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1999-2000年度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的通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1999-2000年度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的通报

时间: 2008-06-26 00:00
陕政办发[2001]76号2001年6月25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 为了进一步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落实辖区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逐步改善我省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和省政府《实施意见》(陕政发〔1996〕65号),在1999年省委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省政府与各地市签订了1999-2000年度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是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抓大事、抓落实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长期坚持下去。2001-2002年度,省政府将与各地市继续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为了提高各地市完成责任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省级责任书的权威性,完成责任书的奖励额度将提高到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0万元、8万元和6万元,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中列支。省政府要求各地市认真总结1999-2000年度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情况的经验和存在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各地市完成1999-2000年度目标责任书情况通报如下:  一、各地市认真落实一把手对辖区环境质量亲自抓、负总责精神,环境保护参与决策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 目标责任书签订后,各地市及时召开了专门会议,将目标责任书确定的任务层层分解,并与辖区各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按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时限,完成了“九五”环保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和“十五”环保规划的编制工作。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得到了加强。延安、榆林市以撤地建市为契机,将环保局由事业局改为行政局,列入政府序列。除西安、汉中市外,其他地市已完成环境监理人员公务员过渡工作。各地市对辖区内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专题进行研究,采取治理措施,有效地落实了辖区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  西安市针对城市空气污染主要为煤烟型的特点,发布了《关于采取措施控制大气污染的通知》和《关于治理燃煤烟尘污染的通告》,把划定“无煤区”和“改煤区”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无煤区”和“改煤区”内,应改造燃煤锅炉1697台,已完成改造锅炉1348台;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24万户,日供气量最高达113万立方米,2000年全年用气量达1.19亿立方米;减少燃煤2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573吨,减少烟尘排放量3458吨,市区大气污染开始呈下降趋势。  铜川市针对群众关心的市区煤烟型大气污染问题,下发了《关于2000年市区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老区改煤区及新区无煤区建设,由市财政落实资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制订了日检查、周考核、月评比的考核办法,定期兑现奖罚,为实现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奠定了基础。  渭南市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环保问题,颁布了《渭南市区环境噪声管理办法》、《关于实施〈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办法》、《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的通告》,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环保工作的发展。  二、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一控双达标”任务基本完成  各地市都把省政府下达的12项污染物排放指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专员)为组长的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方案》,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辖区各县(市、区),将总量控制计划分解到企业,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将治理企业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各地市坚持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登记和许可证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把治理工程作为生存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下功夫治理污染,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列入国家考核的49家重点企业中,除南郑氮肥厂外,其余均完成了治理任务,达标率95%;列入省政府考核的329家重点企业达标率为95%,全省2108家所有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率为97%,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的总量控制任务,并通过国家验收。  宝鸡市对国家考核的9家企业、省市考核的89家企业、县区考核的222家企业,采取广泛宣传、加强调度和加大投资等措施,确保运行率、治理进度和新建项目不欠帐,使列入国家考核的9家企业全部完成了治理任务,列入省市考核的89家企业达标率达到100%,列入县区考核的222家企业达标率达到99%,达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咸阳市专门研究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把环保工作确定为全市的重大工作任务。针对兴平造纸厂和咸阳造纸厂的问题,市上领导同志6次座谈调研治污方案,并召集环保、经贸、轻纺、劳动、工商行政、乡企管理等有关部门研究企业关停后职工的安置和出路问题。到去年12月底,列入国家考核的3家重点污染企业和省政府考核的27家重点污染企业以及各县区确定的104家重点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  三、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 各地市认真执行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超额完成了年度排污费征收任务指标,并按规定及时解缴财政金库。同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及时足额安排污染治理补助资金,两年累计征收排污费29547万元,共安排污染治理补助资金7518.4万元。各地市还积极争取国家财政信贷专项资金,开展国际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争取境外资金,累计争取国家财政信贷资金4.08亿元,境外资金6628万美元,有效缓解了环保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全省1999年、2000年用于环保和污染治理的投资累计达到了53.5亿元,占全省同期GDP的1.7%。  安康市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拓宽环保投入渠道,支持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全市两年共安排污染治理补助资金298万元,并将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56万元集中使用,重点支持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同时,在财力极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从本级财政预算拿出250万元,用作奖励资金,专项用于限期治理项目奖励,确保了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达标。  一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和建成,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各考核城市空气质量3项指标,除已达标和剔除西部沙尘暴日TSP值外,年日均值均比上年度有明显下降,基本达到责任书的要求。各天然气通达城市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使用高硫高灰分煤,推行清洁燃料,积极改变燃料结构,在城市主要街道取缔露天烧烤和露天夜市,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城市绿化和对建筑扬尘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城市郊区农村焚烧秸秆。同时,各城市还加强了对生活、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的专项整治,在高考期间,各级环保、公安、工商行政、文化、教育等部门联合行动,保证了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复习考试环境,这项工作已成为环保部门的“德政”工程。  西安市在餐饮业和夜市积极推行“煤改洁”工作,据初步统计,无煤区内应改造餐饮业炉灶1071台,已完成改造680台,占总数的63.5%,改煤区内应改造餐饮业炉灶2366台,已完成改造851台,占总数的40%。  四、认真贯彻《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 沿渭各城市认真贯彻《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相继成立了达标领导小组,明确了渭河及其支流水污染治理的具体目标,西安、渭南市还制定了贯彻《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办法。一是加大对“十五小”企业的监督力度,巩固取缔关停成果;二是结合黄河水污染治理,加强对黄河、渭河水质的监控;三是结合“一控双达标”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渭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渭河环境质量已有所改善。其他地市也参照《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要求,对辖区主要河流开展了污染防治工作。  延安市在继续巩固大气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清洁文明油井建设,制定了《延安市清洁文明油井建设标准》,对辖区油井进行了全面整顿和验收,使清洁文明油井达到5000多口,占全部油井的50%,同时对位于水源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区的100多口油井强行关闭,使延河、洛河、秀延河水质得到改善。  商洛地区在省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及时、果断、妥善地处理了去年“9.29”氰化钠泄漏特大污染事故,没有发生人畜中毒事件,保证了丹江干流和铁河一级支流的水环境安全,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表彰。  两年来,全省各级环境监理部门开展了污染源和污染防治设施检查等12项现场执法监督检查,检查总次数超过10万(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6000多件,结案率达到90%以上,有力地保证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和实施。  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 全省生态环境环状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现已进入调查报告编写和多媒体声像片制作阶段。2000年完成了对13个自然保护区的评审工作,各有关地市对拟建的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了区域内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调整划定工作。宝塔区和合阳县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已通过评审并启动实施。小秦岭矿区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建小秦岭金矿区生态林3万亩,累计达到5.7万亩,潼关尾矿坝复垦102亩。  咸阳市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现场会,安排布置禁止焚烧秸秆工作,严格划定了秸秆禁烧区,设立了秸秆禁烧举报电话,各级环境监理部门日夜巡查,对顶风违规的,抓住一个、处罚一个。经过艰苦的工作,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周围的渭城区16个禁烧确保区,首次实现了“不烧一把火,不冒一缕烟”,保证了民航的正常运营,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多次表扬。  六、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 1999-2000年度,各地市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以“一控双达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坚持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开展大规模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特别是2000年9月22日省政府“一控双达标”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各地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组织新闻单位深入市、县及厂矿企业采访,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监督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各地市主要领导同志积极投入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或发表电视讲话,或在报纸上撰文,或走上街头亲自宣传环保。二是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妈妈环保”、“保护母亲河行动”、“环保志愿者”、“爱我陕西‘环保123’”等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充分发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力量,群众自觉遵守环保规章、自发宣传环保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三是中小学环境基础教育试点工作收效明显,在全省创建了一批“绿色学校”。  七、存在的问题  1999年-2000年,各地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履行省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基本完成了责任书所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2000年,仅有安康、咸阳市分别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50万元和160万元,超过新增可用财力的10%和5%;但是,10个地市均未按照省政府要求,将新增可用财力的5-10%,作为环保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尚须进一步完善。  2、“一控双达标”任务虽已基本完成,但还是一个低水平的阶段性的成果,应尽快实施污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的巡回检查,确保工业污染源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3、停产治理或关停企业擅自开工生产和“十五小”企业死灰复燃现象在一些市县仍然存在。  4、渭河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治理任务任重道远,沿渭城市应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  5、部分地、县环保机构不健全,影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杨凌示范区成立以后,新区与老区关系一直未能理顺,没有独立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