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政府公报

传达指令 指导工作 公开政务 服务社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 2008-06-26 00:00

  陕政发[1999]12号 1999年3月25日 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 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陕西省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方案》印发 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方案 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加强全 省质量工作,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 变,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结合我省质量工 作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 一、指导思想 坚持市场第一、用户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依靠科 学管理和科技进步抓质量,严格执法监督,规范市场秩序 ;坚持质量工作与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改制、 改组、改造相结合,坚持名牌战略与产业化相结合,坚持 名牌战略与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相结合,坚持走质量效益 为核心的企业发展道路,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两个根本性 转变,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为实现经济强省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二、总体目标 到2000年,我省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平均水平 ,主要产业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整体素质、质量管理水 平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初中期水平,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 力。到2010年,我省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集团接近国际水平。农业、电子、 机械、能源、化工、医药、食品等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能 够基本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一、二、三产业质量的 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 (一)发展名牌产品。到2000年,形成200个 高技术、高质量、规模大、信誉好、在国内市场有竞争优 势的陕西名牌产品群体;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名牌产品为 龙头、资产一体化为纽带,形成一批年销售额10亿元以 上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创出陕西的“大名牌”。到201 0年,一批企业的生产规模显著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实现跨国生产经营;一批产品的技术质量、营销服务接 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名 牌产品。 (二)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到 2000年,主要工业产品全部实现按标准组织生产,其 中75%以上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重点 产业的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出口产 品商检批次合格率达到99%以上。开发“三高一低”( 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低消耗)的新产品3 000个,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的优等品率提高到25%左右。到2010年,主要 工业产品有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 产,重点产业的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 (三)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到2000年,国际 通行的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在全省工业 、服务、工程建设、农业加工企业广泛推广,主要产业的 骨干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出口生产企业80%按ISO90 00族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企业质量管理总体 水平在全国处于先进地位。到2010年,企业质量管理 运行机制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主要产业重点企业的质量管 理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三、主要产业目标 (一)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应逐渐实现由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 变,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杨凌农业高新技 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不断开发培育和推广优良农作物新 品种;大力发展果业,建立全省果业良种基地,培育优良 树种,建立果品质量标准、树立陕西果业品牌,成为我省 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到2000年,我省苹果、梨、猕猴桃、红枣等主要 果品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发布的栽培技术标准(规程 ),同时用新优品种逐步取代老劣品种,使全省优质果率 达到50%,到2010年达到70%以上。出售的优等 以上果品中,经过商品化处理的果品,2000年达到3 0%,2010年达到90%以上。包装材料符合国家标 准,出口果品包装达到国际标准。苹果浓缩汁等果品加工 品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其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的比例,2 000年达到60%,2010年达到90%以上。 (二)电子信息产业 到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在质量上初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在某些领 域形成一批质量优、服务好、品牌信誉高,能够参与国际 竞争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质 量保证体系、能力建设、队伍素质以及行业质量监督能力 等基本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90%(其中 优等品达到30%),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2%,质量 损失率在原有基础上降低1/3,有75%以上产品按国 际标准组织生产,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 出口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重点产品创若干名牌 产品。到2010年,产品质量等级率达到95%(其中 优等品达到40%),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5%,质量 损失率在原有基础上再降低1/3,有85%以上产品按 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 %以上,形成一批知名度高,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名牌 产品。 1、消费类产品。到2000年,主要产品性能、功 能、安全性、干扰特性、环境适应性达到国际90年代中 后期的水平,开箱合格率达到99%,可靠性彩电达到1 5000小时,数字音像产品达到10000小时。基础 类产品阻容原件质量水平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水平 ,可靠性提高0.5个数量级,到2010年可靠性在现 在基础上再提高一个数量级。 2、投资类产品。到2000年,通讯产品安全性、 干扰特性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可靠性提高0.6~1倍 ;2010年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达到国际标准,可靠性 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1.5倍。计算机及信息类设备产 品,硬件产品性能、功能跟上国际水平,电磁兼容性基本 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可靠性提高0.5~1倍,软件产 品跟上国际水平,中文信息处理软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2010年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达国际标准,可靠性在现 有基础上提高1~1.5倍,软件产品与国际水平相当; 电子测量仪器,重点产品安全性、干扰特性、可靠性达国 家和行业标准,2010年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3、通讯设备。到2000年,程控交换机、语音BP 机达到国际90年代中、后期水平。到2010年达到同 期世界先进水平。 (三)机械产业 到2000年,主导产品50%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 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产品质量可靠性和整机寿命 明显提高,数控机床的性能和可靠性接近或达到国际90 年代初水平;工程机械、高压输变电设备、重型汽车和大 客车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主要零部件和基础元器件达到 国际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大型成套机电设备带负 荷试车一次成功率达到90%。到2010年,主导产品 技术水平有70%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型汽车、 大型客车、微型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尾气排放等技术 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数控机床的性能和可靠性指 标达到国际90年代末期水平,工程机械、高压输变电设 备达到国际90年代末水平。 (四)石油化工产业 到2000年,80%以上主要石化产品达到国际9 0年代初水平,精细化工产品比重有较大提高,车用汽油 实现无铅化,化肥氮磷比例提高至1∶0.37,高浓度 优质肥比例达到65%。重点石化企业推行和实施GB/T 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并通过体系认证。到 2010年,主要石化产品质量达到21世纪初国际同类 产品先进水平。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基本化工原料等在 石油天然气化工的带动下有长足发展。 (五)医药产业 新建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达到GMP标准要求方可组织生 产;新建的医药商业企业,必须达到GSP标准要求方可经 营;医疗器械产品必须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药用包装 材料及辅料严格执行许可制度,其中85%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到2000年,注射液、无菌原料、滴眼剂、名牌药 品等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出口骨干企业必须完成GMP改造 并符合要求进行认证;在大型、部分中型商业企业和大型 零售企业,必须通过GSP达标。到2010年,绝大多数 药品生产企业符合GMP要求并达到认证;所有医药商业企 业必须达到GSP要求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六)建材产业 到2000年,建材主导产品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有50%以上的产品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 生产,产品一等品率由30%提高到50%,优等品率由 10%提高到20%。到2010年,有80%以上的产 品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一等品率达到 60%,优等品率达到30%。 (七)冶金产业 到2000年,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钢 材比例达到85%,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同类产品实物质量 水平的钢材占总产量的1/3。到2010年,按国际标 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钢材比例达到95%以上,为汽 车、船舶、航天、电子等产业和大型建筑工程所需钢材产 品达到工业发达国家实物质量水平。 (八)有色金属产业 到2000年,钼产品(钼精矿、钼铁、钼酸铵、氧 化钼)按国家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 际90年代先进水平;钛材产品(管、棒、板)基本采用 国际标准生产,85%以上达到国际90年代初的水平; 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产品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到201 0年,逐步做好采标工作,钼系列产品90%以上按国际 先进标准生产,钛系列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达到90%以上 ,以上两类产品的外销率达到70%以上。 (九)纺织产业 到2000年,主要纺织品、重点纺织器材60%以 上、主要服装50%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 生产,其中主导产品“两纱”,“两坯”的优等品率达到 30%以上。到2010年,主要纺织品、重点纺织器材 80%以上、主要服装70%以上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十)烟草产业 到2000年,全省卷烟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全国 行业的中上水平,名优烟产量比重由60%提高到80% ,优等品率由8%提高到15%,卷烟产品焦油达到15 毫克/支以下,部分牌号降到10毫克/支,达到低焦油 水平。上等烟叶比例达到40%以上,烟叶等级合格率达 到80%以上,烟叶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烟叶工 艺利用率达到92%以上。滤咀烟单箱耗烟叶达到40KG 以下。主要卷烟材料(咀棒)的产品质量达到同类产品的 全国平均水平。到2010年,全省卷烟产品质量总体水 平达到全国行业的先进水平,名优烟产量比重达到90% 。 (十一)食品产业 到2000年,全省建成10个食品企业集团,20 个食品工业产值过亿元县,建成38个重点食品项目,重 点抓好粮食、果品、乳品的深加工,逐步实现食品工业规 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争取把我省建成食品工业大省。 所有食品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或企业的质量、卫 生标准,确保全省食品总体质量水平达到90年代国内先 进水平,名特优新食品质量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到2010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利 税达到65亿元,出口创汇3.5亿美元,并不断扩大农 业资源的深加工,使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 目前的14%提高到50%,一半食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 国内同行业90年代水平,重点骨干企业达到国内同行业 同期先进水平。重点抓好果品加工(转化鲜果150万吨 )、乳品加工、方便食品加工、果酒加工和保健食品加工 ,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具有陕西特色的名牌食品。 (十二)商品流通产业 1、商品经营和饮食服务企业。到2000年,全面 推行GB/T19004.2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初步实现 服务质量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大中型企业基本杜 绝假冒伪劣现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合格率稳定达到80 %以上,3-5个企业获得服务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到2 010年,大中型企业服务质量基本达到国际标准,所有 国有流通企业和大中型非国有企业杜绝假冒伪劣现象。流 通领域商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形成优质服务和 优秀管理企业群体。 2、商办工业的主要产品(食品、副食品等)。到2 000年,其质量、安全和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强制性 标准,3-5个品种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称号,在国家和 省上组织的监督抽查中,主要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85 %以上。到2010年,主要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指 标达到国际标准,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名 牌产品,在国家和省上组织的监督抽查中,主要产品质量 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十三)工程质量 到2000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必须达到国家标 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或验收一次 合格,确保连续生产或正常使用,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 率达到90%,其中优良率达到35%以上,创出一批国 家级的示范、标志性工程。到2010年,大中型工程建 设项目以外的其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6%,其中 优良率达到40%以上。力争创出国际知名的标志工程。 (十四)服务行业 铁路、交通、民航、邮电、通信、商业(餐饮、商店 )、贸易、旅游、医院、金融、保险、法律、设计、行政 管理、中介服务等服务行业,都要按照ISO9004-2“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制定质量方针、目标 ,搞好管理评审和质量培训,编制质量手册,认真实施质 量奖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与以上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制定各行业规范化服务标准。 所有服务企业在2002年以前全面贯彻规范的ISO 9004-2行业标准,特别要抓好服务项目的设计开发 、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服 务业绩的分析和改进。到2010年,在不断改善硬件设 施的基础上,逐渐与国际服务行业质量管理标准接轨。 (十五)旅游行业 到2000年,大、中型旅游企业全面推广ISO90 00族标准的质量认证工作,实现旅游企业管理的标准化 、规范化;全省旅游行业全面实行质量管理国家标准,在 服务质量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10年,全省旅游 行业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水平。旅游饭店、旅行社中要有一 批企业成为国内知名企业。  四、抓住关键环节,努力实现我省质量振兴目标 质量振兴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全 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跨世纪宏伟目标能 否实现。全省上下都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 施,圆满完成质量振兴的各项任务。 (一)坚持不懈地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产品的竞争能 力。大力发展名牌产品,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 集约型转变的重要举措,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国民 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带动地区和行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 用。要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力度,择优扶强,集中力 量,培植和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大 、品牌信誉好的陕西名牌产品;把名牌战略工程与企业改 组改制、技术创新、技改双加、“1851”科技兴陕等 工程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 纽带组建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重点企业集团,使产品名 牌覆盖集团内企业和各项产品。要指导帮助重点企业集团 贯彻GB/T19000-ISO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管 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快核心企业和主要配套协作企业体 系认证的步伐;重点扶持一批产品改进设计、制造、检测 设备,瞄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进行质量攻关,采用国 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和开发新产品;组织名牌产品的理论 研讨,强化企业商标管理和品牌宣传,通过从技术质量、 生产规模等方面的重点引导扶持,促进名牌产品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名牌效应,大力开拓市场,以高质量的产品和 服务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树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增强陕 西名牌产品的竞争力。 (二)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质量。当前, 原材料类、基础元器件类产品质量差是制约整体质量提高 的突出因素,整机装备类和消费品类产品质量对经济建设 和人民生活有着重大影响。要围绕以上重点产品,加强对 质量状况的分析,推广使用以质量等级品率、损失率为主 的新质量指标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地方、行业及大 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质量指标统计网络;对产品质量的 薄弱环节和影响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组织质量攻关和改 进;加强对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并组织跟踪监督,发现问 题,及时组织整改。要加强重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管理, 加大监督力度,对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坚决关停并转,对无 证生产的依法查处;同时,加强对乡镇企业产品质量工作 的指导,抓好300个重点乡镇企业的质量工作。 (三)增强全民质量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 1、加强质量法制教育,增强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 念,用法制规范企业的质量行为。继续开展对《产品质量 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质量振兴纲要》、《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以及 《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 传,继续开展“质量月”、“质量万里行”、“3.15 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使广大生产企业、销售企业 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做到依法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广大用户和消费者要运用质量法律、法规,依 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在 全省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质量管理课程,培养从事质量 工作的专门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级质量培训机构,对决策 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决 策层要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用户是上帝的 观念、质量第一是企业最重要、最成功的经营战略的观念 ,明确“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 法、ISO9000系列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各类产品的国家标准是对各类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基本要 求,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群众性的质量改进活动,不断 提高和改进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中层管理干部,应 熟练掌握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各种数理统计方法 ,掌握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 保证》标准的内容。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岗位的专业技 能,明确本岗位的质量职责;能运用数理统计工具解决工 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切合 实际的质量管理教材,对干部职工进行48学时以上,对 新工进行96学时以上的专业技术和质量教育。需要进行 资格确认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果农 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到2010年,争取每户至少有一 人接受果业技术专业培训。 (四)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企业基础工作。质量 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标准、计量工作是企业的技 术基础,而基础管理工作是制约质量水平的关键。所有企 业必须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稳定和充实质量工作队伍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 部门要负责综合协调、监督检查企业各部门质量职能的落 实情况,明确质量责任制。企业要加大技术进步力度,条 件成熟的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积极组织对产品 质量薄弱环节的科技攻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加快新产品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品技术性能和 档次。动员全体职工围绕提高质量、加强管理、降废减损 、开拓市场、增加效益等工作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革新、信得过班组、合理化建 议等活动。企业要积极开展ISO9000系列标准的宣传 贯彻、咨询、认证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此基 础上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不断满足用户(消费者)需 求的、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指导思想的质量管理机制,为建 立现代科学管理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1、建立健全质量执法监督机制。把质量执法、监督 工作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 法水平,强化质量监督,促使质量监督为振兴全省质量工 作服务。加大市场商品质量监督力度,对有关人身健康安 全的产品、影响我省国计民生的产品、群众反映质量问题 较多的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要重点抽查;加强对重点建设 项目和城乡住房的质量监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 犯专利权和商标权的行为;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大对 无生产许可证产品的查处力度;加强监督抽查的后处理工 作,对经国家、省上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及产品,要通 报批评,限期整改,质量问题严重的要予以“曝光”;对 整改后经复查产品仍不合格的企业厂长(经理),按照国 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免除其职务。 2、建立健全商品市场的质量规范。商品市场应当建 立质量监管机构,制定处理商品质量问题的规范化程序, 逐步形成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进入市场流通的商品必须 具备规范化的质量标识。商业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切实 加强对商品进货渠道的管理和商品质量的管理监督,依法 履行商品质量责任。出售商品出现问题的要按国家经贸委 等部门《关于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要求给 予退货、更换,并可依法向有关责任方追偿。工商行政管 理和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集贸市场的质量管 理和监督,确保大中型集贸市场的商品质量、商标标签和 商品计量符合规范化要求。 3、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建设中实 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在大中型 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中推行建设全过程的监理制度; 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成套设备,在项目法人负责制的基础 上,建立设备监理制度。 4、依法严厉惩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 为,严厉制裁包庇、纵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有关责 任者。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县以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行 业主管部门都要向社会公布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 量、打假治劣方面的投诉举报电话和站点。有关部门和社 团组织要认真做好质量投诉、举报、仲裁检验工作,按照 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受理质量投诉,调解质量纠纷,查处 举报案件,维护用户、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5、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质量管理、质量 检验、质量监督和计量测试等中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公 证检验测试、市场商品检验、保险商品风险评估以及采购 验收检验与工程和设备监理工作。健全完善产品质量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推行产品标识和质量保险制度,为企业 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效服务。咨询服务机构要积极向社会 开展质量政策、管理、评审、认证、法规以及标准、计量 、信息等规范化的咨询服务。发挥各类社会团体对质量的 社会监督作用和商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积极开展社会性的质量宣传、教育和技术咨询等项服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规范其行为。中介组 织要依法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的运 行机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六)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各级政府、各级经济综合 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加强对 质量工作的领导,抓好《质量振兴纲要》的贯彻落实,把 提高质量、发展品种及国家规定考核的质量指标,作为考 核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质量责任目标管理,促使企 业重视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成绩突出的要予以奖 励。各级干部管理部门特别是企业主管部门,要对企业厂 长(经理)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和争创名牌工作的业绩 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做为提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奖励制度,拨出一定的资 金,对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获得国家和 省级质量管理奖、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和优质工程的企业 厂长(经理)和有重大贡献的人员,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 、质量标兵等有重大贡献的人员,获奖当年企业可按国家 和我省有关规定给予重奖。对获得国家、省优秀QC小组称 号的小组,按照国务院《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 》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七)禁止社会上一切不正当的质量评比活动。根据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产品质量评比评奖活动的通知》 规定,一切质量评比评奖均需经省名牌战略指导委员会批 准。未经省名牌战略指导委员会批准,任何行政主管部门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介均不得组织任何名目的 质量评比、评奖活动。  五、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 尽快提高质量总体水平,是关系到实现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问题。 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必须树立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发 展的观念,把质量振兴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在认 真学习领会《质量振兴纲要》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实 施方案》和本地区、本系统质量工作实际,制定贯彻《质 量振兴纲要》、争创名牌的三年滚动计划;对实施过程中 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切实搞好全省质量振 兴工作。 《质量振兴纲要》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动 员和组织全省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入质量振兴事业,增强 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为实现 《质量振兴纲要》和本《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为提高 我省质量总体水平努力奋斗。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