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学院改革发展步伐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学院改革发展步伐

时间: 2008-06-26 00:00

王斗虎     一年前,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 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全党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级党 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兴起学习、研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作为高校的领导干 部,我们越来越真切地体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 新世纪搞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前瞻;是源于党建实 践的思考,又给党建实践以有力指导,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我们越来越深 刻地认识到,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 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生机盎然,灿烂辉煌。西安科技学院 就是以“三讲”教育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一、“三讲”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全体院处级领导干部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和江泽民同志一系 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 信心和决心。理论学习中的收获,即认识上的提高可以归纳为五点:一是进一步增强了用邓 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紧迫感;二是进一步加深了对 “三讲”的核心是讲政治的理解;三是更加坚定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的责任感;四是进一步提高了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认识的 自觉性;五是进一步增强了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自觉性。     二、紧紧依靠群众,开门搞“三讲”,找准了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讲”教育的目的、重点是: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题。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只有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发动广大教职工才能帮助我们 查准问题。院党委坚持以整风的精神开门搞“三讲”的原则,通过各种形式把广大教职工发动 起来了,这充分反映出广大教职工对学院发展的极大关注和强烈的责任心。通过各种形式,党 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院班子查摆出了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受到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增强了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院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三讲”教育中都查摆出了自己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 题。问题查摆出来后,在自己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为了避免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就必须通过大家的帮助,必须通过生活会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而能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则是重要标志。通过民主生活会,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开展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大家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 我批评找准问题,抓住要害;相互批评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批评缺点比较深刻,真正做到了 有话讲在当面。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领导班子的团结,关系到学院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 计,关系到全院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四、努力做到边讲边改,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在“三讲”教育中,院党委从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实现跨世 纪目标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角度来认识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的重要性,自始至 终边讲边改,坚持“三讲”集中教育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三讲”教育的经验和收获为西安科技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安科技学 院地处西部,在“九五”期间,通过深化改革,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办学条件显著 改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效益明显提高。目 前,全院上下,人心思进,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学院快速发展。     第一、构建学科创新体系,提高办学水平。西安科技学院在西部高校的竞争态势中,能办 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主要是确立了学科建设工作在学院的战略地位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指导思 想。近年来,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根本,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协调一 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80年代初,学院就有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学硕士学科点。为了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学 层次不断提高,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学科和学术队伍结 构,构建学科创新体系,寻找适合学院学科发展的模式。通过几年的建设,这些学科已逐渐形 成了新的优势,如安全工程理论及计算机方法、重大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岩层控制研究、矿 压实验技术研究、流形数值方法、CT识别研究、电力传动及自动化、新型电力电子电路与装置 等研究方向为标志的一批重点学科,不少研究方向已处于学科发展前沿。     学院在调整学科的同时,也注意学术结构队伍的优化。一是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具 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特别是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学术梯队的核心。二是优化学术梯 队人员的结构,使学术梯队的诸要素形成最佳组合。目前,学院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 师占教师总数的13.4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96%;学术带头人均具有博士学 位;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35.3%;教授的平均年龄48岁,副教授平均41岁。较1995年以前 的学术队伍结构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学院的学术队伍整体结构趋于合理。三是建立充分调动师 生教学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教学运行机制方 面,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弹性学制,允 许学生通过重修的方式来完成补考课程。对于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 想,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构建教学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人才。学院办学的思路首先是以工科教育为主体,大 力发展文学、理学、法学和管理学等综合性学科,做到工科教育使学生学会能不能做、怎样 做,理科教育使学生学会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维,文科教育使学生学会追根溯源、品头论 足的形象思维。两种思维高度的集中并有机的结合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所以,学院的专业 建设在巩固工科专业的同时,在理科专业、文科专业和管理学专业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 以“专业群”为依托,并有自己鲜明特点的特色专业。专业的调整与建设,为学院的发展带来 了新的活力,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与知名度。其次,学院围绕创新教育的主题,改革人才培养 模式和计划。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十五字方针,拓宽专业口 径,柔化专业结构,全院按大的学科门类打通基础课,按学科“专业群”打通专业基础课。并 且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     第三、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有一流人才, 一流人才的水平在科技竞争中起着主导作用。为此学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以创新为重 点,以首席科学家为中心的科学研究体系;以成果持有人为中心的成果转化体制;以学科带头 人为中心的重大项目培育和策划机制,为在优势研究领域确定、科研基地建设、重大项目策 划、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创造条件,调动杰出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专心致志地在代表学 院水平的优势学科领域进行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在标志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方向进行市场化运 作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相关学科与新兴学科领域注重交叉、联合、移植,尽快培育新的科 研增长点。     第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人员活力。近年来,学院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的历史潮流,不断转变观念,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聚人心。从1998年起进行了以人事分配制 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系列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了人员活力,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1998年,学院在以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和对策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先导的人事分配制度改 革中,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以优化人员结构、 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保证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以机制转换为核心,通过明确职责、定 编定员、精兵简政初步理顺了校内管理体制,建立起合理的人员调控机制和各部门自我约束的 机制。在严格定编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聘用制,公开条件,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在这次改革 中,有17名处级干部、29名科级干部未被聘任,有40余名处级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有6名博士 被选拔到处级干部岗位,有16名同志被选拔到科级干部岗位。有50名一般人员落聘下岗。处级 干部变动面达46.5%,科级干部变动面达44.8%,落聘的管理人员占管理人员总数13%,落聘的教 学人员占教师总数的2%。近年来,学院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使用上一直坚持公开、公平竞争 上岗的办法,杜绝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优化了人员结构,生员比、生师比已达到国家要求标 准。     同时学院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彻底打破了分配上的“大锅饭”和“铁饭碗”,将教职 工的报酬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形成了与岗位聘用制相适应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的分配制度。2000年推出的津贴分配方案,进一步向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倾斜、向优秀拔尖人才 倾斜、向骨干人员倾斜,津贴标准依据不同人员的工作数量、质量、水平、责任、成果等指标 确定,进一步拉开了分配差距,创造了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才干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 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     学院对科研、校产体制也进行了大胆改革。去年年底,将原科研处、校办产业办公室改制 为科技处和西科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西科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 结构,作到产权明晰、校企分离、自主经营,以学校人才优势为支撑,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 重点,以创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学校资产价值为目的,建立起由学科创新园区、科技产 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工业园区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学院从1997年以来,作为陕西高等院校后勤改革的四大模式之 一,对后勤服务工作进行了“准企业化”改革,校内实行了模拟法人运作。2000年通过学院事 业法人与后勤服务资产的产权分离,经过资产评估,将其资产转为企业法人资产,并授权后勤 产业公司经营。后勤公司对产权实行股份化改革,实现了后勤资产的多元化。后勤规范分离后 运行平稳。     与此同时,学院还进行了教学及职工住房、医疗等一系列改革,并进一步健全了各项制 度,完善了各项考核办法。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能者上、平者让、 庸者下”已成为定势,“做一流工作,建知名大学”已成为共识,在全院形成了政策有引力、 思想有压力、工作有动力、事业有活力的良好局面,使学院驶入了健康快速协调的发展轨道。     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西安科技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决心以坚定的信念和百倍的努力, 以创新为灵魂,以改革为动力,将一个自立于高校之林的新型大学展现在西部广袤的大地上, 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做出新的贡献。(作者系西安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