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时间: 2008-06-26 00:00
张西林 李来存
  素有“红都”美誉的志丹县,是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乡,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 生活战斗过。全县辖6镇7乡190个行政村,1163万人,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境内自然资 源丰富,有“山保安、牛羊山、米粮川”之称。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达500万亩,森林面积 1695万亩。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主要有羊子、杏子、荞麦等;石油、天然气及矿泉 水等地下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改 写贫困历史,走向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使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业快速推进,协调发展。199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58亿元,比1990年增长77倍;财政 收入达12亿元,比1990年增长6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540元。全县实现了村村通路, 13个乡镇实现了光缆通讯和有线收视,3个镇开通了数字移动通讯,建成37个电话村。黄河 中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国家坡改梯项目等10多个国际和国内重大项目在我县实施。精神文明 建设连续7年获全市先进县称号,1996年、1999年两度荣获全省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我们坚持系列化设计、工程化实施的运作思路,使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保持 强劲势头,充满活力。形成了以人为本、重在建设、集中治理、重点突破、城乡联动、整体 推进的发展格局,再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一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再度掀 起思想解放高潮。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讲”“四教育”,全方位弘扬“创业、争先、奉献 ”的精神,放手开展“十项争优实绩竞赛”和“五项形象展示”活动,促使全县广大干部群 众进一步转变观念,为新的一轮创业提供了更有力的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柱,县域经济继续保 持了强劲增长态势,国民经济7项指标在1998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平均保持了1095%的增 长速度,在全市名列前茅。二是坚持阵地教育武装人、基地示范引导人、骨干带动塑造人, 大力落实全民素质提高计划。按照“立足当前选好领头人,突出重点教育一批人,着眼未来 培养一代人”的思路,加强了县、乡、村党校和党员活动室的正规化建设,加大了党在农村 基本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现行法律常识的培训份量,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90%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农村生产新技术,学会1至2项致富技能,并培育了一批技能型领头 人、商品型生产状元、管理型企业家、专业型营销能手、公关型引资联项能人队伍,成为县 域经济发展的骨干群体。三是不断探索精神文明建设新载体,实施专项管理。在1998年完成 以县城二道街改造等6大基础设施工程后,进一步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强化管理,开展了 大气污染、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商贸市场、广告宣传、行业纠风、社会治安等七个专项治 理,制订了《文明市民道德规范》、《市民文明公约》,全面提高以县城为龙头的文明程度 ,为新的一轮创业热潮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和精神风范,展示了志丹改革开放 的新形象。四是坚持重在建设、重点突破,全力实施龙头牵引、开放带动战略,主抓文明县 城建设龙头,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公益事业为重点。继1998年兴办九件实事后,又投入上 亿元资金,完成了城南大桥、城北改河、文明一条街建设、大气污染治理、乡村道路上等、 农电入户、有线电视光缆传输等7大龙头工程,使精神文明基础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 环境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新变化。农村以加快乡镇驻地小城镇建设为龙头,积极创建文明村镇 ,建设小康乐园示范户等活动,带动落后山区提高文明程度。与此同时,广泛开展了群众性 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各类典型交相辉映。目前已创出省级文明乡镇1个,文明单位标兵 2个,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乡镇、文明单位和文明村20多个;县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村130 多个,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志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实现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 ,整体推进。五是文化、科技、广电事业迅猛发展。文艺创作出精品,创作出《将军情》等 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完成了省市有线电视光缆传输工程,全县有线电视 覆盖率达到总人口的75%;科技工作成果不凡,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围绕迎国庆、 迎回归、迎接新世纪,群众性文体活动空前活跃,始终保持高昂、向上的势头,体现出团结 、稳定、欢乐喜庆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精神文明建设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力和 推动力是巨大的;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 加突出的位置。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五不动摇”,即坚持进入经济主战场的思路 不动摇,坚持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和方向不动摇,坚持整体作战、全面推进、不断提高的要 求不动摇,坚持抓骨干项目和拳头产品的运作方式不动摇,坚持走阵地+基地+骨干带动的路 子不动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形成了“四结合”的工作运行 机制。一是坚持长远实施与任期目标结合,把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形成横向到 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体系,把各级、各创建单位任期目标捆在一起落实。二是坚持分步 实施与年度考核相结合。逐级签订精神文明建设年度任务责任书,统一纳入县委、县政府年 度考核内容,做到职责、措施、工作三到位。三是坚持工作实绩与干部升降结合。把责任具 体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负责人头上,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其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纳入实 绩档案管理。四是坚持跟踪督查与重奖严罚相结合。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查、 考评序列,设立“文明杯”,与经济工作一道,既考核量的指标,又考核质的要求,硬考核 硬兑现。通过强有力的运行机制,确保当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具体实事件件落到实处,收到 显著成效,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九五”至2010年是志丹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 开发的历史机遇,以构建石油强县、科教强县、林牧大县的志丹特色经济为主线,加大改革 开放力度,加速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 快山川秀美工程和产业化建设步伐,全面改善城乡基础条件。进一步弘扬“创业、争先、奉 献”的精神,大力推进全民素质提高计划,激发全民建设热潮,重塑“红都”新形象,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过十年努力,实现石油强县,科教强县,林 牧大县特色经济三足鼎立,市场经济较为完美,基础设施根本改观,外运外联通道便捷畅通 ,全面消除农村贫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并更加富裕,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明显进步,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进入全省经济强县 和文明大县行列。(作者系中共志丹县委书记,志丹县县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