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舞起核桃龙头 发展特色经济

舞起核桃龙头 发展特色经济

时间: 2008-06-26 00:00
冯慧武 行志强
  黄龙,地处延安市东南缘。总面积2752平方公里,有46万人。农村人均耕地14亩,森 林覆盖率高达78.4%,世界珍禽褐马鸡等20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有着良 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辽阔的土地,深厚的土层,先进的技术,成为黄龙发展优质核桃的绿 色优势。
  1992年,县委、县政府在审视县情,分析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黄龙的优势在绿, 潜力在绿,希望也在绿。提出了“以绿兴绿,富民强县”特色经济发展思路,确立了以土地 开发为主,巩固提高烤烟、苹果、畜牧三大基础产业,突出发展优质核桃、养鹿两大新兴优 势产业开发的特色经济发展构想,并全力实施。1998年以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 “围绕百公里洛(川)韩(城)路,渭(南)清(涧)路两条主线,突出发展优质核桃和马鹿两大新 兴优势产业,巩固提高烤烟、苹果、畜牧三大基础产业,加快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后续产业的 “两线六点”式特色经济发展格局,科学系统地提出了黄龙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以洛韩路为主线的12万亩优质核桃长廊开发工程全面启动,开发势头强劲,形成 了全县人民谈核桃,个个踊跃开发核桃的良好氛围,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县核桃面积已累 计发展到13万亩,其中今春一次建园就达133万亩。核桃产量由1991年的600吨增至目前的 1150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20%左右。我县已成为渭北地区规模最大 的优质核桃开发基地和龙头。
  我们规划的目标是,到2002年建成16万亩优质核桃基地,良种率提高到60%以上。到 2005年面积达到20万亩,良种率提高到80%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外向型优质核桃商品基地, 实现出口创汇;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良种种苗基地,形成产业化格局。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建园
  没有规模就显不出特色。为加强对核桃产业的领导,成立了县核桃开发指挥部,设置核 桃开发局,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上制定发展规划,并通过县人大以地方立法的形式通过。 为保证规划实施,落实各项责任,县上每年按季度将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并层层 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在实践中牢牢把握“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四轮驱 动”建园。在总结继承以往栽培经验的同时,重视吸收国际国内先进建园技术,创造性地探 索出适合我县规模开发需要的成品苗栽植、实生苗定植嫁接、直播改良、高接换优“四轮驱 动”建园方式,大上规模,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二是坚持多元化投资开发。这是实现优势互 补的战略选择。对内,在以农民为开发主体的基础上,广泛动员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城镇 居民、个体业主积极投身绿色产业开发,形成了覆盖面宽,参与者广的开发群体。目前全县 已有82个机关单位奔赴农业一线,开发核桃近3000亩。对外,牢固树立“你发财、我发展” 的思想,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到路上有牌、报上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网上有址, 吸纳更多更大的客商来黄龙安家落户。目前,已有258户外地客商来黄投资开发产业,受让 土地5万亩,形成了境内境外和干部、农民一齐上的多元化投资开发格局。三是坚持园艺式 栽培管理。破除“核桃栽植成林不成园,成园不结果”的错误认识,革除自然经济、粗放管 理旧习,科学规划,集中连片,高标准建园,规范化管理。把园艺式生产管理技术应用到核 桃开发的各个环节,提倡优质丰产,合理密植,提高了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坚持“一包四 保双挂钩”全程化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核桃开发作为各级干部的政绩工程,分工协作,扛死 责任。县乡村三级领导挂牌包点,并保浇水、保栽植、保管理、保成活,建档管理,严格考 核,并把工作成效与包点领导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直接挂钩。注重在特色经济建设中,锻 炼培养、选拔使用干部,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为发展以优质核 桃为龙头的特色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工作局面。
  (二)按照产业化要求,组建开发队伍
  市场竞争,是科技竞争,更是机制和人才竞争。因此,我县在核桃开发中对组建开发队 伍,建立开发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经省科委批准,于2000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了“陕西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它的前 身是组建于1992年的黄龙县干果公司。县上成立县干果公司的目的就是要使其成为以核桃为 主的产业龙头。公司成立九年来,在干果产业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 是引进了国内外30多个优良品种,并从中选育出适宜黄龙及渭北的5个主栽品种;二是在核 桃高头嫁接、苗木培育、园艺的栽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以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县有 中心、乡有站、村有协会、户示范”为目标,以公司为龙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努 力实现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四是围绕产业创办实体,不断壮大公司的经济技术实力;五 是积极推行“公司+农户”模式,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公司成为产业项目实施的 主体。首先,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创办龙头企业。如,陕西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高尚 锋同志就是我们在产业开发中发现和使用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该同志不仅有较好的业务素 质,而且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他担任公司经理以后,带领全体职工, 艰苦创业,刻苦钻研,不仅使公司经济技术实力不断增强,而且带动了全县核桃产业向规范 化、良种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了产业龙头的作用。其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服 务体系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组建成立了县干果技术推广服务站, 乡镇干果技术推广服务站也由1995年的3个增加到1998年的8个,并与县干果公司实行“两块 牌子一套人马”管理,确保了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完善了产业开发服务体系 建设,使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得以在产业开发的主战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抓典型,搞示范,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推广
  典型是广告,示范是“助推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典型引路,全程示范的原则。在 苗木上着力育好良种精品苗;在建园上着力建好优质示范园;在管理上着力管好挂果效益园 。在核桃生产的各个环节,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检查验收,使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都抓 出自己的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指挥园和样板园。建设一批,成效一批,梯次推进。涌现出 界头庙乡神地、曹店乡磊庄、县烟草公司、延安国泰公司以及圣通公司主体型、农民干部主 体型、机关单位主体型、外来客商主体型多元化开发典型。使一批百亩示范园、千亩示范园 典型出现在洛韩线核桃长廊,并延伸到主产乡镇村组。采取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 ,用活生生的事实,把典型推向群众,面上开花。
  发展特色经济,科技是支撑。我县把提高核桃生产全程化的科技含量作为关键,致力于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在技术服务方面成立县、乡干果技术服务站,组建龙头 企业—干果公司,创办村级干果协会,形成了龙头牵动,县、乡、村三位一体的产业化服务 网络。邀请省内外著名核桃专家教授35人次来黄龙讲学传技;引进国家推广的国内外38个核 桃优良品种,选育出适宜我县发展的香玲、鲁光、陕核四号、辽核一号、美国维纳等6个骨 干品种。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对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和 广大栽植户进行技术培训。达到村村有骨干、户户懂技术。目前,全县已有560名专职技 术员和农民技术员奋战在核桃生产第一线。这些人已熟练地掌握了核桃的枝接、芽接和管理 技术。大树高接成活率在90%以上,苗木嫁接成活率达到70%以上。
  (四)抓配套措施,优化开发环境
  家有梧桐树,才能引凤凰。“八五”以来,在软件建设上,我们紧紧抓住黄龙被国家列 为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机遇,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相继出台了《黄龙县大力发展优 质核桃产业的若干政策决定》、《黄龙县土地开发者权益保护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保 障开发者合法权益。通过公约式管理,规范开发秩序,宽松开发环境。在硬件建设上,明确 提出“基础设施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强县战略。先后决策并实施了农村 “三通”、城市建设、安居工程、希望工程等8个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城乡水、电、路、 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吸引了2319户境内外开发者扎根黄龙, 安心开发,成为独具黄龙特色的优质核桃开发主力军。
  在具体工作中,我县狠抓了“五个落实”。一是任务落实。按照全县总体规划,将任务 下达到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具体的奖罚措施,实行核桃任务单项奖罚制度。各乡镇 在春、秋两季栽植前,提早将任务分解到村组,落实到户、到地块。二是落实资金。我县采 取自筹和借贷的办法加以解决,投资的主体是开发户,县上通过银行等渠道筹集一部分资金 ,重点扶持成品苗建园和育苗。由有实力的企业或实体牵头承贷,再以苗木的形式扶持到户 。三是苗木落实。在栽植以前,按照落实面积,由业务部门与乡镇做好苗木的衔接工作。坚 持成品苗和良种接穗必须在产业主管局的组织下由从事林业生产的指定单位统一调配。在调 配中严把“三关”(纯度关、质量关、检疫关),有效防止了杂、差、假、劣苗木进入大田。 四是技术培训落实。以现场培训为主,全方位、多层次地组织干部和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全 面提高各级干部指导产业开发的专业素质和开发户的技术水平。五是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加 强督促检查,确保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使我县优质核桃产业开发顺利进行。 (作者系中共黄龙县委书记,黄龙县县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