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实施新的赶超战略、创造新世纪的辉煌

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实施新的赶超战略、创造新世纪的辉煌

时间: 2008-06-26 00:00
铜川市市长 陈双全  
  新世纪曙光初放,西部大开发战鼓擂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内陆欠发达的铜川 市,我们必须站在跨世纪的高度正视困难和差距,重新审视铜川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抓住机 遇,树立新的赶超战略,急起直追,奋发图强,努力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潮流中发挥应有的 作用,创造新业绩,实现新飞跃。
  要更加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观念,加快实施知识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可持续 发展战略和开放带动战略,取代传统的资源开发战略,实现经济新飞跃。要以富民强市为本 ,在指导思想上应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转向全面促进社会发 展,从增强经济实力转向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世 纪奋斗目标。  一、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努力建设“生态城市”
  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和基础 性工作,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市已结合实际编制修定了全市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制定了山川秀美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 ,铜川人民在安居乐业和重见蓝天白云之后,对生活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市委、市政府认真 分析了城市发展优势和不足之后,把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生 态城市。  作为陕西省举足轻重的新兴工业城市,要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胆略 ,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铜川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结合实际,确定了城市和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和步骤。  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根据新市区和老城区不同的环境特点采取不同的建设方针。铜 川新市区地势开阔平坦,空气清新,北依数万公顷的天然林场,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在新区 开发建设中,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仅1999年城市绿地就增加60万平方米。今后每 年新区绿地面积将以5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目前,铜川在新市区正在筹建五百亩牡丹园、 百亩菊花园、百亩柿子园和鸟园,实施新区环城绿化,形成新区周围的绿色屏障。入区的每 一个单位都是花园式单位。铜川新市区的建设目标就是建设人和自然高度统一和谐的西北地 区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城市。随着一些市民迁往新区,老市区人口压力减小。我市利用 这一时机,在老市区严格控制新建住宅和写字楼,实施“退建还绿”工程,大力增加绿化面 积。同时,继续实施翠屏工程,对市区直观山坡和支毛沟进行全面绿化、美化,最终把老市 区建成一个青山和绿树环抱、清澈的河水川流而过、绿地和林木连片点缀的城市。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铜川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铜川市早在1996年就把治理水 土流失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环 境建设,治理水土流失。三年来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300多平方公里,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农 业生态示范点。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铜川市抓住机遇,调整工作思路,再一次 掀起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高潮。我市结合实际,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 以工代赈”的方针,划定生态环境建设区。实行粮下川,树上山,不宜种粮的农田,尤其是 25度以上的坡地山地,原则要求一律退耕还林。同时,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各种措施,全面 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南部、中部、北部不同的地形、土壤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建 设药用植物基地、花椒基地、葡萄、柿子、苹果、核桃等优质果业基地和林牧基地。不久的 将来,一个山川秀美的铜川将展现在人们眼前,农村的经济结构将发生根本转变,农民将因 此而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生活。
  二、抓紧实施《铜川二十一世纪议程》,以崭新的姿态高起点迈向新世纪
  1997年,铜川市被国家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8个试点城市之一。作为西北地区惟一的试 点城市,铜川市十分珍惜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精心组织,创造条件,使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 骤地迅速展开。《铜川21世纪议程》已编制完成。《铜川21世纪议程》为铜川描绘的跨世纪 的奋斗目标,就是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科技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对外开放水平迅速提高,环境状况大大改善,教育事业健康 发展,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生活方式健康多样,把铜川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 调发展的繁荣、富庶、整洁、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搞好21世纪议程试点工作,实施《铜川21世纪议程》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 抓住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和资源等方面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抓大事,抓落实,见成 效。1998年4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铜川列为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能力建设三 个试点城市之一。《铜川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已随即出台,铜川市正采取更加有力的 措施向既定目标迈进。  一是把21世纪议程试点和铜川市实践总结出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大事、 抓落实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相结合。抓住事关全局的大事,抓住试点中的主要 矛盾和突出问题,坚持每年完成几件有影响、有震动、有实效的大事,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 质性进展。  二是把21世纪议程试点和迎接西部大开发相结合。顺应西部大开发的潮流,大力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狠抓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铝、电、煤联产工程建设,为经济发展 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特别要集中力量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山川 秀美工程和城市园林化工程,大规模植树、种草、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生态型花园城市, 造福人民。  三是把21世纪议程试点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使非公有 制经济占GDP的比例超过40%;优化产业结构,使优势产业更加壮大,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促 使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教育和环保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消除“瓶颈”影响,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是把21世纪议程试点和“科教兴市”战略相结合。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大力引进吸 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实用科技成果 的转化、推广。加强劳动者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 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五是把21世纪议程试点和开放带动战略相结合。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主动出击,与国 内外友好城市、友好院校开展全方位的实质性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制定更加宽松的投资 政策,以高效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扩大招商引资,提高铜川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把21世纪议程试点和以市带县、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战略相结合。发挥中心城市 的作用,增强辐射力,带动县城发展。加快农村水、电、路、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政策,引导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居住,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发展。精心规划,科 学布局,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把星罗棋布的小城 镇建设成为环绕中心城市的小卫星城。   三、着力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 铜川市作为陕西省新兴工业城市,历史赋予铜川一个超重型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 展,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铜川市根据自 身的经济特点,大力开展经济结构调整,确定了“五龙腾飞,群龙齐舞”的工业发展战略。 经过努力,基本形成了以煤炭、铝业、建材、陶瓷、机电五大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纺织、 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发展的工业格局。世纪之交,铜川市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要求 ,制定了《铜川市经济结构调整规划》,进一步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构 筑新的产业结构框架。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提高经 济效益为中心,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为重点,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国家的产业 政策和发展重点,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 验,面向21世纪,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强的规划,有计划、有步 骤地分阶段实施。 一是大力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坚持“培育产业,壮大规模,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 ,突出地方特色,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资产重组,优化国 有资本,逐步实现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和优秀企业家集中,结合国家 煤炭限产、纺织压锭和淘汰规模小、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等产业政策的调整,立足实际,优 化支柱产业。煤炭产业要开发优质煤,限制生产低质煤,淘汰、关闭劣质小煤矿,以销定产 ,稳定规模,提高效益。铝业要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发展线、板、带、箔等深加工产品, 延长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铝、电、煤联产工程,形成实力强大的铝业集团。 陶瓷业要以陶瓷研究所为龙头,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加快技术改造,统一品牌,分散 生产,扩大销售,打出“耀州青瓷”这张王牌。建材业要利用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 等需求增加和我市水泥生产基础好的机遇和条件,加快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开 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壮大规模,适时组建水泥集团。机械工业要大力开发新产品,开 拓新市场,扩大产品销售,增强竞争力,形成实力较强的电力机械制造集团和轻微型车桥集 团。  二是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思路,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 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方针,坚决停止毁林(草)开荒,做到树上山、粮下川。调整精简粮食 种植面积,农业人口保持人均一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在平原川道地区种植粮食,山地、坡地 一律退耕还林(草)。结合土壤、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 展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治理水土流失。在南部,种植银杏、沙棘、杜仲等药用植物, 在药王山附近建设大型药用植物园,种植葡萄、花椒、柿子等,建设葡萄、花椒、柿子基地 ;中部要大力种植苹果、核桃、梨、桃、枣等果树,建立优质果业基地;北部重点种植速生 经济林,建设大面积的草场,发展养牛、养羊业,建立林牧基地。依靠科技着力提高农产品 质量和商品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产业化要与发展乡镇企业和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私 营企业结合起来,使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系,成为利益共同体,提高农业综合效 益。
  三是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市属国有资本重点投向能源、交 通、重要原材料、城市公用事业和教育事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国有资本原则 上从竞争性生产领域退出。简化手续,放宽条件,搞好服务,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 快速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例达到40%。  四是突出发展旅游业、教育、环保等第三产业,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利用铜川得 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居民对教育投资的倾向,把旅游业和教育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同时,要 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使王长春的“小麦杂交T型 不育系”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大力引进与我市建立友好关系的高等院 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我市的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使这些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 。条件成熟时,吸引有实力的高等院校在新市区创办分校,发展高等教育,建设高新技术产 业园区。  四、加速开发旅游资源,培育新兴产业  铜川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突出表现为文化底蕴深远丰厚,自然风光别具一 格。大兴旅游产业,唱响新产业的旋律,已成为铜川人的共识。目前,铜川旅游已成为陕西 省北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调整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定位,确定旅游业发展的目标, “以人和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都市田园风光,以文化底蕴丰厚独具特色的人文风光旅游 景点,以精巧别致且富有意境的旅游产品,以温馨备至热情周到的旅游服务”来吸引海内外 游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铜川市大打四张牌:一是打好“生态牌”,以生态环境为基础, 以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铜川新区,按照多彩别致的市容景观和环境优美、造型独 特的生态景观和谐统一的要求,取消行道树,建设绿化带,每年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让树 林进城,让花鸟遍布城市。广大的川塬梁峁地区25度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乔、灌、草 相结合,封山绿化,改善生态,使铜川的山川秀美起来。老城区以污染治理为龙头,拆除全 部违章建筑,停止插建,退建还绿,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目标是直观山坡绿林葱茏,十里 长街绿地相接,整洁有序,装饰别致,空气清洁。二是打赢“名人牌”。铜川名人很多,如 传说中的孟姜女、唐史学家令狐德芬、唐代大医药家“药王”孙思邈、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 、宋代大画家范宽以及在铜川译经四载并最终圆寂在这里的唐代大法师玄奘等等,这些名人 带来的资源优势是不可限量的。铜川市可在名人身上做文章,围绕药王孙思邈,近几年在药 王山和药王故里开展了大搞基础建设设施和景点修复工作。以“医药保健游”为特色大力开 发旅游资源,在药王山到药王故里长约五公里的空间建设药用植物园,既突出经济效益发展 农村经济,又为景区增光添彩。同时围绕医药保健游,开发中医就诊、“药王”系列保健产 品等项目。在玉华宫围绕森林公园,作“休闲”的文章,开发度假村、娱乐园、旅游宾馆, 着重建设休闲度假胜地。三是打出风光牌。铜川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的结合部,地 形地貌复杂多变,沟壑梁峁纵横交错,奇异的地形,多样的植物,变幻不定的天气,都构成 铜川风光秀美、怪异、多变的自然特点,开发这些集各种地形地貌特点于一体的风光旅游, 组成铜川大旅游的有机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四是打活“宣传促销牌”。为搞好宣传 ,铜川市先后在日本、韩国、香港、上海等国家和城市举办耀瓷展,在西安等地举行景区开 发新闻发布会,扩大了铜川旅游的知名度。现在,铜川市把旅游市场开发的重点放到关中和 周边地区,逐步开发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国际国内市场格局,在宣传上 全市一盘棋,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格局。 按照这样的战略思想营造大旅游的氛围,经过努力,旅游产业必将成为铜川经济中占有相 当位置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铜川也必将成为特色突出、功能齐全、服务周到、宾 客盈门的新的旅游都市。
  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时不我待,形势逼人。只要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以崭新 的精神风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树雄心,立壮志,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就一定能实 现后来者居上,把铜川建设成为繁荣、富庶、整洁、文明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 生态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