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

时间: 2008-06-26 00:00
陕政发[2000]2号 2000年1月3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蓝图。认真实施这一计划,对落实“科教兴陕”战略,迎接西部大开发,实现陕西 经济跨越式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全面贯彻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实现我省教育新世纪改革与 发展的目标,促进教育更好地为我省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特制定“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  一、总体思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 力成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教育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 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 进程。  我省教育事业在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21世纪教育 的全面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国民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制约,我省教育的 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 的需要。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10年,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积蓄发展后 劲,力争后来居上的关键时期。党中央确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陕西教育的振兴提供 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严峻的挑战。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 的到2010年把陕西建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全方位实施“科教兴陕”方针 ,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实现教育的全面振兴,不 仅是陕西教育在21世纪初上台阶、上水平,逐步实现教育强省目标的现实需要,而且是 实现陕西跨世纪发展战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从现实出发,又前瞻未来;坚持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突出 重点、重在落实的原则,既重规模速度,又重质量效益,努力构建与陕西经济和社会发 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适应,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教育新体系。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新世纪教育振兴的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的努力,使 全省教育在整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教育的部分领域 达到国内先进和世界一流水平,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提供充足的人才支 持和知识贡献。
  二、实施项目
  (一)“两基”攻坚工程  2000年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到 2005年全省所有的县区全部实现“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进 一步巩固扫盲成果,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内。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两基”水平。  1、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世行贷款贫困省教育发展项目。我 省“普九”工作已全部进入贫困地区,处于攻坚阶段。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认真做好 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工作,合理布局中学、中心小学和村办小学。农村学校结构布局调整 要以乡镇建中心小学为重点,逐步减少村办小学;中学以县办为主,重在提高教育质量 和办学效益。要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未达标的贫困县(区)按期完成“普九”任务。  2、抓好“普九”评估验收工作。按照“普九”实施规划,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 严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剩余29个县(区)的“普九”验收工作。  3、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的巩固提高工作。把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 2%以内。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3-5周岁幼儿入园(班)率,到2005年,使其 分别达到90%和65%以上。  4、加强对“两基”的督导评估和复查。建立“两基”督导评估监测体系和对已实现 “两基”县(市、区)的复查制度,复查的重点是教育经费投入、薄弱学校建设、办学条 件、师资队伍和普及程度。按照标准每年复查10个县(市、区)。  5、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逐步普及高中段教育。在全面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段教育,到2005年,使全省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 能够升入高中段继续学习,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达到85%以上。  (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程  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陕西经济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 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建立符合我省特点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城乡新 增劳动力和在职人员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1、坚持以初中后教育分流为重点,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 模的同时,使高中段两类教育协调发展,大体保持在11的水平上。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需要为目标,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扩大学校规模,加强骨干学校建设。到2005年 ,全省建成106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加快县级职教 中心建设,2005年建成高标准职教中心70个,综合职业学校30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 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使毕业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进 一步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政策,实行毕业证书和岗位资格证书的双证 书教育制度;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用人单位和毕业 生提供就业中介服务。  2、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到2005年,通过“三改一补”,全省建成20所职业技术 学院,在校生达到9万人。同时,有计划地逐步增加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 生的数量,使高职对口招收中职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 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5年内使大多数待岗和转岗人员接受到不同层次、不同 年限的职业培训。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活动,到2005年,年培训能力达到城市职工100 万人次、乡镇企业职工50万人次、农民400万人次。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民技术 培训网络建设,到2005年使省级乡镇示范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展到100所。  4、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西安交大成人教育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继续 教育学院等校为基地,逐步构建面向全省的继续教育网络。 (三)高教体制改革工程  到2005年,通过实施改革,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行科学,规模效益和 教育质量较高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富有生机与活力的 高校群体。使全省同龄人口高等学校入学率达到l5%,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求学的需 要。  1、继续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拓宽投资渠道,调整布局结构。到2005年,基本形成中央部委和省政府两级管理,以省政 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经过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使全省高校保持在80所左右,其中普通 高校35所左右,成人高校15所左右,职业高校20所左右,民办学历教育高校10所左右; 全省普通、成人和职业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50万人,其中研究生达到3万人。 2、有计划地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2000年高等学校招 生实行网上远程录取;2001年在我省实行“3+X”模式招生考试制度。逐步建立起比较完 善的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 毕业生就业制度。  3、积极推进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计划地改革课程结构,拓 宽专业口径,扩展学科基础,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到2005年,将全省高校专业由现在 的200多种调整到100多种,建成20个文、理各类基础课程及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基地, 使之成为国内领先并在全省起示范带头作用的省级教学基地。  4、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定编、定岗的 前提下,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公开招聘和任期制度,建立“政府主导、教育主管、社会参 与、学校联合”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组建“陕西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从事学生公寓 物业管理和学校后勤生活服务,变国家拨款制度为服务收费制度,2003年实现全省高校后 勤社会化。  (四)素质教育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彻底改革有碍于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 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1、抓好区域性素质教育实验。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 的工作思路,抓点带面,不断扩大素质教育实验县、校范围。到2005年,省级素质教育实 验县由现在的11个扩大到30个,中小学实验学校由30所扩大到300所。职业学校和普通高 校也要确定一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实验。以素质教育实验县和实验学校为基地,落实试点 项目和改革任务,加强检查、指导和总结评估,及时向面上推广实验县、校的新经验和新 成果。  2、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材体系。有计划地在示范中、小学校和素质教育实验 县、校进行试验,调整、改革现行课程、课时、教材内容,在优化必修课程、落实选修课 程、规范活动课程和开发环境课程的基础上,到2005年,初步形成保证基础、增强技能、 注重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  3、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制订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以评价 指标的全面性和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为导向,有计划地改革中考、高考、高中会考和高校的 考试内容与形式,增加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测试。从小学开始,逐步取消百分制,实行 等级制,改变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片面做法。从2000年开始 ,小学和初中实行学生素质报告单制度,普通高中从选修课开始,进行学分制的改革试点 ,在高等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  4、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从2000年起,省财政每年增设一定额度专款用于中小学 的标准化建设,地市和县区要落实配套资金,到2005年,全省1/3的小学和1/2的初中应 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200所普通高中达到省颁标准,50所高中基本实现教学技术现代化。  积极创建示范中小学,力争到2005年全省建成示范特殊教育学校10所、示范幼儿园 100所、示范小学500所、示范初中300所、示范高中30所,初步形成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骨干体系。与此同时,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改造,力争使现有薄弱 学校的面貌从根本上改观。  5、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改进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 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和音乐、美术教育,2005年前 ,使城镇和经济比较发达县(市、区)的中小学体、卫、艺教育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  认真组织实施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加快邓小平理 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的步伐,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马列和政治思想水平。  广泛深入地开展以育人为宗旨,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一个规范(规范办学行为 )、两项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五项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教职工职业道德、学生公德)为基本内容的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到2005年, 80%以上的高校建成“文明校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也要创建一批“文明校园”。 (五)跨世纪园丁工程  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培养、培训重点,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努 力提高师资培训质量。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 训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到2005年,初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基本满足城乡 各级各类学校需要的教师队伍。  1、实行三级师范教育向二级师范教育过渡。通过合并或联办,到2005年使所有的中等 师范学校进入大专层次;同时,要抓紧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到2005年全省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10%-20%; 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85%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10%-20%;高中教师学历 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其中省级重点高中的骨干教师达到研究生水平。  2、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教 学竞赛活动,评选1000名省级教学能手。按照教育部在全国选培10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的 计划,2005年以前,采取多种方式,全省选拔培训300名国家级骨干教师,3000名省级骨干 教师和30040名地市级骨干教师,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以教育创新为重点,培 养100名有一定影响的省级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   3、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坚持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开展对 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的“提高培训”。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2000年起从业的新 教师,必须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全面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按需设岗,坚持标准,全 面考核,择优评聘。省上逐年增加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高中级职务指标,到2005年, 全省中小学教师职务比例基本达到教育部提出的指标要求。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 办法,增强竞争机制,控制编制总量,精简非教学人员,使中小学的师生比到2005年达到 全国平均水平。   4、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师范院校要增设职业教育专业,5年内在西安交 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学校建成7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 基地。允许和支持职业学校教师评聘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造就一支“双师型 ”的职教师资队伍。   5、着力解决好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在教师编制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 招聘部分具备中小学教师任职条件的人员,经过一年强化训练,补充到中小学任教。师范 院校全部实行并轨定向招生,高师院校招生定向到地、市,中师学校招生定向到县、区, 并实行单独招生和提前录取。师范院校毕业生全部按定向就业,并实行不低于五年服务期 制度。继续开展教育扶贫活动,每年组织一批高校教师、机关干部和支教志愿者到边远贫 困地区开展支教服务。  (六)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根据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和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的总体部署,加强 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稳定我省高校现有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基础上,通过从国内 外引进和内部培养等途径,尽快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积 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认真实施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按照“选到一个聘任一个”的原则,积极引 进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到2005年,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行列的第一 、二层次学术带头人达到50名,全省高校新增两院院士15名,并积极支持他们进行发明创 造和技术创新。  2、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采取积极措施,在3-4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积极扩大 高校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和规模,到2005年,全省博士后流动站达到60个,在站人数达到 150人。2000年起,凡博士毕业生到陕西高校工作的每人每年资助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 连续5年不变;每年评选15篇具有创新水平的优秀博士论文并予奖励。  3、增加高校科研经费,提高科研、教学质量及装备水平。2000年起,省财政加大对 省属高校和“划转”院校的科研项目投资额度,重点支持为陕西经济建设服务和有显著经 济效益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全省高校以竞争择优的方式,分批精选300-500名中青年骨干 教师,采取政府拨款和学校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支持其开展科研教学活动,使他们在 各自的学科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4、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00年起,全省高校每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 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突破100名。每年选派l0-15名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 ,选派30-5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大学系主任及研究所、实验室业务骨干作为高级访问 学者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研究或学术交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到陕服务。每 年有计划地从国外聘请20名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担任我省高校名誉、兼职、客座教授或 高级顾问。 (七)“211”建设工程  加快“211工程”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创建几所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一流大 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1、加快“211工程”建设步伐。确保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 学、西北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211工程”一期工程建设计划的如期 完成,迎接国家验收,同时帮助做好二期工程的启动工作,并按照项目责任书进行定期检 查,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80年代初国务院确定重点投资建设的大学, 也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由大学和科研院 所合并组建的高等学校,对陕西农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将提供重要的人才和科技支持 。省政府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纳入陕西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在经费 和政策上给予配套支持。通过省部共建,10年内把西安交通大学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的一流大学;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3、建成若干所在国内外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 加大建设力度,努力建成若干所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和有特色的高等学校,使陕西成为高 等教育学科门类齐全、教育层次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领先的全国高等教育基地 。创建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一流学科,到2005年,全省建立国家级重点学科50个, 省级重点学科250个。  4、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积极创造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 生的条件,不断扩大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数量。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到2005年,留学 生要占在校生总数的5%。  (八)高校技术产业化工程  以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孵化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 目,围绕陕西经济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为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和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  1、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到2005 年,在全省高校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中间试验基 地10个。  2、组建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联合开发研究中心、技术成果转移中心等相对稳 定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选择机电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能源、生物及生物工程、 农业现代化工程等作为重点领域,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品和工艺技术的攻关;通 过资产重组和控股、参股等方式,每年抓几个重大项目的产业化,逐步形成陕西高校技术 支柱产业群。   3、建立3个高校科技园区,即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区 和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科技园区,使其成为高校科技成果的 试验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技术推广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 4、加强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高校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带动高新技术 产业的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组建一批以高校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集团。到2005 年,有若干个高校高科技产业集团产值超过1亿元,争取有2-3个校办科技产业集团公司 股票上市。  (九)远程教育工程  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初步建成陕西省现代远程教 育网络;加快教育软件开发和信息资源建设,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到2005年,初步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开放式 的陕西省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1、以我省现有的教育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为基础,加快教育电视网络建设,尽快建 成陕西教育电视台,实现省、地、县卫星电视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到2005年使全省95% 以上的农村学校都能收看到教育电视节目。  2、加强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 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 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省本科院校、示范高中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逐步进入中小学。  3、扩大计算机传输容量和联网建设。2005年基本实现全省高校和有条件的中等学校 的计算机联网。建立健全全省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计算机学籍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 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逐步建立自学考试网上辅导系统,开展网上授课服务。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加快全省各级电大教学设施现 代化建设和系统建设,努力构建全省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4、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利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和市场运 作机制,开发高质量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软件。2005年,初步建成全省远程教育 信息资源库和在若干个高校建立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  5、加快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在全省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大面积推广计算 机教育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到2005年,全省中小学校按部颁标准配齐实验仪器和电 教设备,保证按教学大纲开齐全部实验课程。全省所有示范中小学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基 本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  (十)教育综合改革工程  全面推进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切实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使教育更好地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建设。不断总结和推广实验县的经验,全面 推动面上工作。按照标准对实验县进行检查评估和验收,争取到2005年使全省1/3的县成 为我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   2、努力抓好教育强县建设。在大面积实施燎原计划的基础上,从抓教育强乡镇建设 入手,抓好陕西教育强县建设工作。争取到2005年,全省建成教育整体水平高,综合实力 强,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的教育强县10个,教育强乡(镇)250个。   3、大力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积极探索基础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融通的新路子,试办综合中学,促进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 成人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建立教育与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基地建设、项目开发、人才培 训、技术推广等方面密切合作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业和农村工作 服务。  4、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以高新技术和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的 实验工作,探索“依托农业、立足社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社区教育模式,建立社 区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区内人人关心、重视、支持和参与管理教育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类 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5、继续推进城区教育综合改革。以政府统筹为主,逐步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 结合的办学管理体制,建立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教育的运行机制,强化全局观 念,淡化隶属关系,改变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状况。要把企业教育作为城市教育综合改 革的重点,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继续抓好西安、咸 阳两城市的教改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实施《陕西省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 计划》,是一项关系到落实“科教兴陕”战略方针,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世纪发展目标的 大事,各级政府要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振兴陕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 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好计划的实施工作。各级政 府要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要把计划的实施特别是各项政策 的落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工作实绩的考核之中。主要领导同志要 亲自抓,分管领导同志要具体抓、经常抓,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同时要加大依法治教力度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教育执法监督检查制度,依法保障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健康运行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增设补助专 款,保证振兴行动计划各项目工程所需经费的足额到位,并对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同 时要对教育专款和本级预算包干经费分别预算,设立专款资金专户,把各级各类教育专款 和多渠道筹措的“工程”项目配套资金统一纳入专户,由教育、财政部门共同管理,严格 实行“专户存储、专户核算、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三)建立多元化办学机制。进一步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公办学校为主体、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各级各类学校 ,特别是薄弱学校和困难企业的中小学,可以通过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 合作、企地共建等形式进行改制试点。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段教育要逐步实行政府、企事 业单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中小学和职业技 术学校;高等教育要打破政府包揽办学的局面,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积极争取大型企业参 与高等学校办学,同时要选择几所省属高校和成人高校进行改制试点,探索多元化办学的 有效途径。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是实施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的主体,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振兴行动计划的具体方案。省 教委要对实施计划的每一项工程做细化、量化处理,落实有关部门或单位的责任,提出分 年度实施细则。地市、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实施计划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地、本校 实际,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同时要 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奖励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讲求实效,力戒形 式主义。  (五)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育决策水平。结合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围绕 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各类教育科学研究,认真探索教育规律,充分发 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的顺利实施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要突出自身的特点,结合学校和当地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在实施中所遇到 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为学校决策提供咨询,也要为科教兴陕战略实施作出必要的论证 ,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六)建立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各级政府要依法加大教育督导工作力度,对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实行全程督导。督导部门要针对振兴行动计划的工程项目分别制定评 估标准和督导工作方案,分清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任务及责任。要建立 和健全各项督导检查评估制度,坚持以“督政”为重点,“督政”与“督学”相结合,严 格依照督导评估的标准和办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对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和学校 ,提出限时整改要求;对有普遍性或较重大问题的,要重点督导,加强研究,拿出对策, 以保证振兴行动计划的全面贯彻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