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贫 困 村 的 变 迁

贫 困 村 的 变 迁

时间: 2008-06-26 00:00
欧阳晓
  山阳县伍竹乡伍竹园村地处商洛山区,距县城9公里,全村9个村民小组、313户、1121人, 居住在沿河公路旁的仅有3个村民小组、156户,其余6个村民小组、157户、445人都住在两边山 上,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吃水困难,人均耕地093亩。至1997年底,全村仍有贫困户156户、 655人,人均纯收入704元,人均产粮233公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三年来,村党支部、 村委会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和移民扶贫政策,以农为本,推广科技,兴修 水利,科学养畜,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摘掉了贫困帽子。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1030元,人均 产粮347公斤。到2000年7月,县扶贫办“越线摘帽”调查结果表明,伍竹园村已基本达到越线 ,人均占有粮食364公斤,人均纯收入137813元,人均基本农田07亩,220户有稳定的收入 来源,户均掌握有一门以上实用技术,计划生育率为100%,多孩率为零,村班子达到一类标准 ,综合得分89分,列全县之首。1999年,伍竹园村党支部被评为地区“三带一创”先进党支部 ,党员秦生军家被评为“三带一创”党员示范户。下面是他们这几年走过的创业历程。
  一、推广地膜种植,兴修水利,确保粮食生产
  伍竹园全村仅有540亩旱平地,人均四分多,其余耕地匀属坡垣挂牌地,正常年景产粮只 能维持基本生活,干旱年景将近一半群众吃粮困难。为改变这种状况,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 群众努力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从地膜洋芋到地膜小麦,再到地膜玉米、地膜红薯,大大提高了 粮食产量,增强了旱涝保收能力。为了解决河滩地灌溉的难题,在省计生委包村扶贫领导和地 区行署的重视支持下,全村集中劳力,集中时间,狠抓群井灌溉工程的实施,仅1997年就新打 机井10眼,恢复机井6眼,加固河堤1250米,平整土地25亩。与此同时,新开挖田间干渠1500 米,新修堤路结合工程一处,移动土石方7840立方米。工程竣工后,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20亩, 按正常年景计算,每亩可增产粮食75公斤,总计可增产63万公斤,相当于新增耕地150亩。 地膜种植的推广和群井灌溉工程的实施,使粮食亩产由1997年底的233公斤增加到现在的364公 斤,增长56%。
  二、抓小额信贷扶贫和移民扶贫,改善生存生产条件
  村党支部、村委会把脱贫致富工程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和移民扶贫 政策,确立了薯芋、丹皮、蔬菜、核桃、生猪五大主导产业,发挥城乡结合部的优势,长抓不 懈,实行干部、党员包扶贫困户责任制。全村建立扶贫联保小组24个,累计投入小额信贷资金 48万元,扶持种植业53户,养殖业30户,小型加工5户,运输业7户,其它行业12户。已有107 户、458人解决了温饱,其中28户、117人是村、组干部和党员包扶对象。投入移民扶贫资金20 万元,对单上沟等缺乏生存条件的27户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建立了全县第一个移民小区。
  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一方平安
  一是开展“三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村工作,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二是 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三是抓好文明院落、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 评选活动;四是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连续三年无计划外生育,被地 区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五是注重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全年无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四、抓机遇,靠实干,为致富奔小康奠定基础
  伍竹园村是山阳县周树红县长的扶贫联系点,周县长先后十多次来村里访贫问苦,调查研 究。“三讲”教育期间,他过西河,进西沟,上西岭,跑遍了边远村民小组,走访了50多户群 众。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座谈,周县长看到西岭、西山、西沟群众最大的困难是吃水难、行路难 ,产生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他先后多次带领县上扶贫、水保、城建、交通、土管、计生、 农业、医药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来这里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规划了“一区、一沟、 一桥、一水、一渠、一园”六个工程。
  “一区”,就是围绕扶贫攻坚,在乡政府门前靠近公路的两块地上,由县城建局规划设计 ,土管局协调土地,扶贫办落实搬迁对象,按照集镇新村标准规划建设一个移民小区,把以西 岭村民小组为主的周围山上30多户贫困户搬迁下来,建成伍竹园村第三移民小区。为解决教师 住房困难,村里腾出在学校的两间办公室,由县上协调2万元资金,帮助村上新建办公室。
  “一沟”,就是围绕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把因生存条件极差,人口大量外流,现有人口较 少,且与伍竹园村山水相连的西沟村并入伍竹园村,由县水保局规划,利用冬闲组织全乡会战 ,对西沟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计划修路125公里,改造加固河堤500米,新修河堤500 米,改造低产田165亩,新增农田50亩。
  “一渠”,就是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由县水保局规划设计,解决水管水泥,群众投工 投劳新修600米断头渠,架通32米跨河渡槽,修通25米过沟涵洞,连接疏通伍竹园村2300米灌 渠,可新增灌溉面积350亩。
  “一水”,就是由县水保局规划设计,提供物资,埋设管道1500米,引山泉到西山,解决 西山148人的饮水困难。
  “一桥”,就是由县交通局规划设计,在大西沟口新修一座可通行机动车辆的水泥桥,解 决西河、西沟、西山、西岭500多人的过河问题。
  “一园”,就是围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公路边平地建一个百亩药菜经济园,其中蔬菜 50亩,薯芋中药材50亩。
  按照县领导的安排,各有关部门很快派干部到伍竹园村落实规划。乡党委书记潘春乾、乡 长何乾喜带领干部指导村上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跨入新的世纪,“越线摘帽”的伍竹园村, 将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成为贫困山区的一个新亮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