期。“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与陕西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西部大开发为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团结稳定为前提,努力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奠定坚实基础。我们的预期目标是: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五”末达到7100元。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今后五年必须集中力量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是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石和前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切入点。“十五”期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把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围绕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目标,加快公路“米”字型主骨架、“一纵三横两环”次骨架和铁路“两纵五横四个枢纽”建设,抓好咸阳机场扩建和榆林机场扩建、汉中机场迁建工程,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扩展省内管道输气网。“十五”末,力争全面建成以西安为中心,通达各地市、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等级公路网,贯通神延、宝兰二线和西合铁路,增辟新的国际航线,形成地面主干道直通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渤海湾,空中直通世界更多主要城市的立体式、网络化运输大格局。建设以宽带传输和交换为主体的大容量、高速率的现代化信息网,扩充升级公共网络平台,把西安建成西部“信息港”。 以兴水治旱为中心,加速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和节水高效灌溉体系。抓紧完成在建的西安黑河金盆枢纽、关中九大灌区改造、洋县卡房水库等水利工程,尽早开工建设泾河东庄水库等大中型水源工程。加快黄河古贤水库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建设引洮入渭或引嘉入汉、引汉入渭等调水工程。大力开展“南塘、北窖、关中井”等群众性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以实现山川秀美为目标,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速生丰产林等生态工程和水土保持治理工程。规划建设秦岭植物园。建设西安绕城林带,使之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到200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4%,林草覆盖率达到56%,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3%。通过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使三秦大地成为山绿、水清、天蓝、人富的美好家园。 (二)把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心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上,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实现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的必然选择。面对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浪潮,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扩张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使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我省高新技术、旅游、果业、国防科技和能源产业的优势,在结构调整中着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主导力量。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第一增长点。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优势领域加快科技创新,力争实现重大突破,抢占科技制高点,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围绕培育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点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子、机电一体化和高效农业的产业化,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广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现代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加快培育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在带内创建科技园,构筑“一带六区多园”的新格局。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省部共建的唯一国家级示范区,我们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全力以赴把它办成国内一流的农科城,为提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十五”末,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力争成为世界知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建成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面向国内外市场,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建设反映周、秦、汉、唐和革命圣地不同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精心培育拳头旅游产品,拓展完善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线路。着力开发秦岭、巴山和黄河、汉江沿岸的自然景观资源,使人文旅游和自然风景旅游交相辉映。积极发展观光旅游和假日、休闲、会展旅游。“十五”末,接待境外游客达到110万人次,外汇收入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4700万人次,收入214亿元人民币。 加快果业产业化步伐,建设果业强省。推动果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力争在优果、销售、储存、加工四个产业化环节上取得突破。支持果品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实现扩张。健全营销网络,实施名牌战略,使陕西苹果争全国第一,创世界名牌,拓展国际市场,创出一流效益,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果业强省。 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在加强军品科研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工技术向民品扩散。着力在航天及空间资源利用、现代航空技术、核资源和平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发主导产品,增强军民兼容程度和平战转换能力。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向商品化跃升,优势产品向规模化跃升,主导产品向产业化跃升。 加快能源化工工业发展,建成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推进陕北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和汉江梯级水电的规模化开发,加大资源的加工转化力度,使产业链向电力、化工和高耗能工业延伸。积极配合神华集团公司在榆林实施煤液化工程,经过十年努力,争取在陕北再造一个“大庆”。积极发展坑口大机组火电,建设750千伏电网工程,扩大天然气和环保煤生产规模,形成“西电东送”、“西煤东运”、“西气东输”的新格局。 (三)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是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积极推进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大、中、小并举,加快构筑全省现代城镇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更快地向城镇集聚。 以建设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提升西安特大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化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能的交通网络和高速率的信息网络;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要素市场,实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转变,成为带动全省参与国内外竞争和引领经济跨越发展的龙头。 实行外延扩展与内涵提升并重的方针,加快发展中等城市。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城市规模,提升要素聚集和辐射功能,强化和发挥渭南、铜川、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市和商州市、杨凌区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好地带动周边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把宝鸡、咸阳发展成为大城市。 重点建设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采取加快综合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小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等措施,促进农村人口、乡镇企业、科教和商贸服务设施向城镇集中。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多数县城人口规模达到5-10万,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农村现代化的“领头雁”。 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主干线进行集约开发,构建以西安为中心,沿陇海铁路、宝潼高速公路发展的关中城镇群;以延安、榆林为中心,沿西包铁路、包北公路大通道发展的陕北城镇带;以汉中、安康为中心,沿阳安铁路、汉江两岸发展的陕南城镇带。到“十五”末,全省具备设市标准的城市达到22个,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 推进城镇化要以体制和政策创新为动力。加快户籍、用地、城镇住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推行公用设施的产业化运营。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突出城镇发展的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扩大集聚生产要素的效应,使城镇化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加速器。 (四)加快体制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 改革开放是实现新世纪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经济发展面临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新环境。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扩大开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生产要素向陕西流动;加快体制创新,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构筑发展新优势。 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坚持有进有退,通过放弃控股、减持股权、合资合作、资产变现、破产兼并、公开拍卖等多种形式,促使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提高国有资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度,发展多元投资,增强国有资本调动社会资本的能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积极推进公司制改造,努力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途径,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控股大公司。以建立出资人制度为核心,以授权经营为重点,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和严格的责任制度。引导和支持改制的中小企业完善机制,加快发展。进一步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建立市场化投融资体系,创造宽松、平等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提升商品市场,培育资本市场,发展其它要素市场,增强生产要素的集散功能。通过要素流动、市场互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对外开放新空间,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丰富“四换”内容,创新引资方式,拓宽引资领域,争取在服务业开放、利用中长期国外资金、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使利用外资规模迈上一个大台阶。把“走出去”同“引进来”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积极培育跨国经营主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资源开发,建立吸引国际先进技术的窗口。推进科技兴贸,优化出口结构,扩大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出口规模。积极发展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努力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对外开放首先要对省外开放。要进一步加强东西合作和西西联合,按照市场法则,建立双赢利益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东企西进、东资西进、东智西进,参与我省大开发。 (五)建设教育强省,构筑西部人才高地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把适度超前发展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新世纪加快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积极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普通高级中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推进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努力使西安交通大学成为具有世界高水平的大学,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211工程”高校建成国内外知名大学。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以战略眼光和宽广胸怀,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复合型的科研与管理人才,重点造就一批发展新兴产业亟需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汇聚一批风险投资与经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扶持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高科技精英人才。研究制定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战略,着力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实行人才柔性流动,不求拥有,只为所用,来去自由。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人才辈出、人才荟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面对世界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加紧构筑育才、聚才、用才的高地,再造发展新优势,使我们的事业更快地兴旺起来,陕西更快地强盛起来。 (六)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扩大社会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必须广开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保障制度,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要扩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社会覆盖面。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保障事业,切实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形成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积极推进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和运营的科学化、制度化,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确保资金安全和增值。充分发挥基层和社区组织的服务管理作用,减轻企业事业单位负担,实现社会保障工作的社会化。 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首要环节,大力度、宽领域、多形式地增加就业岗位。统筹规划社会就业,完善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推行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结合社区建设,把社区服务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城镇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劳动预备制培训,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劳动中介组织,改善就业服务工作。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必须始终把握好以下几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专心致志地谋发展、搞建设,是解决陕西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就业岗位的增加,城乡人民收入的提高,各种困难的解决,归根到底要靠加快自己的发展。快发展大困难就会变成小困难,慢发展小困难也会变成大困难,不发展就根本没有任何希望。加快发展对我们这个欠发达省份太重要了,我们耽误不得,也耽误不起。延误一时,就会落后多年。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扭住加快发展不放松,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力促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只要我们拿出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一切为了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陕西就一定能够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就一定能够真正走上腾飞之路。 ——始终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调整中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发展要有新思路”。新的发展思路的核心,就是不失时机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自觉地、主动地调整,既要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上求得突破,使特色经济、城镇化和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又要按照“关中高科技、陕北煤油气、陕南林特水”的思路,大力调整区域布局,使关中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核心支撑区,陕北成为新世纪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模范区,陕南成为融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开发为一体的多元经济区。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三次产业全面提升、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经济良性互动、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促进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增长质量全面提高。 ——始终坚持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的核心。要拿出一往无前的精神推进体制创新,重点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要素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开放型经济上实现重大突破,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和单位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科研机构和企业相互融合,凝聚发展高技术、提升产业化水平的新优势。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创新,就能打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陕西就一定能够再发生一个新的历史性变化。 ——始终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目前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我们一定要把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期盼时刻挂在心上,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继续做好扶贫工作,千方百计做到“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吃饭”与建设的关系,统筹安排财力,把人民生活放在优先位置,决不允许置群众生活于不顾,片面追求投资规模,决不允许搞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追求脱离群众的“政绩”。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扭转群众收入增长趋缓之势。经过“十五”的努力,使全省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前移,人民生活向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迈进。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随着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将更加激烈。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努力构建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陕西特色文化,形成有利于实施大开发、实现新发展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氛围,为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法制保障,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三、高起点,快起步,打好新世纪开局第一仗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开局之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在新世纪头十年把我省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农业稳省、科教兴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优势产业扩张。着重进行体制创新,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解放思想,团结奋斗,改进作风,实干兴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一)抓住中央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国家已经明确今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设一批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使国债续建项目在总体上尽快进入收尾阶段,明后两年陆续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重大项目接替有序和连续建设。通过国债资金的导向和带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旺盛增势。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进一步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段、榆林至靖边、西安至阎良、勉县至宁强、延安至安塞、西安至户县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禹门口至阎良、黄陵至延安、咸阳机场高速公路和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年内建成神延铁路,并与西康铁路连通,形成纵贯南北的大动脉,结束我省铁路“有腰没脊梁”的历史。加速建设西合线和宝兰二线。做好银川至太原铁路建设和西安至延安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准备。抓好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设和汉中机场、榆林机场迁建扩建准备工作。加快陕西信息大厦、西安南郊体育训练基地、自然博物馆、陕西大剧院等重大城市设施建设。抓好杨凌、临潼、华阴、乾县、法门寺等城镇化示范点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岐山、蒲城、富平、略阳、勉县、城固、神木、黄陵县改市,强化和提高100个试点镇建设,使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0.5%。 抓住国家调整能源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大煤、气、油资源开发转化力度。全面建成宝鸡二电厂,形成120万千瓦发电能力。加快建设蒲城电厂二期和灞桥电厂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喜河电站,着手筹建靖边天然气发电厂。基本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努力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并举,治坡与治沟结合,以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抓好45个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县、34个退耕还林试点县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开展军民共建百河流域活动,争取新上一批生态环境治理县。认真做好政策引导、资金和粮食兑付工作,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下大力气遏制大气和水污染,重点抓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使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以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稳,天下安。要围绕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以果业为龙头,以畜牧业和蔬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全面调整。 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大力实施优果工程,优化生产布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果园,扩大名牌果品生产,建设高标准的果品市场。重点扶持壮大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使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加快畜牧业发展,努力在秦川肉牛、陕北肉羊和关中奶业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地位,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尽快把关中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积极发展农村市场,扩大农村需求,拉动农村消费。充分发挥供销社服务、支持农户生产经营的作用。引导乡镇企业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二次创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机制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充分发挥我省农业科技优势,扩大优质小麦、优质水稻和饲料玉米生产,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落实优质优价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促进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确保粮食安全。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综合示范作用,下大力气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农民从科技进步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能够减少农田水份蒸发的耕作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今年完成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关中灌区改造、三原西郊水库、汉江平川段防洪等重点工程。新开工安康黄石滩、榆林瑶镇、渭南涧峪水库等水利工程。抓紧东庄水利枢纽、渭洛河下游治理续建、小水河水库等大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排沙增容工程。高度重视灾害预报和防灾抗灾工作,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加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住信息化的机遇,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现代化的思路,改造提升工业结构,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集中优势力量,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力争在数字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绿色日化等20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和15个农业重点科技产业化项目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要把发展信息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政策引导和“官助民办”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信息资源的整理利用和资源库建设,重点抓好宽带传输信息网和软件开发,努力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保持信息业快速发展态势,力争在信息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力度。今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要完成130亿元。运用市场机制凝聚方方面面的科研力量,共同开发对传统产业技术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适用技术。着力抓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和以宽带网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和远程教育。通过政策引导、投入支撑和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一个新的提高。 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打好“高新工程”攻坚战,抓好新一代支线飞机的研发和新舟-60的批量生产,加快阎良飞机城、航天航空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制冷、环保和汽车工业,使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在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以旅游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业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要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求,进行体制创新。切实做好秦兵马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工作。坚持文物保护事业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重点抓好秦陵博物院、汉阳陵景区的建设规划和华山景区二期索道工程等项目。积极推进华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工作。今年力争接待境外游客77万人次,外汇收入3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3360万人次,收入14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的排名再进一个位次。 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信息化和社会化进程。从完善体系入手,规范发展会计、咨询、法律等中介组织,扩大金融、保险、通信业的服务功能,放开搞活房地产交易等要素市场,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抓好服务业数据库建设。尽早启动“数字陕西”工程,抓紧建立陕西地理信息数据框架。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把公益型服务业推向社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新型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性消费需求。 (五)加快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要把企业改革的重心放到制度创新上来,在制度创新中加快发展。着力做好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213户国有骨干企业的巩固和规范工作。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积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的年薪制和股权、期权试点。加大扶持企业直接融资力度,精心组织一批盘小绩优、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企业率先进入二板市场,力争形成“陕西板块”。充分利用国家债转股政策,抓紧落实已入围的30户国有企业债转股方案,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有步骤地对列入国家计划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兼并破产。
   继续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加快完成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任务,加强对已改制企业的指导和规范。积极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人才开发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今年力争使非公有制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到35%。 (六)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紧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加大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力度,尽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服务组织和政府机构相互联动的创新网络及运行机制。加快建设软件园、医药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光电子科技园和大学科技产业园,构造“带内有区、区内有园、园有特色”的发展格局,使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技工贸总收入今年达到500亿元。进一步落实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定颁布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的若干规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资金支撑。 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两基”实施水平,推进贫困县“普九”工作,使“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3%以内。力争全省80%的中心小学进入卫星电视教育网。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搞好省部共建,加快“211工程”进度,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全面启动大学生公寓村建设,年内开工规模突破100万平方米。今年争取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1.5万人,比上年增长21%。 (七)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有效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要把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今年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年活动。清理和废止不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清理和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整顿窗口行业、执法队伍、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下大力气整治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搞好市容卫生,改善人居环境。组建陕西重大外商投资项目促进服务机构和外商投诉受理机构。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按照国际惯例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全程服务。推行环境评价制度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列入各级各部门责任目标,连续两年排末位部门的负责人要引咎辞职,对刁难客商、造成恶劣影响的公务人员必须严肃党纪政纪,直至开除公职。完善一厅式办公,推行“网上审批、一厅发证”。废止收缴提成办法,推行一个窗口收费,收缴分离,从源头上消除部门利益驱动。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增强全社会的开放意识。 积极推动对外开放由“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转变。落实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以引入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为重点,采取重大项目特事特办、出让股权、特许经营权转让、境外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在金融、保险、电信、旅游服务业上实现引资新突破。今年力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都有新的提高。积极主动地“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以各种方式发展跨国经营。优化出口结构,突出抓好机电设备、清洁能源、纺织品和农特产品出口,重点扶持年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36户外贸骨干企业和28种拳头产品,实现出口13.4亿美元。争取国家批准建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 进一步加强东西合作,办好2001年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在生产要素跨省区流动、重组上取得大的进展。 (八)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把“两个确保、两个保证”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离休干部的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强化县乡工资专户管理,全面实行银行信用卡发放工资。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养老保险全省统收统支的要求,加强省级调剂力度,巩固基本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的成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符合条件的集体企业和职工,都要进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范围,并按规定按时交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金。 要通过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结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服务业,引导和鼓励下岗职工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劳务市场,扩大劳务输出。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扶持政策,使更多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要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乡镇企业,拓展农民稳定增收的途径。继续搞好开发式扶贫,加大小额信贷和异地搬迁扶贫力度,力争按新的要求解决6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现有的7个国定贫困县全部越过温饱线。 农村税费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项重大措施。要站在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这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改革。着眼于减轻农民负担和理顺财税关系,精心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并乡建镇,精简财政供养人员,消化收支缺口。用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把农民的负担减下来,收入增上去,让农民更快地富裕起来,让农村更快地繁荣起来! (九)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落到实处,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的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努力普及科学知识,抵制封建迷信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搞好人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坚持依法治省。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和群众团体的联系,重视参事、专家、决策咨询和社会科学机构的建议和意见,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搞好村民自治、社区民主和厂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要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颠覆、渗透、破坏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斗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涉枪涉毒、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城乡流氓恶势力以及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落实办信责任制,及时妥善地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依靠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 大力发展面向新世纪的文化事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继续抓好“五个一工程”,推出更多反映现实题材特别是陕西题材、体现时代风貌的精品。组建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和图书发行集团,加强网络管理,建设新闻网站,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的发展和繁荣。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公益文化投入。重视地方特色文化,扶持高雅艺术,大力繁荣群众文化。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依法加强文化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和卫生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年底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体系。继续贯彻计划生育“三为主”、“三结合”的方针,稳定低生育水平。重视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跨入新世纪、实施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坚定地站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列,依靠和带领全省人民实现“十五”计划的奋斗目标。 (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政府建设的突出位置。始终不渝地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理论素养,坚定正确方向,增强政治辨别能力。始终不渝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勇于创新,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把握大局、驾驭全局的水平。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摒弃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对认准了的事情,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敢闯、敢冒、敢为人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西部大开发的世纪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这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今年,要在继续做好省级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尾留工作的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市(地)、县(区)、乡(镇)三级政府的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职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和对象,集中精力搞好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转到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轨道上来。进一步改进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范围,强化对全社会的宏观指导,对各类市场主体实行同等国民待遇,有效调动它们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质量,改革现行实批制度,减少和简化审批项目,更多地改为登记制。要通过加强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建立精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运行新机制。 (三)进一步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廉政建设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改革越深入,经济越发展,廉政建设越要加强。要运用重大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使政府工作人员保持清醒头脑,警钟长鸣。全面落实《廉政准则》和有关规定,规范领导干部行政行为。坚持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建立和完善权、钱、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进一步推开政府采购制度、会计委派制度、会计统一核算制度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重点查办在西部大开发中发生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典型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着力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企业负担、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治理公路“三乱”等工作。认真落实廉政责任制,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要强化自律意识,正确行使权力,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过好金钱关、美色关、权力关,管好配偶子女与身边工作人员,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认认真真办事,率先垂范,为树立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作出榜样。 (四)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点,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取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时刻把人民疾苦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做到听民声,达民意,察民忧,解民难,扎扎实实地解决群众急盼的各种问题。要在县、乡、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狠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政风,扑下身子干实事,雷厉风行抓落实,满腔热情地把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实事办好,每一件好事办实。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勉敬业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只要我们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把蕴藏在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顺利实现我省“十五”计划的宏伟目标。 各位代表,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顾过去,“九五”的巨大成就激励着我们;展望未来,“十五”的宏伟目标召唤着我们。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再创佳绩,谱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加辉煌壮丽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